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列子》中关于称数法的运用──兼论《列子》的成书年代马振亚关于《列子》一书,《汉书·艺文志》著录有《列子》八篇,它是经由刘向、刘歆整理而成的,现已佚亡。当今流传于世的《列子》八篇,肯定不是班固所著录的原书。对此,历代考证的文字颇多,马叙伦在《列子伪书...  相似文献   

2.
东晋玄学家张湛注《列子》以明己意,而《列子》真伪尚存争议。20世纪二三十年代对《列子》真伪争论颇多;至三四十年代以后学者始对《列子》及张湛注进行学理分析。随着魏晋玄学研究的深入,近20年学界对《列子》真伪的探讨涉及方方面面,张湛融通前代玄学及佛教思想的理论亦得到初步梳理。  相似文献   

3.
关于《列子》其书的真伪问题一向是学者们争论不休的问题。从语言方面讨论《列子》真伪问题也不例外。杨伯峻先生《从汉语史的角度来鉴定中国古籍写作年代的一个实例———〈列子〉著述年代考》中 ,列举“数十年来”、“舞”、“都”、“所以”、“不如”五个语词 ,断定《列子》是魏晋人的伪作。但本人认为杨先生的论证有误 ,尚不能证明《列子》是魏晋时期的伪书。笔者认为《列子》基本上是一部先秦著作。  相似文献   

4.
《两小儿辩日》节选自《列子·汤问》篇.据《汉书·艺文志》,《列子》的作者叫列御寇.他所著的《列子》八篇,汉代以后散失了.今所传的《列子》八篇,是由晋人张湛收集有关资料编成的.列子生平不详.据传说.他是战国时期郑国人,家中十分贫困,但很有名气.郑国统治者子阳曾派人送米给他,他拒绝接受.后来郑国人民起义,杀了子阳.因列子与子阳没有联系,故未受牵连.(《庄子·让王》)  相似文献   

5.
关于《列子》一书的作者及其成书年代,目前虽无确定无疑,完全一致的结论,但大体上意见是相近的。对此,古代与近代的学者作了大量、细致的研究、分析工作,有过不少精辟透彻、令人叹服、启人心扉的论述。如柳宗元《弁列子》、朱熹《观列子偶书》(《朱文公文集》卷六十七)、高似孙《子略》、叶大庆《考古质疑》、宋廉《诸子弁》、姚际恒《古今伪书考》、钱大听《十驾斋养新录》、姚鼐《跋列子》(《惜抱轩文后集》卷二)、俞正燮《癸已存稿》、梁启超《古书真伪及其年代》、马叙伦《列子伪书考》(《天马上房丛著》)。他们都分别从《列子》这部书所记叙的内容,编录的体  相似文献   

6.
《列子》这部道家之书相传为先秦列子所作,今传其实为魏晋人伪作,然而在此书中,我们却可以不时见到孔子的身影。出现在《列子》中的孔子形象复杂,既有儒家本色,又有道家风貌。大体说来有三种形象:由儒入道,亦儒亦道的孔子;道家仰慕者,通达悟道者;儒家之君子。《列子》既出于魏晋人之手,书中孔子形象的形成就与当时社会"调和儒道"的思想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7.
马叙伦《列子伪书考》认为《列子》是魏晋以来好事之徒聚敛了包括《吕氏春秋》在内的诸家之言而成。然而当对《列子》与《吕氏春秋》基本相同,一部分相同,只是极少部分相同者,实事求是地逐一进行比较研究之后,就可以匡正马叙伦的这一论点,得出《列子》书先于《吕氏春秋》的结论。  相似文献   

8.
刘向校订《列子》为八篇,早佚。张湛作《列子注》,据汉志旧目重新整理,此后所传《列子》多以此本为祖本。宋之前多为写本,宋以后刻本逐渐增多。宋代道士陈景元发现殷敬顺《列子释文》之后,便有人将其混入张湛《列子注》中,丰富了《列子》传本。  相似文献   

9.
清以前,无人怀疑过刘向《列子叙录》为伪作,康熙年间,姚际恒怀疑《列子叙录》非刘向所作,以后持此观点的还有马叙伦、顾实、吕思勉、陈旦。经一一考证,以上五家的怀疑,或是只凭想当然的猜测,或是以偏概全,攻其一点,不计其余,理由不能成立。将《列子叙录》放在刘向奉旨校理群书的背景上,放在刘向的学术思想、学识功力上及《列子叙录》与《列子》书的关系上,实事求是地考核,正确的结论应该是、也只能是:刘向的《列子叙录》绝非伪作。  相似文献   

10.
文章家常以庄,列并称,今传《列子》虽或出于晋人张湛的搜集整理,然其文章之美已是世人所公认的了。钱钟书以为:“使《列子》果张湛所伪撰,不足以贬《列子》,只足以尊张湛。魏晋唯阮籍《大人先生论》与刘伶《酒德颂》,小有庄生风致,外此无闻焉尔。能赝作《列子》者,其手笔驾曹、徐而超嵇、陆,论文于建安、义熙之间,得不以斯人为巨擘哉?”他从文学史  相似文献   

11.
《列子》是先秦时期重要的道家之作,有着极高的艺术价值,孕育着很多种现代文体。采用逐章逐篇的方法进行分析和研究,《列子》至少可以析离出五种现代文体,分别是论说文、小说、小品文、寓言和神话。其中,论说文、寓言和神话在《列子》产生之前已经存在和大量运用,《列子》以其表现道家思想,成就斐然。小说和小品文是当时正在孕育的新型文体,小说用来写人叙事,形象生动,为后世"小说之祖";小品文境界奇奥旷达,影响流波直至晚明。  相似文献   

12.
《列子》与六朝文士的演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列子》是东晋人假托的一部极具表演特色的书籍,典型地展现了六朝文士的演生心态。书中意欲消泯魏晋以来的有无之辨,将人生视为生死等量齐观的过程。这与六朝文士对于生死大化的挽歌情结十分相似。《列子》作者进一步对命运进行重新解释,用人力与命运交争的主题来反映当时人的命运观。这些与六朝文士咏叹命运的文学主题十分切近。《列子》一书反映了作者与注解者在生死无法预料的情形下,从狂欢走向悲歌的必然历程,从而展现了六朝文士独特的演生历程。  相似文献   

13.
在关于魏晋玄学的论著中,人们对于张湛的思想很少予以重视。仔细翻检张湛的《列子注》,不难发现,其中确有许多重要的思想,而且与当时流行的玄学思想有着“剪不断”的内在联系。我们虽不能说张湛在注《列子》时已经形成了一个首尾相应、一道贯之的哲学体系,但的确可以说,他发挥发展了自“正始之音”以来的玄学理论,使之走向一个新的境地;他试图解决玄学本身的理论难题,但最终却陷入了新的困境而无法自拔,不得不援佛入玄,从而在理论上宣告了魏晋玄学的终结。张湛,字处度,高平(今山东金乡县)人。其生卒年代不详,大约活动于东晋前期。现仅在《晋书·范宁传》、《世说新语·任诞注》中还保留点滴  相似文献   

14.
石昕晖 《南都学坛》2004,24(5):119-120
杨朱的“为我”、“重生”思想与墨家不同 ,但在“反社会”上和墨家有共同的理论指向。《列子·杨朱》的“名实”观点和先秦“名实”论具有不同的内容与范围。《列子·杨朱》继承了杨朱本人的思想 ,并以他的思想为材料 ,着重发挥其“反社会”的一面 ,用来反映魏晋时期“越名教而任自然”的思想  相似文献   

15.
《列子》一书包含着某些科学猜测或科学幻想 :有关医学的寓言 ,所想象的诊疗方法与现代科学有惊人的相似之处 ;《列子》说梦 ,表现出冷静的理性精神 ,对梦的成因有比较深入的论析 ;《列子》所幻想的的人工制造的演员 ,显示出古代作家的创意之功  相似文献   

16.
挖掘《列子》中包含的名辩思想内容,联系其本身的哲学思想,以评价《列子》在魏晋时期乃至整个名辩思想发展史上的地位与价值,从中也可了解魏晋时期名辩思想的概貌。《列子》名实观的特点是名实相异、各自独立,但认为名对实有“反响”的作用。其名实观与其本体论相联系,服务于其思想的终极目的。  相似文献   

17.
学界对张湛注《列子》所附《列子叙录》存有质疑,认为非刘向所作,是后世伪造。文章对历代质疑考辨后认为,流传至今的《列子叙录》确实出自刘向之手。  相似文献   

18.
返朴归真”是中国哲学史中十分重要的思想,其主要理论起源于老子,后来的庄子及许多哲学家在一些经典著作中也有所阐述,比如,《列子·杨朱篇》、《淮南子》、《无能子》等经典中,以及王弼、嵇康的“越名教而任自然”理论、李贽的“童心”说等等。在当代社会,“返朴归真”思想无论是对个人的品德修养还是对建立人与人、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关系都有着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列子》以文学形式表达了对音乐创作的看法,以为音乐是源自于内在审美情感与外在物化形态的结合,音乐意象是音乐创作中具体个性的情感体验具象化的过程。《列子》描绘了与悲美审美心理相对应的高亢激昂、慷慨悲凉的曲风,充分展示了衰乱之世人们对现实生存的强烈不满,其音乐美学不拘泥于儒道关于音乐与政教的各自所持,从音乐自身出发,就音乐的创作进行了规律总结,对于现代音乐创作理论而言,仍有可供参考的价值。  相似文献   

20.
列子,先秦道家学派重要人物。《列子》一书却写成于西晋中叶,为西晋人所伪托。《列于》有着较高的学术价值,主要表现在:其一,对老庄哲学观的继承和发展,同时融合东汉晚期、西晋前期一些哲学流派的观点,显得新颖而有意义。其二,《列子》乃是西晋前期玄学的有机组成部分,在吸收“贵无”论、“崇有”论的思想成果和发展“独化”论观点,有着相当高的成就。其三,有较为完整的社会人生理论体系,坚持“无为而治”的政治主张,采取放达肆情的生活态度,对礼乐名教加以嘲弄和否定。本文还企图驳正学术界对《列子·杨朱篇》的曲解,提出该篇在特定历史时期所具有的积极人生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