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生成性思维是一种创新的现代哲学思维。他一反近代哲学把客观世界视为某种外在于人的抽象了人类现实生活本质的东西。相反,生成性思维说明了在人的现实生活之外不存在一个独立自存的作为世界的本源。因为我们只有一个由人类存在于其中的现实的生活世界,所以人们认识的标准,人们活动的价值和意义就只能从这个活生生的现实世界出发,在现世中或在经由现世的历史来充分加以说明和表达。  相似文献   

2.
在哲学上世界是一分为二的,但也有人提出世界是一分为三,或者一分为多的。我们认为,只有从构造学或客体的角度出发,才会得出一分为三,一分为多的哲学谬误。从哲学或关系的角度出发,只能是一分为二的。这是哲学的“自为性”问题,与“自在性”相对立。而哲学及其辨证法研究的侧重是“自为性”,而非“自在性”。  相似文献   

3.
反思是一种哲学思维,是人类认识自我、改造自我、认识世界、改造世界必不可少的一种思维活动。本文从哲学角度出发,阐述了反思的概念,总结其作为一种哲学思维活动具有的连贯性、事后性、批判性、指导性和普遍性特征,并对反思的价值做了深刻探讨,从多个方面论证了哲学的反思方式对于人类社会发展和进步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如何理解哲学是时代精神的精华,首先必须全面揭示哲学本身的应有价值。从理性上分析,哲学的价值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人类智慧的源泉。哲学专以“探索最根本的问题为能事”,追求的是“真、善、美”的最高境界,反映的是人们从总体上思考宇宙、人生、解决人与外部世界之间的矛盾,以便更自由地生存、发展这一最大要求和最美好的愿望,为人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提供大睿大智;二是人类文明的活的灵魂。任何真正的哲学都是自己的时代精神的精华,哲学概括了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精华部分,体现了它们的灵魂、本质或核心;三是哲学具有“革命的、批判的”本性。哲学总是从暂存性和否定性的方面去把握和理解现实世界的存在,总是从前进性和发展性的角度去干预或推动世界的变革,它不固守传统,也不屈从权威,而是以一种无私无畏的精神进行永不停止地追求、探索。因此,真正的哲学是创造哲学,是智慧之光,是革命的、批判的,哲学的价值是不朽的  相似文献   

5.
在人类历史进入新的世纪和新的千年之际,哲学将向何处去?怎样才能获得进一步的发展?对于这个问题,可以从不同角度进行思考,做出不同的回答。在这些思考和回答中间,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对于哲学关注的对象和表述的方式的变化的认识。从这个角度出发,我认为未来的哲学应该更多地关注公共领域,在哲学的表述方式上也应该因此而有适当的调整。哲学本来就是面向公众的,它所关注的中心就是公共领域。这里所说的公共领域,是包括哲学家本人在内的公众的生存、意识和行为,即众人的存在、感知和实践,是人们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是人与人、人…  相似文献   

6.
科技发展与人的生存和发展问题是联系在一起的,当代科技哲学问题说到底是一个人类安全问题。在当代,对科技价值问题的反思需要从国家间政治生态角度出发进行对策思考,把握当代科技哲学问题更多地是一个国家安全问题的实质。本文探讨了科技发展对国家安全的七个方面的双重影响,并给出了总体对策思考。认为在大力发展科技尤其是军事科技的同时,必须以我军新使命重新认识、选定国家利益边界、安全边界、战略边界及军事能力,按照推动建立和谐世界、和谐社会的思维要求谋划自身安全问题乃至全球安全的解决。  相似文献   

7.
对终极依据的追问是整个西方哲学发展的一个特征,是哲学的智慧所在。以往哲人或以追求万物的本源为己任,或把研究认识的终极来源作为目标。如今,人们则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层面思考世界存在的基本依据,力图找到人类生存的支撑点,这种对存在的探寻方式便是一种哲学反思即终极之思,它在当代哲学的发展中仍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从世界、作者、文本、读者四个角度入手,对诗歌本体论的模仿论、表现论、客观论、实用论进行论证,阐释诗歌的多元本质和地位,厘清诗歌本体论发展的历史脉络。模仿论从客观世界出发,认为诗歌是对客观世界的模仿;表现论从作者的角度出发,认为诗歌是作者情感、直觉、想象的表达;客观论从文本角度出发,认为诗歌是语言的艺术与符号;实用论从读者的角度出发,认为诗歌是寓教于乐的工具。  相似文献   

9.
从对计算机虚拟现实技术的哲学思考出发,从一个角度论证了从量子论到场论再到系统论,得出用关系实在取代实体的思路的合理性;认为海德格尔“世界”理论中就包含对从自然科学的场论到哲学场论在基本哲学层面的一种极好开拓方向,并以此作为多元论哲学的一种可行的基础;对当今思想界力图为多元论的存在进行合理性论证的历史主义和相对主义两种思潮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述评。  相似文献   

10.
科塔宾斯基是20世纪上半叶波兰最具影响力的哲学家、逻辑学家,被誉为“波兰的苏格拉底”。他分别从快乐、效率和道德三个角度出发对人类行动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创立了“指导人的精神生活的理论”——实践哲学。该理论不仅试图在理论意义上对人类行动进行指导,同时还要尽可能使这些关于如何行动的建议在现实实践中切实可行。作为试图扭转传统西方哲学中理论定向的研究倾向的为数不多的哲学思潮之一,科塔宾斯基的实践哲学对于促进现代哲学在“大方向”上摆脱重思辨轻实践的哲学传统、回归现实生活世界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人类世的哲学》意在突出此在的危机性,其所涉及的海德格尔、尼采、叔本华的未来哲学思想为反思当下“儿童—教育”问题带来重要的思考视角。本文从孙周兴《人类世的哲学》中的“未来哲学”“个在”等核心主张出发反思当前教育,以呈现鲜活个体,聚焦个在,关注儿童独特性、差异性和多样性。  相似文献   

12.
马克思在继承和批判德国古典哲学的基础上,尤其是对康德哲学和黑格尔哲学进行了深刻地"扬弃",针对西方哲学对于形而上存在的探究,马克思并未给予过多的关注,限于当时时代的强烈呼唤,马克思仅就对物质世界中人类社会和物质世界的关系进行了深刻地哲学思考.这种思考使得他要迫切提出一种解决的途径和方法,那就是实践.马克思实践观的构建,为马克思哲学提供了一切批判的武器,也使得马克思的哲学成为科学.从哲学的角度就马克思实践观的内在逻辑性和实践目的性分三个部分进行了解读.  相似文献   

13.
模糊性是人类自然语言的客观属性。因此,人类语言中存在着数量众多的模糊性词汇或表述。而作为人类语言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数字也已不再只是表示精确数量和顺序的符号,它也具有所有语言所共有的特性——模糊性。本文从模糊语言学的角度出发,通过对英汉数字语义模糊性的对比分析来进一步探讨语义模糊性的民族文化差异。  相似文献   

14.
文章从对计算机仿真技术的哲学思考出发 ,从一个角度对量子论到场论再到系统论加以论证 ,得出用关系实在取代实体的思路的合理性 ;认为海德格尔“世界”理论中就包含对从自然科学的场论到哲学场论在基本哲学层面的一种极好开拓方向 ,并以此作为多元论哲学的一种可行的基础 ,对当今思想界力图为多元论的存在进行合理性论证的历史主义和相对主义两种思潮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述评。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从比较哲学的角度对王夫之的“实有”和德谟克利特的“原子论”、列宁的“物质”思想试做了简单分析。得出:人类对物质世界“本体”的认识,其内容是客观的,形式是主观的。“客观的”,说明不同时代、不同民族的哲学家面对共同的客体会发生共同的致思趋向:“主观的”说明人类的理性思维形式就应是多元的。主观符合客观,使他们达到殊途同归。  相似文献   

16.
波普尔认为第三世界既不是物理客体的世界(即第一世界),也不是主观经验的世界(即第二世界),而是一个特殊的世界。第三世界本质上是人类心智的产物,但又具有客观自主性。波普尔建构第三世界理论一方面是为了同时解决两个不同的哲学问题,即客观知识问题与身心问题,另一方面是为他提出科学或社会科学方法论提供关键的理论前提。  相似文献   

17.
文章从哲学与人生存在的关系角度,着重探讨了人类生存的哲学精神本性以及对于人生存在自觉进行哲学塑造的问题。论述了哲学对于建构人的精神家园,挺立精神自我,塑造理性批判能力,正确成就人生之道的重要意义。指出哲学世界的培育,是文明进步积极向上的精神内驱力  相似文献   

18.
人类的现实生活包括公共活动领域和私人活动领域两个方面。公共活动领域问题的实质就是公共性问题,对公共活动领域的关注也就是对公共性的关注。对人类活动的公共领域和公共性问题加以思考,是哲学最重要的使命。关注公共活动领域是哲学的一个必要的维度。所谓哲学回归生活世界,不应仅仅是向私人生活回归,更重要是向公共生活回归。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以通过政府改革来解决公共性问题或危机为标志的公共活动领域的当代转向,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提出了新的时代课题。  相似文献   

19.
列宁在《哲学笔记》中提出的逻辑、辩证法和唯物主义认识论三者"不必要三个词:它们是同一个东西"的论述,从三者一致的角度,提出了思维与存在的同一是一个实践的过程、(辩证)逻辑证明也是检验真理的客观标准、唯物辩证法是关于人类世界发展学说的观点,强调指出,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逻辑、辩证法和唯物主义认识论,都只是在思维与存在同一的基础上、在人类实践活动中才发生的问题,都只是确证着世界、自然、运动、物质等统一之普遍原则的人类实践活动客观规律的不同表现形态或形式,深刻论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实践的辩证法、逻辑学、认识论这一命题.  相似文献   

20.
人都有世界图景的本能冲动,这种本能冲动直接触发了对真正的世界的爱与寻找。这也凝聚了中两哲学的共同特点。对世界图景的自觉思考和探索是哲学发展的本质。从世界图景角度定义哲学可以凝聚时代精神,因为哲学关于人的生死迷思的重大议题都可以从对世界图景的思考中找到答案。可采用逻辑与经验型、隐喻型以及情感主导型思维方式来把握世界图景,从而使人在世界上安身立命,完成哲学的未竞使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