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一、两种不同收入制度下的“国家富裕”在世界经济历史的发展长河中,当国家出现后,我们就有了两种不同的收入分配制度,一种是由国家更多地集中收入的分配制度,另一种则是由个人和家庭取得更多收入的分配制度.两种不同的收入分配制度,相应地出自两种不同的“国家富裕”的基本观点,并且由此形成了两种完全不同的社会经济制度体系。有一种观点认为,所谓“国家富裕”,就应当是国家将社会创造的财富大部分都集中起来使用,都由国家的机关来支配,才是“国家富裕”;至于每个公民与家庭的收入,则只需要保持必要的消费和一定量增长的消费…  相似文献   

2.
张士引 《北方论丛》2015,(5):141-147
贫困表现为人的基本需要得不到满足,“富裕社会”中的贫困表现为私人生产、物质生产的过剩和公共生产、精神生产的不足。加尔布雷思认为,美国“富裕社会”中贫困的原因是不平衡的“二元经济体系”,只要实行“新社会主义”,实现“计划体系”和“市场体系”的平衡,就能解决“富裕”背后的贫困问题。由于这一设想是以不改变资本主义的经济基础为前提的,所以,只能是一种治标不治本的改良。只有扬弃经济学的“传统智慧”,建构以促进“每个人的自由发展”为目标的“全面生产”经济学,才能从根本上消除“富裕社会”中的贫困问题。  相似文献   

3.
论文化转型中家庭观念的变革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改革开放之后 ,中国的传统文化在同外来文化及国内商品经济观念的冲突、碰撞、交流、渗透中 ,迅速向新型的现代文化演进。在文化转型期 ,中国人的家庭观念发生着急剧变化。这种变化的现象表现 ,是从一元化走向多元化 ,而变化的本质表现或主流趋势 ,却是从“以家为本”、“家庭至上”的传统观念 ,向“以人为本”、“个人和家庭兼顾”的现代观念转变。现代家庭观念既强调个人在家庭中的独立地位、自主权力和个性的自由发展 ,要求家庭关怀每个成员的需要和利益 ,为每个人的身心健康成长服务 ;也重视家庭整体的和谐统一 ,要求每个成员自觉地为家庭承担责任和义务 ,实为“家庭为人”与“人为家庭”的统一。它带有鲜明的时代特点 ,又包含着深厚的民族文化的基本精神 ,是时代性与民族性的统一。  相似文献   

4.
居民收入、支出不确定性的大小与家庭人口年龄结构密切相关。子女数量对家庭消费储蓄决策中“缺乏耐心”的影响大于对“谨慎动机”的影响,总体效应体现为对家庭财富积累目标的负向效应;老人数量与子女数量的作用相反,体现为对家庭财富积累目标的正向效应。主要原因是子女消费被看成是家庭对未来的投资,与储蓄具有替代作用;而在既定社会保障制度下,老人数量与未来支出不确定性相关,因此,老人消费不足与当前“未富先老”的社会经济特征有密切关系。进一步的,子女数量对家庭财富积累的影响在各分位数处均为显著负向效应,并且随着分位数的提高,作用大小呈下降趋势;老人数量则在低分位数处不显著,在中、高分位数处为正,并且随着分位数的提高系数增大。其经济含义是无论家庭富裕程度如何,子女数量和家庭财富积累都具有相互替代效应,而只有当家庭达到一定富裕程度,老人数量对财富积累才能产生影响,并随家庭富裕程度的提高,老人数量对财富积累的正向作用也越来越强。城镇居民相比农村家庭具有较强的预防性储蓄动机;子女数量则对城、乡家庭财富积累都具有负向效应,且对城镇家庭的作用效果更大;老人数量对城镇家庭财富积累有正向作用,而对农村家庭财富积累没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5.
○方教授 ,听说您走上经济学研究之路与您的经历有关 ,能否介绍一下 ?●回顾起来 ,很有感慨。人的经历与人生道路的选择是紧密相连的。首先激发我思考中国经济问题的是家庭的贫困。我生于普通工人家庭 ,父母亲善良、勤劳 ,为养活我们 ,非常辛苦 ,但家庭生活一直非常拮据。那时我就在想怎么才能使像我父母一样辛苦劳作的老百姓过上富裕的日子 ,这可能是我选择经济学的最初动因。其次是“文化大革命”的经历。那时的口号是“抓革命 ,促生产”。我们真诚地参加革命 ,希望国家能强大富裕起来 ,但结果却是革命破坏了生产 ,经济走到了崩溃的边缘。…  相似文献   

6.
“帮助”和“带动”概念的提出,标志着邓小平欠发达地区达到富裕思想的萌芽。“两个大局”战略思想的提出,标志着邓小平欠发达地区达到富裕思想的成熟。“共同富裕”理论的提出,标志着邓小平欠发达地区达到富裕思想的形成。  相似文献   

7.
以西方发达社会为参照,马尔库塞描绘了“富裕社会”的虚假美景,列举了其构成要素的非和谐症状,指出“富裕社会”呈现“病态”的根源在于科技的异化。“富裕社会”批判理论揭示的西方社会“病理”性特征,对我们预防技术理性的潜在的危险,消除“和谐社会”创建中出现的重物质、轻精神,重技术、轻人文的倾向,将具有积极的警示意义。  相似文献   

8.
《学术界》2001,(4)
吴文新在《人文杂志》2 0 0 1年第 2期撰文《民主和科学的人本范式与中国的现代化》指出 ,民主与科学作为主导人类近代历史的实践理性范式 ,从中世纪的“神本”和“君本”范式中脱胎出来之后 ,经过了几百年的“物本”发展 ,于 2 0 -2 1世纪之交 ,开始转向以崭新的人性科学和人性平等观念为基础的“人本”范式。这就给了我们一个考察我国现代化建设目标的全新视角。“富强、民主、文明”的现代化 ,可以做三个层次的理解 :其一 ,就人性系统的结构而言 ,富裕、民主、文明分别对应着人的自然性、社会性和意识性 ,表明每个人都要过一个富裕的物质…  相似文献   

9.
家政服务业是指有偿为家庭提供各种服务的新兴产业。家政服务业市场是指围绕家政业服务活动而开展的市场组织、服务、管理及其法规制度等硬软件的总称。   一、建立家政服务业市场的充分条件   1.家政服务业的市场潜力大,越来越多的家庭需要家政服务。尤其是夫妻双职工家庭,有产、富裕者家庭,“新人类”一族等更急需家政服务。国家统计局所属北京美兰德信息公司对北京、上海、广州等大城市居民社区服务需求进行调查来看,对家政服务有需求的主要是高中收入家庭。家庭成员文化素质越高,对家政服务的需求越大。   2.发展家政服务业…  相似文献   

10.
家庭伦理作为社会伦理的一部分历来受到各方面的重视.我国古代关于社会道德“人伦”中的“五伦”,即:君臣、父子、夫妇、兄弟、朋友中有三伦是属于家庭伦理的,强调“父子有亲、夫妇有别、兄弟长幼有序”.在家庭伦理建设上也提出了“德教行而民康乐,礼义积而民和亲”的论述,把家庭伦理建设看成是治国安邦的基础,比如说“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思想、“国尚礼则国昌,家尚礼则家大,身有礼则身修.心有礼则心泰”的思想等等.这些思想在今天看来也仍然充满着醒悟人生启迪人伦的睿智.贯彻党的十四届六中全会精神,精神文明建设必定要深入每个家庭,把家庭与社会的关系用伦理道德的关系更进一步地联系在一起,使精神文明建设把社会与家庭连结起来,使家庭建设为社会的稳定,为树立社会主义新风尚,提高家庭生活质量发挥更好的作用.在此我想谈谈对家庭伦理建设的几个看法.  相似文献   

11.
休闲为都市人带来了无穷的乐趣。什么样的休闲方式更能使人玩得满意,玩得尽兴?这是许多人茶余饭后议论的话题。虽说是“穿衣戴帽,各有所好”,每个人、每个家庭都有各自的玩法,但最集中的当算这几种。  相似文献   

12.
儒家和谐社会理念及其历史局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存山 《河北学刊》2007,27(1):18-26
“忠恕”是孔子的“一以贯之”的行仁之方,“和谐”是儒家文化的核心价值理念。“忠恕”即是“絜矩”,而“絜矩”也就是社会的“和谐”。这是中国文化所能贡献于世界的一个普遍价值。儒家对和谐社会的构想并没有完全停留在抽象的层面,它至少包含这样几个具体层面:君子修养的身心和谐;家庭和社会人际关系的和谐;经济的富裕和均平;执政者的率先垂范;人与自然的和谐等。自秦汉特别是汉代“独尊儒术”以来,中国古代社会并没有真正实现社会的和谐,这主要是因为儒家的和谐社会理念受到如下几种历史时代的局限:经济制度的局限;政治制度的局限;君臣之伦与家庭和社会伦理的局限;士人修身与社会的世俗文化的局限;人口和农业生产给自然生态环境造成的压力等。  相似文献   

13.
新年前夕     
迎接新年的准备工作占用了继承古代新年节日名称“腊月”的大部分时间。新年前的庆祝仪式的象征可能是腊月的第八天,这可上溯到古代“腊”的节日。4世纪时长江中游地区在这天举行假面具舞,边走边跳,这象征驱逐妖孽,以及给家庭中的祖先和神带来“牺牲”,祈求恢复土地活力。那时俗话说:“腊鼓轰鸣,培植春天的草。” 中世纪“腊八”的礼仪深受佛教的有力影响。那时,在佛教的历法中,这天要领悟佛。中国北方寺院里的和尚在这天举行冲洗佛像的仪式并准备特殊的素粥,即“七宝粥”。在民间不久前曾广泛流行认真准备“腊八粥”的风俗。富裕的家庭主人用12种成分做成它,有不同禾本科植物的米。即长期专门保藏在食库里的“旧大米”、枣、栗子、扁桃、豆子、扁豆、李子、松子、核桃、西瓜籽、豌豆及水百合的内核等等。在广东省“腊八粥”最主要的  相似文献   

14.
允许和鼓励一部分人先富的政策已实施多年。从实践效果看,这一政策对反对分配中的平均主义无疑产生了积极作用。然而,对这一政策的理解,也存在不少问题,还有一些不规范、不明确之处,如“富”的内涵是什么?人们应该以什么手段和方式先富?从而什么样的先富才是合理的?等等,都有待进一步解决。本文拟对上述问题作些探讨。1 从表面上看,“先富”的含义是不言而喻的。但事实上,人们的认识又似是而非、含糊不清,甚至存在不妥之处,这是实现一部分人合理先富必须首先解决的问题。从质的规定看,“富”可以有三种含义:(1)货币收入上的富裕,简称货币富裕;(2)消费资料占有和消费程度上的富裕,简称消费富裕;(3)生产性实物资产或金融资产占有上的富裕,简称资产富裕。这三个方面是相互联系的。货币富裕是消费和资产富裕的基础,  相似文献   

15.
进入新发展阶段的共同富裕,是指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上,全体人民为满足美好生活需要,依托共劳共享,由低水平到高水平循序渐进地享受到更加富足的物质文化成果和精神文化成果的历史进程、发展趋势,是“谁之富裕”“缘何富裕”“何种富裕”“靠何共富”“如何共富”的集合体。其中,全体人民是其享有主体,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双富裕是其享有客体,共劳共享是其发展动力,循序渐进是其行动策略。新发展阶段的共同富裕应遵循以人民为中心、公平正义、协调发展的价值理念。面对共同富裕的弱项和短板,应通过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继续完善分配制度、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和大力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深入探索切实可行的实践路径。  相似文献   

16.
共同富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须深刻认识、深入理解其理论逻辑、历史逻辑和现实逻辑。共同富裕是“共同”和“富裕”的一种耦合状态,其在人类社会发展中呈现出一个先“富裕”后“共同富裕”的逻辑。共同富裕的实现需要一定的物质基础和制度前提。生产力发展是共同富裕的物质基础,适宜的经济制度和分配制度是共同富裕的制度前提。生产力发展及由此带来的创富能力提升,首先解决的是从贫穷到富裕的问题,而从富裕到共同富裕必须有一种适宜的经济制度及分配制度安排。即一国要实现共同富裕,其经济制度和分配方式必须既能够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又能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为我国促进生产力发展和实现共同富裕提供了根本制度保障。  相似文献   

17.
家庭职能指是家庭在人类生活和社会发展方面所起的作用。家庭作为一个能动的因素,其职能随着生产方式和社会制度的发展变化而缓慢演化。家庭不仅按照社会发展的要求而起作用,同时也顺应其每个成员的需要和期待而起作用。因此,家庭职能与家庭结构及其成员的角色分配模式密切相关。马克思指出:“大工业在瓦解旧家庭制度的经济基础及与之相适应的家庭劳动的同时,也瓦解了旧的家庭关系本身。”(《资本论》第一卷第536页)  相似文献   

18.
不容忽视的两个趋势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中国人将越来越富裕,这是毫无疑义的。可是,千万不要以为中国人谋生会越来越容易。富裕,只是整体趋势,而谋生不易,却是每个人都必须警醒的。  相似文献   

19.
2021年8月召开的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十次会议明确指出“要在高质量发展中促进共同富裕”,引发对高质量发展与共同富裕的大讨论。共同富裕是普遍富裕基础上的差别富裕,是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全面富裕,是从部分到整体的逐步富裕,也是从低层次到高层次的过程富裕,更是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和生态文明的全面提升。自2005年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首次提出“按照谁开发谁保护、谁受益谁补偿的原则建立生态补偿机制”以来,生态补偿机制在实践中将“经济蛋糕”和“生态蛋糕”有机结合,实现了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辩证统一,协调了生态保护者与受益者之间的利益关系,成为新时代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手段。基于共同富裕视角,梳理了生态补偿制度的理论逻辑,提出生态补偿财政政策的建立应当以可持续为目标,坚持人本主义理念,完善纵向生态补偿制度,构建横向生态补偿引导机制,建立以政府为主导,多元化生态补偿机制,实现效率与公平的有机结合。  相似文献   

20.
家庭或称个体家庭,是以婚姻关系以及血缘关系为基础组织起来的一个最小的社会共同体。每个家庭上或有老,下或有小,又或有其他亲属为其成员,但家庭的主体则是以一对合法夫妇为核心建立起来的,否则,从普遍意义上说就不成其为家庭,《周礼·地官·小司徒》郑玄注:“有夫有妇,然后为家。”这是古人对家庭所下的一个恰当的定义。 家庭是文明社会的细胞,但它萌生于原始社会后期,因此家庭的形成与文明的起源有着密切的关系。我国家庭的起源甚早,但“家庭’一词则出现得较晚,《后汉书·郑均传》:“常称病家廷,不应州郡辟召。”廷与庭同字,这可能是所见“家庭”一词的最早的文献记载。在此之前则单称作家,《墨子·号令》篇:“某县某里某子,家食口二人,积粟六百石。某里某子,家食口十人,积粟百石。”《孟子·梁惠王》上:“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这里所说的家就是指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