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依据目的论,太极拳外宣翻译要传播太极拳武术理论和技击技巧,传播太极拳中蕴涵的传统文化气息。太极拳外宣交流面临缺乏自然对应物、武哲交融、中西文化差异、语义模糊、文学色彩浓厚、标准化水平低等问题,需要译者提高自身的文学修养、选择适当的翻译模式,在保持民族文化特色的同时,又让英语读者易于理解、接受。此外,还要规范英译名称,以推动太极拳的国际化进程。  相似文献   

2.
分析了《孙子兵法》对武术技击理论的影响。依据《孙子兵法》中的“知己知彼”、“致人而不致于人”,“奇正相生”、“出其不意,攻其不备”,“兵形像水”、“因敌制胜”等战略思想;以太极拳为案例,论述了武术临战状态、技击行动和技击战略思想,从而说明《孙子兵法》对武术技击理论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3.
所谓技击意识,是按照一定的演练方法,在演练套路时能领悟套路中攻防动作的一种心理活动。这种心理活动是无外在因素的影响下随套路的演练个体自觉形成的,是在反复从事武术实践中,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一种自觉进行的心理活动。在太极拳教学中渗透技击意识,对学生理解和掌握太极拳的套路技术具有重要的意义。 1.对太极拳攻防涵义的理解与认识 首先,从太极拳的本身看,太极拳是以绷、捋、挤、按、云手等攻防动作作为素材,结合手型、步法、腿法、起势、收势等基本技术,按一定的规律形成的套路形式。 其次,太极拳来源于技击意识很强…  相似文献   

4.
邹嘉玉 《老友》2008,(6):55-55
太极拳集武术与保健为一体,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精髓,其理论基础源于中医学的生理、病理学说。中医学的阴阳五行、经络和精气神学说,是太极拳形成与发展的基础。练习太极拳以强身健体、祛病延年,不仅为国人所崇尚,并得到了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不同文化传统的人们的认同。从健身养生的角度来看,太极拳  相似文献   

5.
太极拳是一种合乎生理规律的健身运动,能修身养性、延年益寿。另一方面,太极拳在技击上,以静制动、以柔克刚、避实就虚,能培养学生的思维和创造能力。在太极拳的教学中,重视"学练结合",体验太极拳传统文化的内涵,达到太极拳教学的最高境界。  相似文献   

6.
太极拳诞生的地域文化背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理清太极拳诞生的地域文化背景和地域文化内涵;以资料分析和历史史证相结合的手段,阐述太极拳诞生的地域文化背景;太极拳诞生于焦作地区,焦作地区厚重的地域文化乃是太极拳诞生的文化基础;焦作地区武学传统悠久,武术文化、道教文化源远流长,为太极拳的诞生营造了浓厚的文化氛围和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7.
少林武术文化博大精深,流传广泛,影响深远。少林武术既是中华民族传统武术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璀璨耀眼的传统体育文化遗产。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少林武术逐渐吸收禅宗思想的文化精髓,原本具有明显技击搏斗特征的少林武术,与弘扬大慈大悲、普度众生为主旨的佛教思想融为一体,相得益彰。少林武术以此在众多武术派别中发扬光大,成为影响中国武术发展的主要流派之一。  相似文献   

8.
陈式太极拳是中国传统的体育活动,其历史悠久,文化内涵丰富。对陈式太极拳的翻译,不仅要求译者掌握最基本的翻译技巧,拥有扎实的中文功底,还要求译者掌握武术的基本理论和动作要领,熟悉中国哲学思想、经络学说,通晓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和译入语文化,谙熟它们的差异,寻求翻译中的最佳契合点。  相似文献   

9.
武术的民族性与民族文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武术作为民族文化的组成部分 ,用身体运动来表现民族文化 ,体现出本民族的传统意识和思想感情 ,反映了民族文化对武术产生的深远影响。武术的传统性、技击性和实用性功能都离不开民族性特征。从攻防方法、技术原理、礼仪道德受到民族文化背景的影响 ,从而又表现出民族文化的特征 ,民族文化是武术生存、发展的沃土  相似文献   

10.
武术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产物,即有民族文化的特征,又有自己独特特性,是东方文化之瑰宝。武术进军2008年奥运会,标志着武术的全球化走向。为使武术能立足于世界民族文化之林,需要对武术理论基础进行深入研究,并且与奥林匹克运动进行比较,寻找出中西方文化交融的着力点。  相似文献   

11.
武术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内涵博大。其中的武术套路文化底蕴丰富,具有很强的技击性和艺术美感,劲力协调,姿势优美,关节灵活,反应敏捷,深受广大人民群众的喜爱。观赏性是武术套路中劲力的显著特征。本文通过对武术套路运动中力度表现方式及对运动训练影响的比较分析,提出解决武术套路运动中力度表现问题的途径。  相似文献   

12.
最近,武林界的有识之士呼吁:“要研究‘武学’这一独立学科,研究武术哲学、武术文学、武术医学、武术美学、武术宗教学、武术社会学、武术技击学、武术比较学等广阔的内容”。这个提法无疑是正确的,很有远见的。博大精深的中华武术,本来就不是单纯的运动形式,而是一种独特的文化形态。可是,人们往往以武论武,这不仅局限了人们的视野,而且掩盖了它广博而深奥的内涵。武术是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必然产物,它是集人体科学、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之成果,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一门边缘学科,其中蕴藏着我国优秀的文化传统,从这一角度讲,武术是中华民族智能和体能的综合。外国有的中国武术馆起名叫“中国文化社”,这不是  相似文献   

13.
从文化的角度论述传统武术与传统文化的关系以及传统文化的发展对传统武术的影响,并且分析了传统武术朴实、简练、风格多样、内蕴丰富、健身、技击等特点,它利于普及是广大人民群众很好的健身娱乐项目。同时就未来武术将何去何从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相似文献   

14.
张宝俊 《金陵瞭望》2006,(10):51-53
今年3月22日,俄罗斯总统普京将河南省少林寺定为他访问我国的最后一站。然而,与汉语类似,少林文化正遭遇“外热内冷”的尴尬,在被外国人趋之若鹜的同时,在国内许多地区的发展却不尽如人意。目前在南京,练习太极拳的超过10万人,学习跆拳道、空手道等外来武术的也超过1万人,而学习、练习少林武术的却不到千人,真正的高手不过二三十人……与少林武术颇有渊源的南京,为何独独让少林武术这样“艰难”?  相似文献   

15.
从武术的基本涵义出发,分析了武术的本质特征和技击研究中的两种表现形式的地位,以及技击在武术发展中的重要作用,认为技击是影响武术发展的主要因素,是武术发展的核心支柱.只有正确认识了武术的本质特征,才能找到武术走向世界的历史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16.
中华武术是一种特殊的民族文化形式,是以中国传统文化为理论基础,以内外兼修、术道并重为鲜明特点的一项体育运动。她融教育、健身、技击、观赏、经济于一体,在现代化高度发展的今天,深受世界人民喜爱。在中华大地上世代相传,长盛不衰,与时俱进。究其原因,主要是其在功能上表现出了———文化承载价值、培育精神价值、颐养身心价值、防身御侵价值、促发经济价值、审美娱乐价值、社会交往价值和文学艺术价值等。深入研究武术的现代价值,目的是为了能够进一步弘扬中华武术并使其健康发展,真正造福于世界人民。  相似文献   

17.
太极拳运动是我国传统文化中的瑰宝,作为一项优秀的传统体育项目,对促进大学生的身心健康有着积极的意义。本文采用文献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对鄂东地区高校太极拳的参加人数、师资力量、课时安排、学生兴趣程度和阻碍发展因素等教学现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鄂东地区高校大部分学生都学过太极拳,教学现状存在师资力量不足,专业武术教师偏少,课时安排不合理,场地缺乏等问题。同时学生课后练习太极拳次数偏少,学校不重视而比赛少,学生对太极拳不感兴趣也阻碍了高校太极拳的发展。本文针对这一现状提出了将传统文化融入到教学过程中,增加师资力量,合理安排课时激发学生学习太极拳的运动兴趣,高校更加重视等相应对策使太极拳在高校能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8.
太极拳是中国传统文化之瑰宝,分析、评价太极拳文化的思想渊源、养生价值以及太极拳文化的继承和发展,是把太极拳更好地推广和传播于世界的任务。  相似文献   

19.
对南京市武术协会副主席、中国地质武术太极拳联谊会主席杨杰人来说,世上最珍贵的是异国师生情。他在50多年的武术生涯中,先后培养出16名全国及省市级“武术冠军”。人们都知道他的弟子近万人,却很少知道这位造诣颇深的太极拳高手还收有50多名异国弟子。下说老拳师与他的第一个异国弟子的故事。  相似文献   

20.
中国武术身心兼修,道法自然,其独特的价值取向、审美追求源于生态文化的孕育。本文通过对武术审美追求与创造的分析与解读认为:武术从创拳理论到实践操作都在默默地践行着生态文化的审美要义——崇尚和谐。无论从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他者、人的自身内外等等方面都可见出,武术以安身立命为基准点向外辐射和拓展的各种文化理论与实践技术都与生态文化的审美之维相关。"和谐"成了武术追求的终极目标和价值取向。因此,当代武术的发展也不应该偏离生态文化的和谐精神内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