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试论当代“人文精神”之内涵──关于“人文精神”讨论之我见朱立元近两年来,从北到南,一场关于“人文精神”问题的讨论,正在我国知识界、文化界悄然兴起,并逐渐深人,引起了不少人的关注和兴趣。在讨论中出现了许多不同意见,甚至截然对立的意见。本文拟对讨论中若干...  相似文献   

2.
近日,中共广东省委党校在广州举行“传统文化与人的现代化”理论研讨会,近40名专家学者参加了会议。与会者围绕着“传统文化与人的现代化”的主题,就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及功用、当前的文化现实、实现人的现代化的社会基础、文化创新机制、科学主义与人文精神的冲突以及中国文化现代化发展的战略选择等有关文化建设的一些热点、难点问题进行了热烈而深入的研讨。中共广东省委党校召开传统文化与人的现代化理论研讨会@旭日  相似文献   

3.
关于“人文精神”的大讨论,1992—1993年间酝酿并发端于上海学术界.最早讨论“人文精神”的文章是王晓明等人在《上海文学》1993年第6期上发表的《旷野上的废墟——文学与人文精神危机》,文章提出当前的文学危机实际上暴露了当代中国人文精神危机的问题.此后《读书》、《东方》等杂志也参与了讨论.两年来,讨论的范围甚至扩大到海外知识界.人文精神引起了文坛广泛深入的思考和热烈的讨论,表现了当代知识分子在新的市场经济的社会文化条件下,对自身价值和社会角色的深刻反省与认定.同时也为跨世纪的文学发展奠定了新的基础.  相似文献   

4.
继本世纪20年代、80年代的两次文化大讨论后,如何在文化传统中“继绝学”、“出新意”(或叫“返本开新”),在90年代又成了一些学人的热门话题。这种现象,便是所谓现代新儒学运动的复兴。当代兴起的这种“后国学”,以弘扬中国学术传统中的人文精神而闻名于世。“人文精神”在“后国学”的推崇下似乎已成了一种法力无边的概念偶像,不仅是诊治后工业社会各种文明病的灵丹妙药,甚至是21世纪人类得以生存下去的精神保证。然而,如果我们冷静地对待某些情绪化的渲染,就不难看出,为“后国学”所津津乐道的“人文精神”本身却有许…  相似文献   

5.
关于“人文精神”话题,近两年来众说纷坛,褒贬不一。褒扬着认为“人文精神”是知识分子的传统话题,也是知识分子在今天反思自身、批判现实的立足点,应寻找失落的人文精神,建立当代的人文精神。贬抑者认为,“人文精神”话题表现了人文开识分子丧失舆论中心地位后的失落感和怀旧情憬,寻找“失落的人文精神”.是要找回那昔日的中心地位和和优越感。我以为,“人文精神”作为一种自省意识、批判意识和超越意识,作为一种对人生意义和人类社会发展目的的关怀,不仅是传统的话题,更是现实的话题。呼唤“人文精神”的本意,说近了是对近些…  相似文献   

6.
习近平“三个务必”重大论断的孕育生成既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理论结晶,也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继承发展的精神积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其蕴含的思想观念、道德规范、人文精神、思维方式等,是揭示“三个务必”思想源泉和精髓要义的文化基因。通过对“民为邦本、本固邦宁”的民本思想,“谦恭虚己、奋发图强”的行为规范,“敢作敢为、有勇有谋”的斗争精神等进行深刻阐释,充分彰显了“三个务必”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底蕴,使其成为诠释“三个务必”的坚实支撑。  相似文献   

7.
人文精神论纲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本文认为,人文精神是人性和人的本质─—对真善美的追求和体现于这种追求中的自由本质─—的展现;文章历史地辨析了三种不同意义上的人文精神并对此作了中西比较,逻辑地阐述了现代人文精神的三层面及其内在精髓;对当前讨论中出现的“躲避崇高说”和“中国从未有过人文精神说”、“文人操守说”、“五四学者唯科学主义说”及其他各种观点作了评论;并通过对真善美之关系及其本质的深入阐发,指出走出当前人文困境的出路在于:用体现现代人文精神的民主法治来保障人们对真善美的追求并制约肆无忌惮的“钱神”,用超越实用理性的人文精神来重视旨在培养现代公民的人文学科教育,而文人学者的真正操守在于具有向社会的假恶丑宣战的良知和勇气与追求真善美的自由自觉超越的精神。  相似文献   

8.
人文精神与文化悖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人文精神与文化悖论王尔勃学术论争不必结论归一,但应通过切磋砥砺开拓新的思维空间,然而当前人文精神讨论中却不时出现文人意气浮泛和常识性话语遮蔽学理的现象。尽管“终极关怀”己成为一个使用频率颇高的词语,可实用理性的传统惯性总牵制着人们的思路在处于形而下层...  相似文献   

9.
构建和谐的人文生态是导引中国数字文化发展的根本之维。中国数字文化发展的人文生态性质包括数字化过程的人文选择性、数字化技术的人文性质。这种人文生态性质导致数字文化鸿沟的出现和人文生态圈的分层、数字不良文化价值观与恒常文化价值观的疏离和人们文化心理的失衡及新“文化病”的产生等一系列后果。因此,在中国数字文化发展过程中,要改善数字文化发展的“人文生态”环境,必须把握构建人文生态的“辅人技术”、“人文社会”和“技术人文”原则。在此基础上,从数字化人文理念、数字化的伦理和制度生态、数字化人文精神和网络语言的文化新语境四个维度构建中国数字文化发展的人文生态。  相似文献   

10.
文化问题,是陈独秀始终关注的一个理论热点。他有关这方面的思想相当丰富,其中有对前人成果的反思和总结,更有其个人的独立探索。而其文化思想的理论体系化大体是在“五四”前夕完成的。本文仅就这一时期陈独秀对文化问题的体系建构作一粗略评述,以准确把握这位风云一时的杰出人物并进一步深刻理解近代文化革命。概括说,陈独秀对文化问题的理论研究是与近代文化革命浪潮一脉相承的,其核心是以东西文化的比较研究为层面,在对旧的文化格局的批判中寻求中国近代文化模式的重建,体现了现实主义的基本主题。围绕这一核心,他主要探讨了文…  相似文献   

11.
王方华 《唐都学刊》2007,23(4):69-71
“大片热”是当下中国电影最值得关注的现象,也是议论和讨论的核心话题。然而,从理论和实践上对之进行系统梳理和剖析的论著,真正严肃的学理探讨尚未出现。面对这一关乎中国电影的发展并必然对中国电影有重大影响的“大片热”,中国电影理论和批评界的“集体失声”,毫不客气地说,再一次使中国电影批评面临彻底丧失信誉的危险,也可能会真正失去重建的机会。有鉴于此,本刊特别邀请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影视与传媒系史可扬教授及部分影视专业硕士研究生,在日常学习和讨论的基础上,从不同层面与角度对国产大片进行了集中“笔谈”,内容涉及国产大片的主题、叙事、文化谋略、接受、影像、美术等几个方面,文中所时时显露出来的理论敏感、艺术领悟,都带有青年人的锐气和激情,持论剀切,充满理性,对于剖析解读国产电影大片和丰富电影艺术研究多有启示。  相似文献   

12.
林美艳 《唐都学刊》2007,23(4):67-68
“大片热”是当下中国电影最值得关注的现象,也是议论和讨论的核心话题。然而,从理论和实践上对之进行系统梳理和剖析的论著,真正严肃的学理探讨尚未出现。面对这一关乎中国电影的发展并必然对中国电影有重大影响的“大片热”,中国电影理论和批评界的“集体失声”,毫不客气地说,再一次使中国电影批评面临彻底丧失信誉的危险,也可能会真正失去重建的机会。有鉴于此,本刊特别邀请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影视与传媒系史可扬教授及部分影视专业硕士研究生,在日常学习和讨论的基础上,从不同层面与角度对国产大片进行了集中“笔谈”,内容涉及国产大片的主题、叙事、文化谋略、接受、影像、美术等几个方面,文中所时时显露出来的理论敏感、艺术领悟,都带有青年人的锐气和激情,持论剀切,充满理性,对于剖析解读国产电影大片和丰富电影艺术研究多有启示。  相似文献   

13.
“大片热”是当下中国电影最值得关注的现象,也是议论和讨论的核心话题。然而,从理论和实践上对之进行系统梳理和剖析的论著,真正严肃的学理探讨尚未出现。面对这一关乎中国电影的发展并必然对中国电影有重大影响的“大片热”,中国电影理论和批评界的“集体失声”,毫不客气地说,再一次使中国电影批评面临彻底丧失信誉的危险,也可能会真正失去重建的机会。有鉴于此,本刊特别邀请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影视与传媒系史可扬教授及部分影视专业硕士研究生,在日常学习和讨论的基础上,从不同层面与角度对国产大片进行了集中“笔谈”,内容涉及国产大片的主题、叙事、文化谋略、接受、影像、美术等几个方面,文中所时时显露出来的理论敏感、艺术领悟,都带有青年人的锐气和激情,持论剀切,充满理性,对于剖析解读国产电影大片和丰富电影艺术研究多有启示。  相似文献   

14.
安娜 《唐都学刊》2007,23(4):76-77
“大片热”是当下中国电影最值得关注的现象,也是议论和讨论的核心话题。然而,从理论和实践上对之进行系统梳理和剖析的论著,真正严肃的学理探讨尚未出现。面对这一关乎中国电影的发展并必然对中国电影有重大影响的“大片热”,中国电影理论和批评界的“集体失声”,毫不客气地说,再一次使中国电影批评面临彻底丧失信誉的危险,也可能会真正失去重建的机会。有鉴于此,本刊特别邀请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影视与传媒系史可扬教授及部分影视专业硕士研究生,在日常学习和讨论的基础上,从不同层面与角度对国产大片进行了集中“笔谈”,内容涉及国产大片的主题、叙事、文化谋略、接受、影像、美术等几个方面,文中所时时显露出来的理论敏感、艺术领悟,都带有青年人的锐气和激情,持论剀切,充满理性,对于剖析解读国产电影大片和丰富电影艺术研究多有启示。  相似文献   

15.
评《人文精神与人文科学》王杰人文科学和人文精神的地位、作用问题,是当代科技发展和市场经济发展提出的具有全球意义的重大而迫切的理论课题。当今,科学技术推动了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成为“第一生产力”。但是伴随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也出现了各种“危机”,“危机”的...  相似文献   

16.
立足当代社会促进文化研究──对“文化热”的反思张风雷近年来,随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发展,在我国的学术思想界兴起了一股文化研究、文化反思、文化论争的热潮。“文化热”的兴起,反映了当代中国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当代中国社会所面临的根本问题是如何...  相似文献   

17.
史可扬 《唐都学刊》2007,23(4):65-66
“大片热”是当下中国电影最值得关注的现象,也是议论和讨论的核心话题。然而,从理论和实践上对之进行系统梳理和剖析的论著,真正严肃的学理探讨尚未出现。面对这一关乎中国电影的发展并必然对中国电影有重大影响的“大片热”,中国电影理论和批评界的“集体失声”,毫不客气地说,再一次使中国电影批评面临彻底丧失信誉的危险,也可能会真正失去重建的机会。有鉴于此,本刊特别邀请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影视与传媒系史可扬教授及部分影视专业硕士研究生,在日常学习和讨论的基础上,从不同层面与角度对国产大片进行了集中“笔谈”,内容涉及国产大片的主题、叙事、文化谋略、接受、影像、美术等几个方面,文中所时时显露出来的理论敏感、艺术领悟,都带有青年人的锐气和激情,持论剀切,充满理性,对于剖析解读国产电影大片和丰富电影艺术研究多有启示。  相似文献   

18.
吕亚鹏 《唐都学刊》2007,23(4):77-78
“大片热”是当下中国电影最值得关注的现象,也是议论和讨论的核心话题。然而,从理论和实践上对之进行系统梳理和剖析的论著,真正严肃的学理探讨尚未出现。面对这一关乎中国电影的发展并必然对中国电影有重大影响的“大片热”,中国电影理论和批评界的“集体失声”,毫不客气地说,再一次使中国电影批评面临彻底丧失信誉的危险,也可能会真正失去重建的机会。有鉴于此,本刊特别邀请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影视与传媒系史可扬教授及部分影视专业硕士研究生,在日常学习和讨论的基础上,从不同层面与角度对国产大片进行了集中“笔谈”,内容涉及国产大片的主题、叙事、文化谋略、接受、影像、美术等几个方面,文中所时时显露出来的理论敏感、艺术领悟,都带有青年人的锐气和激情,持论剀切,充满理性,对于剖析解读国产电影大片和丰富电影艺术研究多有启示。  相似文献   

19.
【文化与人】社会现代化与现代伦理精神中国近代中西文化比较研究的萌生与拓展试论萨特存在主义人道主义历史性的反拨:中国文化语言学论艺术接受的文化机制中国传统文化人文精神的特点揭开《九歌》十神之谜以语言为主体的符号学文化重构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发展 《周易》背后的人哲学论直觉论科学想象论实践的普遍性康德“人为自然立法””的认识论意义毛泽东哲学思想与中国古代哲学社会规律·实践活动、个性自由堕负论札记从历史主客体关系的视角认识历史唯物主义论唯物辩证法的科学方法论意义关于“无限宇宙”的新探讨论人造物和科学意识…  相似文献   

20.
失却叙事的国产大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英 《唐都学刊》2007,23(4):71-72
“大片热”是当下中国电影最值得关注的现象,也是议论和讨论的核心话题。然而,从理论和实践上对之进行系统梳理和剖析的论著,真正严肃的学理探讨尚未出现。面对这一关乎中国电影的发展并必然对中国电影有重大影响的“大片热”,中国电影理论和批评界的“集体失声”,毫不客气地说,再一次使中国电影批评面临彻底丧失信誉的危险,也可能会真正失去重建的机会。有鉴于此,本刊特别邀请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影视与传媒系史可扬教授及部分影视专业硕士研究生,在日常学习和讨论的基础上,从不同层面与角度对国产大片进行了集中“笔谈”,内容涉及国产大片的主题、叙事、文化谋略、接受、影像、美术等几个方面,文中所时时显露出来的理论敏感、艺术领悟,都带有青年人的锐气和激情,持论剀切,充满理性,对于剖析解读国产电影大片和丰富电影艺术研究多有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