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党的十四大明确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新体制的目标,即要使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作用。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的《决定》又勾画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框架。这是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突破性的发展,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里程碑。把市场经济作为改革的目标模式,是因为由市场进行资源配置的效益优于计划配置,  相似文献   

2.
一、建立健全完备的社会保障制度是我国市场经济改革与发展的内在舍夫_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以促进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但市场经济并非“万应灵药”,它在某些方面存在着重大缺陷。如市场经济的自发性、盲目性、滞后性,甚至引发严重的社营经济危机。这一特点决定了要建立市场经济体制,就必须建立与之相适应的社会保障制度作为稳定器、调节器,否则,离开社会保障机制,整个社会就会陷入一片混乱状态,市场经济就可能寸步难行。社会保障对我国市场经济改革与发展的特殊意义…  相似文献   

3.
一、统计工作必须适应经济体制改革的大环境,加大改革力度 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作出的《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把党的十四大确定的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和基本原则加以系统化、具体化,这是我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总体规划,也是我们九十年代进行经济体制改革的行动纲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就是要使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为了实现这个目标,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就是转变政府管理经济的  相似文献   

4.
成熟的市场经济是资源配置最优化的经济,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我国的统计工作还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如何使统计资源最优化配置,是我们需要研究的新课题,本文试图从统计工作成本的角度加以探讨。  相似文献   

5.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统计目标模式探讨曾声文统计改革服务与服从于经济体制改革。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统计改革的目标模式是什么,这是需要首先解决的问题。探讨统计改革目标模式,牵涉到统计什么,由谁统计,怎样统计...  相似文献   

6.
叶长法 《浙江统计》1998,(11):34-35
我国原来实行的是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所有制结构单一化,政企不分,用行政手段管理经济。1978年以后,实行改革开放政策。经济体制改革经历了一个发展过程,以计划为主,市场调节为辅;在计划指导下,发挥市场调节的作用;1984年提出了社会主义经济是在公有制基础上的有计划商品经济;到1992年最终确定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中国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目前中国正处在经济体制转变的重要时期。经济体制改革,使市场环境发生了显著变化。市场机制已在我国商品交易和资源配置等各个经济领域发挥着广泛的调节作用,国民经济市场化程度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7.
关于深化统计改革若干问题的认识文/@@岳巍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把传统的计划经济转换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这是一场广泛而深刻的变革.统计改革是经济体制改革的一个组成部分,必须伴随整个经济改革的开展,将过去的计划经济统计模式逐步转变为市场经济统计模式。...  相似文献   

8.
袁正  韩骁 《四川统计》2014,(2):34-35
经济体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核心问题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  相似文献   

9.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农业政策性银行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既要体现国家对农业实行倾斜扶持的政策性,又要在经营活动中按市场的一般规律办事,按银行的基本要求操作。必然会在经营方式上产生各种新的矛盾、难点和问题。如何使农业政策性银行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使银行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二者统一,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经营方式实现政策性银行的良性循环。这是本文所要探讨的问题。一、农业政策性银行及其经营特征我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农业一直是我国的基础产业,加强农业的基础地位是我国的一项…  相似文献   

10.
任何一种经济模式中都存在资源配置的问题。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资源配置问题无疑也是经济工作中的核心问题。但是,即使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完全靠市场自发地去调节资源配置,也是做不到的。国家必须利用一定的手段和方法进行干预和调整,这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宏观调控。国民经济宏观调控中,社会总供需平衡与否,既是调控是否有效的指示器,也是调控之目的所在,国民经济核算应致力于为社会总供需平衡提供基本材料,切实发挥国民经济核算在国民经济宏观调控中的作用。一.社会总供需平衡与否的统计认识社会总供需是平衡还是失衡…  相似文献   

11.
党的十四大确定,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十四届三中全会又作出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总体规划。所谓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就是要使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的配置起基础性作用,运用价值规律,运用市场对各种经济信号反应灵敏的优点,来促进资源的优化配置,使生产和需求及时协调。在这里,提供各种经济信号的经济信息系统,有着重要作用。人们形象地把它比作经济的“神经系统”。因此,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过程中,必须构建与之适应的经济信息系统。本文将就这方面的一些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2.
党的十四次全国代表大会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最终目标模式是构造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体制。相对于几十年的计划经济模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一个新的概念。尽管在理论上人们对它还相当陌生,在实践中还不能得心应手地驾驭,马列主义经典著作中以及社会主义发展史上,亦找不到准确、权威的诠释,但市场经济已是一个跺不开的擂台,是一种适合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资源配置的最佳方式。它是振兴我国经济的客观要求,是国际国内历史经济的深刻总结,也是我们经过14年改革开放的艰苦探索之后,我国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上的一个石破天惊的重大突破。  相似文献   

13.
曹小芹 《浙江统计》2002,(12):24-25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逐步建立和完善,如何有效地发挥国家财政功能,在经济过渡时期显得尤为重要。 一、财政的资源配置功能 我国现阶段财政职能的过渡特征表现出明显错位,即越位和缺位并存。在一些不应该由财政配置资源的领域,财政参与了资源的配置,根据统计资料,财政支出的30%用于经济建设,国家依旧是竞争性领域里一个重要的投资主体。特别是我国的公共生产的范围仍然过于庞大。  相似文献   

14.
对小明 《统计与预测》1994,(3):18-20,24
统计要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的需要惠阳县统计局邓小明党的十四大报告明确指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这一目标的确定,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新飞跃,统计如何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这是统计工作面临的新课题。我认为当前应着重解...  相似文献   

15.
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基本上是渐进式的体制变革.但是,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根本任务是要实现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变,其要义就是实现市场在配置资源中最基本的调节作用.因此,改革始终围绕以建立市场机制为核心的着力点进行,流通体制改革特别是商贸改革自然成为经济体制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6.
国民经济核算与经济预测深圳大学副教授孙静娟一、市场经济中的国民经济核算与经济预测党的十四大明确指出:“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以利于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这一重大战略决策为我国经济体制转换模式指明了方向。所谓市场经济,...  相似文献   

17.
一、市场经济的建立对人才预测理论和方法的影响市场经济是商品经济发展的高级阶段 ,是按经济规律优化组合生产要素 ,进行资源配置的一种经济组织形式。资源配置市场化是其显著特征 ,即资源配置按供求关系变化 ,并受价格变动的影响 ,使之流向效益好的企业。而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企业是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自我约束的法人实体。市场经济规律的基本要素之一是实现完全的市场公平竞争关系 ,企业是竞争主体 ,通过规范的竞争实现社会资源的合理配置。为了在竞争中获得更大的利润 ,企业必须不断地扩大生产规模 ,实现技术创新 ,改善经营管…  相似文献   

18.
随着经济体制的改革,计划经济下的统计观念、统计手段、统计方法与市场经济体制下日益增长的统计要求已不适应。因此,统计改革势在必行,已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一、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资源配置的一种方式,是组织社会化商品生产的一种经济制度。宏观调控、市场导向、企业自主、信息经济是市场经济的特征。在这种形式的体制下,市场成为资源配置的基础性方式和主要手段。市场成为各种生产要素流动的主要推动力。这种推动力表现为各种经济活动要按照市场经济规律要求,适应市场供求变化。通过价格杠杆和市场竞争…  相似文献   

19.
任碧云  王彬 《山西统计》1998,(9):16-17,40
目前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重点和难点是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国有企业在向合格的市场经济主体的转变中,并购重组以实现资源的有效配置变得越来越不可避免。投资银行作为有效配置资源的资本市场中最重要的中介机构,在国企重组中担负着不可推御的责任,企业购并业务随之也将成为投资银行的核心业务之一。而且,投资银行也只有通过积极参与这项业务,才能使自身发展壮大。投资银行是主要从事有价证券发行和二级市场交易的金融机构。作为一种历史悠久见不断创新的行业,在西方发达国家已经逐步发展并不断趋于完善,其业务范围也越来越广。现在,…  相似文献   

20.
刘涛  黄强 《上海统计》1997,(10):18-19
经济效率与经济效益是两个不同的经济范畴.但在实际中却常常被混为一谈.不搞清楚二者的内涵和关系,就不能抓住经济运行过程存在的主要矛盾,正确评价经济运行状况,得出科学的判断和结论来.一、经济效率与经济效益的内涵经济效率研究是经济学的基本问题,即稀缺条件下资源的合理配置问题.一般认为资源配置方式有两种:计划和市场,再细分还应包括企业,尽管其与市场类型相同,但二者在经济组织、功能上的区别,使我们还有分开研究的必要.在资源通过市场配置所需要的交易成本比较大时,资源配置活动就内部化,进入企业,由企业进行,但是当企业配置组织成本大于市场交易的成本时,资源配置就由市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