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以<汉语水平词汇与汉字等级大纲>中未注明词性的322个动宾格为研究对象,对动宾式动词带宾语的情况进行分析,旨在揭示这种现象与语言的内在规律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2.
经堂语是一种宗教场所的特殊用语。指的是明清时期,经师们用当时的汉语("蒙式汉语")翻译阿拉伯语或波斯语形成的一种特殊的汉语变体。其面貌特征、性质、形成过程与历史上的"汉儿言语",今天的临夏话、西宁话等西北民族地区接触方言十分相近。我们的研究初步表明:经堂语的译文风格与元、明时期直译体译文风格接近,存在元白话里的"格"标记成分:如方位名词"上"是"位格""宾格"等标记形式,介词"打(达)"是离格标记形式等现象,属于蒙古语等语言的"格"范畴。我们认为这是蒙古语在经堂语里的干扰特征。  相似文献   

3.
话语标记语的元语用功能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元语用意识的角度出发分析了话语标记语的元语用功能.认为话语标记语是在语言中不影响句子真值、只表达态度或步骤意义的语言成分,是说话人为引导和制约听话人正确理解话语而选择的语言标记.因此,话语标记语反映了人们使用语言时的元语用意识,属于元语用意识的语言标示.  相似文献   

4.
关联标记是体现汉语句法成分之间逻辑语义关系的重要标志,其中所谓偏正复句中前置关联标记的词类归属,影响着汉语句类系统,特别是复句系统的构建。追溯汉语介词、连词划分历史来源发现,这些关联标记宜被视为介词,这不仅符合汉语的语言事实,也能得到古代汉语和语言类型学的佐证,更进一步说明,所谓偏正复句的实质是状中结构的单句,汉语的复句只包含联合类复句。  相似文献   

5.
格日杰布 《西藏研究》2023,(3):76-82+161
古藏语言说动词skad(■)从实义动词逐步演化为引语标记、比拟格和传信标记。在8—10世纪的吐蕃碑文和敦煌藏文文献中,skad作实义动词、引语标记和比拟格。而在11世纪之后的文献中,普遍用作传信标记。这些不同的用法呈现了该词从实词逐步演变为虚词的完整阶段。藏语言说动词中,比拟格的案例并不多,这一发现不仅能丰富藏语动词语法化词库,对其他藏缅语族语言动词语法化研究也有积极的参考价值。同时,通过界定功能演化顺序,有望为古藏文文献写作年代的确定提供更多语言学证据。  相似文献   

6.
族源地认同、语言认同以及民俗与生计认同是海南疍家的身份界定标记。按其层次可分为三个标记系统:第一层次为族源地认同;第二层次为族源地认同+语言认同;第三层次为族源地认同+语言认同+民俗与生计认同。从时间的维度看,海南疍家身份认同的标记系统呈现为历史沉淀与时代建构的结合;从空间的维度看,呈现为身份提纯与分化的结合。  相似文献   

7.
周炜 《西藏研究》2000,(1):117-124
藏语具有一定的作格性,但是在15世纪左右的《米拉日巴传》中,这种表示作格性特征的ERG助词,在句子中的作格性究竟是遵循怎么样的原则来表现的呢?长野教授在他的论文中说过,语言中虽然存在着对格(宾格)和作格型语言,但有一些语言并非从来都是对格或作格型语言,在同一种语言中,即使有形态句法方面的限制,作格性和非作格性也是并存的,这种SPLIT现象并不是无原则的,它与动词本身的意味有关,在表层结构的作格性和深层结构的动词意味之间,存在着一种潜在的规则。根据这种理论,我们将参考W.L、的《意味和语言结构》及…  相似文献   

8.
语言禁忌与回回民族的人文观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回族语言中禁忌现象的形成,基于民族宗教文化和社会人文心理.它是回族语言的特殊标记.回族语言禁忌主要由两大类构成,一类是避讳,一类是别同.这两种语言禁忌,透视出了回回民族的民族情感和人文观念,闪烁着民族智慧的光芒.  相似文献   

9.
语言影响是语言关系的重要内容,而语言关系又是民族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通过对新疆各民族之间的语言影响进行初步探讨,揭示了新疆各民族之间的语言关系和民族关系,为政府制定合理的语言政策和民族政策提供了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0.
语法化是人类语言发展过程中普遍存在的现象,这一现象使壮语在漫长的发展变化中产生了一批举足轻重的虚词,"jщ33"就是其中一个,它由一个表示"在、居住"意义的动词虚化为两个语言成分:一是介词;二是进行体的标记.  相似文献   

11.
现代汉语教学在民族院校民族语文专业占有重要的地位 ,本文结合长期的教学实践和民族学生的实际 ,以青海藏族学生为例 ,提出了民族语文专业现代汉语教学的几点认识。  相似文献   

12.
本文认为西部大开发 ,西部语言的宝藏也要开发。青海省是我国多民族省份之一 ,深入挖掘青海汉语方言中的民族语言成分是摆在语言学家面前的重要任务。本文提供了如何挖掘的例证。并从改革开放、社会语言学、深入研究汉语、深入研究普通语言学的需要论述了深入挖掘青海汉语方言中的民族语言成分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3.
近代传教士有关青海地区的调查资料,不仅详尽实录了青海的地势、山川、民族、语言等内容,而且也记述了基督教在青海地区传教的历史和教会活动的情况,从中可以窥知近代传教士在青海地区传教的策略或方针.  相似文献   

14.
语言接触影响是一个历时的、自然的动态过程,不以个人的意志为转移。本文以青海汉话和青海蒙古语的关系为例,认为所谓"源语"和"受语"关系是可变的,语言接触影响的概念涵盖了方言与方言之间、方言与语言之间、语言与语言之间的相互辐射、相互交织的一种复杂互动过程。  相似文献   

15.
现代中国穆斯林少数民族以阿拉伯 -波斯字母拼写自己语言的现象 ,有其形成的过程。以唐元以后入华西域人后裔为主体形成的回回民族中 ,有相当部分其祖先的母语为波斯语。波斯文为蒙元帝国的官方文字之一 ,时称回回字。元、明、清三朝均设有官办教授波斯语的专门机构 ;而随着同汉族的多方接触 ,汉语逐渐成为以回族为主的甘宁青一带穆斯林少数民族的交际语 ;同时在伊斯兰文化背景的影响下 ,回族学者创造了用阿拉伯 -波斯字母来拼写自己的新母语———汉语的方法 ,主要用作解经 ,兼用于日常 ,形成了现在称为“小经”的文字。而其他一些操突厥语的西北民族 ,如维吾尔、哈萨克等族 ,在伊斯兰化的过程中仍然保存了自己的母语 ;受其影响的穆斯林民族如东乡族 ,则在保存自己母语的同时 ,在回族“小经”的影响下 ,创造出东乡“小经”。  相似文献   

16.
青海自古就是东西方贸易的交通要道,在当时的丝绸国际贸易中占据了重要的地位。2002年都兰县新发现的东罗马金币为此提供了又一重要物证。本文对此金币作一简单考证。  相似文献   

17.
青海军阀自1912年起至1949年对统治青海长达38年,在西北历史及中华民国史上产生了深远影响。本文不论青海军阀的性质及其在青海的所作所为,仅从地理环境、宗教、社会历史背景和内在改革机制等方面剖析了青海军阀长期存在的原因。  相似文献   

18.
公元16世纪上半叶,大批蒙古族靠武力占据了环青海湖地区的肥沃牧场,而世居当地的藏族各部落被迫渡黄河南迁.19世纪中叶,藏族抓住青海蒙古族日趋衰落、鸦片战争及太平天国起义导致满清政府无暇顾及青海的有利契机,率众北渡黄河,从而形成了青海今天的蒙藏民族分布格局.本文结合汉藏史书文献,探计了"环湖八族"形成的历史背景.  相似文献   

19.
近代是青海女性社会地位发生变迁的时期,本文从女性形体观的转变、女性教育等方面,论述了近代青海女性社会地位的变迁及其原因。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从文化视角出发,认为青海要发展必须正确认识青海民族文化的特点,深入挖掘其内在的现代价值,营造良好的社会文化环境,促动民族文化与经济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