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培养中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是素质教育的核心。作为基础学科的语文教育必须适应知识时代的要求,按照党的教育方针和素质教育的基本原则进行系统的改革。而作为语文教育的重要内容和形式的写作教学如何改革才能适应时代的要求,如何在写作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就成为一个迫切需要研究的课题。  相似文献   

2.
王凤鸣 《科学咨询》2003,(12):20-20
江总书记说:"教育在培育民族创新精神和培养创造性人才方面,肩负着特殊的使命."知识经济时代首先要求人们具有创新意识,要求学校教育把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摆在突出的位置.语文能力的核心是思维能力,思维能力的最高层次是创造性思维.创造性思维是一种具有开创意义的高智能的思维活动.它既具有一般思维的基本性质,又具有自身的独创性、突破性和新颖性.因此,在培养学生语文能力的同时,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品质,这是深化语文教改,实施语文素质教育,实现语文教育现代化的正确方法.在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品质呢?  相似文献   

3.
为了适应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需要,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进一步开创中职语文教材的新局面,近年来,国家对现行中职语文教材进行了多次改革,本着"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原则,中职语文教材把学生的口语交际训练作为教材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培养学生良好的口语交际能力,是时代赋予职业教育的重要任务,也是现代社会对中职语文教学的一项基本要  相似文献   

4.
陈维 《科学咨询》2008,(20):8-8
素质教育这一理念是针对我国当代教育的理论与实践问题而提出的.中职学校的语文教学目标要符合素质教育对人才规格与质量的要求,转变传统语文教学观念,凸现职教语文教学的特点,大胆实践,提高中职语文教学的针对性、实效性.中职学校的语文情境口语教学,应重视基础性和实用性,培养学生就业需要的口语技能和口语交际能力.教学中应注意:力求突破与创新,突出口语教学的特性;情景设置丰富多彩,涵盖广泛;课堂教学评价和激励机制合理.  相似文献   

5.
素质教育这一理念是针对我国当代教育的理论与实践问题而提出的。中职学校的语文教学目标要符合素质教育对人才规格与质量的要求,转变传统语文教学观念,凸现职教语文教学的特点,大胆实践,提高中职语文教学的针对性、实效性。中职学校的语文情境口语教学,应重视基础性和实用性,培养学生就业需要的口语技能和口语交际能力。教学中应注意:力求突破与创新,突出口语教学的特性;情景设置丰富多彩,涵盖广泛;课堂教学评价和激励机制合理。  相似文献   

6.
杨泽兰 《科学咨询》2003,(24):39-40
语文作为教育的基础学科,是学习和工作的基础,在素质教育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在语文教学中实施创新教育,其意义就显得尤为深远.语文学科在实施素质教育中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语文教学应发挥其学科优势、营造浓厚的创新氛围、构建创新学习的教学模式、形成强大的创新思潮、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  相似文献   

7.
冯晓莲 《科学咨询》2008,(12):86-86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是21世纪教育的核心和灵魂.教师如何在教学中树立面向全体学生,引导学生在探究性学习中创造性的发展是素质教育的进一步深化,也是培养未来社会所需人才的基本要求.  相似文献   

8.
左斌 《科学咨询》2010,(18):70-70
思想品德教育是素质教育的核心,思想品德能力是知识经济时代评价人才的最高标准。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有效地进行思想品德教育,这是语文学科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任务。那么,为了要让学生适应知识经济时代的发展和竞争,成长为新时代的人才,我们如何融合语文学科和品德与社会学科呢?  相似文献   

9.
数字化环境下学生的素质教育与创新人才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数字化环境下如何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创新人才是一个需要探索的实践的课题.实施素质教育的目的是提高人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开发人的潜能、培养人的综合素质.本文分析了在数字化教育环境下,实施素质教育和培养创新人才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提出了在数字化教育环境下开放教学环境,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创新人才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0.
傅战花 《科学咨询》2007,(18):56-56
根据减轻中小学生课业负担的要求,我市2007年的政治中考在往年“政史合堂”的基础上又进行了重大改革,实行了开卷考试。这一考试模式的转变为思想品德课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体现了当前素质教育和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强化了对考生素质能力的考核,有助于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开卷考试后,如何切实加强思想品德课教学,注重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如何深入开展课堂教学的改革,提高教学实效?笔者有以下见解:  相似文献   

11.
随着当今人类知识总量的突飞猛增,知识经济时代的悄然来临,素质教育应运而生。培养学生具有创新精神和操作实践能力,造就大批“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是时代对人素质培养的根本要求。作为一名教师,在实现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的过程中,在教学实践中大胆实施新课改,不仅是对传统的教育思想和教学方法的挑战,而且有利于端正教育思想,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相似文献   

12.
新的时代呼唤课程改革,新的课标要求教育创新!《全日制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实验稿)的颁布,将科学探究列入了内容标准,要求将学习重心向探究过程转化,从而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敢于创新的探索精神。《物理课程标准》提出:"在义务教育阶段,物理课程不仅应该注重科学知识的传授和技能的训练,注重将物理科学的新成就及其人类文明的影响纳入课程,而且还应重视对学生终身学习愿望、科学探究能力、创新意识以及科学精神的培养"。笔者认为:要适应素质教育的新形势,就要解决好学生能力培养问题,故试图借助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有目的的能力培养的体会回答"如何培养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问题,与广大教学同仁们交流,以期得到大家的指教。  相似文献   

13.
素质教育的核心是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修订版"大纲"要求:"要努力构建科内外练习,校内外沟通,学科间融合的语文教育体系。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拓宽语文学习的内容、形式、渠道,使学生在广阔的空间里学语文、用语文、提高能力。"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也需要现代人必须是具有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的人。此外,深化学科意识,加强综合性即融合性课程,有利于培养和发展学生创新精  相似文献   

14.
一、创新教育是中国教育改革的主方向,中学政治课教学必须适应时代发展转变思想观念 创新教育是一种全新的教育思想,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以培养人的创新意识、创新习惯、创新能力为宗旨的教育实践.基本特征是具有民主性、科学性和开放性.  相似文献   

15.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是21世纪教育的核心和灵魂。教师如何在教学中树立面向全体学生,引导学生在探究性学习中创造性的发展是素质教育的进一步深化,也是培养未来社会所需人才的基本要求。生物是一门很重要的基础课程,它不但可以使学生掌握生物学的基础知识,解释各种自然现象,而且培养学生科学思维方法,动手和分析问题的能力。作为一名生物教师,在教学过程中,  相似文献   

16.
龙继达 《科学咨询》2007,(10):56-56
21世纪,是一个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的时代,人才竞争异常激烈。作为教育工作者,要及时转变教育观念,改革人才培养模式。物理学科的教育是科学的基础。如何在物理教学中贯彻素质教育,培养创新人才,在此,谈谈我的几点看法。  相似文献   

17.
素质教育是以提高人的素质为目的的教育,它要培养学生有创造新知识的能力和应付时代变化的各种能力.素质教育实质上是一种时代要求的高质量的教育.而中学语文学科的素质教育是学校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基础.那么,如何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呢?  相似文献   

18.
江总书记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智力。”由此可见,教育能否培养出具体创新精神,创新能力的人才关系着时代进步国运兴衰的大事。那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课堂教学是实施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核心的素质教育的主渠道,教师如何发挥“主渠道”作用,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呢?结合个人在教学中做法,谈几点体会。一、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  相似文献   

19.
正职高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培养学生主动地发现问题和探索问题的能力""勇于创新的精神"。语文作为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一门基础学科,包含着丰富的创新内涵。为此,我们必须改革语文教学,提高学生创新能力。那么,如何在职中语文课课堂教学中开展并实施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呢?笔者在教学实践中做了以下尝试。1创设问题情境,培养创新意识在教学中,教师应多引导学生尝试创新文学作品具有  相似文献   

20.
小学数学实施素质教育的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祁利民 《科学咨询》2008,(12):58-59
素质教育应着眼于受教育者及社会长远发展的要求,以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基本素质为宗旨,以注重培养受教育者的态度和能力.课堂教育是实施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核心的素质教育的主渠道.下面就如何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谈几点浅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