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近些年,在气候变化和城市化等变化环境背景下,中国城市内涝灾害损失越来越大,严重影响了城市的公共安全与可持续发展。本文基于环境变化的视角,从自然灾害系统的致灾因子、孕灾环境和承灾体三个维度入手,分析气候变化和城市化进程给城市内涝灾害风险管理带来的各种挑战;并从工程和非工程措施两大方面提出具体的对策,以期应对变化环境给城市内涝灾害风险管理带来的挑战,为解决中国城市内涝灾害提供借鉴和指导。  相似文献   

2.
<正> 一、新的冲击 1.城市化 (1)人口城市文化作为一定的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形式发展互动的结果,是不分国界的。同样在这条路上,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城市化出现了极大的反差现象。以亚洲发展中国家为例,他们的城市正在经历着前城市化所带来的必然的阵痛。城市化的实质内容,就是指人口“向都市或城市地带的集中过程”,这个过程包括两种形式:一是城市数目的不断增加;二是指各城市内人口规模的不断增加。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城市反差表现在:前者反映在市区内的逆城市化与城市数目的增多,而后者则更多地表现在首位城市自身的扩张,人口规模的不断增加。汕头市所面临的正是发展中国家城市化过程中的最为典型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城市化进程中的城市公共物品供给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城市化是城市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方面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 ,导致了对原有城市公共物品和对新的高层次城市公共物品需求的增加 ,而传统的政府投资、生产、供给模式在现实中出现了困境 ,迫切需要探索城市公共物品供给的新模式。本文运用经济学相关理论 ,分析了城市化进程中城市公共物品需求变化与有效供给之间的矛盾 ,提出了城市公共物品供给的新模式  相似文献   

4.
城市化滞后对就业容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学术界通常在如下意义上理解城市化现象:在生产活动以农业为主时,一个国家的城市人口会保持在一个较低的水平;当工业化导致非农就业人口增长时,城市人口比例就会随之快速增加;随着城市中服务性行业的发展,人口最终形成积聚于城市的居住体系;由于极化作用,城市周边的资源不断被吸引到城市中,造成以城市为中心的社区空间结构。在经典的理论和先发达国家的历史经验中,工业化与城市化具有线性的因果关系。据此,美国经济学家钱纳里从101  相似文献   

5.
随着工业化的推进,各国城市化进程迅速加快,短时间内人口剧增,产生一系列城市安全问题。在全球化背景下,城市安全问题具有影响叠加性、传播跨地域等特点,必须切实加强在标准化、技术、信息、城市规划等方面的交流。发展城市安全国际合作组织,开展防范城市灾害的合作研究,构建多方参与的安全互助网络,缔结国际友好城市等是开展城市安全国际合作的有效方式。  相似文献   

6.
城市化水平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下个世纪我国经济发展的重点将移向大西北,而西北地区又是我国少数民族的主要聚居地区之一。随着西北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的繁荣和资源的大规模开发,城市化将是其必然趋势。所谓城市化,是指由于经济的发展、工业化水平的提高而引起的人口和经济逐渐向城市集中的过程。这将导致城市数量和城市人口的增加,城市地域范围的扩大,城市景观的变  相似文献   

7.
近几十年来,在许多第三世界国家内,城市化的迅速发展导致了城市人口的过度膨胀。然而,中国却是一个令人瞩目的例外。中国政府为控制城市化的进程,进行了干预。从1949年人民共和国成立之时起,政府采取了一些逐步控制人口过快增长的措施,并以各种方法调整城市人口  相似文献   

8.
超大规模的“中心城市”发展模式是工业化与城市化相互促进的结果,生产要素组织成本最小化的规律,导致工业化时期城市发展的“摊大饼”模式。“城市病”的内逼和交通条件降低物流成本的外引,导致了“逆城市化”现象的产生。“田园城市”理想在后工业化时期得到广泛的响应。成都市的统筹城乡进程是对效率约束下城市化模式的调整,是对城乡资源从公平角度的重新分配,是对后工业化时期城市建设规划的提前布局。  相似文献   

9.
从供求关系看我国城市房价持续上涨且偏高的原因及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市场经济条件下,商品价格都由其供求关系决定,住房也不例外。在分析导致我国城市房价持续上涨且偏高的需求拉动因素:人口增长;城市化加速拉动需求;住房、金融制度改革释放大量“压抑”和未来需求;城市拆迁导致的被动需求;投机需求以及相对的供给无力因素:信贷和土地紧缩导致住房供给短期不足;房地产开发成本上升;住房供给结构不合理导致有效供给不足的基础上,提出控制我国房价合理上涨的对策:增加土地供给;调整住房供应结构;合理控制城市房屋拆迁规模和进度;遏制住房投机需求;正确引导消费导向。  相似文献   

10.
运用数据包络分析法测度了2005—2009年武汉城市圈9个城市的城市化效率。通过对Malmquist效率指数及其分解,发现武汉城市圈各市的城市化效率处于一个先上升后下降的阶段,技术进步的无效变动是导致武汉城市圈整体城市化效率下降的主要原因。运用DEA模型,进行城市化效益分析,结果表明武汉城市圈除少数几个城市的城市化过程处于规模报酬递增外,其他的城市都处于规模报酬不变的状态。基于此,提出了改进武汉城市圈城市化效率的建议:坚持走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城市化发展道路;优化产业结构,走科技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11.
目前我国正处于城市化的加速期,但是由于城市建设与管理的行政导向和“政绩导向”,城市建设规模大大超前于城市经济的发展以及配套设施的建设,形成“空城”和“死城”,导致城市资源得不到合理配置。人口导入是城镇化的主要表现,也是增强城市活力、提升城市能级、繁荣城市面貌的主要途径。因此地方政府应当通过顾客导向的城市管理,为城市顾客提供高质量的城市产品,以吸引人口进入城市居住、旅游和投资。本文以上海市松江新城为例,针对不同的城市顾客提出了一系列人口导入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商丘古城"概念的界定是商丘社会历史研究中不可回避的核心问题之一。4000余年历史长河中的商丘大地上,"宋国都城"、"秦汉睢阳城"、"隋唐宋城"、"宋南京城"、"明归德府城"等都是中华历史上的重要城市和区域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其所内蕴的"始祖文化"、"商文化"、"火文化"等也是中华民族的源头文化,更是商丘的特色文化。由于种种原因,"商丘古城"的能指与所指经常游离,影响了研究者思想的的表达与交流。所以,"商丘古城"概念的提出,有利于把商丘不同历史发展阶段的古城形态统一起来,挖掘、提升其内涵,促进传统文化的整合。  相似文献   

13.
福州古代城市山水环境特色及其营建思想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福州的城市特色在于山、水、城的和谐相处。对福州古代城市的山水环境元素进行分析,研究福州古代城市营建的特色,让今人在城市规划建设过程中能更好地传承优良的城市文化脉络,汲取古人在城市营建思想中的精髓。  相似文献   

14.
从防灾减灾看城市公园的规划建设——以成都市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汶川大地震后对成都市的4个防灾公园的实地考察发现:城市公园在防灾减灾方面普遍缺乏相应的防灾规划设计、必要的应急避难设施以及安全的应急避难空间,因此城市公园的建设应遵循"安全性、可迭性、人性化、持续性、合理性"五项平灾结合的设计原则,从场地规划、建筑设计、植物设计和设施设置等方面来规划.同时.要加强防灾公园的理论与法规研究,强化公园防灾意识,建构综合防灾体系.  相似文献   

15.
从驱动我国城市郊区化行为主体的研究视角出发,认为我国城市郊区化是由政府、企业和个人共同作用的空间行为选择过程,并探讨了新经济时代南京市郊区化的动力机制。研究结果表明,城市规划与旧城改造、开发区与大学城建设、房地产开发以及交通设施的建设与完善等均是推动新经济时代南京城市郊区化发展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6.
城市控制性单元规划作为衔接城市总体规划和控制性详细规划的重要手段,在我国城市规划业内越来越受到关注。通过对上海、广州、南京、合肥和武汉五个城市的相关规划的比较研究,探讨类似规划在地位和作用、单元划分以及控制内容等方面的异同,提出加强城市总体规划和控制性详细规划衔接的新机制———城市控制性单元规划;在此基础上,对城市控制性单元规划的编制做进一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7.
色彩是城市的霓裳,城市色彩是指城市公共空间中所有裸露物体外部被感知的色彩总和。城市色彩的效能主要体现在影响人居质量、凸显城市形象、展现城市特色、提升城市品位等方面。城市进行色彩规划要注重整体和谐、体现以人为本、符合地方文化特色及服从城市功能区分,等等。  相似文献   

18.
色彩是城市的霓裳,城市色彩是指城市公共空间中所有裸露物体外部被感知的色彩总和。城市色彩的效能主要体现在影响人居质量、凸显城市形象、展现城市特色、提升城市品位等方面。城市进行色彩规划要注重整体和谐、体现以人为本、符合地方文化特色及服从城市功能区分,等等。  相似文献   

19.
城市化是工业化的必然结果,城市建设要把文化建设作为重要环节。提高城市文化内涵的方法论原则主要有传统和现代相结合的原则、特色性和国际性相结合的原则、科学和人文相结合的原则、可持续发展原则等。城市文化建设的向度有科学文化、人文文化和生态文化。要注意新型工业化与城市文化建设的协调发展。城市建设要文化化、人性化、数字化、国际化。  相似文献   

20.
在城市化进程中 ,现代城市面临着特色消褪和文化丧失的问题 ,如何在城市规划设计中更好地把握城市文化特征 ,并用以塑造城市文化特色。根据这一目标 ,作者在对文化人类学学习的基础上 ,将社会、文化、城市规划融合在一起 ,提出城市文化意象的定义 ,共同探讨城市建设中如何重现再塑城市文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