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1904-1910年间的东京岁月,是宋教仁从一个在地方上从事反清排满活动的民族志士成长为一个全中国近代革命运动的重要领袖以及中国近代宪政思想和实践先驱的重要温床。就像孙中山的革命活动与日本有着多重纠葛的复杂因缘一样,宋教仁在日本的经历,也是中国近代革命与日本复杂关系的一个缩影,是考察近代中日关系史的一个富有意义的案例,从中也可看出中国近代革命派成长的国际背景和艰难历程。  相似文献   

2.
近代中日文化交流表现出与古代不同的特征。其主要特点表现为中日双方角色的变化,即自进入近代以来从古代的日本“以中国为师”转变为中国“以日为师”的文化交流趋向。这种趋向的改变,具体表现为中国不同阶级、阶层及各种政治力量为救亡图存而“以强敌为师”学习日本,成为近代中日文化交流的主流趋势;日本借鉴于中国近代数度败于列强之教训,使中国成为其前车之鉴,推动了日本近代的进步与发展。同时,中日文化交流趋向的变化,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着中日两国在进入近代社会过程中的民族心态所带来的截然不同的后果,值得我们深思。  相似文献   

3.
近代中日文化交流表现出与古代不同的特征。其主要特点表现为中日双方角色的变化,即自进入近代以来从古代的日本“以中国为师”转变为中国“以日为师”的文化交流趋向。这种趋向的改变,具体表现为中国不同阶级、阶层及各种政治力量为救亡图存而“以强敌为师”学习日本,成为近代中日文化交流的主流趋势;日本借鉴于中国近代数度败于列强之教训,使中国成为其前车之鉴,推动了日本近代的进步与发展。同时,中日文化交流趋向的变化,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着中日两国在进入近代社会过程中的民族心态所带来的截然不同的后果,值得我们深思。  相似文献   

4.
论述了李大钊对中国近代社会主要矛盾的揭示,对中国民族革命史以及对帝国主义入侵中国史的研讨.指出李大钊作为我国优秀的革命先驱,在中国近代史研讨中占有重要地位,他更是我国早期运用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研究中国近代史的开端之人,在我国的近代史发展中占有重要的历史地位.  相似文献   

5.
恽代英的文化观属于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文化观,同时有着自己的中国特色.他结合近代中国社会的实际和近代中国革命的需要,主要对中国传统文化进行了事实求是的评价,并就近代中国文化转型中若干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深刻地揭露和批判了帝国主义对中国的文化侵略。  相似文献   

6.
如何认识近代中国社会的性质,这是认清一切革命问题的基本依据。毛泽东同志正是在对近代中国社会性质作深层思考的基础上,确立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战略策略,从而保证了中国革命的最终胜利。本文就此谈谈自己的认识。  相似文献   

7.
1996年11月12日是中国民主革命先驱孙中山先生诞辰130周年纪念日。在此,笔者试图围绕孙中山先生民生主义中经济改革和对外开放思想作一简单的剖析,目的是从中得到一些有益的启示,这对于我们正在进行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和完成祖国统一大业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孙中山先生不仅是中国近代民主革命先河的开拓者,也是中国近代向西方学习,寻求救国救民真理,走民富国强之路的伟大改革者。孙中山先生在社会政治经济关系十分复杂的情况下,对中国的经济改革和对外开放进行了大量的研究探索,建立起了他自己具有特色的经济思想体系。这…  相似文献   

8.
晚清诗界革命主张以新意境和新语句入诗,但又不能摆脱和突破旧诗格调,诗界革命未能成功。中国新诗的创立,不能无视或绕过近代诗歌改良运动的主张和实践。近代诗界革命是“五四”新诗革命的先驱,它是中国新诗运动的前奏。鸦片战争以来的社会危机,是中国新诗产生的巨大背景,新诗运动的目的、方向及价值取向均取决于此。对新诗社会功利的超常重视,是新诗发展过程中诸多矛盾的症结所在。内容与形式、传统与现代、中国与西方、格律与自由,这些问题一直困扰着中国新诗。  相似文献   

9.
黄遵宪是近代中日建交后派出的第一任参赞,《日本国志》是黄遵宪实地考察日本后所撰写的中国近代第一部全面研究日本的专著。黄遵宪在《日本国志》中对日本为收回治外法权而在司法制度方面的改革进行了认真的评析,为清末司法改革提供了样板,推进了清朝司法改革的决策,并对中国近代司法改革方向和路径产生了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0.
橘朴是日本近代著名的中国问题研究专家,其在对中国社会研究过程中提出的"官僚阶级论"为橘朴的中国观奠定了独特的思想基础.橘朴认为这种官僚阶级统治的出现,带给中国社会的结果就是进一步加剧了大众与政治的分离,导致了中国民众根深蒂固的"自治思想"的出现,同时也给道教思想深深地植根于中国民众的生活提供了一个契机.同时,这种观点也是橘朴强调近代中国革命的本质是打倒作为统治阶级的官僚阶级的出发点.但由于橘朴忽视了中国近代革命所具有的反对帝国主义侵略的性质,使得橘朴对其后的中国革命的认识失去了批判帝国主义的思想基础.  相似文献   

11.
为救亡图存,中日甲午战后中国人赴日留学渐成风气。吴玉章为探寻救国救民真理,毅然负笈东渡,留学日本。吴玉章留学日本期间不但亲身参加了1903年中国留日学生的拒俄运动和1905年的反取缔斗争,而且还加入了同盟会积极追随孙中山先生从事组织政治暗杀、创办革命报刊、联络会党势力等反清活动。留学日本期间的一系列革命活动,是吴玉章早期革命生涯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客观反映了清末革命党人筹备辛亥革命的奋斗历程。  相似文献   

12.
郭小川凭着一腔热血和豪情,创作了许多充满革命激情、脍炙人口的诗篇。在共和国的政治风云里,郭小川的命运跌宕起伏,先后经历了三起三落的坎坷之路。本文从郭小川在作协工作的七年的诗歌创作,来解读其迷惘的自我与强大的政治话语之间的辩驳与对抗,感受一代知识分子真实而复杂的内心历程。  相似文献   

13.
章太炎先生无论是在资产阶级革命时期,还是在晚年的国学讲授中,都极为重视道德的锻造和坚守。早年主张革命道德说,并将佛学引入中国传统文化,目标是建立革命道德说而进行排满革命;中年以后,逐渐回归到传统道德学说,尤其回归到儒家道德学说;晚年通过讲学活动,以保存中国历史经典,以延续中国民族文化、民族血脉、民族气节和道德,抵抗日本侵略。  相似文献   

14.
日本是世界上最早译介现代中国文学的国家,来华记者和一代代中国学家是其传播与接受的主力。不同于日本汉学家对古典中国文学的译介是为了找寻归属感、亲和性和凝聚力,日本中国学家长期译介现代中国文学的政治意味浓、现实考量较重,且学理性较强。日本翻译、传播、研究和接受现代中国文学的基础和规模决定了它的深广度。  相似文献   

15.
铁路作为“历史上最具革命性的工具”,它在中国的起步经历了一个艰难曲折的过程,然而,它的出现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影响是巨大的,主要表现在,铁路加快了人口流动,促进了沿线地区经济的发展,推动了近代中国城市化的进程,加强了各地区之间的联系,加快了地区间信息传递的速度,扩大了地域间的文化交流,转变了人们的意识形态。可见,铁路是一种先进的生产力,大大推动了社会的发展进程,是社会嬗变的推进器。  相似文献   

16.
2005年是<革命军>作者邹容牺牲100周年,也是他诞辰120周年,谨以重读<革命军>之心得祀之.100年前,在<革命军>中,邹容自号革命军中马前卒,抒发他献身中国革命、献身中华民族的远大志向;阐述了革命的正义性、必然性、紧迫性;鲜明提出了建立独立自由的中华共和国的革命目标和纲领.邹容的革命精神和光辉思想永垂青史,他热爱人民的赤子精神,博采新知的学习精神,追求真理的献身精神,勇于创新的革命精神,永远鼓舞着巴山儿女创造美好的未来.  相似文献   

17.
作为日本阁僚级的保守政治家,田川诚一在中日复交前积极主张对华友好,为两国经济文化交流活动的深入展开尤其是备忘录贸易体制的维系身体力行,对中日关系实现正常化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而田川在对华关系问题上的所有行为的主要精神基础则建立于中国之于日本国家利益的增进具有重大意义这一认识之上,也正是这个基于现实政治需要的对华观,从根本上规定了田川对华认识及其实践的特质。  相似文献   

18.
五四运动时期是汉语吸收日源外来词的一个高潮时期,数量之大、种类之多,史无前例,后无来者。20世纪80年代以后至今,汉语对日源外来词的吸收也从未停止过。由于各种文化、语言的原因,这一时期被吸收进汉语的日源外来词在意义上发生了一些微妙的变异,研究这些日源外来词意义方面的变异,对研究近代中日之间语言文化的交流状况,以及对研究汉语本身的特点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抗日战争时期,越来越多的海外人士通过各种途径对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下的中国人民在红色区域所创造的革命业绩,有了一定的正确了解与认识,从而提高了中国共产党在国际上的地位,最大限度地孤立了日本侵略者和汉奸卖国贼,并且为海外华侨华人及世界各国人民以后支持中国人民的解放战争奠定了思想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