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方同义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3)
哲学和人类学意义上的实践合理性 ,指的是人们以普遍有效的思维方式和操作手段以追求合乎人类生存发展的更加完美理想状态的总体性目标历史过程的观念反映。实践合理性是一个由各个要素、层次、部分相互联结的有序结构系统。文章分别从普遍有效性。总体目的性、普遍有效性与总体目的性的关系三大部分对实践合理性的结构进行论证、分析和说明 ,并提出了作者的观点和见解 相似文献
2.
赵小琪 《湖南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3)
新诗的中国梦的实现既然是一个既涉及合规律性又涉及合目的性的复杂的、系统的过程,这就必然要求我们辩证、动态地看待新诗系统内个体与社会、现实与理想等结构性要素之间的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首先,要实现中国梦这一理想,新诗中的个体与社会的发展一方面应该互为目的、互为手段;另一方面应该以每个人的全面发展为终极目的。其次,新诗一方面应该以现实的可能性为内在根据,通过展现已经获得证明的现实中的发展规律来叙述合目的的、应当如此的存在方式;另一方面又不能停留于现实生活之中,而应该表现出对可能的、应然的、合目的的生活的追求和憧憬。 相似文献
3.
董振华 《中国矿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4(3):10-14,48
“三个代表”是中国共产党新世纪在最高纲领的基础上 ,结合中国的现实情况制定的一个现实纲领 ,是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创造性运用 ,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新发展。“三个代表”思想具有坚实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基础 :它以历史发展的合规律性为根本前提 ,充分尊重历史规律的客观性 ,主动顺应历史发展的需要 ,实现历史规律 ;它以历史发展的合目的性为基本依据 ,根本上体现了“符合生产力发展的需要”、“符合最大多数人的利益”、“趋向于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历史合目的性。 相似文献
4.
李庆宗 《广西青年干部学院学报》2003,13(6):1-2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体现了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辩证统一.其中,"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和"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体现了"三个代表"的合规律性;而"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则体现了"三个代表"的合目的性.二者相辅相成,互相促进. 相似文献
5.
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合规律性和合目的性的统一,是我国改革实践所创设并需继续创新发展的一系列制度体制和方针政策所构成的有机整体;是当代中国社会发展客观规律的体现;是中华民族乃至人类根本利益之所在。 相似文献
6.
姜涌 《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4(5):15-19
历史在黑格尔那里是合规律性问题,在马克思的唯物史观中,历史是合规律性和合目的性的统一。这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新话语发展,因为人的活动是一个不断由缺乏合目的性到越来越多地走向合目的性的过程,是一个由规律盲目地、强制地发生作用到自觉地符合规律的过程。人们对于历史规律一旦达到自觉,人的主体性存在就构成了历史规律的表征方式,从而历史的偶然性就让位于历史的自觉性即主体的能动选择性。这就是马克思对于历史的解答。 相似文献
7.
真理和价值之间是一种实践基础之上的辩证统一关系。实践既检验真理的科学性也检验真理的价值性。在实践检验真理的过程中,只有引入价值评价,才能衡量实践的成败,从而证实指导实践的认识的真理性。合规律性和合目的性是检验实践合理性的标准。 相似文献
8.
吴畏 《湖南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11(1):7-11
实践合理性的评价标准应当从实践合理性三个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目的合理性、工具合理性、价值合理性 )分别加以考察。一个科学的实践合理性价体系应当根据具体的实践内容和形式 ,将这三个方面的标准有机和辩证地统一起来。 相似文献
9.
利益是指在一定社会关系条件下通过社会实践而实现的人们需要的各种客观条件的总和。人们奋斗所争取的一切都与他们的利益有关。利益是贯穿人类活动和历史进程的一条线 ,是社会发展合规律性和合目的性统一的纽带 ,是社会发展的内驱力。 相似文献
10.
李长学 《榆林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14(1):40-42
合理性的确认所能依据的理由是什么?在何种程度上理由才能说是充分的?要回答这些问题必须弄清合理性的内涵。为此本论述了合理性的三层含义。这种说明是我们对现代各种危机试图做出的回答.为人类的存在提供手段和意义。 相似文献
11.
余晓菊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25(2):58-63
随着学界对人的主体性、价值问题的深入研究以及对现代人类生存困境的关注,合理性特别是实践合理性问题凸显出来。人的本质、需要和实践三者具有内在一致性;需要的合理性是实践合理性的重要前提和关键环节。需要和实践的合理化既是人的全面发展状态的题中之意,也是摆脱现代人类生存困境、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现实途径。 相似文献
12.
关于实践合理性研究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余晓菊 《湖南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29(3):86-88
实践合理性的实质是依据一定的标准和原则对实践活动的价值和意义的反思、评价和规范。实践合理性的核心内容是对实践所合乎的“理性”本身的合理性的追问、反思和评价。实践合理性研究的目的是如何实现实践的合理化,即实践合理化的条件、原则和途径问题。实践合理性追求的现实意义是为当今人类走出生存危机、摆脱发展困境寻找一条现实而有效的途径。 相似文献
13.
陆自荣 《中国矿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5(4):16-24
西方理性是关注超验世界的普遍理性,它为人们提供一个严密逻辑的世界观.逻辑使法律的外在手段成为社会治理的主要形式.但建立在普遍逻辑基础上的道德是绝对的道德,人们无法用它去规范社会行动.中国传统理性是关注经验世界的经验价值理性,不关注普遍逻辑 .没有建立起逻辑,法律的外在手段难以实现.它是多样的、相对的,建立起了能较好地用于规范社会行动的经验的多层次的道德.要实现"法治"和"德治"的结合,必须重构理性.重构的理性必须是多样性和普遍性、价值和真理相统一的理性.在马克思的实践观基础上能建构起这一理性即"实践的理性"."实践的理性"具有双重品格,能实现"法治"和"德治"的结合. 相似文献
14.
近代启蒙哲学家开创近代理性主义以来,理性思想经历了"独断论"、"批判理论"、"辩证理性"、"技术理性"、"社会批判理论"、"交往理性"等的历史演变,各个历史阶段不同的思想家,从自己所抽象的理性理论出发批判、补充前人的思想,却难免从一个片面理论走向另一个片面理论,这种理性的历史演变虽难以穷尽,但其核心却揭示:具有现代系统整体性的理性思想应是一种肯定"技术理性"系统之外的"价值理性"系统存在的价值的理论.整体性的理性思想和肯定价值理性的理论为当代中国社会培育理性精神,达成技术理性、价值理性、艺术理性的统一,实现理性自身的超越提供了建设性思路. 相似文献
15.
经济学中的建构理性主义和进化理性主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科学中的建构理性主义和进化理性主义最早缘于哈耶克传统。在经济学中也存在建构理性主义和进化理性主义两种主义。对经济学中的建构理性主义和进化理性主义进行分析,并对经济学中的这两种主义进行对比,可以发现,基于经济学中这两种主义的比较和分析对于现实的中国经济实践有其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6.
价值选择的合理性及其检验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王君琦 《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34(2):24-28
因为价值选择的正确与否直接决定着价值的实现,所以思考价值选择的合理性及其检验问题显得非常重要.价值选择实现合理化需要主体条件、技术条件和过程条件这三个条件.在逻辑上,判断价值选择正确与错误的标准是在价值选择过程中是否实现了选择理性.在多大程度上贯穿了选择理性决定了价值选择的合理化程度的大小.价值选择中的最佳选择具有相对性,所谓正确的价值选择也只是相对意义上的满意选择,只有动态的、历史的、科学的实践在检验人类价值选择问题上才最有发言权,而这一过程也是一个历史过程. 相似文献
17.
张洪春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29(3):145-150
生态文明理论之提出和构建成为全球理论界聚焦点,标志着人类历史将要迈入生态时代,只有理论武装群众才能变成实践力量,生态德育作为新德育观成为生态文明实践和实现之重要环节和内在理路;在对人与自然关系哲学辨明基础上,指认生态德育的理论根基,并高度凝练生成"面向自然的人之道德理性"乃是其核心命题和本质规定,这一道德理性生成只能经由实践才能达到;对生态德育理论核心命题及其实践向度的深刻解析,不但揭示生态德育精神实质和生成机制,而且澄明其在生态文明中的地位和作用,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理性有着十分丰富的人性内涵和文化内涵。由于人与社会现实之间建构方式的不同,它也在不同的层面上展现出来。这说明,理性是历史的理性,有历史的维度。正因为如此,人类文明和社会发展的历史,也是一部理性嬗变的历史。由于现代性与理性的内在逻辑关联,现代性的状况也不可避免地通过理性的嬗变表征出来。价值理性和工具理性的叛离、工具理性与技术理性的殊途同归是现代性的必然反映。 相似文献
19.
黄爱宝 《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1(1):18-19
如何从科学走向伦理学 ,从生态学走向环境伦理学 ?在科学理性挑战价值理性面前 ,非人类中心主义和人类中心主义环境伦理观作出了不同的回应。它们各有其真理性一面 ,但却需要作出进一步的辨析与说明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