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8 毫秒
1.
内需不足一直影响我国的经济增长,扩大内需亦是我国政府宏观政策取向的主旋律。然而,由于行政垄断的普遍存在,抑制了投资需求和消费需求的增长,成为内需不足之痼疾。所以,目前急需制定完善的有关控制行政垄断的法律法规,以期对行政垄断实行有效控制,为国家运用宏观政策有效解决内需不足问题排除障碍。  相似文献   

2.
1998年下半年,国家提出了扩大内需的方针,对拉动经济有效增长起了积极作用。有人认为这个方针是为应付亚洲金融危机给我国造成的负面影响提出来的,是带有临时性的方针。其实并非如此。从战略上看,扩大内需,是我国发展经济的一个基本立足点。扩大内需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基本立足点经济增长,一般来说,是由需求和供给共同作用的结果,其中需求拉动则是主要方面。但是,需求有国内需求即内需和出口形成的国外需求即外需。发展经济,内需和外需的拉动都是必要的,而且是非常重要的。然而,内需和外需相比较,内需的拉动更重要,它是一个…  相似文献   

3.
拉动内需、扩大消费与财政政策转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拉动内需一直是我国政府实现经济平稳增长的重要手段。2008年底中央决定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其目的就是通过财政政策的调控拉动内需,避免经济衰退。尽管如此,我国一直存在低消费、高投资的结构性矛盾。这种格局如果一直延续下去,将引发诸多经济运行风险。而且长期以来,我国财政政策在扩大消费方面始终未能发挥作用,这对财政政策提出不小的挑战,需要今后的财政政策在拉动内需,特别是扩大消费中有所作为。通过财政收支等手段建立"消费主导型"经济增长模式应是财政政策今后一段时期内的目标。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我国消费对GDP增长的贡献份额连续大幅下降。自2008年以来,为应对全球经济金融危机、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中央和地方政府大规模增加政府投资,实施总额4万亿元的投资计划,试图通过拉动国内需求,实现"扩内需、保增长、调结构"的战略目标。文章从全球经济金融危机和我国开启新一轮积极财政政策这一大背景出发,运用经济学相关理论,从宏观的角度分析了我国"内需不振"的原因,并提出若干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尽管国债投资和外贸出口对经济增长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但内需内生性增长机制还没有形成,有效需求不足的矛盾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这是造成我国当前内需不足的主要原因。因此,应当继续坚持扩大内需的方针,把增加就业和刺激消费作为当前扩大内需的政策取向。为此,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中国城市化与经济增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前我国的城市化进程正处于加速时期,其对经济增长的推动作用日益重要。本文重点分析了城市化①通过对工业化的加速作用促进经济增长;②增加农民收入、启动有效内需推动经济增长;③通过信息化对传统工业的改造和城市再造提高生产率推动经济增长三个方面的作用,最后简要指出了城市化通过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区域市场一体化、第三产业等其它形式对经济增长的巨大作用。  相似文献   

7.
在我国经济受到2008年金融危机影响的背景下,各地政府于2009年纷纷采取发放旅游消费券的形式刺激内需、拉动经济增长,但其政策效应自发放之日起就受到了社会各界广泛的争议.文章首先运用比较分析法全面分析了旅游消费券发放的原因,在此基础上对其政策效应进行了初步研究,认为旅游消费券在刺激旅游消费、推动经济增长以及提升目的地知名度三个方面具有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国际金融危机给鞍山市经济带来不小的冲击,但鞍山人民在鞍山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化"危"为"机",采取一系列措施应对危机,扩内需、促消费、保增长:项目拉动——扩内需保增长的根本抓手;设施农业——扩内需保增长,启动农村消费市场的重要支撑;结构调整——扩内需保增长的长远谋略;城乡建设——扩内需保增长的重大举措;改善民生——扩内需保增长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这五个方面正是鞍山市战胜国际金融危机,扩内需、促消费、保增长的基本经验。  相似文献   

9.
本文结合国家采取扩大内需确保经济平稳较快增长的经济政策,通过对投入拉动内需、消费拉动内需的经济学分析,认为应借扩大内需之机既促进"三农"问题的解决,又在解决"三农"问题中使内需得到充分的扩大。  相似文献   

10.
国际金融危机下,我国政府出台了投资拉动内需促进经济增长的政策,其中高速铁路建设投资尤为突出.从经济理论的角度看,基础设施建设对促进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是一个不可忽略的积极因素.文章从高速铁路建设对扩大内需、增加就业和促进GDP增长的作用三个角度,分析了其对区域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从而强调了发展高速铁路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11.
对我国现有经济增长模式的反思及未来的发展建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改革开放后的30年里,我国经济以平均每年超过9%的速度高速增长,这在世界经济发展史上是一个奇迹.奇迹的产生主要依赖于以政府为主导的投资、出口导向经济模式.该模式也导致了内需不足、经济发展不均衡、收入差距加大等一系列社会问题.解决这些问题的途径是培育有利于内需增长的社会环境,包括建立基本社会保障制度、改善国民基础教育与人力资本培训制度、加大对农村等落后地区的基础设施投资等.  相似文献   

12.
在目前世界经济下滑的背景下,我国过去那种靠较快的出口增长率和政府大规模投资来刺激内需从而拉动经济增长的模式已经难以为继,从而拉动经济增长的重心应进一步向消费偏移。然而,当前我国的消费需求现状却不令人满意,主要原因在于我国的收入分配结构不合理,因此,必须采取有效措施从源头上调整收入分配结构,提高居民的消费水平,实现经济平衡增长。  相似文献   

13.
扩大内需的意义与途径的再认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文章针对中国经济体内需不足的结构性缺陷进行了分析,立足现实对扩大内需的意义及途径进行了再思考。扩大内需对于确保国家经济增长的持续动力有着重要的经济与政治价值。我们首先要以经济的稳定发展增加内需,极力推进高新技术产业、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并不断增加政府的政策扶持力度;其次要以初次分配的公平性促进内需,明确规定劳动报酬比率,充分发挥工会维权功能并切实加强对第一产业的保护;最后要以再次分配的合理性保障内需,破除二元经济的顽固性,保证财政支出的合理性并提高税费收缴的公平性。  相似文献   

14.
扩大居民消费需求保持经济稳定增长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消费需求是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目前我国经济运行的主要矛盾已由供给不足转为需求不足,虽然投资的高速增长在短期内可以拉动经济的较快增长,但从长远看将进一步加剧全社会供大于求的矛盾,经济的持续稳定增长将难以为继。因此,只有启动消费需求才能真正最终启动内需带动经济持续稳定增长。  相似文献   

15.
近几年来,我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宏观调控政策以扩大内需,对经济增长起一定作用,但目前内需不足仍然制约着经济的发展.探究国内需求不足的原因及对策,是扩大国内需求已作为经济发展的基本立足点和长期战略方针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6.
周弘 《天府新论》2011,(5):64-68
本轮国际金融危机的经验证明,在"出口导向型"经济发展方式下,中国经济的增长和发展过于依赖投资和外部需求,我国严重依赖外部需求的增长模式已经表现出了较大的不确定性和风险,并且,这种不确定性通过国际贸易和资本流动传递到了我国内部,对国内经济产生了极大的损害,削弱了宏观经济绩效和微观个体的福利水平。在全球失衡、危机四伏的背景下,我们必须将内需替代外需作为我国经济增长的可靠推动力。发展消费金融业就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一项有益尝试。它标志着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将更多地得到来自金融层面的制度性支持。  相似文献   

17.
20世纪 90年代 ,我国经济在经历了前期的高增长和高通胀以后 ,后期陷入了主要由于内需不足所导致的经济增长持续下滑、日益明显的通货紧缩和巨额的银行呆坏账所引起的信贷收缩局面 ,而金融机构的问题已严重影响到实体经济。本文分别从微观和宏观的层面去探讨银行不良资产问题与通货紧缩的关系  相似文献   

18.
我国国际收支顺差的原因及不利影响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由于富裕的劳动力优势影响到资本项目的顺差,出口导向型的贸易战略及政府的相关鼓励措施,我国出口产业已经形成较强的竞争优势,由此造成我国国际收支顺差。持续性国际收支顺差会加剧我国与国家收支逆差国的摩擦,增加我国外汇储备管理的难度,使我国经济增长过度依赖于国际市场需求。对此,要解决我国国际收支失衡的问题,应扩大内需,让内需成为拉动我国经济增长的有效驱动力;鼓励我国企业集团进行对外投资。  相似文献   

19.
从过去30年我国经济发展的经验来看,银行服务转型直接关系到未来10年我国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只有银行服务的转型,我国经济才能摆脱粗放型的增长方式,实现内需推动的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经济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0.
我国经济增长已经见底,第四季度将出现缓慢回升。从国内看,最近一段时间以来,中央为了稳增长、扩内需,出台了一系列防止经济增长继续下滑的措施;从国际看,G20会议承诺保障欧元区完整稳定,欧盟峰会就解决欧债危机达成协议,美联储增加扭转操作规模并推出QE3,许多国家纷纷降息等,都有利于我国通过投资、消费、出口的回升带动经济增长。但是,我国经济增长的回升动力不强,主要是还受到外需增长乏力、偏紧的货币信贷约束、房地产政策调控、实体经济困难加大等因素的影响。今后,我国宏观调控政策应该积极转型,把稳增长、防止经济增长大幅度下滑作为首要任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