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从数量、性别和时间三个维度,在空间上分为全国性调查研究和地方性调查研究两大模块,在时间上按照由远及近的顺序,对2000年以来我国人口生育意愿的相关研究进行梳理后发现:在意愿生育数量上,中国人群的意愿生育数量在1.6—1.9个的范围上下波动,大城市、东部地区和中部地区理想子女数的均值依次递增;在意愿生育性别上,性别数量双偏好(儿女双全)和无性别偏好逐渐成为主流,但各地区之间存在差异;在意愿生育时间上,女性人口的理想生育年龄较为稳定,实际生育年龄则呈增长趋势.为满足具有长远意义的对比分析需要,可构建系统性、标准化的生育意愿测量工具,并进行纵向追踪性的大型调查.  相似文献   

2.
生育文化是基于人们的生育行为和实践所形成的一套意义体系,涵盖了人口再生产与文化再生产的重要议题,更是考察社会再生产机制的切入口之一。文章从生育知识、生育目的以及生育性别偏好等方面入手,分析认为新疆阿克苏、喀什地区的生育文化是以宗教为基础的、有别于现代医学观念的一套观念体系。旨在说明在现代化过程中,当地生育文化的变迁对社会再生产机制产生的内在影响,同时也为我国的少数民族政策的制定提供一定的借鉴。  相似文献   

3.
随着中国少子老龄化程度的不断加深,如何促使生育率回升至适度水平成为政府和学界重点关注的议题,其中以三孩生育政策及其配套支持措施为代表的鼓励型生育制度和以“多子多福”为核心的传统生育文化被寄予厚望,希望借此帮助中国摆脱“低生育率陷阱”。然而,研究发现:中华文化圈国家或地区的生育率远低于其他国家与地区,而海外华人则是所在国生育率最低的族群之一,传统生育文化在现代社会已然发生了嬗变,对促使低生育率回升的作用已十分有限,取而代之的是“晚婚晚育少生优生甚至不婚不育”的现代生育文化,并形塑起一种内生性的低生育率机制。与此同时,欧洲和东亚国家通过构建鼓励型生育制度后依然深陷低生育率陷阱,无法有效刺激低生育率回升至适度水平。中国三孩生育政策及其配套支持措施的预期效果同样不容乐观,而生育文化、生育制度和生育率之间存在着十分复杂的互构关系,亟需从结构性和内生性的“文化—制度”视角去重新审视我国生育率转变的形成机制。  相似文献   

4.
人口再生产是社会生产的必要前提,为社会经济发展做出巨大贡献,为雇主/社会提供了充足劳动力,满足了家庭情感需求和家族延续的需要,政府、社会和家庭需要共担责任。我国经历了从国家和家庭共担到雇主和家庭分担主要生育责任的过程,目前政府分担生育责任依然不足,雇主服务支持不够,家庭中男性未充分发挥作用。要确立生育的社会价值,增强政府责任,建立全面覆盖的生育保障制度,不断提高保障水平;建立平衡工作—家庭的支持体系,男性分担更多责任。  相似文献   

5.
中国用国家力量控制生育的办法,正付出越来越大的社会代价与管理成本.生育是有经济动机的,生育权也可以看作一种产权.在发展中国家,生育率与人均收入呈负相关关系;在家庭中,养育子女数量与收入呈负相关关系.假设我们政府规定,每个家庭可以拥有生育子女的产权,这种产权可以转让,而获得货币,也可以用货币购买生育子女的产权.那么,在偏好子女数量的家庭、偏好收入的家庭和政府之间,将产生帕累托改进.  相似文献   

6.
7.
近年来,我国的生育政策进行了一系列密集的调整。在“十四五”时期和中长期发展过程中,我们需要思考和推动生育政策的继续变革和调整完善。我国的生育政策包括数量、时间、性别和质量四个维度,并主要以生育数量调节为核心。在人口转变完成以后,我国生育政策的继续变革应该从调节性的生育政策,转向更加重视对生育的服务和支持。服务和支持人们的生育的本质是,生育政策要满足人们的生育意愿和生育需求。当前我国生育政策的调整完善可以采取以下几个方面的举措:实施“全面放开、自主生育”的生育政策;完善生育配套政策,构筑生育友好的社会环境;推动计划生育制度的发展转型;加强对生育的健康质量和婴幼儿照护抚育的投入;推动人口和计划生育立法的调整。  相似文献   

8.
利用中国和日本的现有资料,分析两国已婚妇女的生育意愿、生育水平、意愿与行为的差距及部分影响因素。结果显示,约十年前,两国已婚妇女的理想子女数都高于现实的总和生育率,且日本妇女期望子女数远大于其现实的生育水平。年龄、教育程度、收入水平、职业类别、闲暇时间、本人兄弟姐妹数量对两国已婚妇女的理想子女数有影响。个体生育意愿是动态的,与个体所处生命历程阶段相关。在低于更替水平的生育率下,了解真实的生育意愿和行为,掌握两者差距的特点,才能够准确预测生育水平,制定有效的人口发展政策。  相似文献   

9.
生育观即人们对于生育问题的根本看法和态度。当代青年农民既没有固守"多子多福,重男轻女"的传统生育观,也没有形成国家计划生育基本国策所提倡的"只生一个好,生男生女都一样"的现代生育观,注重自己及子女生活质量的现世伦理成为当代青年农民生育观的基石,"一儿一女"成为其理想目标。  相似文献   

10.
推迟生育已是当前包括中国在内的中高收入国家人口变化的一个突出特点。本文通过构建一个家庭行为决策的四期OLG局部均衡模型,并利用效用比较分析方法,从理论上探讨了人力资本和预期寿命对推迟生育的影响。同时还利用23个国家1980-2014年的面板数据进行了实证检验,实证结果与理论结论一致。结论表明:人力资本投资成本上升、代际间的平均工资增长率下降以及预期寿命越长会使家庭选择推迟生育。此外,本文还分析了政府补贴政策对推迟生育的影响,分析表明:对生育子女补贴会使家庭更愿意生育子女,但对生育时期选择没有影响;对人力资本投资进行补贴,会降低人力资本投资成本,从而使家庭延缓推迟生育。  相似文献   

11.
生育保险作为生育支持政策的重要内容,是影响女性再生育意愿的重要因素。基于当前我国人口生育率持续走低的现实背景,采用2018年中国劳动力动态调查(CLDS)数据,实证检验全面二孩政策实施以来,生育保险对已生育一孩女性的再生育意愿的影响。研究发现,相比无任何生育保险待遇的女性,享有生育保险待遇的女性再生育意愿高出7.7%。拥有生育保险能更显著地提升具有传统生育观念、独生子女家庭、城镇户口以及本科及以上学历的女性的再生育意愿。为此建议,应扩大生育保险覆盖范围,强化生育保险的生育支持功能,加强农村地区生育保障体系建设。  相似文献   

12.
生育保险法制建设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有关统计资料,考察我国生育保险制度的实施现状可见:现行生育保险制度存在着覆盖面窄、待遇水平低、保险金未实现社会统筹、保险立法滞后等问题,生育保险法制建设亟待加强.为此建议:制定适合国情、全国统一的生育保险法律规范,进一步扩大保险适用范围,坚持保险基金的社会统筹并提高统筹层次,动态调整保险待遇水平,使之与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相适应.  相似文献   

13.
本文描述了生育文化研究中的三方面主要内容:关于社会-文化对生育率影响的纯理论解释,人口人类学解释以及家庭-家族文经方面的解释,对之进行了分析、讨论并提出 今后应重视关于生育行为的内在结构和影响生育扣间变量的研究。  相似文献   

14.
利用中国综合社会调查(CGSS)2017年数据,使用Ordered Logit回归方法研究不同生育政策背景下育龄妇女的生育行为,同时将生育意愿作为中介变量,进一步探究生育政策对育龄妇女生育行为的影响。研究表明,生育政策会影响育龄妇女的生育行为,一类、二类生育政策较严格地区的育龄妇女倾向生育1个孩子,三类、四类生育政策较宽松地区的育龄妇女倾向生育2个孩子,生育政策对生育行为产生显著影响。通过结构方程模型和KHB方法验证了生育意愿的中介效应,发现生育意愿对生育行为也有显著影响且影响程度高于生育政策对生育行为的影响,这解释了生育政策放宽后,我国的生育率短暂上升后又下降的现象。总体而言,育龄妇女的生育行为受家庭、社会和政策等多种因素影响,应创造"生育友好"的家庭、社会环境并完善生育福利政策,提升妇女的生育意愿。  相似文献   

15.
过去一年里,人口学界对中国生育问题的研究主要集中于中国目前生育水平的估算和中国未来生育政策的选择,同时对建设新型生育文化也日渐关注。因此,有必要对上述研究领域的研究成果作概括性的回顾与评述。  相似文献   

16.
利用"江苏省6县市生育意愿和生育行为研究"调查数据,从三个维度——社会经济发展、计划生育政策和生育文化(观念)——描述和分析了计划生育政策实施30年来,我国当代育龄妇女的生育意愿及其影响因素。调查数据表明,我国育龄妇女的生育意愿子女数逐步减少,男孩偏好也趋于减弱。研究还发现,人们的生育意愿受到城乡二元化计划生育政策影响的程度正在逐步减小,而更多地受到社会经济发展和生育观念变化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中国土家族的生育状况,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发生了显著的变化,但该民族在生育过程中依然存在着性别比例失调,育龄妇女受教育水平偏低以及孕、产、育观念落后等问题,并已引发相关社会问题。导致这些问题的原因主要是经济发展水平低下、文化观念落后。改善土家族生育现状的基本对策是:大力发展区域经济,加大教育投入,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相似文献   

18.
关于我国生育政策与生育水平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回顾梳理现存文献和进行国际比较认为,中国的总和生育率已经大大低于更替水平,且现行生育政策仅能有效控制大约6%的育龄妇女。在低生育水平已持续了近20年、理想子女数大约仅为2个孩子、现行生育政策对个体生育行为的控制作用大大减弱的情势下,未来维持低生育水平主要取决于经济社会的发展。只要能够有效控制各类人群的第三胎生育,推行现行生育政策与"放宽二孩、杜绝三孩"的生育政策之间差别就不会大;而如果超生是某些人的特权,就既会大大降低生育政策的公信力,也不利于稳定适度的低生育水平。  相似文献   

19.
20.
曾长期在我国以农业为主体的社会中产生过极大影响的传统生育文化 ,随着社会的变革已不能适应时代的需要 ,并成为严重阻碍社会发展的不利因素。社会主义新型生育文化的创建 ,迅速地改变着人们的思想观念和生活方式。社会进步的同时 ,又会遇到新的矛盾和挑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