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欧盟宪法条约》自2004年由欧盟各成员国领导人签署后一直是国际社会关注的焦点。它的诞生是欧洲一体化演变和发展的必然结果。它在内容上包含许多创新之处,如在机构改革方面设立欧盟理事会主席、专职欧盟外长,缩小欧盟委员会的规模和扩大欧洲议会的权力;在决策表决制度上采取"双重多数表决机制"等;在权力分配方面特别重视保持权力平衡。但它也存在条文冗长、分散、不方便适用等缺陷。由于内容的特殊性,《欧盟宪法条约》将在国家主权理论、国际法主体以及国际条约法等方面对国际法产生深远的影响,从而推动当代国际法的发展。尽管在表决过程中,《欧盟宪法条约》经历了一些挫折,但是从长远来看,无论未来的法律文件采用何种名称,欧盟将不会停止其制宪活动。 相似文献
3.
《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宪法》的再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谢一彪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33(3):90-93
长期以来 ,史学界忽视了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成立时 ,制定的《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宪法》 ,极个别学者虽然引起了注意 ,但错误地把它混同于当时制定的《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宪法草案》 ,我们认为《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宪法》的存在是不容置疑的 ,1 931年 2月前 ,由中共中央和共产国际远东局共同起草 ,由于苏维埃政权当时还局限于中国的局部地区 ,故未提交“一苏大”讨论 相似文献
4.
欧洲中世纪有宪法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史华松 《河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9(2)
谈到近现代欧洲各国的宪法或民主政治,人们宁可到古希腊和古罗马的民主政治中寻找根源,而不愿将之与近代毗邻的"黑暗的"中世纪相联系.人们概念中的等级、特权和专制的欧洲中世纪是没有宪法的.但果真如此吗?本文以有别于传统宪法定义的方式,在对欧洲中世纪宪法进行科学界定的基础上,通过理论论证和实证分析,得出欧洲中世纪有宪法的结论.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政治宪法的性质和形式的考察,证明划定其范围和目的的传统方法过于狭窄:政治宪法所关涉之事乃是使政府成为可能并赋予其权力以及限制政府和约束政府。这一概念也被用于描述一组虽然核心但却尚不明确的政治自由——尽管它们经常被湮没并且经常被替换。针对一些学者所说的从政治宪法向法律宪法的迁移来对三种有争议的假设进行考察:第一种假设涉及的是广为流传的,但却是错误的,针对政治宪法的意识形态式理解;第二种假设涉及的是"法律性"抵御来自"政治性"的控制的能力;第三种假设涉及的是法律性在保护政治自由时的有效性。贯穿文章的一个鲜明尝试是用证据来阐明政治宪法在上述情况下富有弹性。 相似文献
6.
李永健 《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24(3):131-133
《重大信条十九条》是清廷在武昌起义后制定的一部临时性质的宪法大纲。由于种种原因,目前学界缺少对它进行深入的研究。从历史比较和宪法功能的角度,分析它所蕴含的诸多英国宪政特征。 相似文献
7.
任海涛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38(4)
虽然<孟子>蕴含着许多现代意义上的宪政法治思想萌芽,但是受历史条件限制,<孟子>中不可能产生成熟的、完整的宪法思想体系,但是其中毕竟产生了价值极高的宪法思想萌芽,即:精神文明与物质文明建设并重;民为邦本,民贵君轻;关于政权更替的思想;权力制约思想和宪法基本精神.这些宪法思想萌芽是中华思想文明的重要的有机的部分,是中华思想文化发展过程中积极有利的组成部分,也是我们探索有中国特色宪政制度的重要思想资源. 相似文献
8.
陈从阳 《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25(5):62-66
关于《魏玛宪法》的来源,学术界存在争议。有的学者强调德国文化和传统的作用,有的学者则强调外来因素的作用等。探讨《魏玛宪法》的渊源,应该结合魏玛共和国和《魏玛宪法》产生的背景,《魏玛宪法》实际上是德意志传统、文化与西方自由民主思想和宪政实践共同作用的产物。 相似文献
9.
张经建 《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30(1):47-50,56
二战后,美国占领军总部强加给日本的宪法虽规定其在政权结构上采用三权分立的形式,但有关三权分立的条款却因表述不清而存有疑义,主要表现在国会的优位、国会的国政调查权、国务大臣的任命、众议院的解散、法官的任命和法院的违宪审查权诸方面。它使三权分立的原则在日本贯彻落实时受到影响,遂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日本分权与制约的矛盾。 相似文献
10.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宪法原则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彭毓花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19(2):60-62
1912年南京临时政府建立后 ,颁布了一系列有利于推行民主政治、发展资本主义和实行社会改革的法令。其中最重要的成果是《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本文论述了《临时约法》的宪法原则 ,即人民主权原则、基本人权原则、法治原则、权力制约原则 ;文章还论述了《临时约法》在中国近现代法制建设史上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12.
张健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29(6):25-30
《单一欧洲法令》是一个首次对《罗马条约》进行重大修改的文件,它把欧共体为推动单一市场的形成而在外交、制度和程序改革中进行的合作内容,集中写在一个“单一”法令中。对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欧洲一体化的深入发展具有重大意义,而德法在《单一欧洲法令》的酝酿和谈判过程中则再次扮演了领导者角色,起到了欧共体的轴心作用。 相似文献
13.
韩尚明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25(5):29-33
《宪法》第9条规定的自然资源国家所有权既不能解读为私人的所有权,也不能被解读为国家的财产性权利,加之《民法》《物权法》等私法并不能完全揭示其特殊性,因此《宪法》中的自然资源国家所有权有了存在的基础和必要.自然资源国家所有权是国家对自然资源的主权宣示,重在资格而非权利,在性质上属于公权.“全民所有”突出了自然资源国家所有权的公共属性,由此引出国家在自然资源领域的管理和保护职能.自然资源国家所有权的法律制度构建应当区分产权制度和监管制度,区分自然性自然资源和人为性自然资源,在此基础上严格界定公权的存在界限和介入领域,以保证国家自然资源管理和保护义务得以履行. 相似文献
14.
都樾 《江苏教育学院学报》2007,23(2):60-63
汤寿潜于1901年编撰出版的《宪法古义》是迄今所知我国近代中国人自己编撰、出版时间最早的一部宪法学著作,也是近代中国人以西方立宪民主为价值标准系统审视中国政治史、文化史的第一部专著。它集中体现了以汤寿潜为代表的东南立宪派的君主立宪主张及思想,具有十分重要的史料价值。 相似文献
15.
胡肖华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27(1):158-159
建构具有中国特色的宪法学理论体系 ,为中国宪政建设提供智力支持 ,在“依法治国”的背景下显得尤为重要与迫切。武汉大学周叶中教授主编的《宪法》一书正适应了这种需要并进行了开拓性研究。该书的主要特点表现为 :整体性与系统性 ;理论性与实证性 ;动态宪法与静态宪法 ;继承性与创新性 相似文献
16.
李秀红 《燕山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13(2)
《1787年宪法》确立了美利坚合众国的现有政治体制。在宪法制定过程中,乔治·华盛顿发挥了积极作用。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第一,他是制宪会议的主要推动者。在独立战争时期华盛顿就呼吁建立强大的中央政府,并在退隐之后通过实际行动直接推动了制宪会议的召开;第二,他是新宪法蓝本《弗吉尼亚方案》的积极支持者。华盛顿参与了该方案的制定,并且在制究会议中支持该方案的主要内容。第三,他是制宪会议的成功主持者。作为会议主席,华盛顿运用自己的威望和智慧保障了会议的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17.
王宇博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31(4)
1900年<澳大利亚联邦宪法>是澳大利亚民族形成与发展的产物,是构建澳大利亚民族国家的法律依据,是澳大利亚由殖民地转型独立国家的标志.澳大利亚现代化的属性与特征淋漓尽致地彰现其中. 相似文献
18.
杨翠柏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5):43-49
《布托宪法》,又称1973年巴基斯坦宪法,它在巴基斯坦的宪政发展史上占据重要地位。自1973年通过以来,该宪法虽然被短暂停止实施过,也多次进行修订,但直至今日,该宪法仍是巴基斯坦国家的根本大法。本文从巴基斯坦选择联邦制影响因素、《布托宪法》中联邦与省的关系、巴基斯坦联邦制的特点等方面对这一问题进行分析探讨。 相似文献
19.
张振国 《淮北煤炭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24(2):15-18
《政治协商会议宪法草案》是张君劢依据“政协十二原则”起草而成,它在中央政制的设计上匠心独具,以“五权之名,行三权之实”,打破了“五五宪草”的制度架构,经过修改后,成为《中华民国宪法》的底本。本文将《政治协商会议宪法草案》与“五五宪草”及《中华民国宪法》进行了对比分析。 相似文献
20.
李秀红 《燕山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2):71-76
《1787年宪法》确立了美利坚合众国的现有政治体制。在宪法制定过程中,乔治·华盛顿发挥了积极作用。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第一,他是制宪会议的主要推动者。在独立战争时期华盛顿就呼吁建立强大的中央政府,并在退隐之后通过实际行动直接推动了制宪会议的召开;第二,他是新宪法蓝本《弗吉尼亚方案》的积极支持者。华盛顿参与了该方案的制定,并且在制宪会议中支持该方案的主要内容。第三,他是制宪会议的成功主持者。作为会议主席,华盛顿运用自己的威望和智慧保障了会议的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