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艳体乐府诗是指内容香软、风格艳丽的乐府诗。它的首次兴盛是在梁、陈至初唐时期。到了中晚唐,李贺、张祜、温庭筠、李商隐等人又大力写作艳体乐府诗,使艳体乐府诗复兴。其复兴的原因:一是补写六朝宫廷乐歌,一是模仿六朝乐府诗。中晚唐的艳体乐府诗基本上已不入乐,多是借南朝兴衰之史针贬现实。尽管他们四人都写艳体乐府诗,但在新旧题的运用和表现风格上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2.
晚唐乐府诗的创作出现了两种创作倾向:一方是刘驾、皮日休等人,他们有意恢复汉魏古乐府的传统,继承中唐新乐府抨击时弊的创作精神;另一方是以温庭筠和李商隐为代表,他们将艳情作为乐府诗新的表现题材,关注内心世界,情感深微细腻,营造出一种新的诗歌境界。  相似文献   

3.
谢脁乐府诗大部分作于前期,多有创新之处.他自造新题,且有赋题之举,尤其是对旧曲的题目、内容、句式等作了多方面的改进.谢脁乐府诗内容丰富,更以鼓吹曲内容的创新为特别,且无当时盛行的俗艳之作,在平仄、对仗、用韵等方面反映了"永明体"的特点.谢脁对乐府诗的极大关注,缘于时代氛围的影响,同时也由于他本人致力于对时人拟乐府古题的反拨.  相似文献   

4.
最近很高兴读到林邦均同志《文学遗产》1981年第四期上发表的《论温庭筠和他的诗》,一扫论坛上对于温庭筠的诬罔,真是快人快事。他的论点,我是万分赞同的。但,也许是温庭筠沉沦太深了,以至卓识如林邦均同志也说:“温庭筠乐府中确有一些以浓艳之词写狎邪之情的诗,如《夜宴谣》……等,自当摒弃。”读到这里,我深深觉得  相似文献   

5.
清代以来,温庭筠、李商隐诗歌地位的巨大反差遮蔽了晚唐五代诗歌史流变的真实面貌.事实上,温庭筠诗名雄霸晚唐,他的人生遭际和倔强个性在唐末产生共鸣,温诗对唐末五代诗歌的影响远在李商隐之上.唐未不同风格流派的代表诗人普遍效法温庭筠的诗风和笔法.唐末诗歌对温李二家的不同取舍,显示出晚唐五代诗歌的走向及递嬗规律.从中唐开始的文学俗化倾向发展到温庭筠时代,已然和雅文学分庭抗礼,到唐末五代文坛终于形成整体性的时代特征.  相似文献   

6.
论王维的乐府诗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王维现存乐府诗共103首,主要由旧题乐府与新题乐府两大类构成,而在这两大类乐府诗中,又有古体乐府与近体乐府之别。王维的古体乐府,以五古、骚体与七言歌行最具代表;其近体乐府的体式之多与数量之众,连“诗圣”杜甫也难以与之并论。从新题乐府的角度而言,王维是唐代第一个大量创作新题乐府的诗人,并对杜甫、元结、元稹、白居易等人产生着较为直接的影响。王维乐府诗的另一个特点是其大都属于“乐章”的范畴,即能入乐歌唱而成为歌诗。  相似文献   

7.
隋代及初唐的民间词即是当时的民歌,中唐以来文人词属于诗余性质。温庭筠是词史上第一位大力填词的文人。他生活在需要小词产生的环境里,有更多的机会进行创作。温庭筠的作品代表性风格是设色浓丽,辞藻繁密;另一种风格是气韵清拔,格调高峻。温词是对齐梁时代美学精神的隔代传承。以温庭筠为代表的晚唐五代词是一种介于俗文学与雅文学之间的并逐步向雅文学转化的过渡性文学样式。《花间集》中的词人围绕温、韦分为两派:一派以温庭筠为代表,可称为"伶工之词";另一派以韦庄为代表,可称为士大夫之词。以温庭筠为代表的一派词人在文学自身以及历史发展的双重指向下,开拓了全新的诗歌之路。伶工之词在晚唐五代词稀⒗的发展期是不断进步的,由温庭筠到欧阳炯、顾,词的语言和表现手法变得越来越纯熟而自由,为词在未来的发展提供了无限的可能。  相似文献   

8.
浓艳香软是温庭筠词的主导风格。晚唐城市经济的繁荣,追逐享乐、追逐感官刺激的社会风尚是这种香艳词风诞生的温床;晚唐文坛的格局,诗、散文以及晚唐传奇中所流露出的世俗情调和唯美倾向,给温庭筠浮艳词的创作提供了文学的范本和参数;温庭筠的个人经历和性情使他更熟悉、更了解、也更沉醉于这种香艳的生活氛围和词的氛围;温庭筠在词中所关注的对象——歌儿舞女,也决定了温庭筠词的面目应该是浓艳香软的;而温庭筠个人的审美趣味、审美追求、对词境以及语言辞藻的偏好,更是温庭筠香艳词风的最有决定意义的一个因素。  相似文献   

9.
《棹歌》、《采菱》、《采莲》等乐府诗的艳情色彩一向非常突出,主要原因在于这些乐府诗的产生与祓禊有着千丝万缕的关联。水嬉是祓禊娱乐化的产物,泛舟游乐则是水嬉的主要形式之一。在泛舟游玩时,除了要歌舞助兴之外,采撷菱荷也是很常见的活动,这便是《棹歌》、《采莲》、《采菱》等一系列乐府诗滋生的土壤。无论是少女们靓妆而现并娇声宛转地倾吐着相思之情,还是诗人们对此进行浓墨重彩的描绘,皆出于水嬉的双重需要——祭祀和娱乐。  相似文献   

10.
"花间鼻祖"温庭筠的词自古以来多受关注,清代常州派词论家张惠言以"比兴寄托"解温词,遭到王国维等人的反对.加拿大籍华人女学者叶嘉莹亦反对张惠言的穿錾比附,但她并不是如王国维等人那样完全从知人论世的角度,而是直接从文本出发,独辟蹊径,从跨文化的角度,以尼采和康德的美学理论来观照温庭筠词,认为其词的最大的两个特色一是多为客观之作,二是多为纯美之作.并为张惠言以比兴寄托解温词找到了原因,也据此驳斥了张惠言之说.  相似文献   

11.
词最重要的部分是词境。作为晚唐“花间派”的鼻祖,同时也是整个婉约词派的代表人物之一,温庭筠的词境与其他婉约词人的词境稍有不同。与其他婉约派词人相比,温庭筠和同时代的韦庄更喜欢以春天作为词的季节背景;温庭筠更喜欢以画楼闺阁作为主人公活动的舞台;温庭筠词的抒情主人公几乎都是曼妙的女子;温庭筠词的意象比较密集,同时意象与意象之间跳跃比较大;温庭筠比较注重辞藻和设色,尤其喜欢用色彩鲜明、饱满的词。以上诸种要素,使温庭筠的词境相对于其他婉约词人,更香艳温暖,也更繁缛富丽。  相似文献   

12.
本文探讨了温庭筠创作的代言体词。代言体词是对具有悠久传统的中国代言体诗歌的继承和发展。温庭筠赋予了代言体词的若干重要特点,从而为确立词之细美幽婉的审美特性作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13.
曹操与傅玄同为开一代风气之先者,但二者所处环境不同,各人经历不同,从而造就了各自不同的乐府诗风格.曹操乐府诗内容丰富、气魄宏大,情真、意浓;傅玄乐府诗内容贫瘠、气骨较弱,多教化.  相似文献   

14.
艳情是南朝文人乐府诗最重要的题材类型。经宋齐而至梁陈,艳情乐府诗创作进入繁盛期,由齐入梁的沈约和萧衍是这一进程的重要作家。南朝文人的艳情乐府诗根据表现侧重点的不同,可大致区分为两类:一类重在抒写独居女子的相思相怨、愁苦无聊之情;另一类重在描写青春少女的德音容色、姿态服饰之美。南朝艳曲新声的兴盛、文人生活方式和环境的变化、前代艳情乐府诗的影响,是南朝文人艳情乐府诗创作繁盛的原因。  相似文献   

15.
温庭筠自两《唐书》给他贴上“薄行无检幅”的标签后,千余年来为世訾警。事实上温庭筠不但不是一个无行的文人,甚至是为真理永不屈服并为之而献出一切的铮铮志士。  相似文献   

16.
温庭筠是晚唐著名诗人和词人,开创花间词派,被称为鼻祖。他的诗作颇丰,历史遗留至今并收藏下来的仅《温飞卿诗集笺注》所收三百余首。本文所要研究的是温庭筠所作的绝句诗,并对其绝句诗的内容进行四类分析,通过这四部分题材的诗歌并且联系温庭筠生平经历,分析温庭筠的绝句诗在晚唐诗史上的地位。  相似文献   

17.
温庭筠名作《更漏子》(玉炉香)历来批评简奥、褒贬不一,尚无详解。我以为此词上阕浓丽拙重,下阕淡雅流畅;而且温庭筠除了有客观、纯美之作外,沉郁凄婉与浓淡相间为其又一大词作特色。  相似文献   

18.
温庭筠词与齐梁诗颇有相像之处,二者题材上均多致力于对女子容颜神态的摹写,风格也都普遍显得绮丽宛转。这主要可归因于所处的文化环境的相近,除此之外,齐梁诗也是温庭筠词的远源。但在唐代诗歌艺术高度成熟的前提下,温庭筠词的艺术水平往往在同题材的齐梁诗之上。  相似文献   

19.
在辽、金227年的文学史上,乐府诗创作是其中最为引人注目的一种文学现象。辽、金的乐府诗创作,不仅相当繁荣发达,而且成就也堪值称道,其中如萧观音、刘迎、王郁等诗人的乐府诗,就都是这一时期的精品之作。而金代乐府诗因为有元好问这样的文学大家参与,就显得更为引人注目。以歌行类乐府为主,题材广泛,内容丰富,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大都可配乐而唱,是辽、金乐府诗所表现出来的突出的特点。  相似文献   

20.
温庭筠的爱情词向来是词学研究的热点之一,有人以为温词“类不出乎绮怨”,有人认为‘’全祖离骚”,寄托遥深,论者甚众,歧见亦多。本文联系温庭筠的身世和创作状况,并结合温庭筠的诗歌对温词进行了深入分析,指出温词并非一味浮靡,而是大多别有怀抱;温庭筠爱情词的主题及其表现形式多重复同一模式,这一模式信与其人生心还相吻合;温词与其诗歌中那种有心寄托不同,而是悲愁深隐,兴寄出于无意。温词的这种创作特点对词在后世的发展产生了积极而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