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文学中,原型是文学作品中典型或重复出现的意象.詹妮特·温特森的<守望灯塔>中运用了大量的原型意象,其中的"黑暗","光"等意象贯穿整部小说,更加凸显了小说爱的主题以及人性两面性的特征,从而揭示了作者的创作意图.  相似文献   

2.
<三遂平妖传>在"王则起义"的历史框架下,填充了大量灵怪片段,使小说主题显得模糊不清.这种组合"妖术"、"灵怪"等短篇"小说"话本的写作方式,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小说的"讲史"框架性质,使<三遂平妖传>成为早期讲史小说向其它类型小说转变的过渡作品.由此可以看出,自<水浒传>之后,神怪类话本故事的组合,客观上对小说的"纯讲史"主题有了进一步的改变,并为神怪小说以及其它类型小说的最终出现奠定了重要基础.  相似文献   

3.
该文重点考察了王蒙小说所展现的文学空间形态及其性质,探讨王蒙在艺术创作中如何运用现代主义的意识流交错手法,持续地尝试融合新的技巧,将行为的因果关系消失于无形,把时间还原为空间.刻意地回避传统的叙事结构,开创出新的叙事方式.同时该文还论述了王蒙小说中所隐涵着的"分离-考验-回归"和"走路"等原型类型,分析了前者在叙事结构和塑造艺术形象上所起的"祭仪"作用,后者在小说中的象征意义;揭示了王蒙小说在艺术创新过程中的独特性,重新审视了王蒙的反思作品的艺术特征及贡献,并进行了新的评价.  相似文献   

4.
综观已有<故事新编>的研究成果以及这部小说集本身,<故事新编>具有若干欧洲"梅尼普体"文学的主要特征.二者能够在不同历史时空达成内在相通,主要有两方面原因:一是二者所处的历史文化语境均具有狂欢化特征;二是鲁迅可能从他所喜爱的梅尼普体小说中得到艺术启示.  相似文献   

5.
本文对照巴金小说<家>及其材料原型,发现"文学的<家>"与"历史的‘家'"形成了典型的叙述复调,由此探讨文学文本所采取的形式策略、编码规则及其背后的意识形态预设,以及在20世纪中国何以"历史"经常比"文学"更丰富的原因.  相似文献   

6.
"狐妖"是四十回<三遂平妖传>中最具特色的内容,它不仅使<平妖传>确立了神魔小说的性质,而且对于后世狐妖小说的创作也有一定的影响.为了探究狐妖故事在<平妖传>中的演变和发展,采用了文献梳理、比较、考证的研究方法,结论认为冯梦龙从<太平广记>中撷取了大量的素材以建构狐妖内容;"狐书"和"天狐"不仅使小说的人物与情节有了施设,而且更增添了幻怪色彩:胡永儿与左瘸儿的形象塑造在重现"阿紫原型"与"雄狐原型"的基础上也蕴含了明代民俗观念. <平妖传>狐妖故事的辑补揭示了早期神魔长篇小说创作所遵循的时代积累型创作模式.  相似文献   

7.
"洞穴仙境"是魏晋南北朝志怪小说中反复出现的审美意象.它的频繁出现,有着深层的心理因素.运用弗莱、荣格的原型理论,将作品与作品中反复出现的"洞穴仙境"意象加以联系审视,从它在作品中的具体显现,分析它潜藏的意蕴,可以拓展志怪小说微观透视的领域,具有不可忽视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中国武侠小说在20世纪30、40年代出现了"北派五大家",其中,王度庐被誉为"悲剧侠情"的一代宗师.2005年12月由苏州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徐斯年教授所著<王度庐评传>(以下简称<评传>),即致力于在整理王度庐小说的基础上,更深层次地探讨其小说的审美追求和艺术魅力,详述了王度庐的生活经历和创作背景.<评传>中把王度庐的小说分为两大类:一类是"悲剧侠情小说",一类是社会言情小说.王度庐在创作时,两类小说经常同时进行,徐斯年称他是一位善于"两手分用"、"左右开弓"的作家.<评传>对王度庐小说的评价主要集中于两点:悲剧精神和叙事艺术.  相似文献   

9.
"文史分合"轨迹述论——兼评萧统、刘知几文史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萧统和刘知几,生活时代略有前后,但皆欲分清文史.萧统对问题的处理比较简单,他在自己主持编撰的<文选>中将史著一律逐出并仅于<序>中作出解释而已.刘知几面对林林总总的有关著作,坚持"文史之分",但又看到许多著作的性质存在着"文史难分"的客观现象.于是他把所谓"偏记小说"分门别类,根据不同内容,给予不同评价,使得这些作品取得了某种存在的合法性.刘知几面对文史难分的局面,既坚持"分清",又不过于偏激绝对,这无疑是明智的.  相似文献   

10.
<刺猬歌>是一部用"野性思维"抗拒现代性后果的作品.这部作品体现了本土化"小叙事"对全球化"大叙事"的反驳.张炜的这次叙事是作家反思现代性、挑战全球化的象征性行动."野性"与"现代"的参照是结构叙事的基础;道德冲动是叙事的主要动力.小说有传奇和再现两重叙事结构."人兽姻亲"是延续作者"野地理想"的叙事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