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注诗写诗寄深情──评陶今雁《唐诗三百首详注》及《今雁诗草》遥岑一最近,江西百花洲文艺出版社又出版了陶今雁的《唐诗三百首详注》第四版。《唐诗三百首》是清人蘅塘退士(孙洙)的一个著名唐诗选本,数百年来广为流传,成为人们学习古典诗歌的一本入门书。文革期间,...  相似文献   

2.
《孤独的割麦女》是华兹华斯的代表诗之一,这首诗语言简单朴实但意境清新优美。从语义和句法角度对该诗进行文体分析,探讨诗人达到这一艺术效果的方法,从而看清诗人在利用语言手段表达诗的内容、增强诗的感染力方面独到的地方,以达到了解这首诗的风格,更好地欣赏这首诗的目的。  相似文献   

3.
清代乾隆年间佚名编辑的《人海诗区》(北京图书馆善本组标点,陈高华校订,北京古籍出版社1994年版),是吟咏北京诗篇的选集,具有较高的史料价值。关于书名的含义,该书前的“出版说明”中解释道:“编者取书名为《人海诗区》。‘人海’,极言人众也。五百位作者不谓不众,两千首诗亦不可谓不多,搜寻当非易事……‘区’同‘讴’,讴歌也。”“区”同“讴”,但此处“讴”当作歌曲之意,释为动词似不妥。说“人海”是“极言人众”即作者众多云云,则大误矣。此处“人海”乃代指京城北京。苏轼《病中闻子由得告不赴商州三首》其一云:“惟有…  相似文献   

4.
陈永正 《学术研究》2002,(3):128-128
王国维《杂感》诗:“侧身天地苦拘挛,姑射神人未可攀。云若无心常淡淡,川如不竞岂潺潺。驰怀敷水条山里,托意开元武德间。终古诗人太无赖,苦求乐土向尘寰。” 钱钟书《谈艺录》第三则“王静安诗”云: “‘敷水条山’四字,亦疑节取放翁《东篱》诗: ‘每因清梦游敷水,自觉前身隐华山’,以平仄故,易‘华山’为‘条山’。然‘敷水华山’乃成语,唐于邺《题华山麻阳处士所居》即云:‘冰破听敷水,雪晴看华山。’”又,〔附说二〕“说华山之华字”引陆友仁《砚北杂志》卷下之说,谓华山之“华”,不当为去声。又云:“《水经注》卷十…  相似文献   

5.
黄去非 《云梦学刊》2002,23(3):77-78
杜甫的《双枫浦》一诗 ,素来号称难读 ,研究家们也各有不同的看法。究竟应当如何理解这首诗 ?这首诗在杜甫湖湘诗中占有什么样的地位 ?真正理解了这首诗 ,对于我们正确理解晚年的杜甫 ,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杜甫诗歌《塞芦子》作于至德二载(757年),关于这首诗的主题,王嗣认为:“此篇直作练时条议,剀切敷陈,灼见情势,真可运筹决胜.”①浦起龙也说:“此杜氏筹边策也.灼形势,切事情,以韵语为奏议,成一家之言.”由此可见,这首诗是杜甫在安史叛军重兵进犯太原时,针对战局形势为朝廷进献的战略应对措施,这一点学术界并无异议.问题是:为何要“塞芦子”?“塞芦子”的战略意囹是什么?杜甫并没有明确交代,后代学者众说纷坛,莫衷一是,形成杜诗研究中的一个热点.为论述方便,今征引原文于此:五城何迢迢,迢迢隔河水.边兵尽东征…  相似文献   

7.
《文学评论》一九八○年第六期发表了鲍昌同志的《〈诗·召南·殷其靁〉新解》。文章说:“此诗究竟写的是什么?《小序》云:‘《殷其露》,劝以义也。召南大夫远行从政,不遑宁处。其家室能闵其勤劳,劝以义也。’其意是说,本诗写的是召南大夫为了王事远行在外,奔波劳累,不得休息,他的妻室‘闵其勤劳’,遂写此诗‘劝以义’。这一说法与《毛传》概同;《郑笺》,孔颖达《正义》因袭之。至朱熹《集传》,更进而断定说:‘妇人以其君子从役在外而思念之,故作此诗。’到了清代以严谨之朴学治《诗》者如陈奂,马瑞辰等人,亦未提出异义。然而,他们的理解实在是错误的。”接着鲍昌同志对本诗“逐字逐句”进行了“考释”,然后,得出结论说;“《殷其靁》这首诗,决不是召南大夫之妻向其夫‘劝义’之诗;正相反,它是一首周代普通人民  相似文献   

8.
《泊船瓜洲》系北宋著名诗人王安石的一首七绝:“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上海辞书出版社出版的《宋诗鉴赏辞典》如是赏析该诗:“‘春风’一词,既是写实,又有政治寓意。  相似文献   

9.
唐代的王维是诗人又是画家。他常融合画法作诗、融合诗法作画,所以苏东坡说:“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味摩诘之画,画中有诗。”“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确是王维作品的艺术特色。但我们不可把这两句话看煞,以为前句只能评他的诗,后句只能评他的画。其实,“好的诗不仅要‘诗中有画’,而这诗中的‘画’同时也应该是诗。”《终南山》就是一篇诗画兼美的佳作。  相似文献   

10.
金粉东南十五州,万重恩怨属名流。牢盆狎客操全算,团扇才人踞上游。避席畏闻文字狱,著书都为稻梁谋。田横五百人安在,难道归来尽列侯? 这首《咏史》诗,以它那深刻的思想内容和流光溢彩的艺术感染力而一直被列为龚诗之上品。但在《近代诗选》(北京大学中文系一九五五级编)选入此《咏史》诗后,戴鸿森却提出:“全诗到底是‘借讽’怎祥的‘现实’,题注中并没有正面解说,只在末二句的注文中交代说:‘作者隐约警告一般士大夫不要醉心于功名利禄,对清王朝统治者心存幻想奢望。’我很怀疑这样说的理由是否充分……我觉得宁愿存疑,或竟不选此首,较之断章取义,凿空强  相似文献   

11.
陆凯《赠范晔诗》是中国文学史上一首脍炙人口的小诗,是早期五言诗中的妙品。它表达作者对远方朋友的怀念和深情厚谊。构思新颖,意趣横生,感情真挚而又高雅出俗,读起来活泼亲切。一千多年来,一直为人们所传诵。 这首诗见于《太平御览》卷九七○所引的南朝宋代盛弘之的《荆州记》:“陆凯与范晔相善,自江南寄梅一枝诣长安与晔,并赠范诗曰:‘折花逢驿使,寄与陇头人。江南无所  相似文献   

12.
从《正气歌》看我国古代的爱国主义传统解成1281年夏,经过殊死抵抗后失败被俘的甫宋丞相文天祥在元朝大都(今北京)狱中写下了他的千古绝唱《正气歌》.这首诗的主题,正如他在这年初春写给过继儿子文升的信中所说:“未遭阳九,庙杜沦亡。吾以位备将相,义不得不殉...  相似文献   

13.
误收郭祥王诗《全宋诗》卷一二七五《郭正集》据清怀荫布乾隆《泉州府志》卷七收《姜相峰》诗一首。诗云:青山为主身为客,主人借客青山宅。白云自在千里飞,长松不换三冬碧。藤枯谁与写作龙,龟老何年化为石。落花流水发源深,鸣雁过江悲晚色。家无妻子心无累,顶冒寒霜踵藏息。月明舞影聊尽欢,一点尘寰不留迹。傥来轩冕真可嗟,朝为公卿暮通谪。屈原贾谊尔为谁,问君何以青山客。此诗与《全宋诗》卷七五二《郭祥正集·赠桐城青山隐者裴材》重出,第七旬“落落流水发源深”《郭样正集》作“落花随水眷深源”,余悉同。那么,这首诗是谁作…  相似文献   

14.
论陶渊明《饮酒》的美学风貌韩文奇《饮酒》诗二十首在陶集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泣。陶渊明五十三岁时创作的这组诗歌,感慨颇深,境界超远,可谓卓尔不群。本文试为论之,并就教于方家。(一)《饮酒》二十首是咏怀之作。前有小序云:“闲居寡欢,兼比夜已长,偶有名酒,无...  相似文献   

15.
《自题小像》是鲁迅在青年时期为旧民主主义献身的誓辞。鲁迅自己也很喜爱这首诗,到了他五十一岁时,鲁迅在白色恐怖的反文化“围剿”的斗争中,重写这一首诗,那就可能成了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献身的誓辞了。因此,对于这一首杰出的诗篇,是值得大家进行讨论研究的。对这首诗,存在着一些争论的问题,这里不妨提出来谈谈。  相似文献   

16.
《九歌·东君》与古代救日习俗张树国(青岛大学中文系)关于《东君》是祭祀太阳神的说法,由上途以未,到现在几乎已成定论。但一些细节并未得到合理的解释,诗旨也显得很模糊。本人认为,若要正确读解《东君》这首诗的密码,至少需要明确的是:①《东君》中模棱两可的语...  相似文献   

17.
1957年,毛泽东与臧克家、袁水拍谈话时说:“我看李攀龙的诗,有的很好。”1959年,毛泽东在解释他的《登庐山》诗时说:“九派是指这一带的河流,长江支流。明朝李攀龙有一首送朋友的诗:‘豫章西望彩云间,九派长江九叠山。高卧不须窥石镜,秋风憔侍臣颜。’(《怀明卿》)明朝也有好诗,但《明诗综》不好,《明诗别裁》好,李攀龙是‘后七子’之一。”1961年11月6日,毛泽东在高启《梅花》诗前加一个小注:“高启,字季迪,明朝最伟大的诗人。”(均见张贻玖编《毛泽东评点、圈阅的中国古典诗词》一书)评价明诗的关键在于对待明七子的…  相似文献   

18.
《诗经·周南》中的《麟之趾》一诗,因为歌颂的是“麟”,历代封建学者便认为它就是神话中的“仁兽”麒麟,从而对这首诗作出了许多牵强傅会的谬解。值得注意的是:直到今天,《诗经》研究者们仍未对这首诗的传统谬解予以澄清,并对它作出科学的解释。《麟之趾》诗中的“麟”并不是麒麟;即便说到麒麟,它原来也不是个神话般的动物;而《麟之趾》一诗非但不是宣扬神异祥瑞的诗,正相反,它是古人应用于现实生活中的一首婚礼歌曲,或议婚时的贽礼歌曲。这一结论,是我们对《麟之趾》诗逐字逐句重新考证后得出来的。该诗全文是:  相似文献   

19.
汉乐府的《陌上桑》,着力刻画了一个聪明、机智、勤劳而又美丽的农家少女的形象。这女子名叫罗敷,很喜欢采桑养蚕。现代的研究者大都认为,诗中通过写一个太守调戏罗敷遭到拒绝的故事,从而赞美了罗敷的坚贞和智慧,暴露了太守的愚蠢和丑态。最近我反复读此诗,感到说太守调戏罗敷根据不足。第一章集中写罗敷的美丽迷人,第二章才写到太守。“使君从南来,五马立踟蹰。使君遣吏往,问是谁家姝?‘秦氏有好女,自名为罗敷’。‘罗敷年几何? ’‘二十尚不足,十五颇有余。’‘使君谢罗敷,宁可共载不?’”这后  相似文献   

20.
运交华盖欲何求,未敢翻身已碰头。 破帽遮颜过闹市,漏船载酒泛中流。 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躲进小楼成一统,管他冬夏与春秋。 这首诗写于一九三二年十月十二日。毛主席在《新民主主义论》中,把从“五四”到抗日战争时期的新民主主义文化分为四个时期。一九三二年,属于第三个时期。关于这个时期形势的主要特点,毛主席说: “这一个时期,是一方面反革命的‘围剿’,又一方面革命深入的时期。这 时有两种反革命的‘围剿’:军事‘围剿’和文化‘围剿’。也有两种革命深 入:农村革命深入和文化革命深入。这两种‘围剿’,在帝国主义策动之下,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