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实地调查与文献解析的基础上,从选址与边界、组团布局与街巷体系等几个方面,探讨三洲古村的聚落形态特征,并试图找出影响其形成的自然与社会文化方面的内在原因,以期更全面、深入地了解三洲聚落的历史文化价值。  相似文献   

2.
孙淇 《殷都学刊》2020,(2):56-62
商代泗水中上游地区聚落群聚现象明显,聚落与青铜器出土的数量远多于前代岳石文化,群内聚落等级分化凸显。聚落形态变迁分为三个阶段:早期,南部薛水流域聚落群成为地区中心,前掌大是中心聚落;中期,整个区域的聚落呈现衰退状态;晚期,以前掌大为中心的聚落群再次出现,漷薛聚落群再次成为地区中心。商王朝东扩经略的变化,导致了各阶段聚落形态的差异。  相似文献   

3.
西双版纳傣族传统聚落的文化形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西双版纳傣族传统聚落具有明显的文化资源保护和文化产业开发价值.本文按其功能,将传统聚落的物质形态构成要素分为宗教要素、生活要素和自然要素三类,并从空间构成上将其划分为环境空间、精神空间和生活空间,进而从物质层、心物层和心理层三个层次对文化形态赋予西双版纳傣族传统聚落的影响进行剖析,归纳出传统聚落的四个文化因子,即水之村寨、越人之村寨、神灵之村寨和佛之村寨.提出从文化内涵的角度,按傣族聚落的文化核心、社会时代特征和相应的民族价值观将西双版纳傣族传统聚落的发展划分为五个阶段,有机地统一了傣族传统聚落发展中物质因素和精神因素的作用,深化了西双版纳傣族传统聚落文化资源保护和文化产业开发中所需的、对传统聚落文化演进的认识.  相似文献   

4.
论当代生态科学理论视野中的蒙古族传统游牧文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物质层面看 ,在当代生态经济学的理论视野中 ,蒙古族传统游牧文化成功地解决了草畜平衡、草场保护、草原生态系统内的能量节约与持续循环等重大问题 ;从精神层面看 ,在当代生态伦理学的理论视野中 ,蒙古族传统游牧文化成功地实现了生态化的生命观、自然观及与自然相处的和谐观 ;从制度层面看 ,在当代生态科学系统性、整体性及相互依赖性这一总的精神与原则的理论视野中 ,蒙古族传统游牧文化成功地完成了社会的秩序化与整合过程  相似文献   

5.
文章在田野调查的基础上,通过考察廉村的规划布局与空间形态,探讨其中所蕴含的丰富的文化意象,包括环境观、防御意识、宗法血缘观念、礼制思想以及宗教信仰等方面,以体现其深厚的文化底蕴与价值构成。  相似文献   

6.
秦汉文献中的"聚"或"聚落"等概念不能等同于现代考古学意义上的"聚落"。汉代城邑是在三代特别是战国时代城邑基础上修缮和发展起来的,其中约二分之一集中于黄河中下游地区。中国古代聚落形态自商周以来就是城邑与"聚落"的共生并存,在秦汉强化乡里体制过程中,散在性的聚落以自然状态纳入国家行政系统。秦汉帝国对城乡社会的控制并不是通过有形的城郭实现的,在"大一统"专制体制下,国家不仅借助乡里组织和法律的严防牢笼社会成员,而且通过道德"城郭"控制人们的心理。宫崎市定用古代邑国与汉代乡聚亭地望上的重合论证汉代的乡聚亭都筑有城郭,进而得出中国上古经历过"都市国家"发展阶段的结论不能成立。  相似文献   

7.
任杰 《理论界》2010,(10):114-115
辽西地区新石器时代聚落经历了兴隆洼文化、赵宝沟文化和红山文化三个主要的发展时期。到了红山文化时期出现了聚落间的不平衡和若干个聚落群一起构成了一个紧密的社会共同体。表明此时社会组织形态发生了由血缘关系向地缘关系的转变和蜕变。  相似文献   

8.
杨强 《学术探索》2014,(8):76-82
从成吉思汗建立蒙古帝国,游牧封建制在蒙古社会延续了700多年,与西欧和中国内地的封建制度相比,蒙古游牧封建制既具有共性,又有其独特的个性。其主要特征表现为横向上整个社会分封为不同的单元,从纵向上看整个社会划分不同的等级,不同等级的阶级之间以"阿勒巴"为纽带联结在一起;同时,由于宗教因素和蒙古民族对成吉思汗的崇拜,蒙古封建制又具有汗权传承的单一性的特点。通过对蒙古游牧封建制的研究,不仅可以了解蒙古历史的发展,也可以了解游牧社会历史发展的特点和规律。  相似文献   

9.
蒙古族舞蹈史考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北方地区历史上出现的不同名称的部族其本身并非都是一个单一的族体,而通常是由许多部族组成的北方民族共同体,其文化艺术的广泛传播及彼此影响也大抵都在一个文化圈中。待到元朝立国后,蒙古族统治者又大量地沿袭了宋朝之宫廷音乐。最终形成了蒙古帝国的宫廷乐舞,它体现了蒙古民族开放的胸襟和博大的精神底蕴。  相似文献   

10.
道教聚落生态思想初探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道教在致力于天国世界构建的同时,也致力于现实人间仙境--洞天福地的营造和理想人居环境--生态聚落的选择和建设.前者以神仙思想为基础,将洞天福地大置于名山大山之中.这里树木葱茏、环境幽雅,既是神仙居住之所,也是道士修道成仙之地.后者以"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为基础,提倡和选择临水背山、阳光充足、交通方便、供排水通畅的理想人居环境.两者共同形成了独特的道教聚落文化.当然,这种文化中所包含的一些不健康、迷信、落后、愚昧内容应加以摈弃.  相似文献   

11.
本文认为,《蒙古族传统文化论》一书具有以下四个特点在研究蒙古族传统文化内容方面简捷、规范;在研究文化特征方面突出、明了;在研究文化发展进程方面清晰、有序;在研究方法方面新颖、灵活.  相似文献   

12.
文章首先从聚落生态位研究的新视角,尝试提出聚落空间生态位的新概念,基于这一视角对聚落景观的分布及特征进行了新探索。其次借助聚落形态学和景观意象的研究方法,将闽台传统聚落景观分为5个景观区和18个景观亚区,并分析了各景观区的文化及景观特征。最后依据闽台传统聚落景观的区划结果,提出打造福建区域传统文化圈;开发闽北的综合文化观光休闲游、闽西的客家文化探秘体验游、闽南的台湾同胞入闽寻根探祖游、台湾的大陆同胞访台品渊源访亲游和高山族文化访古体验游等闽台区域传统文化旅游精品;推进传统聚落在保护中的合理开发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本文阐述了蒙古族无神论史研究的现实意义和理论意义 ,同时概括了蒙古族古代无神论思想和近代无神论思想的基本特点  相似文献   

14.
包路芳 《社会科学》2007,(9):106-114
蒙古族的死亡观和临终关怀深受萨满教和喇嘛教的影响,这也是蒙古族文化形成和发展的两大因素。从蒙古族人临终前后的一系列仪式中,我们可以看到蒙古人对待死亡的从容态度,这些仪式也集中体现了蒙古人的宗教信仰和人生观。对蒙古族而言,生死是一种正常的轮回,死亡是渺小的个体无力抵抗的自然规律,生命最终要回归大自然的怀抱,而灵魂却是生生不息的。我们要尊重各民族不同的生活方式,不同的信仰和习俗,使医学的临终关怀救助和地方民族文化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15.
本文通过实地调研、定量推算与理论分析的方法,通过对农村聚落功能体系的分析,将聚落功能分为必要功能和非必要功能,进而通过功能的"经济门槛"分析,探讨了聚落适宜规模的确定方法.以安塞县南沟流域为例,论证陕北黄土丘陵沟壑区农村聚落规模达到2000人以上才能健全聚落功能.并认为城乡聚落功能的完备程度是城乡差别最突出的表现,聚落功能的完善与聚落适宜规模之间存在着客观联系.  相似文献   

16.
红山文化聚落的层次化演变与文明起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星德  金仁安 《理论界》2006,(1):172-174
红山文化聚落有关资料的发现与研究表明,红山文化聚落群中已出现了中心聚落和远离聚落的祭祀中心,出现了统一聚落群之上的权力。渔猎经济的发展,居民活动的范围的扩大与群体间的接触更加频繁。经济基础的发展使社会特殊阶层的出现成为可能,凌驾于公社之上的更高一级社会组织形式就率先在这里出现。  相似文献   

17.
孙波 《中国社会科学》2020,(2):179-203+208
史前聚落考古的丰富研究成果表明,龙山社会在家户形态、经济生活、社会分层、政体形态等层面展现出丰富内涵与重要变化。在此时期,核心家庭上升为社会基本单位的主体,并与社会和生活的诸多变化息息相关。活跃的经济活动建立在集约化之上的专业化生产和社会化倾向开始的基础之上,得到了依托于各级聚落的贸易网络(尤其是区域中心所在城市)的支持。当时社会已出现政治权力意义上的分化,社会分层在层级化的区域社会聚落层面也有着清晰反映,并且可能已经出现了相当集中的政治权力。围绕一个城市形成的区域社会在当时已普遍出现,这种社会具有比较清晰的边界,相互独立,其政体形态当为城邦。  相似文献   

18.
本文主要回顾了近代蒙古族哲学思想史的研究概况 ,认为经过 2 0多年的研究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其中人物思想研究和哲学社会思想的研究尤为突出 ,基本上揭示出近代蒙古族哲学思想发生发展的规律。同时指出还存在不少问题 ,如挖掘研究史料 (档案、报刊、信息等 )不够、点和面的结合研究不足、接受传播马列主义科学理论的研究空白等等。主张在马列主义哲学研究方法论的指导下 ,运用分析与综合、抽象与具体、归纳与演绎、历史与逻辑、类比法等具体研究方法 ,进一步深入开展研究 ,全面、系统地揭示出近代蒙古族哲学社会思想发展的规律 ,填补其空白  相似文献   

19.
黄教传入蒙古草原后,包头地区明清时期蒙古族葬俗呈现多样化,在本民族原始的方式中掺入了佛教的因素和汉人的习俗。  相似文献   

20.
蒙古族传统饮食文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古代蒙古人的饮食中主要包括 :五畜的肉、酸马奶及作为补充的猎物 ;蒙古帝国建立后 ,米、面、茶等也进入到古代蒙古人的饮食中。在现代蒙古人的饮食中主要包括 :肉食、奶食、谷物、蔬菜水果等。据有关专家研究 ,酸马奶具有独特的医疗保健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