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0 毫秒
1.
跨界民族由于在文化渊源上属于同一个民族,在地缘上被分割在不同国家,很容易产生诸多跨界民族问题,基于跨界民族的发展过程而提出的解决跨界民族问题的传统思路,虽然能较好地维护国家统一,并尽量减少民族问题出现,但由于传统思路忽略对跨界民族的文化差异的尊重,没有重视对其进行"求同存异"文化观的培养,从而增加了国家统一与边疆稳定之间矛盾的可能性,而义务教育的充分发挥则可以有效缓解或解决这个冲突。  相似文献   

2.
跨界民族的类型、属性及其发展趋势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作者对跨界民族定义、类型和性质、跨界民族的民族过程与发展趋势等理论问题进行了探讨,认为当今世界各国的跨界民族有两种类型,一种是政治人类学范畴的人们共同体,一种是文化人类学范畴的人们共同体;跨界民族的属性取决于该民族与国家结合的形式,不同类型的跨界民族有不同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3.
跨界民族问题是现有跨界民族研究中的核心,而边境空间的变化催生了跨界民族研究的新的变化。空间是人类生活的第一场域,以往边境地区是国家的边缘空间,而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中心—边缘关系的加剧和跨界民族经济能力的不足是跨界民族问题滋生的关键。随着国家间关系的改善和国家对外经贸发展的需要,边境地区从屏蔽功能向中介功能转换,安全为主导的边境向发展为主导的边境转变,中心—边缘关系的改善使得边境地区成为新的发展中心。在这种新的形势之下,具备跨境交流能力的跨界民族成为边境地区一支不可忽视的特殊力量。因而,从发展的边境地区视角对跨界民族进行研究,需要有三方面的研究转向,即由问题型研究向发展型研究转变;由应对型研究向治理型研究转变;由防范型研究向软实力研究转变。这三个转变对推动"一带一路"建设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论跨界民族的多重认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族认同是民族的自觉行为,表现为一种归属感.跨界民族由于自身的特殊性,在认同方面具有多重性,即民族认同、政治认同、文化认同和社会认同.历史表明,在国际关系中,政治认同和社会认同的作用最为敏感,要处理好跨界民族问题.必须解决好跨界民族的多重认同问题.  相似文献   

5.
跨界民族关系是民族关系的一个重要内容,是我国在民族和社会发展中必须重视和处理好的社会问题。处理好跨界民族关系是解决跨界民族生存和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是解决跨界民族问题的重要内容。勐腊县南浪村所处地理位置的独特性和跨界哈尼族的特殊性决定了处理好南浪村跨界民族关系的重要性。本文通过对南浪村跨界民族关系的田野调查,从微观角度分析和总结当地跨界民族关系的现状及特征,并对当地跨界民族关系发展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6.
由于跨界民族使我国的民族问题具有国际性特点,因而它直接影响到我国与周边国家的关系,影响我国边疆的稳定;跨界民族问题也是美国等国际反华势力和组织干涉我国内政,阻挠我国和平发展的主要借口,直接影响我国和平崛起的国内环境和国际环境。所以我们必须从和平崛起战略的高度重视解决跨界民族问题,尤其是加大跨界民族地区的经济和社会的全面发展,使我国各族人民共同奔向小康社会。  相似文献   

7.
中国与东南亚跨界民族的改革开放需要重视的问题是首先,巩固和维护我国西南边疆地区的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其次,大力促进边疆民族地区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再次,狠抓跨界民族文教、科技事业的发展;第四,加快西南边境贸易口岸建设,推动边贸的发展;第五,充分开发这一地区独特的旅游资源;第六,切实抓紧跨界民族计划生育和人口控制;第七,继续抓好培养民族干部的工作。  相似文献   

8.
本文认为云南跨界民族的可持续发展直接关系到祖国边疆地区的稳定和发展,指出国内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中国与东盟国家关系的日益密切等国内外因素构成了云南跨界民族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充分条件,云南跨界民族自身的特点正是其利用国内外客观条件实施可持续发展的潜力所在.  相似文献   

9.
论跨界民族的多重认同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雷勇 《学术探索》2008,(4):84-87
民族认同是民族的自觉行为,表现为一种归属感。跨界民族由于自身的特殊性,在认同方面具有多重性,即民族认同、政治认同、文化认同和社会认同。历史表明,在国际关系中,政治认同和社会认同的作用最为敏感。因此,要处理好跨界民族问题,必须解决好跨界民族的多重认同问题。  相似文献   

10.
"跨国界民族"概念与内涵的界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国内关于我国跨国界而居的民族的研究已经形成了一定的规模和气候,但民族学界对这类特殊群体的称谓不尽相同,主要有"跨界民族"、"跨境民族"和"跨国民族"之称,这3个概念的定义和内涵的界定上仍然存在分歧、争议和不足.应把跨国界而居的特殊民族群体称之为"跨国界民族",其特点包括:(1)跨居于不同国家的各部分已拥有不同国籍:(2)跨居于不同国家仍有相对集中的聚居地;(3)跨居于不同国家的各部分仍保持认同.  相似文献   

11.
语言是衡量族群关系的主要变量.中越边境跨界壮岱族群语言结构变异带动语言功能变异,文字变异导致族群认同意识的异向化发展,说明了语言变异是壮岱族群跨界交往心理距离变化的主要因素,这是由处于全球化进程和民族国家建构的双向运动中的边境跨界族群文化一元认同向文化二元或多元认同的构建过程决定的.相对欧盟国家而言,广大在战后殖民地上建立起来的民族国家,跨界族群将因文化认同的异向发展而形成不同的民族,也因不同政治价值观和文化差异的出现而使文化充满活力和动力.  相似文献   

12.
刘海清 《学术探索》2006,(3):101-104
对中越边境文山段的历史考察表明,跨界民族的利益与边境的巩固和发展密不可分,因而不能像清政府那样撇开跨界民族群众利益而欲达到“靖地方事”的目的。边界少数民族过去是、现在仍是保卫边疆、巩固国防的有生力量。  相似文献   

13.
傈僳族在中国、缅甸、泰国、印度等国跨界分布格局的形成,主要是历史上寻找经济资源与区域内民族关系紧张双重因素导致的。长期以来傈僳族先民在区域政治格局中的关系和地位,对其民族认同感在历史上的演变产生着重要影响。近代以来,随着中国民族国家的建构和民族之间交往的频繁,促使其民族意识逐渐觉醒和强化,民族认同感越来越强烈。傈僳族大规模迁徙缅甸等国之后,其民族认同感也经历了一个动态变化发展的过程,在当地族际关系影响下,不断重新调适,并呈现出与中国共产党民族政策之下的民族意识有一定差异的缅甸傈僳族的民族认同感。  相似文献   

14.
今天的世界仍然处于民族国家时代.民族国家是最基本的国家形态.所有的国家建设,归根到底都是民族国家建设.在民族国家建设中,国族建设不仅是重要内容,而且是基础性工程.国族建设的程度,直接关系着国家建设所能达到的水平,以及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  相似文献   

15.
中国当前的民族问题主要包括民族自身发展问题、民族与国家的关系问题、民族间的关系问题、少数民族社会发展问题以及民族政策过程问题等方面。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中国化的发展过程中,中国的民族问题呈现出民族问题性质转向、民族问题实践逻辑转向和民族问题空间维度转向三个发展趋势。继续深化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中国化包括三个主要原则,即坚持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中国化方向、强化国家意识、推进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大众化。  相似文献   

16.
民族社会问题是伴随着民族的产生就存在的社会问题,在社会转型与社会分化的过程中进一步凸显.民族地区的发展面临着民族矛盾上升、国家政权合法性的流失、国家认同的弱化三方面的挑战.促进民族地区自身的全面发展,建立适应社会分化时期民族社会问题的整合机制,不断提高驾驭民族社会问题的能力,培养民族地区的中介组织以提高政府公信力,是解决民族社会问题的根本所在.  相似文献   

17.
加拿大民族政策之借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加拿大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加拿大政府重视民族事务,尤为注重少数民族公共政策的研究、制定和落实,在捍卫民族平等、提高民族素质、保护民族文化、促进民族发展等方面的务实做法和成功经验已成为世界各国制定民族政策、解决民族问题的典范.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8.
论"民族认同"与"国家认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学术界关于"民族认同"问题的困境是如何实现既不能通过民族的"同质化"来强化"国家认同",又不能因保持民族文化的多样性而削弱"国家认同".为此,本文从"民族认同"与"国家认同"的关系入手,分析"民族认同"问题困境的原因,思考建构公民化国家(社会),探索"民族认同"与"国家认同"一体化的路径,即在承认民族文化多样性的前提下,依据我国的国情,通过诸如:深化制度创新和体制改革;改进共产党对民族工作的领导;加快民族地区经济的快速发展;整合民族意识、提升民族素质;不断发展民族地区文化和教育等途径来达成.从而,实现发展民族的经济、政治和文化,缩小民族之间的事实上不平等的差距,培养民族团结的意识,增强民族凝聚力、向心力,强化"国家认同"感.  相似文献   

19.
在马克思主义民族学理论发展史上,列宁和邓小平都作出过卓越的贡献,研究他们的思想,可以发现,虽然他们的思想侧重点不同,但他们在许多方面存在相似之处(1)都主张多民族国家应将正确处理民族关系作为社会主义建设的出发点;(2)都主张多民族国家应将实现各民族的真正平等作为处理民族关系的立足点;(3)都主张多民族国家应将民族地区充分发展起来作为解决民族问题的着眼点;(4)都认为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和实施正确的民族政策是解决民族问题的关键点;(5)都认为解决民族问题的目的就是实现各民族的融合.  相似文献   

20.
胡延新 《学术论坛》2012,35(1):62-65
苏联解体后,俄罗斯发生的巨变涉及到了国家的各个方面:政治、经济、社会关系和精神生活中。在这种情况下,国家和地区都需要国家认可统一的民族管理体制和民族政策。其任务在于最大程度地促进社会的统一,保证不同民族人们的利益的协调以及在此基础上的统一俄罗斯的各民族发展和民族间合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