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孙悟空的形象原型问题是上世纪初被提出来的,但到现在为止仍没有人能给出一个令人信服的答案。很多研究者不能将孙悟空的原型问题扣演变问题区分开来,所以得出的结论往往不够清晰明确。对于孙悟空的原型,有人认为是一个形象,有人认为是很多形象组成的一个群体。在一些学者的结论中,孙悟空的原型带有中国某些特定地域的色彩。 相似文献
2.
根据容格(Carl Jung)的集体无意识及其原型理论,从共时性角度看,孙悟空同夸父、耶稣(JesusChfist)、赫拉克勒斯(Herakles)等跨文化神话形象一样,都是遍布世界的“英雄-太阳原型”的化身,都不约而同地呈现了“出生-追求-历险(受难)-永生”的原型模式,反映了人类自古就有的集体无意识心理:建功立业(英雄崇拜)和死而复生(太阳崇拜)。 相似文献
3.
关于孙悟空原型的符号美学思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关于《西游记》的原型,即《西游记》人物形象渊源的问题,学术界进行过比较细密的研究,特别是对于孙悟空的原型,讨论得尤为深入。概括地说,有三种意见。 第一种为“国货说”,指孙悟空形象的来源是唐人传奇小说中的妖猴无支祁,这种观点以鲁迅为代表。鲁迅在介绍唐人李公佐的传奇小说《李汤》B寸说:“我以为《西游记》中的孙悟空正类无支祁。……《西游记》中受唐人小说的影响的地方很不少。所以我还以为孙悟空是袭取无支祁的。”(引文中着重号为笔者所加,下同。)这一观点得到学术界广泛支持,游国恩、冯沅君、吴晓铃、金克木、刘毓忱等著名学者都持类似观点。 相似文献
4.
5.
近几年来,在对《西游记》的评论中,曾出现过种种否定孙悟空形象的论点。他们认为,大闹天宫后的孙悟空已被神佛“招安”,“改邪归正”。已成为统治阶级的奴才。以后作者对他的一切赞美和歌颂,在思想上只能是属于封建性糟粕,而不可能是民主性的精华。 以上述论点为中心而提出的各种否定孙悟空形象的议论,我们统称之为“受招安”说。这种论点之所以不能使人信服,主要是由于它脱离作品和作者思想实际,简单机械地用阶级分析方法去分析作品人物的缘故。 相似文献
6.
月神原型为玄冥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克庸 《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1999,(4)
华夏远古神话中,月神有兔、姮娥和蟾蜍三种形象。究其源,此三者皆为更远古的月神原型,即“玄冥”之讹裂。 相似文献
7.
从西方神话-原型批评理论角度看,中国文学艺术中存在一种"猿猴原型"。从远古神话传说中的夸父到晚近文学创作中的孙悟空,体现了中国文学艺术中"猿猴原型"的线性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8.
新世纪、新形势将引起新的社会变迁 ,在这变迁中大学应保存它的完整性 ,即大学在适应社会发展 ,满足社会需要的同时 ,不要忘记大学得以延伸 ,得以发展的公益性的另一面———代表人类的精华 ,客观无私 ,发展理性 ,尊重知识的固有价值这一内在逻辑性。 相似文献
9.
10.
孙悟空与夏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著名神魔小说《西游记》描写神猴孙悟空的出世,从石头里进出了生命,似属奇闻。究其实,不过是上古的灵石崇拜的“蛮性的遗留”。在远古,我们的祖先是相信人的生命自石中进出并与石始终密切关联的。“禹生于石”(《淮南子·脩务训》)或“禹产于(石昆)石”(《艺文类聚》引《随巢子》),均是其证。直到春秋时代,还有“石言于晋”(《左传》昭公八年)的异事。在上古发生漫天盖地的洪水于猖狂吞噬人们和禽兽草木的生命时,“伯鲧乃以息石息壤以填洪水”(《山海经·海内经》注引《开筮》),这就使整个人类的生命得到拯救。息石是一种“生长不息的石头”(袁珂《古神话选释》第293页),这种灵石本身就具备了生命力。 相似文献
11.
《西游记》写孙悟空与妖精斗口,多自称是妖精的外公。对此,苏兴著文认为,这是作者吴承恩青年时期对外公一词有深刻的感念而在创作中转赠给孙悟空。这在立论与论证上都有根本性失误,具体分析,也不合情理,与作品描写实际不符。貌似知人论世,实乃深求而失诸伪。考其真正原因,除比较书中常用其他骂詈语为花样翻新之外,还由于爷爷代表居于人生前台的父党一系的长辈,外公则是代表居于其人生后台的母党一系的长辈。前者显而易见,后者却关乎其人生的备细,需要寻根问蒂才知。因此,外公对于外甥(女)的威权就带有了一定的神秘性。一旦用为高人压人的手段,便有出其不意的震慑效果和谐谑之趣。 相似文献
12.
一在《西游记》讨论中,神魔问题是一个聚讼纷纭的问题,它直接关系到对孙悟空的基本评价,影响着人们对作品主题的认识。为了不使讨论过于枝蔓,有必要先作两点说明:其一,《西游记》是在民间流行的神话和传说的基础上产生的,甚至有许多重要情节都来自元代的《西游记平话》,因此它不是吴承恩的独立创作。但是,与以前一切取经故事相比,《西游记》在主题、人物、结构和语言等方面都有创造性的改变,成为一部“神骏丰腴,逸趣横生”的杰作。正如郑振铎所说:“吴氏以他的思想和灵魂贯穿到整部《西游记》之中。”(《中国文学研究·〈西游记〉的演化》)我们应该把《西游记》作为一部有着整体艺术构思并体现着吴承恩的“思想和灵魂”的长篇小说来理解。其二,读《西游记》的人,往往很自然地由神魔联想到当时的社会,并不觉得神魔世界离现实生活太远,这是由于作者颇为自觉地把自己对社会的某些认识和理解融入了对神魔形象的描写之中的缘故,因此,我们应该承认神魔有象征意义,或者说有寓意。作者的《禹鼎志序》可做旁证。《禹鼎志》是作 相似文献
13.
14.
龙为树神说——兼论龙之原型是松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长期以来,中外研究者对龙的原型进行了广泛、深入的探讨,产生过“恐龙说”、“外来物说”、“龙卷风说”、“扬子(?)说”、“雷电说”、“华夏图腾说”等不同说法,其中“华夏图腾”说流行最广。最早持此说的闻一多先生认为,龙是一种虚拟的生物,它是由许多不同图腾糅合而成的综合体。这种说法自有其难以置信之处:一、从人类学报告与论著看,图腾物总是自然界中实有的物体,尚未见到以虚拟生物作为图腾的例子。二、在原始社会,不同的图腾部落合并后,一般是人数较少或较 相似文献
15.
17.
18.
19.
神话一原型批评在中国的传播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神话—原型批评是20世纪五六十年代流行于西方的一个十分重要的批评流派。其译介和传播在台湾主要是在70年代,在大陆则主要是在八九十年代。作为新时期引进的众多西方当代文学批评之一,它在我国文学研究转型的过程中,已经发挥了并正在发挥着不可忽视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