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小便讲养生     
小便是否清利直接关系到肺、肾、膀胱等脏腑的功能活动。人应十分重视对小便的卫生保健。  相似文献   

2.
柏邦妮 《社区》2012,(35):59-59
在我二十岁出头的那几年,胃口好得出奇。每天深夜。我们都聚集在烤串摊前。我们扯淡,喝酒。夏夜,在隔壁摊上叫上一打啤酒半个西瓜。毛豆。花生,兔头,鸭爪。整夜在浓烟滚滚中度过。烤串其实并不好吃,但是当时我爱得要命.以及那人间烟火的味道。不吃串的日子里,我们自己做饭。冬天,我们自己腌酸菜。最冷的日子,酸菜白肉粉丝豆腐锅。做酸菜猪肉饺子,搁大量的油。油多肉满。酸浓可口。满屋子的朋友,欢声笑语,面粉飞舞。  相似文献   

3.
始终被饥饿困扰着的路遥,却以惊人的毅力,创造出了丰硕的文学果实。他的生命在时间的流逝中消失了,但是他的作品却鼓舞了一代又一代的年轻人。他的精神和人格,激励了一批又一批投身于社会主义建设的有志之士。重读路遥的作品,深深地感动于他那坚强的意志,更有感于他那种饥饿情结以及在对抗饥饿时的那份坚定。  相似文献   

4.
陆明华 《山西老年》2011,(11):54-54
生活中,音乐让我们增添生活情趣,音乐使我们的生活更加丰富多彩。老年朋友们,当你左右为难、不知用何种爱好安度晚年时,不妨以音乐为伴;当你郁郁不乐、焦虑烦躁时,让音乐来为你消愁解闷;当你身感不适、被疾病缠身时,就让悦耳动听的音乐助你解除困扰吧!  相似文献   

5.
一、菊花酒。菊花加糯米、酒曲酿制而成,古称“长寿酒”,清凉甜美,有养肝、明目、健脑、去痿痹、延缓衰老等功效。二、菊花粥。菊花与粳米同煮制粥,能清心、除烦、悦目、去燥。古人还有菊苗粥,用甘菊新长嫩头,切细、入盐,同米煮  相似文献   

6.
常世强 《社区》2011,(27):38-39
随着生活条件的改善,人们越来越重视养生,因此,一些商家便打着养生保健的旗号大肆进行商品宣传推广就日常生活中,人们不可或缺的生活用品枕头来说也是如此,什么茶叶枕、菊花枕、夏凉枕、磁疗枕、药包枕等,本来功能简单的枕头,也具备了抗风湿、降血压、安胎、美容等养生保健的功能,  相似文献   

7.
辛桦 《百姓生活》2013,(5):70-70
曾经写下8万字抗癌日记的上海复旦大学博士于娟,与癌症抗争的精神感动过很多人。而在生命的最后阶段,于娟有过一次令人痛心的求医经历。她在博客中写道:"我曾经一度犹豫是不是把下面的文字写下来,然而,我想若是不写出来分享给世人,那么可能会有更多的人上当受骗,被谋财,被害命。"那么,她要告诉人们的经历,究竟是什么呢?  相似文献   

8.
中国当代文学作品有很多是以描写饥饿为主题的。它们真实反映了现实生活,直面苦难,最大限度地还原历史的真相,写出了乱世中人们的贫困、饥饿以及不自由的悲惨生活,写出了饥饿对人性的扭曲,更写出了饥饿引发对人的道德心理的思考。虹影的小说《饥饿的女儿》作为这类小说的代表重现历史真实,试图揭示造成悲剧的深层原因,并探讨人们该如何走出饥饿,实现自我救赎。  相似文献   

9.
杜振南 《老友》2011,(4):57-57
现在许多人都很注重养生,尤其中老年人更关注养生,这是社会进步的表现,也是人民生活水平提升的一种必然需求。那么怎样根据自身条件,选择适合自己的养生方法呢?笔者年近古稀却依然精神矍铄,现根据个人体会谈以下几点养生经验:  相似文献   

10.
《人生与伴侣》2006,(4):51-51
冬去春来,经过一冬天居室生活的老人,到室外活动的多了,此时。老年人应多活动双腿、多走路,以防腿老。  相似文献   

11.
文章重点分析道教养生文化、养生旅游的内涵与发展、道教养生观对养生旅游发展的作用与启示,赋予养生旅游以理论基础和精神内核,为促进养生旅游健康发展,发挥道教文化新的功能提供借鉴。继而以岭南道教发源地——罗浮山为案例,分析其道教文化特质、演变以及养生旅游发展现状,提出道教文化与养生旅游融合发展的措施。  相似文献   

12.
中国1970年代末启动的改革被称为“饥饿逼迫出来的自发改革”。改革初期文学中关于饥饿的描述具有特别的政治性。在这一“饥饿政治学”的文学潮流中,饥饿不再仅仅是个人化的身体感觉,而是宏观历史和特定政治意识形态的产物。种种奇怪的情节体现出的是,作家们对改革意识形态的文学复述,文学中的身体意象贯彻的是彻彻底底的权力意图。  相似文献   

13.
黄存垣 《老友》2012,(3):60-60
所谓阳虚体质,是由于人体阳气不足,通俗讲即是生命之火不够旺盛.而呈现的一种以阳气虚衰为主要特征的体质状态。它体现人体功能减退,容易出现虚寒的征象。“阳虚”是一个整体概念,包括了肾阳、脾阳、心阳等。  相似文献   

14.
嵇康的养生道德观以人性论为理论基础,对人和人格本身进行探讨。提出了以"越名教而任自然"为核心内容的养生伦理。不仅从理想人格和哲学层面上探求并形成其独特的养生道德理论,开启了教育伦理研究的新思维,充满了鲜明的批判意识,体现了鲜明的时代精神。同时对于人们从中探寻"感悟人生,完善人格,保全生命,坚持节操"的道德修养道路有着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5.
我的养生铭     
钟隆惠 《老友》2012,(8):65-65
身心健康,重在养生;  相似文献   

16.
翟路 《百姓生活》2008,(1):47-47
善良是根本善良是心理养生的营养素。心存善意、常做善事的人,会始终保持泰然自若的心理状态。这种心理能把血液的流量和神经细胞的兴奋性调至最佳状态,增强机体的免疫力,从而提高机体的抗病能力,这正是善有善报的内在原因。  相似文献   

17.
赵乾海 《老友》2014,(5):45-45
正2010年6月25日,是我永远难忘的一天。那天,我去参加了一个既免费又赠送小礼品的养生讲座。讲座上,大多数听众听了讲解员的忽悠,当场疯狂抢购她所推销的保健品。我也不例外,挤出了一身汗,才买到了一箱价值6880元的"灵丹妙药"。回家服用后,非但高血压没有好转,我还吃得胃出血,为此住了半个月的院。自此,我发誓再也不去参加此类宣称免费的养生讲座,立志当一名公益养生讲解  相似文献   

18.
<犯人李铜钟的故事>、<饥饿的女儿>和<粥宴>这三篇小说都是描写饥饿的现实主义文学作品.<犯人李铜钟的故事>重点展示了灾荒年代农村基层政权的斗争;<饥饿的女儿>侧重于从女性的角度反映饥饿对人性的扭曲;而<粥宴>则更多地表现了饥饿所引发的人的道德心理的波动.  相似文献   

19.
丛新 《社区》2009,(15):36-37
所谓心理养生,就是从精神上保持良好状态,以保障机体功能的正常发挥,来达到防病健身、延年益寿的目的。专家预计,心理养生将成为21世纪的健康主题。  相似文献   

20.
秋季养生     
《中华魂》2012,(18):56-56
人们经夏季过多的发泄之后,机体内各系统均处于水分相对贫乏的状态,而秋天早晚加大的温差又加剧了体内血管、肌肉的热胀冷缩,如果这时再受风着凉,极易引发头痛,鼻塞、胃痛,关节痛等一系列症状,甚至使旧病复发或诱发中风、心梗等突发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