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戴先任 《社区》2014,(16):5-5
在北京的两个街道已经开始部分用上“社会化养老服务运营监管平台”,解决居家养老后顾之忧,有条件的家庭,子女还可以远程“遥控”帮助开门、关灯、监控老人的安全情况。“智能养老”系统可将老人生活规律及子女联络方式进行记录,比如老人在卫生间待了很长时间,这些异常信息就会发送出去,子女可请社区人员或志愿者上门了解。  相似文献   

2.
丁寅 《社区》2011,(15):5-5
“这个温热理疗床,躺着暖暖的舒服极了感觉很新鲜。”家住香柠花园北区83岁的杨婆婆,喜形于色地说。3月3日,珠海首个“港式”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康宁社区邻里互助工作站正式启动,50多名社区老人体验了一番有趣的日托服务。  相似文献   

3.
“医养结合”新型养老模式有利于整合养老和医疗资源,有效解决高龄老人、失能老人的医疗、养老问题。目前,我国“医养结合”机构养老模式存在一些问题,如机构高收费与老年人的低购买力,养老服务单一化与老人需求多样化,医护人员紧缺等,如何进一步拓展“医养结合”供给主体的资金来源,完善其服务方式以及人才培养机制成为全社会共同关注的重要议题。文章以马鞍山市为例,探讨新型养老模式并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伴随中国经济社会结构的转型以及人口结构的变化,农村老人的养老观念也在发生变化。通过对东、中、西和东北地区农村老人的问卷调查与深度访谈,初步分析和探讨了农村老人的养老方式及观念变迁问题,并对其进行了区域比较。研究发现,“养儿防老”已变得难以为继,多数老人在可承受范围内进行自我养老,“土地养老”在部分农村地区较为盛行,但却呈现出较为明显的阶段性特征。分地区来看,东部地区较为盛行自我养老,中部地区盛行家庭养老,西部和东北地区则盛行土地养老。究其原因,可从土地条件、经济发展水平和文化传统三个面向对其作出解释。为顺应当前中国农村养老方式和养老观念的发展变化,从可能性、必要性、创新性和实践性四个层面提出了农业养老的构想。  相似文献   

5.
李志雄 《社区》2005,(24):18-18
上海市卢湾区是老龄化程度较高的中心城区之一,8.02平方公里辖区内有老年人7.21万人,占全区总人口的22%,其中独居老人3278人,占老年人口的4.5%。如何让老年人(特别是独居老人)健康、快乐地安享晚年生活,卢湾区根据区域实际,积极探索“三位一体”的养老服务模式。机构为老人提供“床位”年老、体弱、无法享受居家养老服务的老人如何安置晚年?选择入住养老机构可以解除后顾之忧。养老机构的服务人员为老年人提供耐心、细致的服务,把老人当作自己的长辈服侍。金色港湾老年公寓护理员、市“三八红旗手”、共产党员李红妹有一次将一位全身瘫痪的…  相似文献   

6.
姜晓梅 《社区》2008,(25):48-48
近日,山东省莱西市出台了《城区居家养老服务工作实施方案》,为居住在城区的60岁以上“三无”老人——无人照顾的困难优抚老人、低保家庭中无人照顾的老人及困难空巢老人提供居家养老服务,服务内容包括生活照料、探视、精神慰藉及电器维修、管道疏通等方面的服务。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重庆市XX新区的实证调查,重点剖析了重庆城镇空巢老人在经济、健康、情感和生活服务方面的保障需求。研究发现,重庆城镇空巢老人多数经济不宽裕,对定期常规检查、保健服务需求较强,康复护理需求较低,亲情慰藉较欠缺;空巢老人多倾向于个人居家养老,而社区对老人提供的生活服务内容、形式比较单一、层次较低,有待改善。据此,对建设老年服务体系、建立社会福利制度、发展社区护理模式以及开展社区老年志愿服务等方面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翟楠楠 《社区》2005,(20):9-9
“居家养老”既不同于机构养老,也有别于传统的家庭自然养老,是以家庭为核心,以社区为依托,以老年人生活护理、家政服务和精神慰藉为主要内容,以上门服务和社区日托为主要形式,并引入养老机构专业化服务方式的居家养老服务体系。与把老人送进养老院的“机构养老”相比,“居家养老”比较符合中国老人“故土重迁”的心态,也更符合我国人口众多的国情。以石家庄市为例,现有60岁以上老年人100多万人,占总人口的12~13%,早已迈入了老龄社会,而全市登记在册的老年公寓只有28家,真正维持下去的更只有七八家,现有社会养老机构照料老人的能力远不能满…  相似文献   

9.
唐学丰 《社区》2016,(18):27-27
近年来,江苏省南通市积极探索文化养老,不断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一些祉区纷纷推出“读书社”“老龄协会”“文学沙龙”……为助力“文化养老”迈上了新台阶。社区是居家养老的前沿阵地,守好这块阵地,保障老有所养是社区义不容辞的责任。南通市崇川区千禧园社区有1000多名老人,先后组建了多个社团组织,养老服务取得了显著成绩。但是,现有的文化生活并不能满足老人的需求。  相似文献   

10.
2013年9月,国务院发布《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开展老年人住房反向抵押养老保险试点”,使得“以房养老”成为舆论关注的焦点。“以房养老”是指老人将自己的产权房抵押出去,以定期取得一定数额养老金或者接受老年公寓服务的一种养老方式,在老人去世后,银行或保险公司收回住房使用权。这种养老方式,被视为是完善养老保障机制的一项重要补充。据了解,“以房养老”具体操作办法和实施计划,有望于2014年一季度出台。而近几年来,已经有一些老人选择用房子作为资源,为自己的养老提供经济保障。  相似文献   

11.
高德刚  钟万里 《社区》2013,(33):30-30
目前山东省临邑县有60岁以上老人8.61万,占全县人口总数的16.1%。去年以来,临邑县按照“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市场运作”的思路,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支撑”,努力构建“9073”养老服务格局(即:90%的老年人实行居家养老,7%的老年人社区养老,3%的老年人机构养老),在全国率先建成覆盖城乡、普惠民生的“三级联动”社会养老服务体系。  相似文献   

12.
[摘要]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强调以科学发展观构建“以人为本”的和谐社会,更加注重保障和改善民生,并将优先发展社会养老服务,建立正常的养老金调整机制写入规划中。随着人口老龄化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我国空巢老人数量越来越多,传统的养老模式将受到巨大的冲击。针对这一现状,本文从福利制度视角,探析空巢老人的生活问题,通过剖析空巢老人生活问题产生的根本原因在于福利制度的缺陷,提出构建一种以居家养老为基础,以政府为主导,以社区服务为依托,以福利机构和社会志愿者为补充,具有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和财政支持,评估监管机制健全的社会化居家养老新模式。  相似文献   

13.
周立  杨炳珑 《社区》2011,(13):20-20
“全区每个社区建立一个楼栋庭院自治理事会,志愿为楼栋庭院的居民服务,组织居民参加社区居委会开展的多项活动,并向社区居委会反映楼栋庭院居民的诉求和建议;每个街道分别建立3个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站,为社区老人提供良好的养老服务……这些是我们东湖区点探索。”  相似文献   

14.
《社区》2005,(20):13-13
山东:拟立法规定“家庭养老”据悉,山东省正着手家庭赡养的地方立法工作。正在拟定的《山东省家庭赡养与抚养条例》将强调:养老问题应该由家庭、个人、政府和社会共同来解决。在目前个人养老金、养老保险等保障不健全、社会养老产业尚未实现良性发展的情况下,家庭理所当然应成为赡养老人的主角,家庭解决不了的才交给社会、政府。上海:政府购买居家养老服务今后,上海将有更多老人享受到政府购买的居家养老服务。在杨浦、浦东新区试点发放的居家养老服务券,目前已在上海全市推广。居家养老服务券,是上海市政府为鼓励老人居家养老而为其出资购…  相似文献   

15.
徐一健 《社区》2013,(12):26-27
位于浙江省杭州市上域区的小营街道有户籍居民9.7万人,其中60岁以上老年人19374人,占总人口的20%,呈逐年上升的趋势。空巢、独居老人El益增多,家庭养老功能日益弱化,老年人养老服务已经成为重大的社会问题。在2005年小营街道率先开展居家养老服务工作的基础上,2012年,小营街道又推出“1+2+X”互助化组团式养老服务运行新模式。  相似文献   

16.
在工业化、市场化激荡下的后乡土社会情境中,农村养老遭遇到前所未有的压力,并面临养老空间和养老边界的变动。“少子化”和社会流动的现实使得农村老人脱离代际寻求自我保障和社会支持的现象愈加明显,老人“牺牲自我”而维护家庭延续的责任伦理较为突出。同时,家庭结构从复杂化逐步向简单化发展,养老边界呈现出从家庭到自我、家庭到社区、社区到社会的溢出与重置现象。在此背景下,需要将老人的自我养老能力纳入决策分析,关注“老人农业”这一自我养老实践形式,并扭转家庭养老、社会养老、自我养老各自的研究视角,把纵向时间维度上的农村养老变迁与横向空间维度上的农村养老分化综合起来,形成网络式的研究方式。  相似文献   

17.
徐炯权 《社区》2014,(30):30-31
人口老龄化步伐的加快,使我国养老问题越来越突出。依靠传统的家庭养老,“421”家庭结构以及“空巢”家庭的大量出现,已无法适应发展需求;依靠实体养老院养老,资金、用地、床位紧张,亦是比较突出的矛盾。如何找到一种经济又实惠的养老模式?近年来,一些地方开始尝试“虚拟养老院”养老服务模式,即建立社区为老服务信息中心,工作人员通过手机、电话、网络等现代通讯工具获悉居家老人需要什么,  相似文献   

18.
吴红琴  周明华 《社区》2010,(22):29-30
人都会老,老了以后谁来养是每个人早晚都要面对的问题。 一份关于常州市养老服务需求的调查报告显示——63%以上的老年人“空巢”,80%的老人首选居家养老。江苏省常州市天宁区兰陵街道工人新村第二社区(简称工二社区)是一个老小区,7500多名居民中有1400多名老人。为解决老人的后顾之忧,社区居家养老日托服务站聘请专业服务员,  相似文献   

19.
胡艺 《社区》2014,(9):32-32
我国60周岁以上老年人口约2亿,其中近一半处于“空策’状态,完善社会化养老服务,精心护理老人,提高老人生活质量,让老人“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为、老有所乐”,无疑很重要。  相似文献   

20.
许伟文 《社区》2014,(36):37-37
“麻烦您了,谢阿姨。”上个月的一天中午,在江苏省无锡市滨湖区蠡湖街道震泽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老年餐厅”,两位每天用餐时喜欢喝几口小酒的老人起身向餐厅当家人谢丽敏道谢。震泽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是2005年9月成立的江苏省第一家社区试点养老服务机构,其餐厅也是无锡市开办最早的社区老年食堂。今年67岁的谢丽敏在该食堂当了八年女管家,受到社区和用餐老人的一致赞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