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魏晋风度的探究──简评《〈世说新语〉整体研究》法子《世说新语》是一本极有意思的书,后代的文人无不喜而读之,至有模仿之者,如《唐语林》、《大唐新语》等;它是治史学者、治古典文学者、治中国哲学者乃至研究魏晋语言者不可或缺的典籍,其流风余韵,至今未消。同时...  相似文献   

2.
论荀子的礼法观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荀子在阐发礼的起源时,注意到了礼所包含的相应于法的规范功能,从而异于孔盂对其道德教化功能、对其与血缘关系相联的那样一种脉脉温情的强调。他认为礼的社会功能涵盖了人生及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能“使有贵贱之等,长幼之差,知愚能不能之分,皆使人载其事而各得其宜”。(《荣辱》)所以“隆礼贵义者,其国治;简礼贱义者,其国乱”(《议兵》)。这种意义上的礼与法密不可分。荀子称礼义为“治之始”(《王制》),而法为“治之端”(《君道》),“治之经,礼与刑,君子以修百姓宁”(《成相》),“隆礼至法则国有常”(《君道》),这些强调的都是礼与法的一致性,他并由此提出了“礼法”的范畴:“故学也者,礼法也”(《修身》),“礼法之大分也”,“礼法之枢要也。”(《王霸》)  相似文献   

3.
《诗·周南》历来有“正风”之称,《周南》的十一篇小序也是全诗各篇小序的纲领。然而,我们对它加以考察,则不难看出,《周南》的序之所以被奉为纲领,则因为它始终贯串着一条完整的儒家政治思想的主线,这条主线便是出自《礼记·大学》篇“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之义。《礼记·大学》是这样主张的:“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自天子以至于庶入,壹是皆以修身为本。”《大学》为汉儒所辑,  相似文献   

4.
追随萧捷父先生问学30年,对萧先生的船山学方法论略有所窥。值此纪念《船山学刊》创刊90周年之际,我想谈谈对萧先生的船山学方法论的理解。有理解不对的地方,还请师友和同仁们赐教。第一,萧先生治船山之学,首重文本诠释,以此为治船山学之第一要紧事。或曰:此乃海内外船山学界之共识,不足奇。予曰:唯唯,否否。世间固未有不通文义而能治船山之学者,亦未有不精研《船山全书》而能全面准确理解船山者:然而,先生所云之文本诠释,自有其尤重史识和逻辑之特色。其中之重之尤重者,乃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必须区分船山“对旧说之沿袭”与“别开生面之创…  相似文献   

5.
王船山《诗经稗疏》在名物训诂的辨正上,纠正了朱熹《诗集传》中不少错误,补正了毛《传》、郑《笺》之遗,其说精彩纷呈。正如《四库全书总目提要》所说:“如《诗谱》谓‘得圣人之化者谓之《周南》,得贤人之化者谓之《召南》’,此别据《史记》谓‘雒阳为周召’之语,‘以陕州为中线而南分之,周南者周公所治之南国也。’证之地理,亦可以备一解。至于鸟,则辨‘雎鸠’之为山禽,而非水鸟……于兽,则辨‘九十其犉’之语,当引《尔雅》‘七尺曰犉’之文释之,不当以‘黄牛黑脣’释之……于草,则辨‘蒌’为雚、苇之属,而非蒿蒌……于木,则辨《诗》言‘…  相似文献   

6.
公刘迁出地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诗·大雅·公刘》是周人史诗之一,它叙述了周人先祖带领周民迁豳的史绩。诗中生动地描述了周人告别故地、沿途辗转、寻找、最后定居于豳的情景。但诗中并未明确交代迁出之地。自《诗毛传》以来,治《诗》者多主自邰迁出之说,然按诸史籍,殊为不符,故今为之考。公刘迁豳非自邰邰,是周的始祖后稷的封地,故址在今武功县境内。首倡迁由自邰说者为《诗毛传》。《公刘》第一章《毛传》:“公刘居于邰而遭夏人乱,迫逐公刘。公刘乃辟中国之难,遂平西戎,而迁其邑于豳。”其后,治诗者多从其说。郑玄《诗·豳谱》、孔颖达《毛诗正义》、王先…  相似文献   

7.
我国古代记载井田制者,当以《孟子》卷三《滕文公》为较早而得其大略,兹即据之摘录于下:夏后氏五十而贡,殷人七十而助,周人百亩而彻,其实皆什一也。彻者彻也,助者籍也。龙子曰:治地莫善于助,莫不善于贡。赏者、校数岁之中以为常。乐岁粒米狼戾,多取之而不为虐,对寡取之。凶年粪其田而不足,则必取盈焉。《诗》云:雨我公田,遂及我私。谁助为有公田。由此现之,虽周亦助也。方里而井,井九百亩,其中为公田,八家皆私百亩,同养公田。公事半,然后敢治和事。此其大略也。以上主要记载了夏代每夫50亩的贡法,商代刀亩的助法,周代…  相似文献   

8.
服虔以《公羊传》解《左氏》例释──兼论《公羊传》与汉儒对齐桓公之评价陈建梁今能见前人注释《左传》之书,较完备者当推西晋杜预之《春秋经传集解》,而杜书向有“治《左》门径”之誉。然而,东汉以来解释《左传》者不下十数家①,为何杜预还要再另开辟一个体系?原因...  相似文献   

9.
王安石《洪范传》(以下简作《传》)在当世之所以特出于众,首先在于他于仁宗年间,面对弥漫朝野的《洪范》灾异之说,能独抒己见,创为新解,表现了鲜明而强烈的现实性与战斗品格。关于此点,他在《书<洪范传>后》一文中曾慨乎言之: 孔子没,道日以衰熄,浸淫至于汉而传注之家作。……宜其历年以千数而圣人之经卒于不明,而学者莫能资其言以施子世!予悲夫《洪范》者,武王之所以虚心而问与箕子之所以悉意而言,为传注者汨之,以至于今冥冥也,于是为作传以通其意。……夫予岂乐反古之所以教而重为此挠挠哉?其亦不得已焉者也。(《王文公文集》卷三三) 此所谓“传注之家”或“传注者”,显指董仲舒,刘向父子与所谓孔安国《传》等。至其  相似文献   

10.
赵翼《廿二史剳记》卷二○“唐初《三礼》、《汉书》、《文选》之学”条云:“六朝人最重《三礼》之学,唐初犹然。”并称其特点曰:“唐人之究心《三礼》,考古义以断时政,务为有用之学,非徒以炫博也。”赵氏所说,似亦为中国思想史上的通例之一。及至北宋一代,其时最为重视的经书,除《易》与《春秋》外,则莫过于《尚书》之《洪范》。此篇相传为箕子所以答周武王问治道者,先秦古籍多有称述其说。两汉以后,封建统治阶级尊之为人君治天下之大法,遂亦成为学人探究之要典。然迄北宋建国,据《隋、唐·经籍志》及《新唐书·艺文志》著录,其专论《洪范》之作,仅有伏生《洪范五行  相似文献   

11.
李焘《长编》,为治宋史者常加检阅。阅读之际,因有点校本,方便多矣,然不免偶见其误,笔而录之,置之箧中。今先就二至六册之误合而计之,约六十一则,予以刊布,以就教于宋史学界。一孔之得,非敢言必,尚祈识者指正之。一、刊误第六册167l页,大中祥符三年五月丁亥:如已有条贯看  相似文献   

12.
朱元璋创建明王朝后,依据所谓“武定祸乱,文致太平”(《典故纪闻》卷一)的认识,进一步加强儒学教育,充分发挥儒学功用,以巩固、加强其封建专制统治。 朱元璋以礼乐为治民之津梁,十分重视礼乐文明的治化作用。他认为:“礼者,所以美教化而定民治。……有礼则治,无礼则乱。居家有礼则长幼序而宗族和,朝廷有礼则尊卑定而等戚辨。元以夷变夏,民染其俗,先王之礼几乎熄矣,而人情狙于浅近”(《明太祖实录》卷七三),故其“初定天下,他务未遑,首开礼、乐二局,分曹究讨”(《明史》卷四十七《礼志一》),先后编成《存心录》、《大明集礼》、《大成乐》,给经历连年战乱之苦的民众多少带来了点新气象。朱元璋更为重视礼仪文明对社会日用生  相似文献   

13.
两次鸦片战争、中法战役尤其是甲午战败,东西方帝国主义国家在华竞相划分势力范围,民族危机日益严重。在此历史背景下,严复翻译《天演论》的主旨在于唤起国人救亡图强,为中华民族兴衰安危敲起警钟。《天演论》原名《进化论与伦理学》(EvolutionandEthics),严复经过思考,署《天演论》,其用意诚如清人吴法给序言:“天演者,西国格物家言也,其学以天择物竞二义,综万汇之本原,考动植之善耗,盲治者取焉。”即从“物变递增”之理,探索“质力聚散之义”,推之“古今万国盛衰兴坏之由”①。“天择物竞”作为动植物界自然选择的客观…  相似文献   

14.
释“庸态”     
据《史记·屈原列传》,知《怀沙》为诗人绝笔。《怀沙》云: “邑犬群吠兮,吠所怪也; 非俊疑杰兮,固庸态也。”自汉·王逸《楚辞章句》以下,均失解。王逸云:“言邑里之犬群而吠者,怪非常之人而噪之也。以言俗人群聚毁贤智者,亦以其行度异,故群而谤之也。”又云:“庸,厮贱之人也。言众人所谤非杰异之士,斯庸夫恶态之人也。”后世治《楚辞》者多宗其说,无新阐发,实非。  相似文献   

15.
古今圣贤,都把修身当作治国之本。《礼记·大学》云:“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孟子亦云:“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孟子·离娄上》)。那么,传统的修身之法、治国之道究竟是什么?它对于今天的现代化建设又有什么现实意义呢?一、传统的修身之法古代圣贤以修身为安身立命、齐家治国平天下之大本,不但终生奉行,修之不二,而且目标极高。《礼记·中庸》曰:“天命之谓性”。天命就是天道,即天的意志,客观的规律。众所周知,客观规律是不…  相似文献   

16.
陛下绝匈奴不与和亲,臣窃意其冬来南也,壹大治,则终身创矣。欲立威者,始于折胶,来而不能因,使得气去,后未易服也。(《汉书·晁错传》) 颜注引苏林曰:“秋气至,胶可折,弓弩可用,匈奴常以为候而出军。” 王先谦《汉书补注》引王文彬曰:“《周礼·弓人》治弓以六材,其一为胶。折胶与关弓同义。《梁书·侯景传》:  相似文献   

17.
原治     
有王者之治有霸者之治有疆国之治王者之治礼义是也霸者之治富强是也疆国之治诈力而已矣昔者上古之初民之异於禽兽者几希矣有圣人遗作为之宫室衣服之制为之耕稼烹饪之事为之商贾农工之业以生以养以长以遂其人之悍然戾者刑之其水之汤然割者平之其物之棱然(虎武)者焚之呜呼圣人之於民也  相似文献   

18.
三达德指知、仁、勇,五达道指君臣、父子、夫妇、兄弟、朋友,也称五伦。《中唐》说:“天下之达道五,所以行之者三,曰:君臣也,父子也,夫妇也,昆弟也,朋友之交也。五者,天下之达道也。知仁勇三者,天下之达德也,所以行之者一也。”《中庸》又说:“子曰:好字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耻近乎勇。知斯三者,则知所以修身;知所以修身,则知所以治人;知所以治人,则知所以治天下国家矣。”  相似文献   

19.
君臣论是儒家政治哲学的重要内容,胡安国《春秋传》的君臣论代表了宋儒关于君臣关系的认识。胡安国主张"人主大臣为一体",并将其理解为"一心"、"天理",体现了宋儒政治主体意识与文化主体意识的深刻关联。胡安国主张"大臣任大事",以"卿大夫"为"国君之陪贰","列国之卿"是"其君所与共天位、治天职者",体现了宋代天子"与士大夫共治天下"的政治文化特征。  相似文献   

20.
药石与梁肉──谈法律与道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药石与梁肉──谈法律与道德肖为’95国际辩论法律与道德孰最重要,各执一端,相持不下。笔者在此就法律与道德说点粗浅看法。《汉书》云,为国之法,有似摄身,平则欲养,疾则致攻焉。夫刑罚者,治乱之药名也。若德教者,兴平之粱肉也。以德教除其残,是以粱肉治疾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