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向德富 《武汉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1(4):19-22
“第三条道路”产生于经济全球化加速和知识经济出现的时代背景下 ,并随着中左政府的上台和新生中产阶级的扩大而迅速得到传播。“第三条道路”在西方之所以受到欢迎 ,是因为“第三条道路”主张政治宣称跨阶级的合作 ,强调国家干预与自由放任相结合 ;在经济上强调效率与公正的平衡 ,变消极福利为积极福利 ,建立公司社会与民主企业的混合经济。“第三条道路”是西方民主党响应时代变化而提出的一种执政理论 ,它试图为当代资本主义寻找新的出路。 相似文献
2.
若斯潘的第三条道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席卷西方社会的第三条道路思潮 ,是西方社会民主党人的主要政治主张 ,法国也不例外 ,但与众不同的是以若斯潘总理为代表的法左翼社会党人提出 ,法国必须是“法国模式的第三条道路” ,也可称作“若斯潘的第三条道路” ,本文分析了“若斯潘的第三条道路”的思想来源 ,法国实行这条道路的“共治”社会背景 ,以及若斯潘当政后所推行的强化国家对市场干预 ;“要市场经济 ,不要市场社会” ,“大胆实施私有化” ,“强化就业力度 ,实施每周 35小时工作制”以及提倡“社会公平、公正和团结”等系列措施。但若斯潘的主要观点和政策实践不过是法国和欧洲政治“左倾化”的反映和概括。 相似文献
3.
侯衍社 《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11,(5)
第三条道路是20世纪90年代西方社会民主党为了解决资本主义国家面临的新挑战而提出的一种新的理论主张、价值观念和施政纲领。第三条道路价值观是第三条道路的理论内核和精神旗帜。第三条道路之所以走向困境乃至衰落,根源于第三条道路价值观的根本理论局限性,导致其局限性的原因主要有四个方面:多元论的理论基础、渐进演化的发展观、片面强调经验的认识论以及变相的历史终结论。 相似文献
4.
5.
邹宇昆 《昆明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3(2):19-23
"第三条道路"是当今世界特别在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有着重要影响的社会思潮."第三条道路"的思想原则在20世纪90年代的西欧政坛上广为传播或付之实施,产生了较大影响.因此,我们有必要对"第三条道路"社会思潮的主要表现形式、具体内容和本质特征加以认识和评析. 相似文献
6.
“第三条道路”理论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传鹤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0,45(3):38-41
当前风行欧美的“第三条道路”政治思潮引起我国学术界的广泛关注,不少学者就此著文立说,并取得相当一批阶段性研究成果.本文作为一个研究综述,着重分析了目前我国学术界关于“第三条道路”理论的研究方法、研究和争论的主要问题及笔者对进一步深化“第三条道路”理论研究的一点建议.当前我国学术界对“第三条道路”理论的研究方法分为个案研究、综合研究、比较研究、译文译著四种类型.研究和争论的问题集中在“第三条道路”理论的历史渊源、基本内容、基本原则及其评价等方面. 相似文献
7.
郑海照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9(1):52-56
“第三条道路”作为一种理论,在思想史思潮中有其一定的位置;“第三条道路”作为对变化了的历史条件的反映,有其深刻的历史根源;同时,“第三条道路”的执政实践以其特有的方式回应了左翼的主题,参与了历史运动的进程;最后,作为理论思潮的“第三条道路”不再流行后,其方针政策会以历史行动延续。 相似文献
8.
杨扬 《华北电力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1):84-88
20世纪90年代在英国兴起的“第三条道路”,是西方左翼政党及其领导人为解决资本主义国家内部出现的新问题和一系列社会矛盾而提出的一种新的政治理论与社会实践模式。“第三条道路”的理论和实践效应更应该追溯于深刻而复杂的理论背景。作为一种理论,它具有进步性;但从理论到实践的历史过程中,它无法摆脱自身的局限性。作为一种发展的实践模式,“第三条道路”对中国有一定的借鉴意义,但并不适合中国的国情,中国只有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深入落实科学发展观,才是最佳的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9.
近代以来欧美国家的主流政治理论几经变迁,先后经历了古典自由主义、社会民主主义、社会主义、法西斯主义等。古典自由主义早已退出历史舞台,法西斯主型:也随着二战的结束而归于失败,而社会主义和社会民主主义则持续辉煌到20世纪70年代中期。但此时社会出现急遽变迁,它们难以做出积极的回应,于是新自由主义崛起并取而代之成为欧美主流政治理论。20世纪90年代以后,新自由主义也开始遭遇重大挫折。在这种背景下,一种新的政治理论即“第三条道路”政治理论最终形成。 相似文献
10.
11.
“第三条道路”是20世纪90年代在英国兴起的,是西方左翼政党及其领导人为解决资本主义国家内部出现的新问题和一系列社会矛盾而提出的一种新的政治理论与社会实践模式。“第三条道路”的理论和实践效应更应该追溯于深刻而复杂的理论背景。作为一种理论,它具有进步性,但从理论到实践的历史过程中,它无法摆脱自身的局限性。作为一种发展的实践模式,“第三条道路”对中国有一定的借鉴意义,但并不适合中国的国情,中国只有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深入落实科学发展观,才是最佳的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12.
徐红 《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15(1):78-82
本文从评述吉登斯的<第三条道路社会民主主义的复兴>入手,着重分析了"第三条道路"的理论渊源与思想内涵,指出"第三条道路"融合了传统的社会民主主义和新自由主义的理论,是一种力图改革现行的政治、经济与社会制度的政治现实主义尝试,其现实意义要远远大于它的理论意义.文章同时还探讨了"第三条道路"对我国发展模式的一些启示. 相似文献
13.
吕薇洲 《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3)
作为近几年西方盛行的一种重要政治派别和理论思潮 ,中左派及其第三条道路是西方左翼人士采取的一种新政治立场和政策举措 ,其主旨在于把左派的基本价值目标运用于变革中的世界。针对当代世界的种种新特征和新问题 ,该理论思潮提出了包括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在内的理论内容。但该思潮尚不能被称为一种完整、系统的思想体系 ,就其实质而言 ,它是一种具有折衷主义色彩的政治思潮 相似文献
14.
“第三条道路”作为当代民族社会主义思潮的代表,已成为当今欧洲政坛的主流。80年代以西区民主社会主义面临的严重意识形态危机,科技革命引起的西方 阶段结构的变化。“市场社会主义”的提出与完善,欧洲日益严重的社会文化危机以及欧洲各国普遍存的左右两翼政党政治上的“趋同”现象,是“第三条道路”得以崛起的深刻的社会现实根源。 相似文献
15.
沈德理 《海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24(4):584-587
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实际存在着两种性质不同的"第三条道路".苏东剧变后东欧的"第三条道路",则是一种民主社会主义的道路.它萌生于二战以后东欧国家的社会发展道路的选择中.东欧国家的"第三条道路",说到底不过是资本主义制度同社会主义制度斗争的结果,实际上属于非苏联社会主义模式的一种政治思潮.在反思东欧国家的"第三条道路"成败和得失的时候,从其进行的思想理论宣传和教育角度,可以吸取若干经验教训 相似文献
16.
侯衍社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54(3):130-134
20世纪90年代后期西方国家流行的“第三条道路”价值观,是西方发达国家的社会民主党为了迎接当今经济全球化等挑战而作出的理论变革和价值观念更新,是一种面向新世纪的“新政治”。“第三条道路”倡导的价值观变革具有深厚的时代背景和深刻的现实依据:基本前提是全球化对西方国家的经济社会发展提出的新挑战;阶级基础是西方社会结构和阶层结构的深刻变化;思想基础是冷战结束提出的更新理论纲领的新要求;现实依据是西方社会民主党竞选执政的迫切需要。 相似文献
17.
18.
胡西元 《河南教育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24(4):101-104
面对全球化的挑战,以布莱尔为首的英国工党政府吸取了历史教训,提出了"第三条道路".它的主要内容是超越传统的"左"和"右"的分野,建立新经济和新福利,目的是使英国成为"新英国".它是资本主义内部比较全面的改革和理论创新,试图在资本主义的公平和效率之间找到一条新路.它也有比较大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19.
目前,欧洲第三条道路”继承了民主社会主义实用主义衣钵,使其理论主张与政策实践变成了一场新实用主义的政治表演.尽管在短时期内对巩固其执政地位有所裨益,但从长远来看,无疑会使民主社会主义传统价值受到侵蚀,从而,最终丧失其作为传统社会主义运动所具有的精神魅力. 相似文献
20.
张莹莹 《福建论坛(社科教育版)》2010,(6):35-36
20世纪80年代,为应对"新右派"的攻击、继承"老左派"的衣钵,吉登斯等人提出"第三条道路"伦理观,在当时的政治和社会生活领域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与赞誉。但是对于时空语境迥异的中国,我们必须认清"第三条道路"伦理观的非正义性本质,并认清其与我国经济社会环境的契合度。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