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蒋洛平 《重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3,(3)
抗日战争时期国统区文艺的分期值得研究,你的探索不会是没有意义的。 我很难帮助你什么,能告诉你的,只是一些在这个问题上感到的窘困与惶惑。 不知道的东西,自然不知道;知道的、熟悉的东西,其实也未必真就知道。我这里无意编制警句,我是在陈述思想上一种实实在在的困惑。——不知这同老黑格尔所说的熟知并非真知是否沾边,如果沾边,那是黑格尔在这里显了灵。 让我们从开始的地方开始。 相似文献
2.
《南京邮电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1):56-56
勿庸置疑,网络舆情、舆论正日益成为研究的热点,但是,不少研究是在两个极端之间振荡,一个极端是对网络力量的膜拜,另一个极端是面对网络“黑洞”的战栗。但无论是哪个极端,这些研究的视野往往只是停留在网络这个平面上,而对网络舆情或舆论之后所深藏的那个现实世界,缺少纵深的透视。 相似文献
3.
彭兰 《南京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12(1):56-56
勿庸置疑,网络舆情、舆论正日益成为研究的热点,但是,不少研究是在两个极端之间振荡,一个极端是对网络力量的膜拜,另一个极端是面对网络“黑洞”的战栗。但无论是哪个极端,这些研究的视野往往只是停留在网络这个平面上,而对网络舆情或舆论之后所深藏的那个现实世界,缺少纵深的透视。 相似文献
4.
曹祖平 《榆林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1,11(3):75-78
高校外国文学教材中所存在的视域偏狭、理论架构陈旧等诸多问题,已不适应文学全球化时代,“外国文学”教材应以“世界文学”名之才能真正标识这一学科性质。科学文学是民族文学,比较文学和总体文学的三维统一,既秉承着传统学科的系统性、连续性和理论概括性,又体现了现代学科的相对性、开放性和整体综合性。 相似文献
5.
李胜清 《河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5(3):60-63
"世界文学"是一个形成于资本主义世界历史时期的概念.它表征为一种民族文学间的精神分工、世界化功能、交流互换等的关系运动,并受到民族文学内部各要素结构关系的制约.它的性质依各民族文学的动机与方式不同而不同,其影响有积极也有消极的方面.比较文学研究为"世界文学"提供了操作原则. 相似文献
6.
消费主义与“世界文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消费主义是资本逻辑和技术理性合谋的结果。但何谓消费主义?谁主世界潮流?消费意识缘何成为大众意识,作家、理论家如何在写作或思辨中实现或抵抗所谓的“现代性”或“后现代性”?往大处说,世界常常是少数所谓的主流大国和强国;往小处说,“世界文学”也主要是少数西方大国和综合国力强盛国家的文学。这在几乎所有世界文学史的写作中都或多或少有所体现。因此,世界等于民族这个反向结果其实是一直存在的,只不过它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表现得清晰明了和毋庸置疑。盖因在跨国资本的全球化进程中,利益高于一切。换句话说,资本之外,一切皆无。而全球资本的主要支配者所追求的利润、所奉行的逻辑、所遵从的价值、所代表的集团和它们针对弱国或发展中国家的去民族化、去本土化意识形态,显然与各民族的传统文化和信仰不可调和地构成了一对矛盾。 相似文献
8.
李进超 《天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3(4):381-384
在当今国际化的语境下,中国文学承担着走向世界的使命。然而,德国汉学家顾彬近几年却对中国文学,尤其是对中国当代文学做出了很多批判。他依据“世界文学的标准”提出,中国当代文学基本上不属于世界文学。他的批判引起了中国作家和学者们的讨论,这是值得中国文学进行反思的。在中国文学走向世界的进程中,文学的民族性与世界性的关系,是必然要面对和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计红芳 《常州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3):18-20
"世界华文文学"课堂教学的改革需要教师具有自觉开放的学科意识和宏阔视野,摆脱把课堂当作学术讲座的教学模式,采取讲授研讨与小组汇报相结合的授课方式,并在可能的情况下综合运用图像化的多媒体手段,以保证课堂教学的高质量,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0.
第一场圆桌会议徐敬亚(主持人):今天各路朋友汇集渤海之滨,来到比想象美丽得多的锦州,坐在比想象大得多的渤海大学校园中,共同谈论"华语文学与世界文学",令人心情开朗。首先,我要祝贺这次会议、祝贺渤海大学,祝贺渤海大学通过《当代作家评论》这样一条导线把大学与文学界联系起来,也希望这根敏感 相似文献
11.
吴战洪 《陕西学前师范学院学报》2016,32(2):81-84
为了破解学生读不懂古诗的难题,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借鉴古人的读诗方法,结合古诗的句法结构特征,在教学中通过实施“断”—“译”—“联”—“对”四步赏析法,引领学生循序渐进地心领古诗表面文意,神会古诗情志内涵。 相似文献
12.
近几年来,方家们撰写了许多梳理新时期文艺思潮的书。从上个世纪70年代末到如今,我国文艺思潮变化之迅速、剧烈,是历史上少有的。有人说,西方100多年来各种文艺流派的更迭,各种文艺思潮的变幻,我们在20多年的时间里几乎把它们演习了一遍。迅速引进、迅速应用、迅速疏离。得风气之先者喊着创新的口号,穿起西方各种主义的服装,像走马灯一样在文艺舞台上穿梭而过。对此,人们已经习以为常了。文艺思潮的变化,和国外思想潮流的影响有关系,和国内外经济、政治生活的变动也有密切的联系。毋庸讳言,“左”的错误带来的严重恶果之一是把文艺批评简单… 相似文献
13.
吴亚南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40(3):122-128
我们普遍用马克思的"世界历史"理论去阐释马克思的"世界文学"理论,但这种阐释方式存在诸多局限。马克思的"世界文学"理论作为诗学理论,与浪漫主义思潮有着内在的不可分割的有机联系,浪漫主义对差异性、非决定性以及一体化与个体化统一的有机整体原则的尊重,深刻地影响了马克思的"世界文学"理论的知识形成、本质结构和形态特征。"世界文学"本质上代表着人们对未来社会生活的一种价值理想,这种世界主义的价值理想与浪漫主义的精神特质内在地融合起来,构成我们所试图理解的马克思"世界文学"理论的本质内涵。浪漫主义的价值理想、有机整体原则以及独特的辩证法思想,是我们理解"世界文学"的一个不可缺少的思想资源和文化传统。 相似文献
14.
在寻乌县桂竹帽镇龙归村传颂着这样一个感人的故事:20年来,一位母亲为了给3个残疾子女治病.用瘦弱的双肩背着儿女们辗转万里,到处求医问药。20年风霜雪雨,20年曲折坎坷,弯弯曲曲的山道。一行行的足迹,见证了母亲的大爱无疆……她背子求医的路程超过1.2万公里,搀扶子女锻炼下肢行走能力的路程更是难以计量。这位母亲就是龙归村妇女刘凤玉。 相似文献
15.
可以说,在现当代犹太文学作品中出现的文学现象,几乎全都源于得勒,肖洛姆·阿莱霍姆和佩雷兹这三位“古典”作家。这三位大师文学创作将点的影响之大,他们所开创的主题与风格的影响之深,以致后来想竭力超越他们的一些作家均望尘莫及,只得在其影响之下创作。这三位古典犹太作家最主要的的作品是小说与散文。门得勒·莫切尔·斯福雷姆(其姓名的意思即书商门得勒)是早期从事各类文学作品创作的传统作家之一,他逐渐地从批评性的陈述转向富于想象的叙事。他的小说,主要是短篇小说,融讽剌与说教为一体,其与作意图是净化犹太人的精神生… 相似文献
16.
17.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2,(6)
布什的"世界新秩序"论曾喧嚣一时,近一年来突然销声匿迹,究其原因有四:美国总统大选、美国经济衰退和社会问题丛生、世界的多样性以及国际格局的多极化.布什的"世界新秩序"目标正与客观现实发生尖锐的冲突. 相似文献
18.
张晓萌 《湖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3,28(1):94-100
布洛赫从“尚未”范畴出发,构建了朝向乌托邦的开放的体系。“尚未意识”和“尚未存在”扩展了“现实”的边界,由此,过去没有或没能发生的,现在处于动态过程之中的,将来必然或者有可能发生的,都因寓居其中的可能性而成为现实的一部分;现实不再只是既有之物,其还将客观可能延长线上部分囊括其中。基于“尚未”视域下的“现实”概念,布洛赫为表现主义辩护;同时,以歌德的《浮士德》为例,布洛赫赋予浮士德终极一生的探索之旅以超越性特征,并认为他是“乌托邦人类的典范”。 相似文献
19.
杜明业 《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3(5):403-405,408
詹姆逊从其“第三世界文学”观出发,对歌德的“世界文学”概念提出了新的看法。他强调第三世界文学与第一世界文学的政治性抗争,前者具有的“民族寓言”的性质,凝聚着强大的民族集体无意识。他指出,歌德的“世界文学”的本意被曲解,应该从各民族之间的文化交流与接触的角度来看待来重新审视“世界文学”的概念,世界文学应该是积极地介入和贯穿每一个民族语境,知识分子在不同的民族环境或民族文化之间接触和交流中起到了媒介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黄浩 《吉林师范大学学报》2001,2(5):92-97
在人们关于文学的"传统认识”里,文学似乎就从来未与神学发生过什么"往来”.然而确定无疑的是在人类文学史上和现下的文学生活中,人们又常常对文学保持着一种宗教化的心理敬畏和神学崇拜.正是在这种神圣的敬畏和崇拜的"先决条件”下,才有了人类今天的文学生活.针对文学中始终存在的这种"前文学”的"神学现象”,本文首次对其进行了发生学与历史学的研究.作者认为尽管文学只是一种世俗现象,但是人类却一直对其保持着神学情怀.人类的这种神学本能不仅直接导致了文学神圣论的发生,而且事实上成为了文学发展的基本文化动力.作者在本文中第一次对文学神圣论理论及其两种主要观点进行了批判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理论范畴概念.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