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关于财富     
《女性天地》2013,(2):1-1
一有些人觉得付出后得到的回报是财富,有些人认为点点滴滴的累积是财富,更有些人觉得能把握自己的人生才是真正的财富……而你又怎么看呢?"我们的社会中没有大学文凭、白手起家而终成大业的人不计其数,其中的优秀企业家群体更是引人注目。他们通过自己的活动为社会作贡献,社会也回报他们以崇高荣誉和巨额财富。"——李嘉诚  相似文献   

2.
任天军 《职业》2016,(7):58-59
在我们周围,许多大学生抱怨:"毕业找不到工作,找到的工作专业不对口,不合心意."总觉得自己缺少伯乐,或是生不逢时.可有些人却很容易在生活中寻找到乐趣,并把这些乐趣变成了自己的职业,并从中收获了人生的财富.  相似文献   

3.
随着社会生活的丰富多样,人们的交际观念发生了很大变化,随之而来的,是交际方式有了更多更新的内容。特别是对于喜欢时尚且收入不菲的年轻一族来说,“交际”已不仅仅是人与人之间有目的的交流活动了,在他们眼里,“交际”已成了一种以休闲玩乐为主流的行为方式。在这样一种理念中,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少了许多功利感,变得更自然更亲切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也更为融洽,而且每个人也都觉得轻松自在。他们在让彼此感受到快乐的同时,也大大拓展了自己的交际空间,为自己积累下了一笔人力资源的财富。且让我们走入他们中间,一起感受他们的…  相似文献   

4.
梁朝伟和王家卫有评论说,王家卫将梁朝伟从一个明星改变成为一个艺术家。梁朝伟觉得这一说法有些太过,关键在于,他觉得自己并不是艺术家,而是一个演员。或许因为自己天生的悲观情结,或许由于自己那种凡事认真的个性,他在每一部戏中,都比别人投入得多。有付出自然就有了回报。说他有艺术气质,那也是自然的事。  相似文献   

5.
笔者对于经济学始终有一种很特别的感觉,它就像一种奇妙的魔术,可以使财富由少变多,虽然这种感觉让人觉得有些庸俗,但仅凭它能积累财富这一点就足以让古往今来那么多人为之乐此不疲.一、公平与效率的概念最早接触到的是亚当斯密的<国富论>,斯密用科学的方法对经济体制运行规律进行研究,发现了任何时代、任何社会运行的主要矛盾--公平与效率.  相似文献   

6.
回报论     
张春来 《公关世界》2016,(11):106-107
回报的本能和法则
  我对“回报”的认识,有一个从感性到理性的过程,有一个从本能到法则的过程。起初简单地认为,回报是天经地义的,“羊有跪乳恩,乌鸦有反哺义”,何况人呢。但为什么天经地义,确实没有考虑过。
  一开始,干事儿的动力,是为了回报亲人,后来是回报社会。这些年,参与光彩事业,捐钱捐物,有两千多万了。当时也没想那么多,觉得自己事业的发展,离不开党的政策,离不开社会的支持,遇到事儿,自己又有这个能力,能帮一把就帮一把。滴水之恩,涌泉相报;投之以桃,报之以李;扶危济困,乐善好施;义利兼顾,德行并重。这些确实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但并不是我们的专利。它既是民族的,更是人类的共同道德律“有情”法则。  相似文献   

7.
美国人将实现一个公正、充满怜悯与同情的社会看作是他们人生最后的归宿和目的;他们按照共和的理想来规范自己的精神生活和民族法律:他们狂热地崇尚自由、追求开拓精神,积聚财富与争取掌握自己命运的权利。他们一生追求的就是成就感、自由和公正。这也是美国社会工作的价值观。  相似文献   

8.
在审美时尚与社会阶级关系研究史上,社会地位衍生审美时尚是最为悠久的模式——财富赢得了荣耀,个人受尊敬的程度与他们所拥有的财富有关。为了让别人对自己的财富留下印象,财富就必须以金钱力量的形式显赫地展示出来,它要求个体参与夸示性的(浪费的)消费。时尚不是社会地位的来源而只是社会地位的表现。人类文化思想史所表明的相反方向却是:“文化”必先已含有超越特定阶级的全社会公共价值,而后才可能成为阶级争夺的对象。在这类现象  相似文献   

9.
随着接触的增多,互相了解的深入,徐晓君和邵一江都因对对方人品的敬佩,而渐渐生出爱意。他们都觉得,彼此才是自己这辈子值得去爱的人。  相似文献   

10.
一个印度人炒股炒成了全球首富,拥有的财富超过了比尔·盖茨!这个消息让我眼热心跳了好久,甚至考虑自己是不是也应该投身到股市中。但是想来想去,我都觉得自己不适合炒  相似文献   

11.
为自己感动     
为自己感动肖正民少儿时常常被英雄感动,常常被别人做的好事感动。在今天这个物欲横流的社会时空里,我们似乎对“感动”这个词早已有些麻木,甚至觉得有些遥远。很多时候,我们其实很被动地做了金钱的俘虏。人,一旦事事都被金钱制约,思想便失去崇高,试想,一个社会群...  相似文献   

12.
心灵的风暴     
有些时候,有些人,有些事,会引起一场心灵的风暴,而他们自己却不一定知晓。我的老师金生荣先生,大概就不知道他曾在我心里引起过怎样的心灵风暴。  相似文献   

13.
袁雪峰 《公关世界》2010,(12):70-72
工作中总是有两种人,一种是为老板打工的人,一种是为自己工作的人。 前者的眼里衡量的标准核心就是钱,老板给多少钱,他就做多少事,无利不起早,讲求即时回报。我们更愿意称他们为“钟点工”,他们一生的价值基本上可以直接用时间乘以工资计算,他们永远不可能成为企业家或创业者,因为他们忍受不了创业漫长的投入期和失败的风险,他们之间的区别仅在于选择打长工还是打短工,最短的短工是按小时计算和当天回报的,  相似文献   

14.
穿针引线缝东西,这是每个女子自小就会的技能.而汤梅却从中缝出了财富. 一天,汤梅在杂志上看到一款手工包,清新的色调搭配,让人一看就喜欢.再一看价格,合人民币3000多块.原来这是一位叫若山雅子的日本拼布大师的作品.拼布做出来的包包,既有质感,颜色多,好搭配衣服,而且标榜个性,年轻人肯定喜欢.汤梅心一动,自己也会穿针引线,她觉得自己正在打开一扇财富大门.  相似文献   

15.
理财一种生活的态度,也是一个良好的生活习惯。理财是积累财富的必修课程,也是投资成功的关键所在。做好自己的理财规划,开源和节流同样重要。假如我有300万,我将如何将进行科学的理财,让这300万取得最好的财富回报。  相似文献   

16.
心灵的风暴     
有些时候,有些人,有些事,会引起一场心灵的风暴,而他们自己却不一定知晓.我的老师金生荣先生,大概就不知道,他曾在我心里引起过怎样的心灵风暴.  相似文献   

17.
庭审男人精“我愿意为你赴汤蹈火。”“为了你,我花多少钱都值得。”如今对女友说这些话的男人大概少之又少了,即使说了,恐怕也有一些言不由衷。而越来越多的男人变得很精明,他们精于计算付出与回报,他们不肯吃亏,不会死要面子抢付账,坚决要求 AA 制,甚至还会变着方儿地哄女人为自己花钱……他们精明得连付出感情都要计算一下我这么做值得吗?直到确认已获得了对方的感情,才小心翼翼地付出自己的感情。或许是现实的社会造就了现实的人,那么,女人怎么看精明的男人呢?  相似文献   

18.
心灵的风暴     
有些时候,有些人,有些事,会引起一场心灵的风暴,而他们自己却不一定知晓。我的老师金生荣先生,大概就不知道,他曾在我心里引起过怎样的心灵风暴。  相似文献   

19.
张磊  骆潇 《职业》2006,(5):27-29
这家公司有一个核心理念:每个员工都是企业事业与财富的拥有者。员工可自愿入股,无论股份多少,都享受双重身份——既创造财富又享受财富。在这个盛行“员工持股”的时代,华远的理念不是唯一的,回报也不是最突出的,但能在创造财富的每一步中,把员工与公司的利益紧紧联系在一起,华远无疑是个中高手。“现在谈忠诚谈奉献可能让人感觉有些老套,但你会发现当企业做到这一点的时候,员工自然也会做到。”华远地产人力资源部总经理李春晖女士如是说。  相似文献   

20.
为了让路灯随用随开,德国小镇莱姆葛动用了很多科技手段,可能有些人会觉得小题大做,但最后他们成功节约大笔电费,证明辛苦是值得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