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略谈中印传统文化之差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化是人类的生活,是人类实践活动的成果。中国和印度是东方文化的两个主要发源地。中国文化和印度文化同属于东方文化,但是两种文化体系却有着根本的区剐和不同的追求,具体表现在文化的本质、内容、包容性及其哲学的概念体系等方面。研究中印两种文化的主要差异,吸取印度文化中的积极因素,对于我们传统文化的现代化以及中华民族的崛起都有着深刻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20世纪之初,印度就开始了对中国语言、文学及文化的接触、探索与传播.此后,在中印双方各界人士的共同致力下,印度的中国学研究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中国佛教研究和中印文化研究成为一大热点.印度学者也对现代中国国内的政治、经济、外交政策等领域表现出了较多的关注.除此之外,一些新的研究维度也在出现.但研究视角仍需拓展,而一手研究资料的缺乏,或许是目前印度的中国学研究中所面临的最为亟待解决的难题.  相似文献   

3.
中印利用FDI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规模、质量、区位优势3个方面分析了中国和印度对外商直接投资(FDI)的竞争,并在此基础上对中印FDI竞争的焦点产业——制造业进行了分析。认为虽然总体上中国在吸引FDI方面与印度相比仍占据优势,但这种优势绝对不是压倒性的,中国在吸引FDI方面必须转型。  相似文献   

4.
从印度传教徒们成群结队地来到中国和中国的香客们纷纷跑到佛庙去朝拜神灵,从辉煌灿烂的中国古代佛教文化里,我们可以看出中印文化艺术深厚的渊源联系。近年来,不少人对此进行了比较详尽而深入的考察。特别是中印文化艺术的比较研究,这对揭示人类四大文明遗产中的印度文明和华夏文明的广泛联系,展现东方文化艺术的本质精神起了积极的推进作用。不过,从现有的研究成果来看,中印文化的比较研究尚处于发掘、梳理和描述佛教文化如何在东移的传播过程中向中国文化圈渗透濡化和演变的经历,从而解释佛教在中国获得广大“市场”的民族文化心理原因。然而却普遍忽略了佛教文化以外的婆罗门教、耆那教和印度教的研究,缺乏从整体上分析这两大文化系统所蕴涵着的东方文化方式(包括审美方式、思维方  相似文献   

5.
由印度当代著名学者金德尔和夏尔玛合著的《敦煌佛教绘画》,是世界敦煌学研究史上一座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新里程碑。它标志着学术界期望已久的印度藏敦煌绘画文献正式刊布问世,世界敦煌学研究大家庭中有了印度面孔,敦煌学研究将进入一个中印合作、多国合作的全面发展的新阶段。而《敦煌佛教绘画》的刊布,为中印合作和多国合作提供了学术基础和思想基础。  相似文献   

6.
印度对中国反倾销的特点、原因及我国的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印两国在对外贸易上既有互补性 ,又有竞争性。在反倾销问题上 ,中印两国既有相同点 ,又有不同点。相同之处是 ,中印两国已成为世界上遭受反倾销调查最多的国家之一。所不同的是 ,中国不仅是遭世界各国反倾销最多的国家 ,而且也是遭印度反倾销调查最多的国家。但是中国迄今还没有对印度提起过一件反倾销调查。其原因既有中印贸易现状方面的 ,更有印度国内部分人蓄意制造“中国产品威胁论”造成的。我国应当加紧对印度反倾销案的对策研究  相似文献   

7.
藏传佛教发展史上占有显著地位的桑耶寺不仅在弘扬藏族文化、培养早期藏地的宗教人才方面起到了应有的作用 ,而且在中印文化交流史上亦占有一席之地。而吐蕃道是沟通中国内地与印度之间经济文化交流的重要通道。本文从桑耶寺的佛经翻译、汉地僧人在桑耶寺的驻足活动、汉文史料中所见汉僧沿吐蕃道往返于中印之间的情况等方面 ,论述了桑耶寺、吐蕃道在促进中印文化交流中的独特作用  相似文献   

8.
《东印度公司对华贸易编年史》根据东印度公司的原始档案编纂而成,涉及时间长达200年(1635-1834),是极为有用的历史资料。东印度公司建立的目的是做生意和推行殖民主义,一般人一提起东印度公司,往往只想到鸦片和茶叶。这两种东西确实占了压倒一切的垄断地位,但也还有其他种类繁多的贸迁物品,蔗糖即其中之一。沙糖在过去一千多年的历史上,在中印、中阿、中伊(朗)的贸易活动中占有很特殊的地位,但是在清代,中印在这方面的贸易活动资料不是大多。这部《编年史》提供的资料,弥足珍贵,因此成文。本文按年代顺序,从这部140多万字的巨著中,择要摘录有关沙糖和冰糖的记载。说明在200年内,有关糖的贸易所涉及的国家和地区和作为一种文化载体的糖,在中外文化交流中所占的地位及作用。对研究明末至清的中外关系史、中外贸易史,必有帮助。  相似文献   

9.
除旧布新、西学东渐是民国文化建设的重要特色,西方文化是民国文化建设的重要资源,同时印度文化也是当时中国文化向外学习的重要源泉之一.民国报刊主要介绍印度戏剧知识和印度经典剧作家;随着译介《沙恭达罗》等剧作的活动展开,并有了中印戏剧经典比较研究的成果.《沙恭达罗》在中国的成功上演,为戏剧跨文化接受塑造了成功的典范,反映出了文学间的互证、互识、互补.  相似文献   

10.
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的推进,新时期中印经济合作更为重要,怎样参与印度经济合作,如何在宏观上把握中印经济合作的程度和重点,这些问题是必须研究和予以回答的。本文以中印国际经济合作的形成及其背景作为研究的出发点,分析研究双方经济合作并提出我国与印度经济合作的发展战略,提供一些理论和现实依据。  相似文献   

11.
2005年4月温家宝总理访问印度后,中印两国关系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两国同意建立和平与繁荣的战略伙伴关系,在经贸合作方面,建立中印自由贸易区已经提上议事日程。在目前经济区域化和全球化的发展趋势下,建立自由贸易区是中印实现全面合作的理想突破口:能有效促进两国贸易的增长,促进两国在地区和国际事务中的合作。  相似文献   

12.
季羡林印象     
季羡林,著名古文字学家、历史学家、作家。曾任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委员、北京大学副校长、中国社科院南亚研究所所长。季羡林自1946年从德国回国,受聘北京大学,创建东方语文系,开拓中国东方学学术园地。在佛典语言、中印文化关系史、佛教史、印度史、印度文学和比较文学等领域均有造诣,成为享誉海内外的东方学大师。  相似文献   

13.
中印创始神话比较研究龚熙文作为人类文明重要滥觞的东方文化.在相当长的历史阶段里居于人类文化史的领先地位。华县与南亚大地所孕育的中国和印度文学,双峰对峙,交相辉映于浩如烟海的世界文学之中.呈现出各领风骚千百年的局面,为人类精神文明宝库提供了珍贵的文化遗...  相似文献   

14.
中印之间的交流在两汉时期就已有记载。作为中国的邻国,当时的印度不仅在物质、文化等方面受到当时中国的影响,其对中国东输的植物、宗教等至今仍在中国社会生活中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本文通过对《史记》、《汉书》和《后汉书》对于西域等国的认识发展变化的梳理,分析两汉时期的中印交流。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以教育体制理论为基础,从管理体制和学校体制两个方面入手,分析了中国和印度两国现代高等教育体制的异同。通过对比研究,探讨了中印高等教育发展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探求两国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一些思路,以促进高等教育发展。  相似文献   

16.
属于两大不同体系的印度文化圈和中国文化圈,由于佛教文化的传播而开始了中印文化的广泛接触和交流。佛教经录正是这一交流过程中留下的文化宝藏。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中印两国发展对比逐渐为世界学术界所关注。随着近年来印度经济发展加快,不少学者认为:因为印度是所谓"民主"政体,最终将在中印发展竞争中胜出。但是,仅从所谓民主、威权等抽象的政体理论,认识印度的政治体制及其治理绩效,并对中印两国发展进行比较和预测得到的结论并不科学。如果从政体、社会结构与政治权力运行视角,从印度政体与传统社会结构,政治权力运行扭曲,政治体制推动国家发展低绩效等方面,深入研究现代印度发展的具体情况,可以发现印度经济发展存在着极大的地区不平衡性以及诸多的社会不稳定因素,要实现赶超中国的发展目标尚存在很大难度、诸多问题。  相似文献   

18.
中印关系应是中国外交的支点之一 ,但印度在中国外交框架体系中的实际地位与应然地位相去甚远。中印关系存在着诸多障碍 ,包括地理环境、边境冲突、西藏问题、印度内政、印度安全战略、印度核问题、中印经贸科技交往、中巴关系、印美关系、印度与其他西方国家的关系等十个方面。产生这些障碍的深层次原因不外乎四点 :自然条件 ,历史原因 ,国家战略和国际环境。中印关系障碍之消除是个长期过程。  相似文献   

19.
中印铁路史略孙武韬,徐鸿芹修筑中印铁路的设想始于近代。19世纪初,英帝国主义入侵缅甸后,即着手于计划开辟印度、缅甸到云南的铁路线,以便进一步侵略我国西南边疆和长江流域,实现与帝国主义列强瓜分中国的野心。于是,多次派人入侵中印缅边境地区勘测考察路线。道...  相似文献   

20.
中印边界问题是影响20世纪中后期乃至21世纪中印关系的一个重大的、不可回避的问题,论题以印度尼赫鲁政府在中印边界争端过程中采取进攻性策略的决定为例,简要回顾这一政策形成的过程,并着重从三个层面分析影响并决定这一政策的因素,从而加深人们对于这一问题的认识和理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