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28 毫秒
1.
《金陵瞭望》2009,(16):104-105
第一阶段(1949—1978):改革开放前三十年 △1949年5月1日,中共南京地下党和解放军指战员3000余人举行会师大会。会上宣布中共南京市委成立.常委会由刘伯承、宋任穷、张际春、陈修良、陈士榘5人组成。刘伯承为书记兼统战部长、宋任穷为副书记、陈修良为组织部长、张际春为宣传部长、周兴为保卫部长、彭涛为办公室主任。市委属中共华东局领导。  相似文献   

2.
胡锦涛总书记今年3月4日提出树立“八荣八耻”的社会主义荣辱观。他说:“要教育广大干部群众特别是广大青少年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坚持以热爱祖国为荣、以危害祖国为耻,以服务人民为荣、以背离人民为耻,以崇尚科学为荣、以愚昧无知为耻,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以团结互助为荣、以损人利己为耻,以诚实守信为荣、以见利忘义为耻,以遵纪守法为荣、以违法乱纪为耻,以艰苦奋斗为荣、以骄奢淫逸为耻。”总书记的讲话,不仅是广大公民为人处世的基本原则,更是我们广大医务工作者必须身体力行的行动指南。一、深刻认识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的…  相似文献   

3.
中国共产党在百年的历史征程中,形成了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内在理论逻辑。以人民为中心的理论生成于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是人民解放论为目的、人民主体论为动力、人民上帝论为立场的有机统一。以人民为中心的理论发展于新中国成立以后,主要表现为人民万岁论为基本立场、人民主权论为核心内容、人民公仆论为执政理念的有机结合。以人民为中心的理论恢复发展于改革开放以后,是人民思想解放论为前提、人民物质利益论为核心、人民共同富裕论为目标的有机融合。以人民为中心的理论深化于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后,集中体现为人民利益代表论为执政方向、人民民主论为政治保障和人的全面发展论为发展目标的辩证统一。以人民为中心的理论强化于党的十六大以后,党鲜明地提出了以人为本,是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的内在统一。以人民为中心的理论创新于党的十八大以后,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了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理念,形成了人民至上、人民主体、人民共享、人民评判"四位一体"的内在统一理论逻辑。  相似文献   

4.
夜郎的疆域是以贵州为中心的一个发展的概念。夜郎的本义是“团结的多筒”。仡佬、土家、彝为原生态夜郎系民族 ;布依、侗、水、苗、瑶和未定态汉族为融合态夜郎系民族 ;遁水圣母为夜郎系各族共同的祖先。遵义赤水河流域为夜郎文化的核心辐射区域 ;黔、湘、桂、川、鄂、滇为强辐射区域 ;中原和越南为次辐射区域 ;东北亚、东南亚一线为远辐射区域。夜郎文化的历史长河长流至今 ,从民族语言的语族、语支分为四类 ,实际可复原夜郎祭祀、巴楚乐舞、竹筒古乐、八音古乐等中华古乐。  相似文献   

5.
制备 2 0‰的人工海水 ,在温度为 2 6℃、2 8℃、30℃、32℃和pH值为 7.5、8.0、8.5、9.0条件下对卤虫卵进行人工孵化。结果表明 :孵化条件在pH值为 8.5、温度为 30℃时 ,其孵化率为最高 ( 77.97% )。  相似文献   

6.
前人多以文学角度研读《滕王阁序》,但该文亦有儒、道思想和合的深意。其中既有从志趣、节操两方面对儒家情怀的表述,也有从风骨、心境两方面对道家生活表示向往。《滕王阁序》中的儒、道和合思想,有儒家为进、道家为退;儒家为显、道家为隐;儒家为入世,道家为滋养等三方面的意味。  相似文献   

7.
古汉语“何……为”句式新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古汉语“何……为”句式为同形异构,是多种句式的混合体。分为“何+动+为”、“何以+动+为”、“何+以+名+为”、“何+以+为”、“何+名十之+为”五种句式。  相似文献   

8.
区域生态旅游规划是应用生态学原理和方法,实现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区域规划方法。区域生态旅游规划以环境指标、经济指标、社会发展指标为目标,以注重保护、发挥特色、满足市场、环境教育为原则,以市场定位、资源评析、产品设计、市场规划、影响评价、环境规划、设施规划为内容,以系统稳定性、竞争公平性、增长连续性为特征,以可持续发展为宗旨。区域生态旅游规划在当今呈现出合成化、系统化、动态化、法制化、持续化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9.
文学作为以人为主体、以语言为载体、以形象思维为特征的活动,它以美为对象、内容、形式和最终目的。本文从文学的对象的美、内容的美、形式的美、目的的美四个方面讨论了文学是美这一命题。  相似文献   

10.
高职教育是一种与市场和企业联系最为紧密的教育类型。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是高职教育发展的必由之路,高职院校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的对接融合也因此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文章探讨了校企文化对接融合的路径:以企业核心价值观为导向、以高职院校为主体、以企业文化为主导、以物质文化为基础、以精神文化为重点、以制度文化和行为文化为抓手、以第二课堂和社会实践活动为平台、以人才培养方案为切入点。  相似文献   

11.
在低生育率和老龄化背景下,要实现老有所安和关怀少年的成长,国家体系化的高质量养老公共服务体系需要进一步完善。分析“一老一小”人口形势、生育意愿下降背后的原因,研究建立健全养老服务体系的路径。研究认为,构建高质量公共服务体系要强调“一个中心”:敬老爱幼、安老怀少;“两翼互动”,打造老年友好型社会和生育友好型社会;“四轮驱动”,即高质量取决于服务的福利性、有效性、可及性和及时性。研究还认为,对高龄老人、独居老人、空巢老人和失能老人群体的服务是养老服务业的重点人群,老年友好型社会的养老责任包括对这些人群的兜底养老、普惠养老、公平养老和品质养老的责任,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包括老年的价值友好、文化友好、政策友好、环境友好和服务友好;生育友好型社会的生育责任包括适度生育、优化生育、生育服务和生育保障的责任,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则要体现生育的价值(文化)友好、福利友好、婚姻友好和服务友好。研究表明,在全方位构建现代化“安老怀少”统一的政策、制度和社会公共服务体系中,社区是关键环节,需要顶层设计和分类推进相协调,才能实现人口均衡发展与国家高质量发展的双重目标。  相似文献   

12.
对周原甲骨文的审美特征进行了归结,提出了其爽劲奔放类、严整劲挺类、萧散简远类、烂漫恣肆类、写意流便类的五个艺术分期;认为周原甲骨文应出自于周人之手且横跨了殷商、周两个朝代,而萧散简远类则可能成为殷商甲骨文与西周甲骨文的分水岭;从契刻工具,书、刻的关系与涂朱、涂墨,契刻刀法与契刻笔画次序等方面探讨了周原甲骨文的契刻技法,并对周原甲骨文的用字与结字、章法进行了系统研究。指出了周原甲骨文在"自然书法观"的确立、"草甲骨文"的创造、萧散简远、烂漫恣肆、写意流便新的审美范式和微雕艺术的开创等方面的历史贡献与其应有的中国书法史地位。  相似文献   

13.
吴光芸 《东方论坛》2009,(2):119-123
国家和社会之间一定的社会资本,包括信任、互惠规范和参与网络等,能够很好沟通、平衡和发展国家与社会之间的关系,促进国家与社会、政府与市场、国家与个体之间的协作,为和谐社会的发展创造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因此,有必要培育社会资本,增强社团的自治性,以促进国家与社会、政府与市场、国家与个体之间的协作,从而实现和谐社会“政府-市场-社会”的三维动态平衡。  相似文献   

14.
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始终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应用研究的基本范畴或基本命题,是理论学习的重要切入点。立场、观点和方法都属于哲学体系、理论体系的范畴,而且都各具特点:立场具有前提性、根本性、彻底性、具体性、普遍性、原则性、价值性特征;观点具有理性认识、原理性、阐释性、真理性、创新性的特点;方法具有实践性、多样性、层次性、操作性、范式性、群众性的特点。  相似文献   

15.
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是一个系统工程。中国式现代化系统运行蕴含着深刻的内在逻辑,文化根基的深厚滋养是发生前提,战略目标的辩证统一是方向引领,核心要素的稳定运转是现实根基,评估优化的高效实施是可靠保证,系统机制的勾联融通是核心要旨。以内在逻辑为支撑,中国式现代化系统运行具备由文化根基层、目标引领层、核心要素层、评估优化层、系统机制层所构成的立体结构,呈现出开放性、整体性、结构性、稳定性、层次性的鲜明特征,理解中国式现代化系统运行需要把握好顶层设计与实践探索、战略与策略、守正与创新、效率与公平、活力与秩序、自立自强与对外开放等重大关系。中国式现代化系统运行的实践路径包括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构建中国式现代化评估指标体系,提供坚实的学科体系支撑,注重系统运行的风险防范。  相似文献   

16.
虚拟集聚是数字经济的产业组织形态,是数字经济下资源重新配置的方式,已经渗入人们经济生活的各个方面,从集聚效应、新动能、新认识、新增长点等维度剖析虚拟集聚的现实基础,研究虚拟集聚对制造业的冲击及其在数字经济下的新应用。研究认为,网络空间的虚拟集聚是以“网”为基础、以“台”为依托、以“云”为支撑、以“端”为条件,虚拟集聚是集聚在数字经济下的演进,是在网络空间的集聚,具有智能物流、交易费用、空间范围、信息匹配、知识溢出、弱化黑洞、资源配置等集聚效应; 新一轮科技革命、产业变革与中国制造强国梦形成历史性交汇,促使虚拟集聚应运而生,并且成为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的新动能,能够显著促进产业数字化和数字产业化,带动传统产业集群转型升级,培育出世界级的先进制造业集群,推动中国制造迈向全球产业链价值链顶端; 虚拟集聚下制造业的关键核心是互联,在应用中需要产业数字化和数字产业化相辅相成,需要技术的支撑,表现为高度自动化、高度信息化和高度网络化,横向集成、纵向集成与端到端的集成,虚拟集聚的生产要素和生产力都是在虚拟空间体现,将推动制造业数字化转型、网络化协调、智能化变革; 随着新冠肺炎疫情全球蔓延,虚拟集聚成为新经济增长点,国际供应链中的虚拟集聚显著增长,跨境电商兴起,外贸行业快速数字化发展,教育行业、学术会议借助网络和软件线上进行,线上办公、云端会展快速流行,网络与快递业、餐饮与外卖业、短视频与直播经济、云医疗与大健康迅猛发展,数字阅读、文娱产业线上流行成为新的生活方式,元宇宙的虚拟世界也将推动科技发展带来经济新增长点。  相似文献   

17.
"非纵非横,非识所识",在世界三大宗教和中国儒释道三种传统文化中,唯禅定智慧最深最贵。对中国佛学核心范畴的复读、辨析与重释,不仅可以阐发佛学的人生悟解、思想法脉、精神教化和辩证方法的现代语义,也可公度其"要机"随化的得失轻重。"瞬间持存,敞于域外",后现代境遇更策发了中国佛学陈厚故藏的延宕与造生。  相似文献   

18.
印度寓言故事集《五卷书》以它出色的思想和艺术特色在印度文学史上占据着重要地位。以阿拉伯译本《卡里来和笛木乃》《一千零一夜》及印度教、佛教为载体,《五卷书》辗转流传到亚洲、欧洲的多个国家,译本数量仅次于基督教的《新约》《旧约》。在东方与东方、东方与西方的文明交流中,《五卷书》都产生了不可忽视的影响,为世界文学的发展贡献了卓越力量。由于社会风情、民族性格、宗教信仰和翻译者风格等差异,以及时代跨度、文化过滤与文化误读等因素,《五卷书》在各国形成了“创造性叛逆”的变异,甚至有了更深层次的文化规则和文学话语方式上的改变,即发生文学他国化变化。变异现象发生于文明交流活动的始终,根本上还是要通过对异质文明的比较推进到异质文明的交汇上来,以开放、多元、包容的眼光看待各种文明的碰撞与融合,探索其中的本质规律。  相似文献   

19.
随着文化多样性的持续推进,多元文化场域的存在是客观现实。在多元文化场域下,传统文化场域与主流文化场域、现代文化场域、域外文化场域相互联系,相互促进,共同发展。因此,明晰传统文化与马克思主义、现代文化、域外文化之间的关系,是传统文化实现"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国人坚定优秀传统文化自信的前提与基础。然而,文化复古主义、文化虚无主义、文化中心主义机械、片面、静止地认识传统文化与其他三者间的关系,破坏了多元文化场域共生共荣的格局,阻碍了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弘扬,影响了国人优秀传统文化自信的形成与确立。因此,唯有厘清关涉传统文化发展创新的三大关系,纠正其中的思想偏向,化解人们对于多元文化场域的分歧,优秀传统文化才能彰显时代风采,成为涵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的思想源泉。  相似文献   

20.
随着媒介革命的纵深发展,中国新媒体发展已经进入了“微时代”。与之相应的是,网络谣言层出不穷,使得网络成为媒体危机甚至诸多突发事件恶化的媒介,导致社会风险扩大化、恶性化发展。网络谣言具有明显的社会危害性,在义愤心理、信息流瀑、从众效应、群体极化和偏颇吸收的作用下,本身即形成了一定的自我强化机制。因此,针对新媒体时代网络社会的新常态,必须强化网络社会制度规范,创新网络社会治理模式,切实提高网络谣言的治理能力,发挥网络积极正面的功能,使之趋利避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