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我自幼喜欢绘画,闲暇之余也总是画笔不离手,随时都在涂涂画画。没想到这个爱好竟会和我的工作紧密结合,并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高雅环 《大江周刊.城市生活》2012,(9)
希腊哲学家柏拉图在他的《对话录》对谈话有这样一段阐述:人们渴望说出自己的心里话,希望对某种问题找到答案,于是便三人一组,或五人一群,在空旷的草地上或绿荫下席地而坐。在漫无边际的话语中进发出的火花就成了后来的思想。 相似文献
4.
6.
《青春岁月:学术版》2014,(7)
施蛰存的《梅雨之夕》以伞为媒介给读者展现了两个不同的世界,一个是伞外的都市现实世界,一个是伞内的心灵与幻想的世界。主人公在有限的时间,短暂的路程中经历了幻想与现实两个世界及其相互渗透的复杂心理路程。一把伞使主人公从快节奏的都市世界的压抑中解脱出来,进入伞下回归心灵的安宁自在的世界,但现实的社会规范却不时扰乱着这暂时的安宁。他既不能真的回归田园生活又不能与靠以安身的都市决裂,在矛盾和无奈中,他探索出了一条身在都市心向田园,回归传统的中间道路,以获得心灵的安宁。 相似文献
7.
8.
9.
“安宁疗护”是养老服务体系守护老年人“生命最后一公里”的重要环节。本文从临终老年人的安宁疗护服务需求出发,以“安宁疗护服务利用”为研究切入点,基于“生命质量理论、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和安德森健康卫生服务利用模型”构建分析框架,进而进行实证研究。研究发现:老年人的安宁疗护服务利用需求包括“身、心、社、灵”等多个方面,但需求层次存在明显的异质性;个体层面的使能因素和需求因素显著影响老年人的安宁疗护服务利用行为,服务利用效果则会受到服务利用行为与成本的影响。本文认为需要坚持“需求导向”的原则,从政策支持、服务供给、社会氛围和个体参与等多个维度着手,提升老年人安宁疗护服务利用的可及性、可获得性、可接受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10.
11.
12.
13.
14.
15.
2005年3月,曹丽辉创办了全国首家专门托管精神病人的民营社会福利机构——长春市安宁精神康复医院。
3年来,她先后接收了216位精神病老人。如今,已有85人基本康复,28人能够自食其力。为此.她付出的不仅仅是金钱。 相似文献
16.
三秋树 《恋爱.婚姻.家庭:养生》2014,(8):53-53
先讲两个故事吧——曾经采访过50位百岁老人,旨在寻求长寿秘诀。50个案例之间并没有必然规律。有的人抽烟嗜酒,有的人大鱼大肉,有的人练太极,有的人习乐器,许多人饮食起居之不健康简直可以入养生的反面教材。某日,翻看这些老人的简历,眼前一亮,50个人有一个共同特点:都曾历经磨难,而非万事如意。有参加长征吃草根咽树皮的,有中年丧子丧夫孤寡大半生的,有从荣华富贵落魄至穷困潦倒众叛亲离的。能够挺过来,用他们自己的话说——心大。心灵的韧度决定了生命的强度。灾难突如其来,痛苦如何在日子里一点点地消化?再次走近他们,发现他们都是不挂牌的心理医生,开具的是针对自己的心灵处方。 相似文献
17.
真不知与感动“握”过多少次手,而每次的“握手”都深深感受到了心灵的撞击和升华,不论是被他人感动还是自己感动了别人。感动是心灵火花的撞击,有时往往发生在不经意间。我经常到住处附近一家临街小吃店吃早点。小吃店店面不大,有20平米左右,桌凳干净整齐。老板夫妇的年龄差不多都有60岁了吧,他们待人热情亲切,每天忙里忙外地招呼着,小店生意还不错。时间一长,老板和老板娘与我混熟了,只要我一进门,老板就冲着厨房喊:“一个包子一碗粥,快点!”一天早上,我去小吃店,服务员告知我这几天没有早点,说过几天再来吧。过了三四天,早点果然恢复了。望着碗里那熬得黄澄澄的小米粥,我禁不住呼 相似文献
18.
22年前,台湾第一家安宁病房——马偕纪念医院安宁病房设立。在多位有心、有力人士的倡导和推动下,2000年,台湾通过了健保给付与安宁缓和医疗条例,善终权白此获得立法保护与医疗给付。安宁运动20年来,台湾的安宁病房已近43家,安宁疗护团队人员以医师、护理人员、社工为核心。据统计,1999年从事安宁照顾的社会工作者约有13人;至2002年,主职或兼职的安宁疗护社会工作者已超过28人。2009年台湾卫生署“癌症医疗质量提升计划”提出癌症咨询单一化服务,支付1名社工人力费用,至今约有26家医疗院所参与,约有10多名社工背景人员担任此工作。据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