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2.
英语动词性语义研究可以从四个方面进行:研究名词的动词性语义,剖析形容词的动词性语义,探讨副词的动词性语义,阐述倒序性动词和否定性动词的语义内涵。  相似文献   

3.
本文从动词逻辑配价的角度讨论了动词及其逻辑论元的缺省现象以及它们的求解问题,提出了6条求解规则:VR1-4和AR1-2.这有助于解决中文信息处理中的语义问题.  相似文献   

4.
英汉复合词看似简单,其实不然,其多种关系及内在诸成分之间的语义关系极为复杂。在考察英汉复合词的基本分类情况的基础上,以复合词的中心词素是否含有动词为基础,将复合词分为动词类和非动词类,并通过论元结构及语义角色对动词类复合词进行次语义特征分析,为进一步探究其认知构建过程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5.
存现动词的研究一直围绕着动词的非宾格性、论元的构成、there 的虚义、NP 赋格等问题,备受生成语法学家和其他学者的关注。存现动词是否具有非宾格形式产生了内外论元两种不同的假设,这两种假说彼此矛盾但其推论都有一定合理性,因此在学界关于存现动词论元假说一直没有形成定论。重音影响话语语义解释,从本质上讲,重音是话语焦点在语音上的表现形式;在重音分配原则中,内论元和外论元焦点投射理论与重音渗漏原则为焦点范域内词项与短语重读提供重要依据,通过重音渗漏原则,可静态分析话语中存现动词与 NP 的表层和深层结构,理清几种假说的前提与合理性。  相似文献   

6.
与英语不同,在汉语中同一个放置动词可以具有两个不同的论元结构,并且具有何种论元结构与句子所带的时态标记有关。基于事件性谓词假设,本文提出"事件性特征"的概念,解释了汉语放置动词的双论元结构现象,以及论元结构和时态的关系,并指出了汉英放置动词在论元结构上不同特征的原因。  相似文献   

7.
动词是句子的结构联系和语义联系的中心,位移动词是根据是否具有"位移"这个语义特征得出的小类.本文对现代汉语中动词和位移动词的研究成果作了详细的归纳和概括,并且对位移动词进行了重新界定和分类.  相似文献   

8.
本文着重讨论现代汉语能愿动词的类别。文章以能愿动词的标准和范围为切入点 ,在此基础上描写了能愿动词的类别 ,从不同角度给能愿动词划分小类 ,揭示能愿动词的内部规律。本文的研究 ,以语义为基础 ,以形式为根据 ,主要运用了词类的典型性理论 ,语义场理论解释有关的现象  相似文献   

9.
“动词+非核心论元宾语”构式可以从形式和意义两个方面进行鉴定。形式上,“动词+非核心论元宾语”由动词和实现为宾语的非核心论元名词两个构件组成。意义上,“动词+非核心论元宾语”有“选择及排除”和“强事件弱动作”的构式意义。“选择及排除”构式义的浮现是由于宾语往往来自于一个封闭或半封闭的语义场,语义场内成员互相对立的关系使“选择及排除”义得以浮现。“强事件弱动作”的构式义则是通过删略受事信息、添加事件背景信息得以实现的。  相似文献   

10.
在俄语中动词的地位举足轻重,新的语言研究往往都与动词有着紧密的联系。俄语动词前缀是一种语义复杂的多义性词素,可以纳入多种语义聚合关系之中。针对俄语动词前缀典型的语义特点,可以尝试在语义场的理论框架内,从宏观的角度划分和研究动词前缀的各种语义场,即一组组具有一定共同语义特征的前缀所组成的聚合体。  相似文献   

11.
汉语动结合成词由词核V1及其结果补语V2构成,表述动作的结果。动结合成词的论元结构充分保留了自由语素V1的论元结构信息,但是能否反映V2的论元结构全貌依V2的词化程度而定。表述型、方位型以及大部分成就型结果补语V2都是词化程度较低的自由语素,在合成新词时语义不变,因此它们的论元结构与V1的论元结构一起完好无损地再现在合成动词的论元结构中;小部分成就型结果补语V2为词化程度较高的黏着根语素,在合成动结结构时语义发生较大的变化,原有论元的语义角色会部分流失,这时的动结合成词的论元结构不能真实地再现V2的论元结构信息。  相似文献   

12.
英汉运动动词词汇化模式对比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Talmy提出的运动事件框架及词汇化模式类型学理论为基础,探讨英汉方式运动动词和路径运动动词的共性和差异。英汉方式运动动词的共性表现为:英汉之间存在许多表达相同语义范畴的方式运动动词;差异表现为,汉语方式运动动词的数量没有英语丰富,在表达运动方式时,英语采用综合式表达法,而汉语常常使用分析式表达法。英汉路径运动动词的共性也表现为英汉之间存在许多表达相同语义范畴的路径动词,但二者的用法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13.
对运动句式的分析表明“始源-路径-目标”图式可表达移动者的动作。英、汉两种语言都可以用动词和介词两种语法形式表示空间关系的图式信息,即表明移动者位置的改变,同时还可以表达其他信息。  相似文献   

14.
关于汉语词义变化的原因只能从语言内部去探寻。目前关于词义变化的一些说法,是以逻辑学或心理学为根据进行阐释的,它只能说明词义变化后的结果,或者在某些方面带来解说上的任意性。词义变化是词与词之间的结合范围、内在系统发生变异的结果。词义的变化是在交际中、在表达中出现的,这是词义变化的条件。词义在变化中突破原有的结合范围从而取得了新义,有些经过千百次的反复而固定下来,取得新义,从而成为该词的新的派生义,有些只是作为修辞手段出现,它就成为该词的临时应用义、修辞义。词义的结合范围经常发生变化。  相似文献   

15.
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来看,词语没有固定不变的意义,语言知识源自语言运用。语言描写的并不是真实的世界,而是人们对真实世界的感知。在认知语言学的理论视域中,应该分析英语中实际使用的词项在语境中的意义。词义体现着百科性,在把握每一个词及词义时,人们往往会调动其所有相关的背景知识。每个词虽然都有其本义,但在实际的运用中,人们并非总是依据其本义去理解,而常常是按非字面意义或比喻意义去理解,这就表现为词义的延伸。  相似文献   

16.
从义素运动变化的视角研究,发现古汉语动词词义引中存在一定的内在机制和规律。动词词义引申过程中本义所含的义素或与本义密切关联的义素运动变化的模式,大致有三种。  相似文献   

17.
与词汇语义研究的日益发展相比,词汇语义学史论却鲜有人问津。现代语义学的三块基石包括:语义场理论产生的背景是新洪堡特主义;语义成分分析法产生的背景是社会功能结构主义;关系语义学的系统意义建立在指称意义基础之上。20世纪以来,尽管出现了一系列的专著,但还缺一部基于中国学术精神、借鉴西方现代理论梳理汉语词汇语义研究理论和方法的著作,《欧美词汇语义学理论》中译本的出版,将会对中国语言学界的词汇语义学研究产生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8.
维吾尔语位移类二价动词都表示某个位移主体的位移.刻画了一个位移方向,因而位移类二价动词构成的事件结构中动词必定会涉及两个参与者。但由于动词在其“常量”上仍然存在细微的差别,因而位移类二价动词所支配的两个参与者在语言层面表现为不同的论元角色。  相似文献   

19.
试论词汇语义对语法的决定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词汇与语法的关系问题,是伴随语言学历史但至今仍然没有很好解答的问题。长期以来,语法得到了高度重视,词汇的价值被忽视。事实证明,孤立地研究词汇和语法,不关注词汇与语法的关系,影响了我们对语言机制的深刻认识和准确把握。那种简单地认为语法是语言的主导和核心,词汇只是备用材料,语言的运用只是根据语法规则对词汇进行组配的看法,是本末倒置的。事实上,意义是语言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词汇语义对语言要素的性质、功能及组配模式、表达形式等都具有决定性作用,汉语尤其如此。与此相关,应建立新的词义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