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公共行政的公共性问题是行政哲学研究的基础性课题,而对这一概念的解析则是探究这一课题所必不可缺的理论工作。对"公共性"的考察给公共行政"公共性"的概念建构带来了重要启示:行政的"公共性"是一个历史流动性的概念,对其界定既需要描述性的考察与解析,也需要规范性的建构与诠释。从历史描述来看,公共行政"公共性"经历了管理行政时期的"形式公共性"向服务行政时期的"实质公共性"的演变;从规范建构来讲,公共行政"公共性"实质上是公共行政对公共利益的追求,可以将其在形而上层面定义为一种基于公共利益至上原则的价值标准,在形而下层面可以看作是行政主体对公民现实利益与权利的极力维护。当前,在服务型政府建设的背景下探讨"公共性"的概念,是对服务行政的性质和特征进行理论规划的必要步骤。  相似文献   

2.
王松梅  张震 《社科纵横》2007,24(4):54-56
中国的公共行政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发展也要不断地进行相应变革,但在转型期所存在的体制的不完善和行政主体行为的不规范所引发的诸多公共行政的问题,尤其行政伦理失范,已成为公共行政发展中不容忽视且需要迫切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鉴于此,本文立足于我国社会转型时期公共行政的发展和完善为目标,主要从“加强行政伦理建设是依法行政与以德行政有机统一的有效途径”、“加强行政伦理建设是深化我国行政体制改革,建立服务型政府之必需”和“加强行政伦理建设是提升行政素养,塑造行政人格的重要措施”等三个方面,简要分析来说明加强我国行政伦理建设是我国公共行政走向“面向现实、面向世界和面向未来”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3.
已出版的公共行政学教材主要表现为行政管理学、公共行政学与公共管理学三种编著体例,这三种体例均是以管理主义为取向的。过度的管理主义取向忽略了中国的行政生态。实现我国公共行政学教材的本土化必须认真审视中国公共行政的语境,建构基于中国宪政主义的公共行政学教材。  相似文献   

4.
试论从“部门行政”向“公共行政”的转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中国政府管理处于一个从“部门行政”转向“公共行政”的转型期。政府行政改革的基本任务就是尽一切努力弱化“部门行政” ,基本目标就是建立“公共行政”。“部门行政”与“公共行政”是分别以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为基础的两种类型的政府管理制度 ,而部门利益是部门行政延续的根源。推动“部门行政”向“公共行政”转型的制度设计思路是 :提高部门“三定”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程度 ,力争作到“职权法定” ,杜绝“职权自定” ;加强对行政立法行为的监督 ,有效遏制“部门职权利益化”趋向的发展 ;加快公共财政制度建设 ,阻隔“部门职权利益化”实现的渠道 ;决策与执行合理分开 ,中断部门利益实现的链条 ;贯彻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 ,探索党政分开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5.
作为公共行政的组织基础,官僚制对于公共行政具有管理、政治和伦理的意义.以实现政府与社会的和谐为目标的行政发展需要对官僚体制在上述三个维度加以完善以及实现三者的和谐统一.行政发展的困境就是官僚制自身的组织缺陷在管理、政治和伦理三个维度上的集中体现;同时,官僚制的公共性特征导致在管理、政治和伦理这三个维度之间也存在着内在逻辑困境.这构成了行政发展的双重困境.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 ,行政改革与行政发展越来越引起国内行政学界和政治学界的高度重视 ,有关这方面的一些论著在一定程度上推进了中国行政理论和实践的发展。但与日益变化和发展的国内国际行政实践相比较 ,现有研究成果还显得相当薄弱。因此 ,把握时代和社会发展的脉搏 ,系统梳理公共行政学的理论 ,结合实际探寻与时俱进的中国行政之路 ,成为中国行政学者的当务之急。金太军教授的新作《行政改革与行政发展》(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 0 0 2年 12月版 )便是这一领域的一大力作。这部倾注作者多年心血的学术著作 ,“时”而不滞、全而不乱、思而不虚 ,无论对…  相似文献   

7.
《社科纵横》2018,(3):41-44
邓小平政府公共性思想是以实现公共利益为根本导向,以改善人民生活为基本目标,以供给公共服务为重点内容的科学理论。邓小平实现政府公共性的路径主要包括完善政府公共性的实践载体,重构以公共利益为核心的现代政府;优化政府公共性的实践媒介,重塑以公共服务为重点的政府职能;培育政府公共性的实践主体,打造以服务人民为宗旨的公仆队伍;厘定政府公共性的实践客体,建立聚焦民生改善的公共服务体制;重视政府公共性的实践效能,建立以人民满意为导向的问责机制。邓小平实现政府公共性的路径体系对今天服务型政府建设和公共利益的实现依然有着重要的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8.
纵观百年公共行政的历史演进过程,"行政人"的内涵都在不同层面存在着一定的缺失,现代公共行政理论人性化的主旨内涵是要注重人的整体层面,将行政人人性进行完整复归."完整行政人"是要将此种理念具体为行政制度及其发展过程中的行动,追求"完整行政人"是对现代公共行政理论在行政人人性缺失方面对公共行政理论进行的重构.从对"完整行政人"的价值追求中去复归公共行政的主旨内涵,同时更需要从哲学的维度去把握"完整行政人"的主体性,更好地追寻其内在根本涵义.  相似文献   

9.
现在,许多报刊和其他公开出版物在表述李登辉、陈水扁之流时,都一致采用了“台独分子”这一称谓。笔者认为,“台独分子”这一称谓只是道出了这些人的行为方式,并没有道出其本质,也就是说,这一称谓并不十分准确。多年来,李登辉、陈水扁之流就两岸关系定位问题搞了很多名堂,什么“两个中国”“一中一台”“特殊两国论”“一边一国”等,表述有所变化,但他们推动“台独”的本质没有任何改变。但是,“台独”是什么?其本质是搞分裂祖国的活动,是搞民族分裂。“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是代表中国…  相似文献   

10.
黄丽华 《探求》2006,(4):30-33
技术理性构成了早期公共行政研究的基本途径,它强调科学分析的思路和对科技进步的信念。传统公共行政学从创立伊始,其技术理性取向便体现在威尔逊倡导创建一门独立的行政科学的努力以及对行政行为的普适性原则的追求上。本文具体探讨了威尔逊行政学思想的技术理性途径,同时也针对技术理性的局限,分析了公共行政学研究的多样化途径的重要性及其具体形式。  相似文献   

11.
12.
This empirical research investigates how political sophistication moderates framing effects on public opinion and attitudes. It explores when framing effects occur and who could be immune to such framing. Experimental results with multivariate analyses indicate that political sophistication enhances or reduces framing effects in shaping public views and stances, subject to the nature of public policy. When a public policy is promoted that is perceived as an easy issue, framing effects are significant for individuals who are less politically sophisticated. Alternatively, when a hard issue is presented, opposite results are observed. Framing effects are insignificant in promoting an ideological issue regardless of a person's political sophistication.  相似文献   

13.
14.
Theory and Decision - Using information on students’ past participation in economic experiments, we analyze whether behavior in public goods games is affected by experience (participation in...  相似文献   

15.
公共安全与公共管理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公共安全与公共管理密切相关。对公共安全的含义可以从法学理论和管理理论两个方面进行考察;危害公共安全的事故和事件的发生,有其国际社会的共性原因,也有我国转型期的特殊原因;危害公共安全的因素和事件有六个特性;强化公共安全管理,需要树立科学的发展观和科学的公共安全观;需要公共安全管理系统自身的完善和公共管理体系的完善;与公共管理密切相关,需要建立健全八个体系;在《公共管理学》教科书中,应该增加"公共安全管理"这一章。  相似文献   

16.
Evaluation and public service quality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Public service quality is a recent trend in the context of new public management. During the 1990s, public service quality initiatives have been launched in numerous countries at various levels of government. These initiatives have involved a variety of approaches: professional standard setting, service excellence based on users' perception of quality, government granted rights and choice for consumers, and the activity of consumer movements. Public service quality is considered on three levels: the micro level related to the output of the service delivery, the meso level related to the outcome of the service, and the macro level related to public values. Various stakeholders of evaluations of service quality efforts are identified and their expected use of evaluation is discussed. Three roles of education are described: one in the implementation of public service quality, another in evaluation of the success of service quality initiatives, and a third role of evaluating higher levl outcomes. It is argued that even if evaluation techniques are necessary tools for improving service quality at the micro level during implementation, it is even more important to evaluate these initiatives against higher level policy goals and social values.  相似文献   

17.
18.
19.
We live at a time marked by growing distrust of democratic institutions and increasing threats to those Enlightenment values that afford the individual protection from the arbitrary exercise of authoritarian power. In the face of such challenges, we need to re‐imagine more agile, adaptive and responsive forms of governance. This edited speech argues that with sufficient political authority, public services can facilitate the commissioning of programme delivery, cross‐sectoral collaboration, new forms of social investment in public good and more opportunities for participatory engagement by citizens.  相似文献   

20.
大众政治心理作为政治领域的精神现象,是社会政治现象中的一个特殊方面.它是一种以大众为主体对象,以公平政治参与为主要功能,并辅之以现代化传媒手段、经营和生产方式的现代政治文化意识.大众政治心理包括政治意识、政治信息、政治舆论、政治道德、政治信仰等方面,对社会政治生活具有正负效应,了解当前社会大众政治心理在社会文化和社会变迁中的表现,提出相应的优化对策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