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古诗词中比喻的形象功能及其翻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比喻是古诗词中重要的修辞手法,它不仅是富有诗意的语言形式,同时也是一种形象思维的方法。在古诗词翻译中,应正确理解比喻的形象功能,并将原诗中具有美学价值的形象在译文中完美再现出来。  相似文献   

2.
英语比喻的美感及其在翻译时的再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比喻是创造语言美的重要修辞手段,它产生于人类的语言审美活动并时时表现在语言使用的过程之中。比喻的使用体现了语言的美学功能和信息功能的结合。英汉比喻既有共性又有差异,只有采取多种方法,去异求同,才能使英语比喻的美感因素在翻译中对等再现。  相似文献   

3.
王蒙是享誉文坛的著名作家,同时也是语言运用的大师,其小说语言风格鲜明、自成一家。王蒙小说的比喻各种结构形式都有所使用,可谓众体皆备;就喻体的选择而言,具有远距离设喻和近距离设喻两种完全不同的取向;从功能上看,更是多种多样、异彩纷呈。  相似文献   

4.
“抽象式比喻”是一种既古老又全新的比喻形式,语言学界涉猎甚少。笔者对此略作探索,辩证出“抽象式比喻”与“虚喻”的不同,进而简要分析了此种比喻的抽象阶梯的三种不同情形和两种结构形式,并用实例证明了此比喻的存在理据。  相似文献   

5.
修辞格能够使语言更加生动、形象,更具有感染力。尤其是对于语言简洁的诗歌来说,比喻的作用尤其重要。本文运用引证和分析的方法主要介绍了明喻、暗喻两种主要的比喻形式在诗歌的作用及应用,从而有助于提高英文诗歌爱好者的文学修养和学习兴趣。  相似文献   

6.
1、一个比喻句的构成,客观上需要本物(被比喻的事物)和喻物(用以作比的事物)在某一方面有相似性——共点;在主观上需要人们对这种共点有一定的认识——类似联想,并用特定的语言形式表达出来.从创造比喻句的方向看,人们认识到两个事物的相似,并用一定的语言形式表达出来;从理解比喻句的方向看,人们正是通过共点的语言表达形式——共体来体会本物与喻物在某方面的相似,并获得语言艺术的美感享受.所以,从本质上讲:比喻是表达类似联想的一种特定的语言形式.在比喻中,共点与共体处于创造和理解比喻的枢纽地位.  相似文献   

7.
要想使语言生动、鲜活,修辞格的运用是必不可少的。比喻是最常用的一种修辞形式。尽管不同国度的人们,由于文化背景的不同,使用不同的语言,但人们对世界的认识有相同及相近之处。英语、汉语中的对等型及相似型的比喻由此产生。  相似文献   

8.
比喻与中国现代新诗的修辞阐释李怡在人类的文学活动乃至一般的语言活动中,比喻是最基本的修辞方式,特别是对于格外讲究语言形式、推敲文法结构的诗歌艺术,情形更是如此。中国古人一向把“六诗”、“三义”作为诗的几大要素,其中就包括了作为语言修辞的比喻(比);即...  相似文献   

9.
比喻认识上的这个误区是,认定本体和喻体必须是性质不同的事物.这样的认识必然导致对比喻的误解和比喻辨识的夹缠不清.理由有三:事物分类具有层次性,"性质"具有相对性;语言形式和表达效果是判断修辞格的唯一依据;事实证明,本体和喻体有同有异就可以构成比喻.  相似文献   

10.
该文对比分析了汉英比喻的不同。从句子形式结构、比喻构成成分、中西民族文化差异和艺术审美特色角度对比研究,并讨论汉英比喻中各自的特色和实际运用的效果。通过大量例举实证,对比分析,找出中西比喻带给读者的不同感受,使我们在选择和应用比喻中达到思想和语言的完美结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