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环顾当今世界,城市化已成为一股税不可挡的潮流,迅速地波及到每一个国家和地区。目前,城市化水平已成为衡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之一。由于经济社会发展的水平不同,自然条件和自然资源差异甚大,当今世界不同类型的国家和地区城市化水平有较大差距。对现阶段胜界城市化的特征进行比较研究并预测其未来发展趋势,有助于进一步揭示城市化的发展规律,并对中国城市化的发展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本文着重分析50年代以来世界城市化的特征及其发展趋势,并对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城市化的特点进fi比较研究。一、现代世界闹市化的发…  相似文献   

2.
城市化和保护耕地的矛盾已成为贵州经济发展中的突出问题。利用协整理论和协调度指标对贵州省1982~2008年的城市化水平与耕地面积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贵州耕地面积与城市化水平之间存在协整关系,且二者间呈负相关关系,随着城市化水平的提高,耕地面积减少,城市化水平提高是耕地面积变化的原因,但耕地面积变动不是城市化水平提高的原因。大部分年份的耕地资源与城市化水平协调度呈调和型,耕地资源保持在承载力阈值内,短期内可接受。  相似文献   

3.
文章基于中国省级面板数据,采用差异系数分析技术考察城市化水平的地区差异,并对这种差异的形成进行了实证分析,主要考察了高等教育投资和中等教育投资对城市化的影响,并通过生育率等指标予以扩展.研究表明,中国地区之间的城市化水平差异显著,而人力资本水平对城市化具有正向的促进作用,人力资本能够促进城市化水平的提高.  相似文献   

4.
省际城市化进程的定量比较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人们习惯上认为我国城市化进程东高西低,即沿海地区城市化进程超前而西部地区滞后,这显然是对各省份城市化水平进行单纯对比的结果。但是一个地区城市化进程适度与否不在于该地城市化水平的高低,而取决于城市化水平与该地经济发展程度的适应状况。在选择了合理的度量城市化水平的指标与适当的对比参照系之后,我国1991年各省份的城市化水平与该省份经济发展程度的适应状况的量化分析,得出的结论却与习惯说法大相径庭。  相似文献   

5.
东北地区人口城市化水平的特殊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辉 《人口学刊》2008,(2):38-43
20世纪末期,东北地区人口城市化水平达到50%以上,超过东北地区工业化水平,也超过全国人口城市化平均水平,但目前东北地区人口城市化明显存在着城市现代化基础相对薄弱,工业化发展动力不足的问题。东北地区人口城市化水平超前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现象是我国区域城市化和工业化过程中的特有现象,其特征表现为:从发展趋势看,东北地区人口城市化增长速度放缓;从国内外比较看,东北地区人口城市化水平较高的优势已不复存在;从城市化质量指标看,东北地区城市经济总量和城市竞争力相对较低。东北地区的人口城市化虚高问题,在制定人口发展战略乃至实施国民经济发展规划中,尤其需要深入研究并认真加以解决。  相似文献   

6.
中外城市化发展至今已经表现出来的一些规律,至少有以下几个,应该引起我们注意和进一步研究。一、关于人口城市化水平的客观规律性问题人口城市化水平必须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是人口城市化的一个基本规律。它包含两层含义。一是进入现代以来,经济的发展必然带来人口城市化水平的提高。人口城市化水平提高又成为经济进一步发展的必要条件。二是人口城市化的水平相对于经济发展的水平过高或过低都不利于经济和社会长期稳定的发展。从历史发展的长过程看,过高或过低的人口城市化必然要回归到与经济发展相适应的水平。第一层含义反映了人口…  相似文献   

7.
长期滞后发展的城市化 ,已成为制约我国经济发展的主要问题。要加快农村人口城市化进程 ,必须研究潜在的城市化主体—农村人口集团特征及个人因素对城市化的影响。根据对浙江省柯桥、柳市两镇农村人口的主体和城市化行为的主要决策者—农村劳动力的实地抽样调查资料 ,以新的研究视角和定量为主的统计分析方法 ,对我国东部农村地区“潜在”城市化人口向小城镇 (或其他城市 )迁移之城市化意向的个人影响因素进行比较深入的分析 ,得出了一些很有意义的结论。  相似文献   

8.
中国人口城市化水平与结构偏差   总被引:26,自引:0,他引:26  
本文对中国目前的实际人口城市化水平进行估算.在不同方法估算结果的基础上进行国际比较,认为中国目前的实际人口城市化水平仅仅略微偏低正常值10%左右.但是,中国的城市化产业内部结构与世界同类国家相比,存在显著偏差.实证分析证明,从城市化角度看,城市化产业结构严重偏差是由于近20年来,中国侧重发展小城市,小城市比重上升使服务业发展缺乏必要的市场空间.城市规模结构不合理降低了城市效率,影响了城市功能的发挥.  相似文献   

9.
中印两国同为世界人口大国,分别居第一、二位;同属亚洲国家,且地理上毗邻;同是经济上的发展中国家;同是人口城市化水平较低的国家。同时,两国在政治社会和经济发展以及风俗习惯上又存在着一系列的差异性。这些因素共同构成了两国的可比性基础。就人口城市化方而而言,两国既有共性,又有差异,对其人口城市化的发展加以比较分析,是有意义的。本文从三方面加以探讨:一、中印人口城市化水平的动态比较;二、中印人口城市化的内部结构比较分析;三、影响中印人口城市化因素的比较观点。  相似文献   

10.
中国区域城市化水平差异原因探析   总被引:30,自引:1,他引:30  
在中国城市化发展的不同阶段,区域间城市化水平的差异程度及变动趋势差别显著.总体而言,改革开放前的30年,中、西部地区城市化速度快于东部,区域间城市化差异趋于缩小;改革开放后的20年则相反.区域问城市化水平差异的原因较为复杂,需要更深入、综合地探讨.统计分析表明,新中国历史上的省际城市化水平的差异在总体上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相关,但政府出于管理和政治等方面的考虑,以及不同历史时期城镇设置标准和城镇人口统计的变化,对省际城市人口比例的差别具有重要的影响.不同历史时期省际城市化水平差异的解释变量很不相同.对实施改革开放政策以来区域城市化水平差异的估计需要更加准确、合适的指标.  相似文献   

11.
目前,国内对城市化现象的研究论著甚多。但绝大多数研究所采用的城市化测度指标都是以城市人口为核心的单一指标。尽管城市人口数量是衡量城市化的主要指标,但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城市新兴产业劳动生产率的大幅度提高等因素的变化,用前述单一指标来表征城市化的发展越来越显示出局限性,而包含人口、经济、第三产业状况等多方面因素的复合指标的意义则日见端倪。  相似文献   

12.
<正> 城市化和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密不可分。城市化水平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而提高。正常的城市化是工业化、现代化的必然结果,也是工业化、现代化程度和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一种反映。我国经济体制的改革,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也必然促进城市化水平的提高。从1982年和1984年各省区城市化水平提高的过程看,有些问题仍待解决。  相似文献   

13.
城市化是工业化的结果,也是农村人口伴随工业化进程向城镇迁移和集聚的结果。人口向城镇的迁移与集聚程度,直接反映一个国家或一个地区的城市化水平。在我国,除工业化进程这一基本因素以外,国家政策对人口的迁移、集聚和城市化起着极为重要的影响作用。因此,研究城市化问题,必须研究影响人口迁移与集聚的相关政策。  相似文献   

14.
我国城市化发展的区域差异及协调发展对策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2  
刘盛和  蒋芳  张擎 《人口研究》2007,31(3):7-19
中国城市化发展具有极为显著的区域差异。文章根据多元数据比较系统地阐述了我国城市化发展的省际差异特征,剖析了其形成因素;对我国未来区域城市化的发展趋势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前瞻性分析,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促进我国区域城市化协调发展的对策与措施。  相似文献   

15.
毛新雅  翟振武 《西北人口》2012,33(3):1-5,11
城市化的实践进程表明,一个国家的人口城市化往往遵循"城市化—郊区化—逆城市化—再城市化"或者"大城市—中等城市—小城市"的空间路径而展开。文章对"空间循环假说"、ROXY指数方法、"区域城市化"概念以及"差别城市化理论"等人口城市化空间路径理论的演绎进行了梳理,并对国内外相关研究进行了总结。结合中国人口城市化进程特点,文章认为,人口城市化空间路径理论与研究对中国城市化的道路模式、区域规划以及都市圈与城市群区域人口城市化问题的研究有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16.
每当有人问起某年某地区的城市化程度是多少的时候,10个从事城市化问题研究的学者至少会给出9个没有多少相似性的答案,只要我们稍微去翻一翻近年来有关城市化问题研究的诸多学术论文便足以确信这一点.这说明度量城市化程度的复杂性.然而,不清楚一个地区城市化的程度,就不可能清楚这一地区城市化进程是超前于还是滞后于经济发展的水平.不清楚一个地区城市化的进程是超前还是滞后,就不可能提出正确指导这一地区城市化进程的建议与对策.也就是说,建立在这一事实基础之上的学术研究是缺乏科学性的,而用缺乏科学性的研究成果去指导城市化实践,其后果如何就不言自明了.  相似文献   

17.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市化水平区域差异的量化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运用区域差距的测度方法定量测算了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市化水平的区域差异与省际差异,研究结果表明,东、中、西三大地带城市化水平的区域差距呈现缩小之势,但目前仍然维持东、中、西三大地带城市化水平较大差距的基本格局。东、中、西三大地带内部的城市化水平差异尤为明显,其中东部地区的各省(市、区)的城市化水平差异最大,中部地区次之,西部地区最小。  相似文献   

18.
中国城市化与经济发展水平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利用1970~2009年跨国面板数据,结合三次函数型和对数函数型拟合模型,实证研究了中国城市化与经济发展水平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1970年以来的中国城市化与经济发展进程基本符合国际一般规律,即中国的经济发展推动城市化正常发展;但由于认识偏差导致制度障碍,使中国的城市化水平滞后于经济发展水平。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中国城市化水平的滞后并未表现出像通常认为的那样在逐步缩小,而是保持相对稳定不变的状态,滞后值为12.31%。在此基础上作者得出推论:中国这种整体下移的发展路径导致经济发展的低效率,并降低城市化水平的饱和值。  相似文献   

19.
人口城市化水平的高低,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现代化程度的重要指标。它表明某区域内城市(镇)人口占其总人口的比重。人口城市化水平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呈正相关关系。1990年第四次人口普查时,秦皇岛市的人口城市(镇)化水平为26.15%,略低于全国26.23%的平均水平,而明显高于河北省19.08%的水平。1994年  相似文献   

20.
一、概述我们常常在人口研究文献中见到“时期生育水平”这个词,各种学术刊物中也不乏专门分析我国妇女生育水平及其变化的文章。但是我们发现由于所使用的统计指标不同,分析者们有时会得出不一致甚至相反的结论来。这种情况对于有关政策的制定和实施都是极为不利的。事实证明,对于同一种人口现象,如果所选用的描述指标不同,那么就有可能会导致不同的分析结论。这就向我们提出一个问题:就时期生育水平而言,基于哪种统计指标得出的结论更合理、更可靠些呢?当然,要全面回答这个问题是相当困难的。这主要是因为目前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