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劳动安全与技能养成:一种政治经济学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技能养成分为内部培训和外部培训体制两种方式,它们的内容本质上属于劳动安全问题.潜藏于劳动安全背后的是劳资双方不同的利益取向,自由市场经济制度和协调性市行场经济制度安排了两种不同的平衡各方利益需求的方式,从不同面向形塑了劳动过程中不同的利益政治行为,由政治斗争达成的不同妥协安排导致了技能养成方式的差异.劳动安全作为中间变量,从理论上将经济治理的制度类型与技能养成之间的相关性勾连起来.  相似文献   

2.
饶志静 《理论界》2014,(1):79-82
不当劳动行为制度,是保障劳动者的团结权和平衡劳资双方劳动关系的一项重要的法律措施,其中最为典型的就是禁止雇主不利益待遇行为。其大致包括两种类型:一般不利益待遇和特殊不利益待遇,涵盖劳动关系上的不利益、对劳工私生活及工会活动上的不利益。在不利益待遇的审查基准上,最主要是判断不利益性与原因之间有无因果关系。当前我国利益待遇不当劳动行为制度存在较为严重的缺失,未来可以借鉴美日等国经验在法律规定和司法实践中加以重构。  相似文献   

3.
国有企业改革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中最核心、最困难的部分,因此,我国采取了“渐进式改革”的形式,改革政策的变化正是国有企业劳动关系变化的渊源。计划经济体制下的国企劳动关系具有国家属性,主要表现为国家与工人的关系,在一种富有人情味的松散化管理模式下,劳动关系的运作可以从微妙的车间政治中得以体会。随着国企改革的深入,国有经济退出战略和股份制改造的实行成为国企劳动关系变化的临界点。国企劳动关系的整体变化经历了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而国企产权改革成为新的劳动关系建立的起点,而非新的劳动关系确立的标志。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劳动关系双方围绕经济利益的冲突开始由隐性的利益一体型向显性的利益冲突型转变,且利益冲突的表现形式和冲突发生的数量、范围都呈现出上升趋势,冲突的激烈程度也在不断加剧。但在构建和谐社会的背景下,国有企业劳动关系管理趋势必将从利益冲突迈向新的利益一体。  相似文献   

4.
王潇 《理论界》2013,(9):23-27
本文通过分析我国集体劳动关系中各主体的行为,在一定的博弈假设前提下,首先将简单的劳资博弈纳什均衡静态博弈模型进行扩展,并在此基础上分析劳资博弈的子博弈完美纳什均衡、威胁下的策略性行动以及嵌入其他因素时引起的博弈行为变化,不仅考虑博弈主体的经济利益,还考虑心理效用和制度因素等对行动策略的影响,从而探究我国现阶段集体劳动关系行为博弈的特点,并提出促使劳资双方从非合作博弈走向合作博弈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5.
在我国数字经济飞速发展和人口老龄化不断加深的背景下,互联网使用为促进老年人劳动供给提供了新的契机。基于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数据,应用就业选择方程和工作时间方程考察互联网使用对老年人劳动供给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互联网使用促进了老年人就业水平的显著提升,并导致工作时间显著缩短;互联网使用促进就业水平的提升足以补偿工作时间的缩短,导致老年人劳动供给明显增加。互联网使用主要通过信息传播、增强社会融入和改善自我认知等途径促进老年人就业,互联网使用所产生的工资溢价一方面促进了老年人就业,另一方面导致老年人工作时间缩短;数字经济发展有助于老年人就业水平的提升和工作时间的缩短,但互联网使用对老年人劳动供给的影响随着数字经济的发展而逐渐减弱;互联网使用对老年人就业的促进作用主要集中于城镇居住、无隔代照料压力、受教育水平较高和低龄的老年人群体,而对老年人工作时间缩短的影响主要集中于有养老金、无隔代照料压力和城镇居住的老年人群体。基于此,政府部门在推进互联网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引导和鼓励老年人使用互联网将有助于老年人劳动供给的显著增加。  相似文献   

6.
本文分析了我国对劳动、资本收入及消费支出征税的有效税率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及其影响经济增长的途径 ,发现我国对资本征税降低了投资率和全要素生产率 ,但不影响劳动供给 ,对经济增长有一定的负效应 ;对劳动征税降低了投资率 ,刺激了劳动供给 ,对技术进步没有影响 ,总效应是降低经济增长 ;对消费支出征税 ,提高了投资率和全要素生产率 ,不影响劳动供给 ,最终效应是不妨碍或弱促进经济增长 ,并据此提出了相关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基于家庭经济学和时间配置理论可以证明,劳动剩余条件下的劳动供给并不是无限的。受制于家庭分工的约束,供给曲线呈特殊的阶梯形态:随着劳动供给的增加,农业劳动力的保留工资不断提高,且幅度不断扩大。劳动供给对工资的反应是非连续的:只有当工资上升到新的保留工资水平时,劳动供给才会增加;否则,工资上涨并不能带来供给增长。与这种特殊的供给形态相对应,工资上涨的主要动力从农业收入转向工业劳动需求。内蒙古、甘肃两省1500个农户的调查数据证明了这一判断。当劳动需求扩张时,由于工资的微调不能带动供给的微调,劳动力市场将长期难以出清。这提醒我们,当前农民工工资上涨与用工短缺并存现象很可能源于劳动剩余条件下的供给不足,并不必然意味着剩余劳动力枯竭,不能作为刘易斯拐点到来的证据。  相似文献   

8.
杨晶 《学术探索》2014,(1):59-62
劳动争议的解决涉及广大劳动者和用人单位的切身利益,维护和谐劳动关系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石。现在我国经济体制领域已经产生了深刻变革,人们思想观念随之发生了深刻变化,社会各方面利益对抗加剧,劳动关系双方主体经济利益冲突愈演愈烈,构建和谐劳动关系任务艰巨。构建和维护和谐劳动关系,需要妥善处理大量出现的劳动争议。在现有劳动争议处理机制中调解是最有效化解劳动争议双方矛盾的方法,而劳动仲裁调解居于劳动争议解决核心地位。  相似文献   

9.
论不当劳动行为立法   总被引:33,自引:0,他引:33  
不当劳动行为立法 ,是市场经济条件下以劳动者的团结权保障为其法理依据 ,以规范和平衡劳动关系为其直接目的的一项立法措施。不当劳动行为立法集中体现了劳动法律的社会法特征。当前中国亟需不当劳动行为立法。中国关于团结权的成文法规定和正在进行的完善团结权的立法活动 ,为中国不当劳动行为立法提供了法律依据和法律环境。中国不当劳动行为立法主要应规定雇主的不当劳动行为 ,包括差别待遇、黄犬契约、拒绝集体谈判和控制干涉工会等内容。不当劳动行为立法还应匹配其救济规定 ,中国宜采用行政救济和司法救济并行、以行政救济为主的方式 ,至于救济机关 ,则可考虑由政府、雇主和工会三方组成劳动委员会来承担  相似文献   

10.
教师劳动供给不完全是在学校管理中容易被忽视的事情。教师劳动供给不完全,降低了学校教育资源的利用率,并进而影响到学校的办学效率。造成教师劳动供给不完全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教师劳动合同的不完全是教师劳动供给不完全形成的可能基础,固定工资制是教师劳动供给不完全形成的直接动因,学校对教师劳动供给监督的低效率是教师劳动供给不完全形成的外部环境。  相似文献   

11.
现代企业理论关于企业和市场的本质区别、边界以及企业内部权利的配置等有不同解释,产生分歧的根源在于对交易和交易费用的理解。现代企业理论认为,交易的本质是合作,市场机制和企业组织都是治理经济主体之间合作利益分配这一博弈关系的规则和制度。由于运行机制和激励方式不同,市场和企业治理交易的效率也有所不同。然而,仅通过比较边际交易费用确定企业边界的方式忽略了企业交易合作利益的生产和分配。市场和企业并不是非此即彼的关系,市场尤其要素市场对于企业必不可少,从生产要素市场的定价机制即企业合作利益分配关系出发,可以揭示企业与市场的联结点即边界。从经济关系的角度看,网络平台企业构建的新型劳动组织形式并没有改变企业的边界,劳动市场上的平等交易关系只是掩盖了资本与劳动的对立关系,因此有必要根据劳动雇佣关系来调整法律上的企业边界。  相似文献   

12.
激励机制的相对扭曲是国有企业缺乏活力的症结在生产技术和资本较为容易从外部有偿获得的情况下,从根本上说,无论是单个企业的掐力和竞争优势,还是整个国民经济的活力和竞争优势,无论是微观经济实绩,还是宏观经济实绩,都依赖于单个劳动者的工作效率和工作努力程度,从而依赖于工作激励机制和劳动供给行为。目前我国国有企业普遍活力不足,已对整个国民经济的运行和发展产生了明显的不利影响。我国国有企业活力不足的主要根源之一,是不能有效地激发国有企业部门的一般劳动老  相似文献   

13.
改革开放以来,伴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阶段性推进,企业劳动关系也大致经历了六个阶段的变迁.在历次劳动关系变迁中,由于利益调整的不均衡引发了一系列不良社会后果.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构建和谐劳动关系,构建“利益协调型劳动关系”既是企业改革目标,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必须坚持“以企业发展为基础,以保护劳动者权益为根本,以构建和谐社会为目标”的原则来构建企业劳动关系.  相似文献   

14.
<正> 管理科学和政治经济学的具体对象虽然不同,但都是关于经济生活这一共同客体的研究。作为管理科学一般基础的劳动组织理论,就是马克思对劳动方式分析的内容,而劳动方式是直接由生产力特别是生产资料的技术性质所决定的不反映利益关系的生产关系一般,因而以协调协作劳动为主要内容的现代管理理论,是可以为我们所吸收利用的。 一、劳动方式是一般管理科学的基础概念  相似文献   

15.
对新劳动合同法的批评认为,劳动合同法是对中国经济发展的严重制约,不仅没有起到维护劳动者利益的作用,反而进一步侵犯了他们的利益.新劳动合同法有利于中国经济的长远发展,尤其是在当前经济危机的情况下,更能显示出它的巨大作用.  相似文献   

16.
张凤林 《学术研究》2002,1(11):25-30
本文依据现代劳动经济学和人力资本理论框架 ,探讨了劳动供给与就业体制安排的内在关系 ,进而由国企职工的劳动行为特征推引出今后国企就业制度重新建构 ,并且应当特别注重参考借鉴日本模式的新思路 ,强调指出较为稳定的就业关系可能是一种更优的选择。  相似文献   

17.
劳动公益保护与劳动公益诉讼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在范 《中州学刊》2007,(3):100-102
劳动公益是劳动者阶层共同享有并为劳动基准法强制保护的社会利益,它集中体现和代表了现代社会中居于多数地位的职业劳动者的群体利益,其实现程度可以充分显示一国的人权状况与法治水准。然而,我国目前的劳动公益保护并不尽如人意,劳动公益在实践中屡遭侵害、处境艰难,在一定程度上表明现行法律救济机制已难以胜任劳动公益保护的重任。为此,我国应适时进行劳动公益诉讼立法,为劳动公益保护提供新的制度支持。  相似文献   

18.
我国不当劳动行为控制的制度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不当劳动行为”,又称“不公平劳动行为”,是指劳动关系中的劳动使用者(雇主)或者工会以不正当的手段,妨碍或者限制了对方或者第三人行使其合法权利的行为。〔1〕不当劳动行为的主体,主要是劳动使用者,少数情况下也包括工会。作为广义团结权的保障措施,②不当劳动行为法律制度  相似文献   

19.
在社会主义经济中,不但有全民所有制经济、集体所有制经济和个体经济,而且在劳动方式上有联合劳动。现在,我就联合劳动问题谈点个人的看法。 一、国家所有制形式上的联合劳动 生产的社会化要求生产资料转归社会占有。在国家尚存的条件下,国家就是社会中心、社会代表。国家以社会的名义占有属于全民的生产资料,这是符合全民意志和利益的。 这种占有首先表现为国家对全民所有制企业的法权关系,即对全民所有制企业的生产资料进行社会规定和实行法律保护,绝不允许任何个人或集团凭借任何理由加以侵犯。但是,所有权必然要转变为实际的占用和支配权,必然要表现为经济利益上的要求。这种要求是通过社会规模的联合劳动和占有全民所有制企业的一部分剩余产品来实现的。  相似文献   

20.
劳动关系是市场经济条件下最基本、最重要的社会关系,劳动关系是否和谐是决定整个社会能否和谐发展的根本因素。在市场化改革的过程中,中国旧的计划模式的劳动关系体系逐渐被打破,基于市场经济体制和相应的多种所有制并存的格局,公有和非公有经济都采用了更为灵活和多种多样的用工模式,新的市场化的劳动关系体系正逐步建立。中央政府的目标是建立和谐的利益协调型劳动关系,促进社会的稳定和经济的快速发展,但劳动关系的现状离政府的目标还相去甚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