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岁寒堂诗话》是宋代尊杜链条中的重要一环,它特别通过"意"这一视点来推尊杜甫,并在对比分析中标举杜甫大旗以反拨苏黄诗风,现实针对性很强。笔者分析"意"的多层次含义及要求,透视其论杜的视角,结合对比当时诗坛状况及其论苏黄的言论,研究其匡救时弊的具体举措,并探讨其尊杜贬苏黄的深层次原因及得失。  相似文献   

2.
在北宋,江西诗派可谓独霸诗坛,但时至南宋,对其反拨者不绝如缕,其中张戒就比较全面彻底,涵盖"性理"和"物理",贯穿思想和艺术层面,但因受理学的制约,张氏诗论主张也有一定局限性。  相似文献   

3.
本文研究南宋诗学家张戒及其<岁寒堂诗话>.张戒是一位爱国者,他论诗主要遵从杜甫的现实主义传统,从两个方面推进了诗意学说.在诗意本体论方面较前人有所深入,在言志与咏物的关系方面提出了新的命题.  相似文献   

4.
在新文化运动兴起之时,张謇提倡尊孔,即提倡孔子的"人道"和"理性"内容,也就是包含在孔子学说中的人文主义精神,从本质上讲,这对中国传统的皇帝中央专制独裁统治体制是一种批判.  相似文献   

5.
论文就当代学者对晚清、民国时期"尊黄"思潮的研究成果作一总结,分别论述了晚清时期"黄帝"与清末民族主义的关系、黄帝纪年的政治文化意义,民国时期特别是抗日战争时期"尊黄"所表达的"大民族主义"诉求。并就进一步的研究方向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6.
在明末清初 ,词坛上存在着一股浓厚的尊柳之风 ,“作者非冶容不言 ,选者非目佻不录”。但到康熙初年 ,词坛风气开始发生蜕变 ,出现了批评冶艳词风和抨击学习柳词的思想倾向 ,它的代表人物就是毛先舒。康熙中叶以后 ,柳永词在清代词坛的影响趋于衰退 ,以朱彝尊为代表的浙西派主张师法南宋 ,试图以姜夔、张炎的清醇雅正词风荡涤清初因学柳而盛行的冶艳风气  相似文献   

7.
戒文发展至两汉时期,与先秦相比,类型上更加丰富了,尤其是反映着汉代人的家庭观念的家戒文篇量更是引人注目.本文拟就戒文在汉代的这两大特点进行共时的探索研究,以期对此时期戒文的自身文体特点和时代特征有较为深入的把握.  相似文献   

8.
一尊青铜像     
张三和李四是同事。一天,两人扭(niu)打着到了公安局。 张三对警官说:“昨天晚上,家里的灯都熄(xi)了,我突然听到扭打声。于是,跳下床出去看个究竟,正撞(zhuang)上一个人从我女儿的房间里跑出来,窜下楼梯去了。我跟在后面猛追,当那人跑到街口时,  相似文献   

9.
传统知识论把认知活动与评价活动割裂开来,然而,认识活动总是包含着认知活动与评价活动这两个方面。儒家之“知”既包括客体事实更包涵价值事实。在儒家传统中,尊德与重知是有机地联系在一起的。认识活动中的认知和评价的有机统一可以用儒家“尊德性而道问学”一语来表述。  相似文献   

10.
明代弘治、正德年间 ,由李梦阳等人提倡的“宗杜”理论 ,虽轰动一时 ,但由于其产生的背景 ,使其不可避免的具有强烈的政治意味 ,从而影响到此一理论的进一步发展 ,在“宗杜”理论产生不久 ,其原先的一部分倡导者便对其提出质疑 ,在政治氛围相对宽松的南方也是颇多反对之声。  相似文献   

11.
张江先生提出“强制阐释”的观点并非单纯在西方文学研究中存在,也表现在借鉴西方文论研究成果解读古代文学作品的过程中,得出的结论不仅背离了文本的历史语境,也削弱了文本的文化意义。杜诗作为中国古典文学的代表,集中体现了中国文化的特质。但20世纪以来的杜诗研究也存在着“强制阐释”的嫌疑,对其展开分析,有助于我们从新的切入点认识杜诗的艺术魅力,从而分辨出“强制阐释”的意义所在。  相似文献   

12.
杜诗作为中国诗歌史上的最高典范确立于宋代。而在这一典范的确立过程中,黄山谷学杜和江西诗派以杜甫为祖无疑起了巨大作用。但是,在黄山谷学杜是否得其精髓这一问题上,历代学者争议颇多,至今未有定论。文章在详细考察历代学者有关论点的基础上指出,面对唐诗这样一个难以逾越的高峰,宋人必须对诗歌创作的题材、写作方式等进行变革,这才符合中国诗歌发展递嬗的规律。从这一角度出发,应该对黄山谷学杜的功绩予以确认。在一定意义上而言,黄庭坚是诗歌史上学杜得其精髓的重要诗人之一。  相似文献   

13.
杜甫书法论     
杜甫在唐代艺术史上以诗歌著名 ,其涉及书法的诗歌有助于我们把握唐代书法史。他从褚遂良、薛稷书法出发提出的“书贵瘦硬方通神”的观点 ,实际就是对唐代开元以前书法史的概括 ,他在诗歌中吟咏的张旭草书、李潮八分书以及他所反对的崇尚肥厚的风气都反映出开元间书法状况 ,由此奠定了杜甫在书法理论史上的重要地位。其书法创作楷、隶、行草兼工 ,整体以意行之 ,赞赏古而雄壮的风格 ,注意书写中的速度、节奏、笔势、墨法等等内容 ,在唐代也是很有深度的书家 ,从其诗歌中还可看出他的书法创作观无疑也是成熟的。  相似文献   

14.
近查江西大余(古为南安府大庾县)赤石《叶氏联修宗谱》,发现黄庭坚《题赠叶氏世家》诗二首、《赠叶梦得》诗一首。又查有关黄庭坚的诗文集和宋诗集,均未发现有记载,经考证,确系黄庭坚散佚的诗文。  相似文献   

15.
关于杜甫与道教的关系,争论颇多,概括起来不外乎两种。一种认为杜甫对道教信仰的虔诚比李白有过之而无不及;另一种否认杜甫信道,认为道教仅仅给杜诗增添了斑斓的色彩。从杜甫的诗赋入手,以杜解杜,继而得出杜甫有崇道行为和道教信仰,并从时代风气、个人心结、坎坷遭遇、多病身躯几个方面剖析了他信奉道教的原因。  相似文献   

16.
17.
冯至是20世纪40年代新诗人中受杜甫影响最大、对杜甫精神领会最深的诗人之一。冯至从杜甫那里继承了积极入世的精神和忧国忧民的忧患意识,继承了把内在生命和外在宇宙对接起来进行思考的思维方式,继承了在诗歌创作上“语不惊人死不休”的创新精神,并进行了现代化转换,是杜甫千年之后难得的知音。  相似文献   

18.
“诗圣”一词首出于杨慎,见其《词品·序》,而非王嗣奭;杜诗有两处记录安史叛军焚烧唐室宗庙,古今杜诗注本均失注,而两唐书皆有相关记载。  相似文献   

19.
本文认为自明代以来形成的以为《赠花卿》是讥讽花敬定僭用天子礼乐的说法是错误的,因为从《赠花卿》一诗本身看,诗中音乐不一定指宫廷的音乐;从花敬定的功与过、他对朝廷的所持的态度及杜甫对他的看法判断,《赠花卿》不当暗含讥讽;从唐代宫廷音乐的状况看,花敬定也不可能使用朝廷礼乐。这种错误认识的产生,源于自宋代以来形成的学术方法和特定的学术背景,源于以史证诗研究方法的错误运用。  相似文献   

20.
从晚唐袁郊所撰传奇集《甘泽谣》出发,结合《唐书》及其他资料,对相关杜甫的二事进行了补遗及略考。一事为杜甫恃才傲诞,为人所厌,自青年至晚年,向来如此。另一相关事为杜诗《饮中八仙歌》中的人物之一焦遂,其人狂放不羁,好酒善辩,然其事迹仅见于《甘泽谣》,故显得弥足珍贵。此二事,对后人重新审视杜甫其人及考察其《饮中八仙歌》,都极具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