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歌谣(ballad)是一种民间的口头文学,它在文字产生之前就已经在民间广泛流传。各民族都有自己的民歌民谣,演唱民歌民谣是民间文化生活的重要方面,尤其在处于文化程度发展较低阶段的民族中,民歌民谣更为兴旺发达。 各民族的歌谣都带有自己民族的特点,除歌谣的内容因生活环境、风俗习惯、文化传统等因素而千差万别之外,歌谣的形式也有差异。例如以诗经为代表的中国古代歌  相似文献   

2.
在<鱼丽>篇中可以看到巴楚音乐的元素,<鱼丽>、<南有嘉鱼>正是以巴楚音乐的特色,在"四夷间奏"中独树一帜而得以流传.当今湖北巴东、长阳的山歌、民歌都活跃在生产劳动或祭祀文化、节日庆典之中,成为非常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今日的三峡民歌与古代的<鱼丽>、<南有嘉鱼>有一种割不断的渊源联系.  相似文献   

3.
作为民间俚曲的竹枝歌面貌早已模糊不清,但是在和古竹枝歌有着相近流传地域的现代民歌中仍然能寻到些许蛛丝马迹.文章从流传地域和演唱场合、结构形态和命名方式、宗教信仰和衬词蕴意等方面来论述重庆石柱土家"啰儿调"是民歌竹枝歌在传承过程中的嬗变和发展.  相似文献   

4.
剪纸是我国非常传统的民间艺术,它是由中国劳动人民在民俗生活中的创造、流传、享用的一种意象造型民间艺术。生肖剪纸在民间剪纸艺术中占有极其重要的位置。十二生肖成为传统剪纸创作的题材,具有纪年的意义,是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生肖剪纸是民间剪纸艺术中不可缺少的部分,生肖与民间剪纸的结合,更好的促进了生肖文化与民间剪纸艺术的传承与发展。  相似文献   

5.
三声部民歌是我国80年代新发现的民间音乐品种之一,是流传民间的一种极为珍稀的民歌现象。本文通过对壮族三声部民歌发现过程的追踪描述,以及对它的演唱形式、流传地域、音乐形态特征,与其生成缘起的分析探讨,意在进一步证明我国多声部民歌存在的事实。对三声部民歌的发现而言,其积极意义首先在于拯救了一个民歌品种,丰富了我国的民间音乐宝库。当前,如何培养后继传人,保存其“活”的音乐传承,是音乐工作者面临的新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6.
十年动乱时期的我国民间口头文学是一朵被人遗忘了的奇葩。 在十年内乱中,我国文坛百花凋零,呈现出历史上罕见的沉郁局面,唯独民间口头文学却蓬勃兴起,英雄奋起,独撑文坛,为当代文学写下了光辉的一页。据不完全统计,在全国范围内流传的歌谣有上千首,故事五百多个,至于区域性的就更多了。这是世界现代文学史上也少有的现象。可惜的是,它象一朵带刺的蔷薇,评论家们总以其内容的混杂而不敢伸手,但值得提醒的是:这些民间口头文学作品是人民自己的创作,它如实地反映人民的生活,直  相似文献   

7.
吊文研究     
古代哀祭类文体之一的吊文,由孕育民间的口头文学形式--吊辞发展而来,至汉人贾谊创作<吊屈原文>而终成为体制、表现手法都臻于完善的一种文体.但是由于文体自身的构成的双重性和文体的发展性,历代文人在进行文体分类过程中,经常将吊文与哀辞、诔文、祭文等哀祭类文体相混淆,甚至不把它看作是一种独立的文体.然而,无论是论及文体的起源、行文目的还是行文范围等等,吊文与它们都有各自不同的规范与要求.  相似文献   

8.
汉乐府民歌上承《诗经·国风》的优良传统,下启魏晋新声,流波余韵一直影响到唐代诗人创作,在我国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这些民歌所以能够保存、流传,是由于汉代设有乐府机构对民间歌谣进行广泛的采集。乐府采集民歌的目的是文学史必然论  相似文献   

9.
作为民间文学中的一种——陕北民歌,其创作的口头性和流传的异变性决定了陕北民歌中存在着大量的一歌多词现象。文章从陕北民歌由简单到复杂的成熟过程、由复杂到简单的精炼过程、由庸俗到健康的提炼过程、由传统民歌到革命民歌的演变过程等不同角度阐述了陕北民歌的这种一歌多词及其演变规律。  相似文献   

10.
作为民间俚曲的竹枝歌面貌早已模糊不清,但是在和古竹枝歌有着相近流传地域的现代民歌中仍然能寻到些许蛛丝马迹。文章从流传地域和演唱场合、结构形态和命名方式、宗教信仰和衬词蕴意等方面来论述重庆石柱土家"啰儿调"是民歌竹枝歌在传承过程中的嬗变和发展。  相似文献   

11.
释爨及西爨白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依据古籍文献及碑碣资料,对历史上南中大姓的主要代表爨氏家族的历史源流作了全新的考证,并对云南地方史和民族史中颇有争议的学术问题提出新的看法,有较高的学术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2.
《逻辑哲学伦》是维特根斯坦最重要的著作,内容包罗万象,是基于现代逻辑方法进行论述的,包括他对"死亡"概念的阐述与分析。利用分析哲学的"分析"方法尝试对"死亡"概念的诠释,并得出以下结论:(1)"死亡"的对立面就是"生活,生存的状态"。"死亡"意味着个体生活世界在他所生活的那个世界里面终止,而整个"逻辑可能世界"并不因此而改变,只是消长;(2)"死亡"和"生活世界"属于不同的世界,人不能体验"死亡";(3)"生活世界"在个体那里是无限的;(4)对于"死亡的灵魂"与"在世的生活世界"的理解只能站在这个世界的外面来理解,但是不可能。  相似文献   

13.
本文着重对“隘、狭、窄”三个词,从西周到元明清的历史文献中出现的频率和原因进行考察,并结合它们在现代汉语方言区中的分布,讨论了这三个词的历时替换及其原因。  相似文献   

14.
"文化研究"日益成为一门"显学",而备受青睐的"意识形态"研究好像退出了文学研究的历史舞台。本文试图在阐明"文化研究"、"意识形态"概念内涵,辨析二者差异、互补关系的基础上揭橥"意识形态"在现时语境下的"改头换面"。  相似文献   

15.
"势"是一个重要的中国古代哲学与美学范畴,人们对它的解释多种多样.势的主要含义可以理解为"力",即艺术感染力."势"具体表现为体势、气势、理势等.体势指结构之力,气势指生命之力,理势指逻辑之力,三者之间是相互联系的.  相似文献   

16.
"前""后"对称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曾有学者认为现代汉语中的时间词“后”不能指过去,因此时间词“前”“后”在语义上是不对称的。其实,“后”可以指过去,时间词“前”“后”在语义上是对称的。我们有必要进一步探讨“前”“后”对称的语义基础,以指导我们的语言运用。  相似文献   

17.
"日"是《周易》哲学中的重要概念。《周易》卦象中乾、离、震、艮为日。"日"、"实"同义,乾、坤、艮为实。"实"、"是"同义,"是"象征"帝"与"王命"。  相似文献   

18.
研究运用文献资料、逻辑思辨等方法,对体育概念、体育功能以及体育"供给"与"需求"之间的关系进行系统的论述与判别.通过转变视角,得出体育价值由"显"入"微"的价值演变与体育"供给"对"需求"的本质超越.虽说体育"供给"在逻辑思辨与历史实践中完成了对体育"需求"的超越,但在实际执行过程中仍存在许多不可预测的因素,有效避免或减少不可控因素的发生,不仅需要掌握较为科学的体育锻炼方法,也需要以正确的心态对待体育、参与体育运动.  相似文献   

19.
20.
古书中"堕"和"坠"当"落、落下"讲是同义词,二者都有使动用法,但"堕"的使动用法比"坠"普遍,这对"堕胎"与"坠胎"的出现以及二者使用上的普遍与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堕胎"开始出现于魏晋文献,"坠胎"较为可靠的起源当在明朝,且使用的频率远不及"堕胎"普遍.<现代汉语词典>不收"坠胎",当是出于规范化的要求.今天,尤其是网络上普遍使用"坠胎",从历史渊源上看并没有错,然而从规范化的角度看,这是不合规范的.我们应该自觉地为祖国语言文字的纯洁与健康而奋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