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对《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的“课程目标”,广大的语文教育工作者发表了不少的评价意见,有肯定也有批评。有的学者认为课程目标体系更加严谨完整,表述更加完善。而有的学者认为需要进一步讨论,尤其是在必修课和选修课方面。  相似文献   

2.
现代中阿外交关系中的认知已经逐步成为国际关系研究中的热点。有的学者着眼于认知在国际关系学中的应用,有的学者则认为中阿认知本身脱胎于双边关系与合作之中,也有的学者认为中阿认知有积极与消极之分,更多的学者尚未将中阿认知从中阿关系中"剥离"出来。对中阿认知研究做一系统评析实为必要。  相似文献   

3.
古汉语中"者"的词性归属问题,一直是语法学界研究的热点.由这一热点延伸出来的便是"者"字结构中"者"的语法功能问题.由于"者"的词性归属尚未确定,有关其语法功能当然也存在争议.目前,学界对动词性成分后"者"的语法功能已经有了一致的看法,但对名词性成分后"者"的语法功能还存在不同的观点,有的学者认为它是结构助词,有的学者认为它是语气助词.笔者认为名词性成分后的"者"既可作结构助词,又可作语气助词,要针对不同的情况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4.
"属辞比事"是<春秋>学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早期,学者们对"属辞比 事"的理解还比较简单,宋代以来,"属辞比事"四个字变得复杂迷离起来.反对以书法义 例说经的学者中,有的认为"属辞比事"就是通过比观<春秋>所记之事,在对事实的把握 中明大义;有的主张对<春秋>所记之辞与事,以"礼"为据明褒贬;有的认为"属辞比事 "就是分析与综合的理解方法.而主张以书法义例解经的学者,或认为"属辞比事"是一种 探明事实以求大义的方法,或认为是一种阐明<春秋>书法的方法.在书法与史法之间采取 调和态度的学者认为,"属辞比事"首在阐明<春秋>书法,但并不专就文字上立褒贬,而是在此基础上推考事迹,明嫌疑是非.  相似文献   

5.
说口述史     
口述史是一个有争议的领域.有的学者断定,凡是没有文字记载的"历史",都属于子虚乌有;有的学者认为,那些经过文化精英加工的"文字史"才是最不可信的,相比与我们亲耳听见的"故事",文字书写的历史矫揉造作,在丧失朴实性中,沦为"待解读的文本".  相似文献   

6.
对于母权制是否存在的问题,学术界一直有不同看法,有的学者认为母权制是家庭的最初形式,一些学者认为母权制纯粹是19世纪一些学者臆造的,父权制是家庭的始终形式,还有一些学者则认为舅权存在是可能的,母权则不可能存在.本文从凉山彝族史诗、彝文造字法、彝语构词法、彝族家谱、彝语谚语等方面论证了历史上凉山彝族母权制的存在,并提出英雄史诗<支格阿龙>是父权制对母权制进行心理战的必要的观点.  相似文献   

7.
《通天台》的创作时间一直以来都是有争议性的,有的学者认为《通天台》杂剧创作于吴伟业入仕清朝之后,是他的追悔之作;有的学者认为它作于顺治六七年间,是悲悼故国之作;还有的学者认为是在顺治十年,吴伟业受到举荐但未出仕清朝之时,为了表达自己进退失据的矛盾心态所作的。基于以上各种学说,本文拟将它们做一次梳理,并对其进行辨别。  相似文献   

8.
《通天台》的创作时间一直以来都是有争议性的,有的学者认为《通天台》杂剧创作于吴伟业入仕清朝之后,是他的追悔之作;有的学者认为它作于顺治六七年间,是悲悼故国之作;还有的学者认为是在顺治十年,吴伟业受到举荐但未出仕清朝之时,为了表达自己进退失据的矛盾心态所作的。基于以上各种学说,本文拟将它们做一次梳理,并对其进行辨别。  相似文献   

9.
汉民族姓氏中有少数娃与动物名一致,有的学者认为这是由动物名演变而来,甚至认为这是上古民族社会时期汉民族图腾崇拜的一种痕迹.该文通过对一些动物名之姓的分析,说明汉民族的动物名之姓的得娃过程与动物没有关系.  相似文献   

10.
1997年刑法第20条第3款的确立赋予正当防卫制度以崭新的内容。但是,诸学者对此有不同的理解,有的学者认为,特殊防卫权不存在必要限度,有的学者认为,特殊防卫权存在必要限度,根本原因在于立法者对于正当防卫的条款排列不当。笔者对刑法第20条3个条款作了重新排列,既解决了诸学者的不同意见分歧,也进一步说明特殊防卫权存在的合理性,并对特殊防卫的犯罪含义作了具体分析。  相似文献   

11.
在俄语中有一种词,是由两个单词组合在一起,作为一个新词,来表达一个与这两个词既有区别又有联系的新意义,这就是合成命名词。学者们对合成命名词的定义分歧较大,有的学者认为它是词;有的学者认为它是词组;还有的学者认为它介于词和词组之间。致使同一个合成命名词存在着不同的划分方法。本文创造性地从性、数、格及词序多领域对这一特殊结构分析,试图揭示这一语言现象重要一面,以便今后遇到这一语言现象时,可以根据它特有的语法特征进行判断式研究。  相似文献   

12.
中国是否有逻辑学一直是逻辑学界争论的问题.近代学者从求同的角度出发论证了中国有逻辑,但他们的论证有很大的局限性;持同样观点的一些当代学者在求同的基础上更加突出了中国逻辑的民族特色.另一些学者从不同角度论证了中国无逻辑的观点.笔者认为,中国有古典逻辑,但只是处于萌芽状态.从现有的研究成果看,持这一观点是比较客观的.  相似文献   

13.
《金瓶梅》所用方言的性质及考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金瓶梅》一书对方言词语的运用不但数量多,而且水平高。研究该书使用的大量的方言词语,无论是对我国方言史的研究,还是对《金瓶梅》作者的考定,都有重要的意义,因此,《金瓶梅》方言词语的研究一直被作为一个重要课题受到中外学者的重视。不少学者撰文论述该书方言词语的特点,做了很有意义的探讨,发表了很有意义的意见。不过,《金瓶梅》用的到底是哪个方言,至今大家还没取得一致的意见,有的认为用的是山东方言,有的认为用的是河北省东南接近山东省的方言,有的认为用的是峄县话,有的认为是以北方官话  相似文献   

14.
"雅乐"之美学意义原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雅乐",有学者认为是指正统的音乐,即无论是从审美意蕴看,还是从审美表达看,都符合礼乐规范,能体现儒家所极力称颂、和士大夫政治文化精神一脉相承的政治伦理教化审美观念的宫廷音乐,即所谓的"古乐"、"先王之乐",这种音乐一般都在祭祀活动和朝会仪礼中采用.有的学者则认为"雅乐"即<诗经>中的<雅>、<颂>.应该说,这些看法是有问题的.实际上,"雅乐"有广义和狭义之分,而且也并非仅指音乐.  相似文献   

15.
政治发展的目标选择是政治学研究中一个重要的理论问题。学者们在这个问题上看法不一,有的学者反对为政治发展设定目标,有的学者认为政治发展的目标无法进行清晰界定,有的学者认为政治发展的目标是单一的政治价值,更多的学者则主张目标是多重的且彼此之间是相容的。本文对这些看法作了评述,并对目标相容视野下政治发展的战略选择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6.
《说文》的空部首学界早有关注,研究成果颇多.但对空部首数量的确定和存在的原因,学者们的看法各异.笔者认为空部首为36个,这些空部首和其它部首一样是按字义分类排列的,有的还作为其它字的声符或意符.  相似文献   

17.
西方沉默权比较研究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沉默权 ,从学理上又称反对自我归罪的特权 ,最早始于英国 ,后又在美国推行 ,并波及欧洲诸国 ,以及我国香港、台湾地区 ;现在国际文件都有规定。西方沉默权是一项自然权利、是一项人权、是一项“不说话”权利、是一项实施无罪推定的权利。对沉默权学者有不同见解 :有的认为它不利于打击犯罪 ;有的认为取消之必然不符合宪法。西方沉默权引入我国 ,争论已久 ,有的主张引入 ,有的反对引入 ,有的主张既要引入又要限制  相似文献   

18.
民事法律行为要件的理论在民事法律行为制度中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它是民事法律行为制度的核心。然而,对于民事法律行为要件这一重要的理论问题,目前我国学术界还存在着不同的看法。有的学者认为,民事法律行为要件是指民事法律行为的有效要件;有的学者认为,民事法律行为要件是指民事法律行为的生效要件;有的学者认为,民事法律行为要件是指民事法律行为的成立要件。还有一些学者认为,民事法律行为要件是指民事法律行为的有效要件或生效要件,二者是同一的,只要民事法律行为有效,民事法律行为即生效。至于各种观点所包含的内容,更是众说不一。  相似文献   

19.
地处祖国东北的辽宁,是否存在商文化的踪迹?如果存在,其历史背景怎样? 对此,以往有不少前辈学者撰文研究过.近年有的文章又再次阐述了商文化起源于北方的观点.但也有的文章认为:“商文化的北界在殷墟时期发生南移,与此同时,北方系青铜器流布于商文化以北的广大地区”.无论哪一说,都有待于更深一步地探讨以及新的考  相似文献   

20.
中国古代社会的发展同世界各民族相似,都经历过由氏族公社到农村公社的阶段。我国古代存在农村公社,这一点,近年来已为多数学者所承认。但是,农村公社存在多久,却有分歧。有的认为仅西周时期存在过,有的认为只有春秋战国之际存在过,还有一位外国学者说什么:中国从古到今都存在农村公社。笔者认为我国只在夏商周三代存在过农村公社,井田制就是农村公社的份地制。这个问题,本人已有专文论及,不赘述。我国古代的农村公社有其发展、演变过程,大约从大汶口文化中晚期到夏代是村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