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陆明华 《社区》2008,(2):17-17
古今名人读书大都有自己独特的方法。在名人的读书方法中,有一些以数字命名的,别有意味。  相似文献   

2.
毛周林 《社区》2010,(17):7-7
尽管今天已经步入网络时代。大家获取知识的途径多种多样,然而并不能排除还是有很多人依靠读书来扩大自己的视野。增加自己的知识面的。说起读书,必然谈到读书方法、读书方式、读书习惯。许多名家也曾经写过这方面的文章:鲁迅有《看书琐记》,唐弢有《读书有感》,叶圣陶有《读书的态度》,周作人有《人厕读书》,林语堂有《读书与看书》,老舍有《读书》,  相似文献   

3.
汉朝时,少年时的匡衡,非常勤奋好学。 由于家里很穷,所以他白天必须干许多活,挣钱糊口。只有晚上,他才能坐下来安心读书。不过,他又买不起蜡烛,天一黑,就无法看书了。匡衡心痛这浪费的时间,内心非常痛苦。  相似文献   

4.
古今名人大多善于读书,讲究读书方略而事半功倍,这是他们成就大业的一个重要原因。在读书方略方法方面他们积累了宝贵经验。  相似文献   

5.
三字诀:马克思读书坚持博(博览群书)、记(做记号)、读(熟读成诵)。 三法:徐特立读书用日积月累法、古今中外法、借书摘抄法。  相似文献   

6.
名人读书法     
《社区》2008,(17):17-17
鲁迅的“跳读”法 鲁迅先生认为:“若是碰到疑问而只看那个地方,那么无论到多久都不懂的,所以,跳过去,再向前进.于是连以前的地方都明白了。”这种方法是对陶渊明的“不求甚解”读书方法的进一步发挥。它的好处是可以由此节省时间,提高阅读速度。把精力放在原著的整体理解和最重要的内容上。  相似文献   

7.
名人语录     
《山西老年》2013,(2):31-31
感谢上帝没有把我造成一个灵巧的工匠。我的那些最重要的发现是受到失败的启发而获得的。——戴维(英国)"难"也是如此,面对悬崖峭壁,一百年也看不出一条缝来,但用斧凿,能进一寸进一寸,得进一尺进一尺,不断积累,飞跃必来,突破随之。——华罗庚(中国),  相似文献   

8.
好的读书习惯,不仅有助于知识的有效积累,同时还可以让我们在书山中少走一些弯路。那么,应养成哪些良好的读书习惯呢?不妨向大师们学习一下。王国维:心存批判,理性阅读。国学大师王国维认为,读书时不可缺少批判性思维。他自己就深谙此道,他曾说:如果缺少观点,缺少  相似文献   

9.
10.
《社区》2009,(2):6-6
三贵—清代张之洞主张读书要贵博、贵精、贵通。三读—清代梁启超看书一般为粗读,有价值的要细读,格言类的要精读。明代陆世仪主张要精读、细读、熟读。三视—《文心雕龙》研究专家牟世金把书视为朋友、大敌、老师。三为—培根认为读书之用一为怡神旷心,二为增趣添雅,三,为长才益智。  相似文献   

11.
名人书趣     
俄罗斯伟大的文学家高尔基从小就有着强烈的读书欲望,然而,贫困使他只上了两年学。为糊口与养家,他四处奔波,干过各种各样的工作。但他始终没忘记一件事:读书。  相似文献   

12.
古今名人读书大都有自己独特的方法,而且因人各异,精妙独到,别有意味。 为我所用读书法清代诗人郑板桥曾写过这样一首诗:“读书数万卷,胸中无适主,便如暴富儿,颇为用钱苦。”他还说:五经,二十一史,句句都读,便是呆子。汉魏六朝,三唐两宋诗人,家家都学,便是蠢材。由此可见,郑板桥强调的是读书求多是无用,而应当精选出自己有用的书,要学以致用。  相似文献   

13.
名人画像     
《新少年》2014,(12):36-36
从15世纪开始,画家们开始画一些名人、学者或手工艺者的肖像。仔细观察下面四幅作品中人物旁边的物品,可以帮助你猜出他们各自的职业。——金银匠坐在他的店铺里,习惯了每天和各种珍贵的金属打交道;——作家喜欢一个人待在房间里,静静地思考或写作;——天文学家借来了数学家的仪器,用来绘制星象图;——数学家正在查阅他的著作,试图证明一条新的定理。  相似文献   

14.
有句熟语:“好读书,读好书。”就是说人生在世要有所作为,就须多多读书,因为“知识向上的阶梯”(高尔基语)。但是如何读书呢?读什么书才好呢? 自然是要读“好书”。什么是“好书”呢?自然是哪些对人进步有作用的书。萧戈、雷智勇二先生合著《名人学习法概论》(2005年,中央文献出版社出版)可称得上是一本“好书”。  相似文献   

15.
科学家培根的“酿蜜法”:我们不应该像蚂蚁一样单只收集,也不应谊像蜘蛛一样光会在肚里抽丝,而应该像蜜蜂一样采百花酿蜜。  相似文献   

16.
该文简论了“笔记摘录法”、“四多读书法”等十种读书方法,内容丰富,深入浅出。  相似文献   

17.
论读书     
梁启超 《社区》2012,(29):4-4
若问读书方法,我想向诸君上一个条陈。这方法是极陈旧的,极笨极麻烦的。然而实在是极必要的。什么方法呢?是抄录或笔记。大抵凡一个大学者平日用功总是有无数小册子或单纸片,读书看见一段资料觉其有用者即刻抄下(短的抄全文,长的摘要,记书名卷数页数)。资料渐渐积得丰富,再用眼光来整理分析它,便成为一篇名著。想看这种痕迹,读赵瓯北的《二十二史札记》、陈兰甫的《东塾读书记》最容易看出来。  相似文献   

18.
“班门弄斧”,这是人们耳熟能详的一句成语,是对不自量力的“拙匠”的讪笑。但你可曾听过“弄斧必到班门”这句话?这句话是数学家华罗庚教授说的,是他的为学心得。当时,他接到西德、法国、荷兰、美国、加拿大……的许多所大学邀请前往讲学。  相似文献   

19.
张光茫 《社区》2012,(5):5-5
人的天赋,条件不同,选择的读书方法也不同。这里介绍的钱穆先生的读书方法可能不适合你,但肯定能给你启迪。特别是他孜孜以求、坚持不懈的精神.更是我们应该学习的。  相似文献   

20.
《社区》2008,(8):12-12
梦和书,各自成一个世界,而我们知道,书更实在,两者皆纯粹而美好;它们都延伸出卷须,强若血肉,我们的快乐从其中成长。——英国诗人华兹华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