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哈尼梯田成功申遗为哈尼族经济与社会发展带来了机遇,依托梯田稻作促进哈尼族发展是其发展的趋势。然而现阶段由于梯田稻作经济价值较低,猛懂村选择了香蕉种植,香蕉种植破坏了哈尼梯田文化和生态环境,因此本文就挖掘梯田经济价值、保护哈尼梯田文化和开展生态修复等方面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2.
哈尼梯田成功申遗为哈尼族经济与社会发展带来了机遇,依托梯田稻作促进哈尼族发展是其发展的趋势。然而现阶段由于梯田稻作经济价值较低,猛懂村选择了香蕉种植,香蕉种植破坏了哈尼梯田文化和生态环境,因此本文就挖掘梯田经济价值、保护哈尼梯田文化和开展生态修复等方面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3.
彩云之南哈尼族聚居的哀牢山区,山山岭岭梯田散布在云雾山间。数百级乃至上千级梯田层层叠叠,从河谷水边到云雾深处,突破时空,作古与今的连接,人间天上的沟通。美丽壮观的哈尼梯田,是哈尼族人认识自然、利用自然、寻求与自然合而为一的和谐生存空问的伟大创造,是哈尼族民族精神的象征。哈尼梯田历经上千年的垦殖,是人类发展生态农业的伟大创举,是世界农耕文化史上的奇迹。山岭雕塑春日的早晨,我们行进在连绵  相似文献   

4.
若干个世纪的生命与血汗的堆积,让哈尼族人把无数座山变成了梯田的世界。层层叠叠数百级乃至上千级的梯田,似道道天梯由山脚直逼山顶,气势凌霄,搏空荡宇……这就是世界奇迹──哈尼梯田。哈尼梯田主要分市在哀牢山南段红河的部分流域、藤条河流域和李仙江部分流域(台称三江流域),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内哈尼族聚居的元阳、红河、绿春、金平四县是梯田最集中的地区。从总体上看,梯田的分布规模从元江(红河)水系向西至澜沧江水系呈逐渐递减的态势,梯田的分市区域与哈尼族的居住区域基本一致。哈尼族源于青海、甘肃、四川和西藏接台…  相似文献   

5.
哈尼梯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哈尼梯田文/黄绍文若干个世纪里生命与血汗的堆积,让哈尼族人把无数座山变成了梯田的世界。尽管地处边远不为人知,但终于有人赞叹———哈尼人的梯田,世界奇迹层层叠叠数百级乃至上千级的梯田,似道道天梯由山脚直逼山顶,气势凌霄,搏空荡宇……这就是世界奇迹———...  相似文献   

6.
梯田文化     
云南是一个多民族的省份,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勤劳勇敢、富有创造精神的云南各族人民,共同创造了具有鲜明特色的民族文化,极大地丰富了祖国的文化宝库。这其中云南少数民族群众创造的梯田文化不仅是我国历史文化宝库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世界文化遗产的重要一笔。云南少数民族开垦梯田的历史十分悠久。古书《蛮书》中就有记载说:“蛮治山田,殊为精好”、“浇田皆用源泉,水旱无损”。《南诏德化碑》中也记载有“遏塞流潦,高原为稻黍之田”的种稻历史。云南的哈尼族、白族、彝族、傣族、苗族等兄弟民族,在开垦建造梯田方面积累了十分…  相似文献   

7.
梯田悬念     
2012年初,继内蒙古元上都遗址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2012年世界文化遗产名录之后,"红河哈尼梯田文化景观"又被国务院确定为中国2013年世界文化遗产申报项目。这意味着又一个中国少数民族文化遗产将有望成为世界级文化遗产……可以预料的是,关于哈尼梯田的新一轮关注热潮,将要到来。  相似文献   

8.
2月4日至15日,我国著名画家、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席、中央美术学院院长范迪安率写生团一行来到元阳哈尼梯田开展"贴近人民、走进群众、深入生活"采风写生活动.短短10天,德艺双馨的艺术家用手中的画笔浓墨重彩绘红河,以艺术形式让世界文化遗产千年哈尼梯田焕发生机,用手中的笔墨描绘新时代生态文明新画卷.  相似文献   

9.
在相继开展文化遗产、自然遗产、非物质文化遗产、农业文化遗产等的保护工作以来,中国的很多社区同时承担了多项不同类型遗产的保护责任。多类型遗产地社区如何在公约间、机构间开展多类型遗产协同保护,成为不可回避的问题。云南红河哈尼梯田遗产地是多类型、多层级遗产保护集于一身的典型社区。在这里,多重遗产化进程不可逆地改变了社区面貌,涌入梯田的多元行动方组成新的社区主体,探索出一条可持续发展之路。以大遗产观统摄多类型遗产保护,成为像红河哈尼梯田遗产地这样的中国遗产地社区开展活态遗产保护的重要经验。  相似文献   

10.
意识到一种美——风景的梯田整整一个冬天,哈尼人把铲耙一新的梯田蓄满了水,因此冬天和春天栽秧之前的梯田轮廓最清晰,线条最明显,色彩最鲜明,观赏性最强。这时候的梯田被哈尼人修理得像新郎和新娘,每一个来到梯田边的人,对它都会一见钟情。满山满谷都是无穷无尽的线条,满山满谷都是无穷无尽的镜子。站在山头往下看,无数银色的亮光一台一台布满眼  相似文献   

11.
大山孕育梯田魂———简介《哈尼梯田文化》画集文/金持元刘树枫在我国云南哈尼族聚居的滇南高山上,遍布着层层的梯田。大则十亩八亩,小则形如澡盆,顺着山势的蜿蜒,层层叠蜒,似天梯扶摇直上,以其和谐的线条勾勒在大山上。远远望去,有的闪现在云海里、深谷间,有的...  相似文献   

12.
"一带一路"区域的文化遗产保护,除了国际合作与国家层面的施政善治外,关键要落实到一个个具体的社区,组成社区的相关个人和群体是遗产化运动的直接承担者。在既有的文化遗产保护框架中,已形成世界遗产、非物质文化遗产、农业文化遗产等不同层面和类别的体系;这些体系常常交叠于同一个社区。位于"一带一路"节点上的中国云南"红河哈尼梯田"和菲律宾"伊富高梯田"遗产地就是多重遗产体系交叠的典型案例。如何整合、对接不同文化遗产保护体系事关遗产地社区发展大计,推进以社区为基础的全方位文化遗产保护是未来发展的重要工作。  相似文献   

13.
哈尼族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的民族。勤劳勇敢智慧的哈尼族在千百年的农耕文化中创造了森林、村寨、梯田、江河“四素同构”的良性农业生态系统和梯田文化景观,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人与人和睦、人与神共处的古老而优秀的文化特质。哈尼人穿的是艺术,戴的是神话,其服饰是哈尼族灿烂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自织自染的小土布衣服,反映了哈尼族自耕自足的农业生态特征,以黑为美的民族审美观念,反映了哈尼族大山般的深沉和厚重,头上的“吴芭”刻录着祖先迁徙的历史,胸前的银饰记载了宇宙万物的起源。服饰是人类文化的结晶,也是承载民族历史有形的文化符号。千百年来,哈尼族从祖国西北向西南乃至东南亚迁徙过程中,形成了千姿百态、异彩纷呈的服饰特色。如何欣赏和解读哈尼族服饰图案象征文化与服饰变迁,记者近日走访了哈尼族文化学者、云南红河哈尼文化国际研究中心副研究员黄绍文先生……  相似文献   

14.
知识荟萃     
哈尼山寨水碾忙随处可见的水碾、水碓、水磨,是滇南哀牢山区的一大特色。水碾遍布哈尼族的村村寨寨,是哈尼族人民的聪明才智所创造的又一奇迹。在座座“蘑菇房”组成的哈尼寨村头沟旁,直径两米多的大水轮,在山泉“哗哗哗”的冲击下  相似文献   

15.
我们哈尼族是云南境内的少数民族之一,人口105万,有哈尼、僾尼、豪尼、和尼、雅尼、期弟、各和、腊米、叶车、碧约、卡多、布孔、堕塔、梭比、罗美等11种自称和他称。解放后,根据我们本民族的意愿,统称为哈尼族。早在一千多年前,唐代史书上就有关于“和蛮”、“和尼”即哈尼的记述。我们的祖先原居住在北方,后经多次迁徙,最后渡过红河,到哀牢山区定居。如今,我们民族主要聚居在哀牢山区的红河哈尼族彝族  相似文献   

16.
《中国民族》2008,(3):33-37
《诺玛的十七岁》(2002年) 这部影片在2002年10月无锡举办的中国电影第十一届金鸡百花奖评奖中获“新人新作奖”。影片讲的是云南哈尼族镇子上一个叫阿明的年轻人,发现诺玛天生丽质,便做上了以她为模特,为游客提供民族合影10元一位的生意,一是为了缴纳房租,二可以分给诺玛一小部分。纯情的诺玛却渐渐喜欢上了他,但阿明与自己城里富有的女朋友分分和和之后,违背了自己要带诺玛走,实现诺玛去昆明坐观光电梯的承诺,毅然投奔了现实生活,只给诺玛留下了一段美好的回忆……壮观伟大的哈尼梯田风景成为最大的亮点和看点。  相似文献   

17.
“怎样响应党的号召呢?”自农业生产运动在云南双江县拉祜族寨子里轰轰烈烈地展开后,60多岁的扎妥就盘算着。后来,他想到寨子附近那个小荒山头,就决定把它开成梯田。有一次,扎妥和村干部李张发出去干活,把这件事提了起来。李张发一听,高兴地说:“阿叔,这太好啦!在我们这里要想增产,开梯田是个很好的办法。”“是啊!照过去那样砍树烧山、刀耕火种,一年种一年丢的办法,要想大增产就难了。”“我们寨子水源多,把山地变成梯田是有条件的,就是寨里的人有的还信心不足,只要你做出个样子来,大家就会跟着干的。阿叔,不要怕,有困难我们帮助你!”“我怕什么!如果怕,我就不这样想了。”扎妥很自信地说。  相似文献   

18.
长街宴是哈尼族人庆祝新年、祭寨神的狂欢盛宴。作为宴饮仪式,长街宴不仅满足了哈尼人对食物、健康、审美娱乐与安全的基本需要,还利用初级的分配与再分配体系满足了哈尼人对公平或平均分配的制度需要;作为长街宴核心环节的祭祀仪式,满足了哈尼人族群凝聚的整合需要;长街宴的群体性共享给哈尼人带来了高度的集体意识与群体认同。  相似文献   

19.
加榜我当然是走过了的,那是好几年前的事了。印象中我看到的加榜乡是在一匹大坡顶上的.周围尽是深深的峡谷和崇山峻岭.是名副其实的“两山能喊话.走路要半天”的典型山区地貌。而在每一匹大山的斜坡上,都可以看到显示出苗族先民无限智慧的层层叠加的美丽梯田,因其缘山而造.梯田狭窄细长,犹如腰带.因而得名“腰带田”。条条“腰带”从山脚缠绕到山顶。壮观景象实在非同一般。  相似文献   

20.
通过构造包含民族文化观念的最优化决策模型分析发现,旅游通过两种方式导致梯田景观发生变迁,一是旅游与梯田农业争夺资源,导致梯田资源投入不足,梯田耕种方式被迫发生变迁。二是旅游破坏了传统民族文化观念,导致梯田景观维护和发展的机制遭到破坏。通过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增加资源供给,适当限制游客数量,减少旅游资源过度消耗,能够减轻旅游对梯田农业资源的争夺,理顺分配机制能够减轻旅游对维系梯田景观的生态文化的冲击,从而促进梯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