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道德信仰从其形成的状态讲,既包括道德信仰作为客体的形成过程即道德信仰形成的发生性过程,又包括道德信仰作为客体被主体客体化的形成过程即道德信仰形成的完成性过程。从后一过程来看,它是道德信仰作为客体被内化为主体的观念意识的过程。也就是说,是人通过何种方式确立其道德信仰的过程。通过这一过程,道德信仰才真正完成了其主体的信仰构建,这是对道德信仰主体客体化的最终完成。一 从主体客体化的向路看,经验-习染是完成道德信仰的一种常见方式。 经验-习染是在道德主体不受任何强制指向的作用中,通过道德环境的不断作用,在…  相似文献   

2.
道德信仰在其实践活动中具有神圣化、一元化和整体化的特征。在社会实践上,其本质呈现为道德主体通过自我设定自身、创造自身的对象化活动形成道德客体,并在道德客体的对象化过程中创造道德主体的双向互动性社会实践活动。由此形成其独立于社会政治、民族、阶级、国家和社会日常生活而存在的特征。  相似文献   

3.
道德信仰的特殊性决定不能简单地套用科学实证的研究方法。信仰是道德的高级存在方式和固有属性。超越性是道德信仰的主要特质。道德的信仰化的根据既蕴涵于道德的本性之中 ,又深藏于道德工具性价值和目的性价值之有机统一的功能之中。当前道德信仰危机是发展性危机与倒退性危机并存。  相似文献   

4.
任建东 《东岳论丛》2004,25(4):184-186
依照对道德广义和狭义的理解 ,信仰都是道德的内在要求。道德需要信仰支持是由道德的结构特征决定的。当信仰对道德的支持超过限度 ,则会走向道德的反面 ,陷入非道德甚至反道德的境地  相似文献   

5.
黄瑞英 《齐鲁学刊》2007,(5):131-135
道德信仰在伦理学体系中的缺失,使得道德的神圣感不复存在,人生的意义难以寻觅。信仰在本质上是对实体的回归,道德则是对"道"、对"伦理普遍物"的追求、分享,是使个体"单一物"与伦理"普遍物"合一的冲动。道德与信仰的结合在伦理,道德信仰最终实现在个体对实体性或普遍性回归的伦理精神。  相似文献   

6.
宗教的道德信仰资源探析——由宗教道德擢升为道德宗教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道德信仰弱化、工具理性膨胀的今天,应当改变对宗教简单否定的态度,从中汲取积极的伦理资源。一定程度上,宗教能为解决人生有限与无限的矛盾提供路径,而且具有重要的道德调节功能,一定程度上能为道德超越世俗而达神圣提供净化的启示。  相似文献   

7.
道德信仰化与信仰对道德的本体论价值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对道德现象的研究只有上升到本体论的高度,寻求道德的终极根源和精神依托,从根本上恢复道德的权威,才能发挥道德维持人类整体生命的作用。本文认为,道德的本质属性在于其实然性背后的应然性,道德应然性通过对人类文化背景中的总体精神———信仰的依赖并通过扩展信仰的形上神圣性实现对实然性道德的支配,这个过程意味着信仰在实质上构成了整个道德的精神本体,信仰既内契于精神生活,统摄精神生活,又通过它的本体功能体现出它对道德的价值  相似文献   

8.
9.
张会永  席华娟 《兰州学刊》2006,(7):17-18,26
康德的道德信仰问题经常遭到研究者的漠视或误解。本文通过对康德道德信仰的必然性、特征及其意义等问题的分析,力图证明,对康德哲学来说,道德信仰绝对不是无用的累赘。作为解决纯粹道德哲学的形式主义缺陷的尝试,它是康德道德学说的本质要求和必然结论。同时,道德信仰作为沟通两个世界的桥梁,对康德的哲学体系的最终建立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道德信仰的负效应及其克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魏长领 《兰州学刊》2003,1(5):159-160
本文分析了道德信仰的负效应在道德信仰对象、道德信仰主体和道德信仰活动中的主要表现 ,探讨了相应的克服对策 ,主要是在对道德的信仰中保持开放态度 ,在相信和怀疑之间保持适度的张力 ,在实践中检验和校正道德信仰  相似文献   

11.
竞争优势是国家长期发展的战略基础,其形成不仅受比较优势条件优劣的影响,更取决于整合的速度和效率。整合路径和创新制度构成竞争优势形成机制,制约着一个国家竞争优势的形成进程。  相似文献   

12.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不仅需要制定执行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还需要建立社会认同机制,其主要内容有:强化意识形态建设机制,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的一元化;建立健全对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社会宣传和教育机制;建立政府与民间的信息沟通机制;建立公众利益表达、诉求机制等。同时要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注意社会认同机制的层次性要求,发挥各级各类组织的作用,发挥现代传播工具和人文社会科学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在社会剧烈转型之当下,我国贫富差距悬殊,社会公平问题凸现,危害社会公共安全的突发性事件增多.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和冲突?我们试着从伦理的视角提出应该构建充分体现整个社会伦理精神和道德合理性的利益协调机制,并论述了这种机制所具有的现实政治意义和深远的伦理意义.  相似文献   

14.
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金融危机和经济危机具有复杂的过程、机制以及深刻的社会经济背景.学术界对于本次金融危机进行了广泛的探讨和解释.文章认为马克思的经济危机理论是较现有理论更好的研究本次危机的分析框架,并对危机进行了解释和反思.  相似文献   

15.
侯勇  孙君 《河南社会科学》2021,29(12):27-36
西方权力运行制约策略主要是以西方分权制衡理论为指导,围绕"权力"中心建构制衡体制机制,而对权力运行中的权力主体、文化生态等方面关注不够.建构中国特色的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体制机制,需要关注中国的社会关系、权力运行、行动逻辑、文化传统等因素,从中国社会文化生态视野中,运用人情、社会资本与权力异化三个变量对权力腐败发生研机析理,寻找阻断权力寻租的人情、人性、人伦因素,为健全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体系的"中国方案"提供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16.
中国私营企业主的形成机制、地位认同和政治参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相关文献资料、全国统计数据和全国私营企业抽样调查数据,能够对中国私营企业主阶层做描述性界定,勾勒出这个阶层发生发展的历史脉络。进一步研究,可以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探求该阶层发生发展的主要机制:在宏观上,国家经济制度改革创新、国有经济改制、财税政策变迁以及地方政府竞争,为私营企业主阶层的发展提供了越来越大的空间;在微观上,较高水平的文化资本、社会资本(以职业背景衡量)和经济资本在私营企业主阶层发展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考察私营企业主阶层的地位认同和政治参与状况,可以发现其地位认同的一致性正在不断增强,政治参与水平亦不断提高,表明这个阶层在主观上也不断成长起来。  相似文献   

17.
李非  王晓勇  江峰 《学术研究》2012,(1):74-80,160
临空经济是以枢纽机场的快速物流和人流资源为核心,在经济发展中形成与航空运输相关的产业集群,进而形成以临空产业为主导、多种产业有机关联的独特经济发展模式.因此,产业集群是临空经济的核心要素.作者在广州新白云国际机场临空经济发展现状进行介绍的同时,通过借鉴前人的研究,对临空经济分析模型与指标体系进行补充和完善,尝试构建出临空经济产业集群效应分析框架,阐释临空经济区形成机理与产业结构升级的前景.  相似文献   

18.
一线员工的服务破坏行为不仅是企业提升顾客满意度和竞争力的阻碍,也是影响社会稳定和整体服务质量的关键因素。以资源保存和情感事件理论为基础,通过对579名服务业一线员工的问卷调查,利用多元线性回归和Bootstrapping算法,探讨一线员工服务破坏的形成机理。研究结果表明,组织限制对服务破坏具有显著的正向效果,情绪衰竭在其中起到中介作用;自我情绪管理效能负向调节了组织限制与情绪衰竭的关系,并负向调节了情绪衰竭对组织限制与服务破坏之间的中介作用,即自我情绪管理效能越高,上述中介作用就越弱。  相似文献   

19.
土地行政伦理运行机制是土地行政伦理内部各要素之间及其与外部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是土地行政伦理发挥其作用的特定方式。土地行政伦理的各要素具有一定的层次性:土地行政伦理关系处于核心层;土地行政伦理机构和制度处于中间层;土地行政伦理规范处于行为层。这种结构性特征决定了土地行政伦理运行机制具有引导、协调和保障的基本功能。  相似文献   

20.
从道德动机、道德行为到稳定的道德习惯养成的过程虽然复杂但有迹可循.从制度伦理的角度考虑,制度对道德的影响存在具体的机制.正义制度可以降低个人及社会道德成本,形成乐善好德的风气,使社会管理变得简易、有效且人性化.制度的正义价值强化重复行善的意愿,利于形成善的道德习惯;相反,制度的非正义强化行恶的动机,进而推动恶的行为定型化、习惯化.同时,制度文化的熏陶是无形的,道德习得离不开制度文化的熏陶.若制度沿着良性的轨迹发展,相应道德演变也处于良性的循环当中,形成合理的路径依赖,使人们在道德的利他中通向利已;但若制度演化形成反向的路径依赖,则易于陷入恶性循环的轨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