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理性的两重性是工具理性和价值理性 ,教育取向的两重性是自然人———科技文化教育取向和社会人———观念文化教育取向。教育的目的是提升人的理性能力。历史上不同取向的教育提升了人的理性的不同方面的能力 ,社会人———观念文化取向的教育提升的是人的理性的价值、道德能力 ;自然人———科技文化取向的教育提升的是人的理性的认知、工具能力。当代社会呼唤理性的新的综合也要求教育实现两种取向的综合  相似文献   

2.
康德“理性”概念的涵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康德的"理性"概念有三个层面的含义:理性1,在外延上包括所有高级认识能力及实践能力,内涵上指理性的逻辑推理能力,是一个逻辑概念;理性2,是较狭义的理性,最高的认识能力,原则的能力,以形式逻辑的推理来设置理念,引导、调节认识,属于先验逻辑的辩证论,是一个认识论的概念;理性3,是最狭义的理性,辩证法的根源,通往物自体(上帝等),设置无限统一的对象,这在理论认识上虽然只是"辩证幻相",但却为理性的实践运用留下了地盘,所以理性3的实质是实践理性、自由意志,是一个实践本体论概念。  相似文献   

3.
理性是人类精神生活的一种形式,它不仅包括在一定规则下应用概念进行判断、推理等思维能力或认识能力,而且包括对行为和目的的选择、质疑、反驳和辩护的能力。理性意识、理性能力、理性精神和理性观共同构成了人的理性人格,培育者应该以培育青年对象理性人格作为基本目的。在探究了理性人格培育的重要性和实际缺陷的基础上,形成了"三个统一"的最佳培育对策,即理论培育与实际统一;理性因素与非理性因素统一;理性培育与德育、美育统一。  相似文献   

4.
科学执政包含科学的精神、理性与执政。从理性的视角出发,科学执政必须以保障和促进人权为核心,注重发展人的理性能力;要求承认人有理性,具备认识和实践能力,因此执政党必须通过民主的形式掌握和行使国家权力。当然,理性并非万能,宪法是理性的产物,同时也是人类千百年来政治智慧和经验的结晶。因此,科学执政必须依宪执政。  相似文献   

5.
决策者作为现实生活中的人,是理性与非理性的结合体。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只是人类的理性本性之所在,决策者在各种现实约束条件下追求其自身利益的最大化;经济利益只是决策者价值判断准则体系中一部分,尤其在纯经济决策中,经济利益是价值的主体,但并不排除其它非理性价值因素对决策者价值判断的影响。现实的决策价值准则体系既包含理性的经济利益,也包含非理性的情感偏好、习俗、文化、宗教等因素;决策者的决策能力既包含理性认知能力又包含非理性认知能力。理性认知能力不仅是有限的(西蒙的假设),而且还是动态变化的。非理性认知能力(非逻辑思维)是创新性决策不可或缺的要素,与理性认知能力一样,非理性认知能力也具有变量特征,它同样因人而异,因时而异。因此,基于“现实”假设的决策理论,遵循受现实约束条件限制的最大化原则,决策价值准则体系既包含经济理性,又包含其它非理性因素,决策思维方式既包含理性的逻辑思维又包含非理性的感性思维,基于“现实”假设的决策理论是理性与非理性的整合。  相似文献   

6.
侦探小说是一种承载着理性观念的现代文学类型。这不仅表现在侦探小说中侦探形象的塑造,其本质是现代社会对一个具备理性、科学、正义等现代品格,且拥有很强理性运思能力与行动能力的"现代理性人"的典型代表和美好想象;与此同时,侦探小说中的"理性精神"还体现在其对世界可知的自信、对客观秩序的想象、对理性运思/逻辑的运用、对知识占有的欲望以及对科学技术手段的依赖等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7.
人是理性的存在同时又是社会性的存在。理性活动是人脑的功能,因此只有个人才是理性选择的主体。社会制度是人们理性选择的结果,一种社会制度有效运行的条件是满足个体理性约束以保证制度运行成本最小化。个人理性能力的增进与社会的进步是同一个事情的两个方面,提高个体理性能力将会有力地促进社会的进步。  相似文献   

8.
针对古典决策理论中“完全理性”假说的不足,西蒙提出了“有限理性说”。关于有限理性的原因争论很多,文章从心理学角度分析了有限理性的内在心理根源:决策者感知觉和记忆能力的有限性、注意资源的限制、思维的偏误、情绪等造成决策者的有限理性。有限理性可以分为“理性不能”和“理性不为”两种。  相似文献   

9.
文章梳理了笛卡尔将真理知识的体系惟一的建构在人理性能力之上的过程,通过这一过程的梳理,阐明了笛卡尔哲学以理性为真理惟一奠基点的特点。笛卡尔强调人精神的理性能力,并把这种能力抬高到真理本源的位置上,则以哲学形式宣布了人的理性能力的独立和在真理系统中的确立,是近代理性主义当之无愧的奠基者。  相似文献   

10.
理想主义的信念根据首先在于它对人类理性能力的确信,它确信理性具有极强的认知能力,能够获得知识和真理,因此能根据这种认知能力构建一个可信并能实现的理想世界。但理性本身的有限性又决定了它无法获取先验世界的知识,只能由信仰来保证,理想主义只能通过理性与信念的联姻才能存在。  相似文献   

11.
决策者有限理性的心理根源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古典决策理论中"完全理性"假说的不足,西蒙提出了"有限理性说".关于有限理性的原因争论很多,文章从心理学角度分析了有限理性的内在心理根源:决策者感知觉和记忆能力的有限性、注意资源的限制、思维的偏误、情绪等造成决策者的有限理性.有限理性可以分为"理性不能"和"理性不为"两种.  相似文献   

12.
人类理性的启蒙过程被康德诠释为个体从受监护的不自由状态中走出,进而恢复自我决断与规定他者之能力的解放过程。康德这里的假设十分清楚,那就是理性乃是人先天具有但却被蒙昧与懒惰遮蔽的能力。按照哈贝马斯的分析,经过语言学洗礼的现代性社会已然步入后形而上学语境,在此时代背景下,理性诉诸整体性诉求的人之能力观念不可避免地分化为不同领域的合理性论证,理性的宏大叙事再也无力肩负起为“良善生活”进行奠基的使命,圣者与智者的道德生活也因而失却其典范意义。但在哈贝马斯看来,这并不代表经验道德的渐盛与理性道德的式微。在后形而上学语境下,理性依然可以凭借其超越能力为道德提供一个普遍性答案。只是,理性在这里再也不是那种自我设定以及规定他者的超验能力,如此一来,道德也就在改铸之后的理性概念之下重新回归生活世界,从而在共识意义获得一个基于语言沟通的、主体间性的后形而上学道德结构。  相似文献   

13.
人们通常认为行为选择与行为是相一致的,知行具有统一性。但理性决策与理性执行并不统一,知与行存在着差距。这是由于行为决策需要理性,行为执行也需要理性,而理性是有限的。理性的有限性体现在认知有限和执行力有限两个方面。由于理性执行能力的限制,在重复性行为选择中,最小努力原则比理性原则更为有效。慢性病预防行为不足不仅仅是由于个体的认知理性存在限制,也在于个体的行动理性存在不足。同时增加个体的认知能力与行为能力是解决慢性病预防行为不足的重要思路。  相似文献   

14.
启蒙以来,理性被逐渐看作是自立的纯粹理性,与传统的终极实体观念分离。而从生存论角度来看,理性更多地体现为处境中人的一种反观能力,这种能力使人的生存更为秩序化。以这个方式理解理性,就可以在理性与信仰的关系中重建理性与终极实体的关系,即理性并不是自立的,而是有其被生发或开启的前提。它发生在对终极实体的开放状态中,而这才是启蒙的本来含义。  相似文献   

15.
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属于治理理论中的治理术范畴。治理术包括政府理性、“如何”执政和政府的“艺术”三个方面,其核心是法治理性和善治理性。因此,国家治理能力就是在国家治理体系框架下,治理主体以法治思维和善治思维运用治理机制和治理工具实现治理目标的能力。提升国家治理能力的关键点,在于政府行使国家权力时,慎用专断性权力并善用建制性权力。这是中国政府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6.
论道德理性的基本内涵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道德理性是指道德主体分析道德情境,进行道德推理,确立自己的行为准则的理性能力。道德理性能力的成果最终积淀为道德规范和道德原则。它包括两方面的内涵一是规范性内涵;二是功能性内涵。道德理性的规范性内涵与功能性内涵是紧密结合在一起的道德理性的规范性内涵是功能性内涵的必然结果,功能性内涵是规范性内涵的理论渊源,道德理性通过规范性内涵为自己立法,通过功能性内涵为自己的法则寻求根据,二者在道德的实践性上融为一体。  相似文献   

17.
本文认为,理性是心灵的最高认识能力,是感性、知性、智性发展的高级阶段.理性能深人事物和认识的本质和全体.理性的形态极其丰富,理性对人类精神和人类事务的功能和影响极大.  相似文献   

18.
“责任理性”是暗藏于韦伯命题中的一个核心观念.它是人独立自主地认识自己行为后果并为自己行为承担责任的一种道德实践能力,是一种能化责任为信念,以激情、欲望为动力,以理性思考的判断力作保证的道德实践理性,一种责任伦理与信念伦理相互结合、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相互支撑、理性与情感相互亲和的现代理性.  相似文献   

19.
理性、文化在西方哲学中的几种含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首先从三个方面对“理性”一词加以阐释。 理性1:理性1是对一种能力的称谓。这种能力就是指用比较复杂,细微的方式调节对环境刺激作出的反应来适应环境。比如说,柔鱼比变形虫更拥有这种能力;能使用语言的人类比不能使用语言的类人猿更拥有此种能力;用现代技术武装起来的人比那些不具备现代技术知识的人更能显现出这种能力。人们有时又把这种能力称作  相似文献   

20.
人类在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构成了以研究客体自然为中心的认知理性,也即科技理性,也形成了以研究人类及其社会应然规划为中心的人文价值理性,也即道德理性。两种理性各具魅力和独特功能,共同构成人类认识、改造世界的理性能力。两种理性在本质上是合一的,在人类经济和社会发展中也应当整合起来而发生作用,解决"真"问题的认知理性从来都是在善价值理性指导下才有益于人类,也只有在人类主体的道德价值理性选择中,事实世界及其物质成果才有其合理的存在理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