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抗战时期,国民政府为应对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并促进国内社会发展采取了较为积极的人口政策。国民政府在这一时期并未形成一套系统的、及时有效的人口政策,更大程度上是对现实的被动反应。分析抗战时期国民政府的人口政策,有助于了解抗战时期社会发展状况,也能为建国后中国人口政策的制定寻找一定的历史渊源和背景。  相似文献   

2.
本文从美国政府抗战时期对华短期政策出发,结合中国共产党,中国国民党在抗日战场上的作战及国际形势,讨论美国政府抗战时期一度奉行的压蒋联共政策.  相似文献   

3.
抗战时期由于战争、灾害等原因,在全国普遍存在难民、灾民以及鳏寡孤独等。针对以上群体的存在,国民政府以及中国共产党的边区政府都采取了积极的社会救助政策。本文探析了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在陕甘宁边区施行的社会救助政策;中共陕甘宁边区的社会救助政策取得了显著成效,这些社会救助经验对当今的社会救助工作仍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4.
军统是民国时期一个重要的特工组织,是蒋介石赖以实行独裁统治的重要工具,它的产生曾对20世纪三四十年代的中国社会产生了极为深刻的影响。本文着重考察了军统在抗战时期的组织与活动情况,分析了抗战时期,军统作为国民党专制统治的御用工具所具有的“反共”与“抗日”的双重性,勾勒出抗战时期军统的活动轨迹及与国民党内外政策演进的关系。  相似文献   

5.
军统是民国时期一个重要的特工组织,是蒋介石赖以实行独裁统治的重要工具,它的产生曾对20世纪三四十年代的中国社会产生了极为深刻的影响。本文着重考察了军统在抗战时期的组织与活动情况,分析了抗战时期,军统作为国民党专制统治的御用工具所具有的“反共”与“抗日”的双重性,勾勒出抗战时期军统的活动轨迹及与国民党内外政策演进的关系。  相似文献   

6.
抗战时期,为保证边区粮食安全,陕甘宁边区政府禁止粮食蒸酒,并一度推出高税政策、牌照经营制度、特许经营及包酒制度等多项政策措施。纵观这一时期的酒政,是随着边区粮食供给状况的转变而改变的,彰显了抗战时期中共在陕甘宁边区应对粮食危机过程中所表现出的执政智慧。  相似文献   

7.
抗战时期的翻译与战时文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从战时文化的角度对抗战时期的翻译进行了分析,通过抗战时期文化重心的失落对翻译活动的影响,翻译选题的趋时性与实用性、译述形式的通俗化和民族化、国民党查禁政策下外国记者有关根据地报道的翻译与马列经典著作的翻译,揭示了抗战时期翻译与文化的相互关系。  相似文献   

8.
走私贸易是抗战时期中国的一个重要经济现象,它或多或少地影响到抗战时期敌我双方的经济和军事实力。因此,国民政府相当重视缉私问题,国民政府应对日寇走私策略演变的统一缉私制度尚能适应形势的需要,但略显迟滞,消极应战的政策和措施居多,不过国民政府的缉私制度在抗战中起了一定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9.
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从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出发,对特殊历史条件下如何开展干部教育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制定和实施了一系列干部教育政策。笔者全面考察了抗战时期干部教育政策制定的背景、依据,及其内容与实践,阐述了干部教育政策的施行不仅为抗日战争及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提供了数量充足、素质优良的干部队伍和人才保证,而且为新的历史时期中共加强和改进干部教育工作提供了重要的借鉴。  相似文献   

10.
中国国民党在抗战时期内外政策的调整是由多种因素促成的,其中中国国民党的光荣革命历史传统,内部要求抗日的进步力量,蒋介石的民族意识和抗日愿望是其转变的主观因素。  相似文献   

11.
"2008重庆'抗战文学与文献'国际学术研讨会"由重庆师范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重庆市抗战文史研究基地主办,于2008年12月7日在重庆召开,参会的有海内外专家学者80余人.大会就抗战文史资料的整理与研究、抗战时期的中外关系与中国全民抗战、抗战时期的区域文学与大后方文学、抗战时期的文艺政策与文学理论等问题展开深入探讨,取得丰硕学术成果.  相似文献   

12.
抗战时期 ,中共的土地政策是减租减息 ,但该政策是什么时候开始转变 ,到什么时候正式形成 ,却是众说纷纭。我们认为该政策是从 1935年 12月 6日 ,中共中央作出《关于改变对富农策略的决定》开始转变的 ,而且 194 2年 1月 2 8日中共中央下发的《关于抗日根据地土地政策的决定》及其附件则是其正式形成的标志。  相似文献   

13.
基层民意机构的设立与推广,是新县制下基层行政工作的内容之一,也是抗战时期国家进行紧急性民众动员的重要工作。鉴于基层民意机构实施之效果,在很大程度上体现在保民大会的进展上,文章即以广东国统区保民大会为研究对象,探讨抗战时期广东基层民意机构实施的情况,并进而分析战时国家动员民众的能力以及这一基层政策最终对抗战产生了何种影响。  相似文献   

14.
抗战时期,我党在各抗日根据地实行的土地政策,是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土地政策,也就是一方面减租减息、一方面交租交息的土地政策。这一政策的实施极大地提高了广大农民抗日与生产的积极性,同时也联合了地主阶级中大多数人一道抗日,巩固和扩大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加速了抗日战争胜利的进程。  相似文献   

15.
解放战争时期国统区的通货膨胀,是抗战时期通货膨胀的恶性发展,也是国统区经济的中心问题。分析国民政府反通货膨胀政策失败的原因,有助于深入了解国民政府崩溃的经济原因。一国民政府反通货膨胀政策失败的基本原因,是连年巨大的财政赤字,而财政赤字的主要原因在于庞大的军费开支,这是国民党奉行反共内战政策的必然结果。  相似文献   

16.
教育关系到一个国家国民素质的提高,师资力量又是影响教育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师荒"是抗战时期国统区教育界存在的一个严重问题,目前学术界对此问题的研究还比较薄弱。本文对抗战时期国统区初等教育界"师荒"问题的表现与危害以及国民政府为解决"师荒"问题采取的措施作初步探析,以求有助于抗战时期教育问题的深入研究,并为当今教育政策的制定提供某些启示。  相似文献   

17.
抗战时期,毛泽东通过对抗战形势及以往党的知识分子政策的研究,形成了自身的知识分子观,认为没有知识分子的参加,革命的胜利是不可能的.在充分肯定知识分子的地位和作用的同时,指明了培养、教育和改造知识分子的途径,成为党的知识分子政策历史上的光辉一页.  相似文献   

18.
抗战时期,国民政府建立三民主义及中国本位合作理论体系,希望给战时经济以极大推动。为维持城镇公教系统的正常运转,国民政府相继制定物价政策、统制政策、专卖政策、优惠政策等鼓励消费合作社发展,这些举措的目的是政府依靠行政力量调控物资、平抑物价进而满足城镇公教人员与普通居民最基本的生活需要。  相似文献   

19.
抗战时期为了适应战争的需要,国民政府调整了盐业政策,加强了对盐务的管理,实行了有特殊意义的食盐专卖政策,为支援抗战起了一定的作用。但由于官僚资本对盐业的垄断和渗透,造成了民营商业的破产,对抗战后的盐业经济造成了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20.
抗战时期,黔东南民族地区在国家政策、东中部人口和企事业西迁的推动下,城市发展一改过去封闭、落后状态,在经济、文化教育、市政建设等方面都获得了较大的进步,城市现代性不断增强,为后来的发展奠定了一定的基础,并形成了抗战时期黔东南民族地区城市发展的基本特征。但受政治、地理、民族、经济等因素的限制,与黔中等区域相比较,还存在着较大差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