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国学术界对《洪范》的哲学思想的研究相当重视。任继愈的《中国哲学史》认为《洪范》中的“五行的观念对后来古代唯物主义哲学起了极为深远的影响。”(该书第1册22页)孙叔平的《中国哲学史稿》认为“阴阳五行观念是中国原始的素朴的唯物主义  相似文献   

2.
《理论界》2021,(5)
晚年恩格斯在《反杜林论》和《自然辩证法》中以唯物主义自然观理解唯物主义历史观,以自然辩证法为试金石详细阐述了他的"唯物主义辩证法"。卢卡奇将历史和自然对立起来,因此,使"唯物主义辩证法"与实证主义方法产生了理论错位。在恩格斯那里,自然和历史实际上是一种辩证的关系,自由必须以必然为前提,人和自然之间的相互作用是历史发展的动力。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继承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必须坚持自然和历史之间、客观必然性和主体能动性之间以实践为中介的辩证关系,任何将马克思主义某一方面的理论极端化的做法都是不可取的。  相似文献   

3.
颜元(公元1635年—1704年)是我国清初重要的唯物主义哲学家和批判家宋明理学唯心主义的杰出代表。颜元针对程、朱、陆、王的“理在气先”、“理为气主”和“心外无理”、“心外无物”的唯心主义理论,提出了“理气融为一片”(《存性编》卷二)和“理即气之理”(《存性编》卷一)的唯物主义气一元论。颜元认为,气是生成宇宙万物的本原,理是万物所以然的规律,没有离开气而单独存在的孤立之理,理“无非是气之理也。”(《存性编》卷二)有气则有理,无气则无理。颜元依据唯物主义气一元论的宇宙观,建立了他的人性论。颜元认为,人禀气而  相似文献   

4.
非人类中心主义环境伦理学的自然观类似于费尔巴哈“人本学”唯物主义的客观自然观;它的自然是原始的、素朴的、自在的,具有先在性、自组织性、有机性、同质性等特征。正是这种“荒野”自然观构成了环境伦理学的本体论之“根”。环境伦理学遇到的种种诘难,如价值论上的“自然主义谬误”、认识论上的“宗教神秘主义”、方法论上的“环境法西斯主义”等等,都可以从这种“人学空场”的抽象自然观那里寻找到问题的症结。  相似文献   

5.
<正> 张载是宋代著名的唯物主义哲学家,在中国哲学史上起过继往开来的作用,他上承王充、范缜、柳宗元、刘禹锡等,下启王廷相、王夫之、戴震等。他主张一切皆气,建立起比较完整的气本体论的哲学思想体系,把气本体论的唯物主义自然观提高到了一个新的水平。《正蒙》是他的主要哲学著作,当时的关中学者把这部著作“尊信之与《论语》等”(《杨龟山集》卷二十)。所谓正蒙,就是正确的发蒙。王夫之说:“蒙者,知之始也。……其始不正,未有能成章而迭者也。”(《张子正蒙注·序论》)《太和篇》集中反映了张载的宇宙观,阐明了世界统一于物质性的实体——气,通过气的无限性、永恒性与物质具体形态的有限性、暂时性,论证了物质不灭。王夫之是明清之际杰出的唯物主义哲学家,他的哲学思想是中国古典唯物主义哲学的高  相似文献   

6.
柳宗元(773—819)和王廷相(1474—1544)都是中国哲学史上的重要唯物主义哲学家。王廷相对柳宗元十分推崇,声哲学思想上,王廷相是柳宗元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我们现将他们在宇宙观、无神论和历史观诸方面进行比较,这对于柳宗元思想本质的剖析和历史地位的评价,无疑是有益的。在宇宙观上,柳宗元和王廷相都是著名的唯物主义元气论者。中国元气论的发展,大体上可以分为两个阶段:唐以前主要是元气本原论。从北宋张载  相似文献   

7.
陶笑虹 《江汉论坛》2006,(11):47-51
道教和印度教的密教和性力派,在宇宙观和世界观上富有原始唯物主义色彩,因而一方面采行“合气”、“轮座”在内的各种修炼方法,另一方面对两国早期科学技术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其社会历史和文化的根源则都可上溯到原始农业社会生产方面的巫术和阶级分化前的母系社会遗留,而导致这些现象长期存在的现实因素则是两国不同程度的社会经济发展水平。道教和印度教都没有发展成为世界性宗教,既因为它们挟带着各种社会的和文化的原始因素,具有尤其鲜明的本土特征,也因为它们“作为一种宗教其理论和实践都有很大缺陷”。  相似文献   

8.
马克思关于自然的理论,是马克思的唯物主义理论的基本前提。自《一八四四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以下简称《手稿》)发表以来,西方学者对马克思以社会实践为中介,辩证地解决自然与人、自然与社会历史的关系的理论,表现出浓厚的兴趣。他们从各自的立场出发,对之进行种种研究和解释。其中,“西方马克思主义”尤为突出,发表了许多论述,西德的哲学家施密特还以《马克思的自然概念》为题,专门写了一本厚厚的专著。他们对马克思的自然概念的解释是否符合马克思的原意,是否有道理,是值得研究的。  相似文献   

9.
《自然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的奠基性著作。它系统地阐述了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的基本原理。 《自然辩证法》的写作离现在已有一个世纪。在这一个世纪中,无论物理学、生物学和生产技术方面,都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恩格斯说过:“随着自然科学领域中每一个划时代的发现,唯物主义必然要改变自己的形式。”经过一百年来自然科学领域的实践的检验,《自然辩证法》中某些论点和结论虽然是过时了,需要加以修正,但是,这一著作的基本思  相似文献   

10.
长期以来,有这么一种观点,认为“一切唯物主义派别都主张物质世界是认识的源泉。”这种观点是不能令人同意的,因为它把不同派别的唯物主义认识泉源观混为一谈。事实上,马克思主义的认识泉源观同旧唯物主义的认识泉源观有着质的区别。认识泉源观的发展同历史的发展是一致的。“每一时代的理论的思维都是一种历史的产物,在不同的时代具有非常不同的形式,并且具有非常不同的内容。”(恩格斯:《自然辩证法》1955年版,第23页)  相似文献   

11.
马克思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主要创始人。马克思在创立自己的新哲学世界观时,只是把它叫做“新唯物主义”,以与唯心主义相对立,与旧的“直观的唯物主义”相区别。这种唯物主义在理论特征上新在什么地方?马克思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德意志意识形态》等著作中作了说明,指出实践性是新唯物主义区别于直观的唯物主义的基本理论特征。但马克思并没有再给这种唯物主义起一个名称,以便从名称上显示出马克思的唯物主义学说所具有的新理论特征,如同“辩证唯物主义”或“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这些名称那样。恩格斯是马克思的伟大战友,也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主要创始人之一。在马克思在世时,他就分工阐述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写作了著名的《反杜林论》、《自然辩证法》等著作。在马克思逝世以后,总结、阐发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的任务就落到了他一个人的身上。  相似文献   

12.
吴晓华 《兰州学刊》2009,(10):19-22
日本近代杰出的哲学家中江兆民,撰写了日本近代哲学史上最卓越的唯物主义著作《一年有半、续一年有半》。其理论的形成不仅受到西方近代思想的影响,还可以追溯到《庄子》。《庄子》的“死生无变于己”的生死观、“物无贵贱”的相对主义思想和“薪火之喻”等唯物主义的因素对其哲学思想的形成具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3.
<正> 由湖南人民出版社出版的《王船山学术思想讨论集》选辑了1982年王船山学术思想讨论会部分论文,比较全面地展现了船山学研究的阶段性的新成果。它有如下几个特点: (一)反映了对船山哲学认识的新高度讨论集充分肯定船山哲学的唯物主义性质,认为船山把素朴唯物主义和素朴辩证法相结合的哲学形态发展到了当时条件所允许的典型高度。不少  相似文献   

14.
希腊洪水神话与《圣经》洪水神话其基本结构和故事情节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这是文化交流和传播的结果。两则洪水神话都具有原始的宗教意味,希腊洪水神话偏重于强调“人本主义”,富有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色彩,而《圣经》洪水神话突出的是“神本主义”。从神话的交流和传承中可以窥见洪水遗民神话的世界性。  相似文献   

15.
广西人民出版社出版、黄鸣主编的《常用哲学名词词典》,收入词目1100余条,共34万字,分为:“无产阶级革命导师及其主要的哲学著作”、“哲学一般”、“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辩证法和形而上学”、“历史唯物主义和历史唯心主义”,“自然辩证法”、  相似文献   

16.
叶秀山同志在《赫拉克利特的宇宙观》(见哲学研究丛刊《外国哲学史论文集》第一集。山东人民出版社1979年版)一文中,指出了赫拉克利特在古代希腊哲学思想发展上的重要地位,同时发表了关于早期希腊哲学中几个主要学派的内在关系的见解。他说:赫拉克利特“是古代希腊哲学朴素唯物论和朴素辩证法思想的集大成者,是在古代伊奥尼亚学派和南意大利学派的基础上创立的一个总结式的学派。赫拉克利特批判地吸取了米利  相似文献   

17.
《上海工人論文选》的出版,是上海理論战线上的一件大事。这是说明:越来越多的工人学习了毛澤东思想,毛澤东思想已經越来越深入地到工人群众中去,越来越多的工人开始确立了辯証唯物主义的宇宙观。什么是辯証唯物主义的宇宙观?毛主席說:“这个辯証法的宇宙观,主要地就是教导人們善于去观察和分析各  相似文献   

18.
探讨哲学的性质就是对“哲学是什么”这一命题的追问,西方哲学家的观点林林总总、莫衷一是。.文章主要是在解读和梳理处于西方哲学史“思想顶峰”的两个哲学家即亚里士多德的《形而上学》和黑格尔的《小逻辑》的哲学思想的基础上,认为以“第一原因”和“绝对理念”为最高旨趣的两套哲学话语,同出西方形而上学的哲学传统,同时认为对哲学的性质即“哲学是什么”的追问具有“永恒魅力”。  相似文献   

19.
<正>在忙中偷闲之际,凭着对哲学问题的浓厚兴趣,拜读了大连水产学院丛大川同志的文章《论斯大林自然主义的辨证唯物主义世界观》.该文发表在《青海社会科学》1993年第6期,转载于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研究》1994年第1期.文章称斯大林第一次把“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视为马克思列宁主义的世界观并将其模式化.丛文还认定,斯大林的“辩证唯物主义”是一种纯自然主义的世界观,使用的是一种纯自然本体论思维方式;斯大林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的对象是“自然界”,不包括“人化自然”或“属人的自然”;它是“纯粹的自然主义”世界观,是“纯粹自然辩证法主义”,是“自然必然主义”,是典型的独断论的可知论,是非常极端的自然还原论或社会自然主义,是有意摈弃马克思《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萌发的“新世界观”.对于作者这一系列“突破”前苏联和我国哲学教科书传统框架的“大胆的”“系统的”创见及  相似文献   

20.
恩格斯指出:思维对存在、精神对自然界的关系问题是全部哲学的最高问题。“哲学家依照他们如何回答这个问题而分成了两大阵营。凡是断定精神对自然界说来是本原的,从而归根到底以某种方式承认创世说的人……,组成唯心主义阵营。凡是认为自然界是本原的,则属于唯物主义的各种学派。”(《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四卷第二二○页)这是我们划分唯物主义派别和唯心主义派别的唯一科学的标准。老子哲学体系究竟是属于哪一种哲学派别?也只能用这个标准来判断。“道”是老子哲学的最高范畴,是老子哲学的核心。历来学者对老子哲学体系性质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