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中华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软实力的重要体现,当代中国人的公共文明素质提升需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礼文化是中华传统文化的核心,以毋不敬和谦逊自律为精神内涵的礼文化,经过现代文明的创造性转化,运用到国民公共文明素质提升的教育中,必定能给中国人带来崭新的精神风貌。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是公共文明素质提升的重要途径,而教育者率先垂范则是道德教育应遵循的基本原则,将礼文化的一些要求纳入制度体系,是建立良好公共文明秩序的有效保障。  相似文献   

2.
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轨中,教师的素质起着关键作用.教师的教育观念影响到教育行为,教师的专业功底关系到教育水平与效率. 同时教师的道德水准也影响到教书育人.身教重于言教,教师在教学方法、考评运用等方面都应趋于科学、合理,如此才能使得高素质的教师培养出高素质的人才.  相似文献   

3.
潘柳 《理论界》2009,(11):195-196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逐步放开了原有对人口流动的控制,加快了城市化的进程。城市化过程的加快,对经济、社会的发展产生了一系列的影响。本文从公共道德与文明都市的关系出发,分析并探讨了加强社会公共道德建设,创建文明都市的途径。  相似文献   

4.
党的十六大把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作为我国未来的奋斗目标。全面小康不仅是经济、政治上的小康,而且还包括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科学文化和人的精神素质的同步发展。虽然我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取得了很大进步,但在人的精神素质建设上还存在很多与社会发展不协调的地方。因此,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对人的精神素质进行战略性构建具有更加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需要构建与之相契合的人性素质,通过人的内在力量把生态文明的理念、价值、技术和制度渗透到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的各个环节,并作用于技术应用和制度设计的全过程,使现实的人成为与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和谐共生并协同进化的"社会生态人"。塑造社会生态人的生态理性、和谐情感、完全意志和适度欲望等人性要素能够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人的素质品质支持。  相似文献   

6.
陈静 《北方论丛》2001,(2):27-30
城市居民在文明素质作为精神文明的基本要素,必然要受到物质基础的制约。因为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是人们最基本的创造活动,它在城市居民文明素质的形成和提高中起着基础性的作用。这既表现在生产力发展的决定作用,也可以从国民生产总值与价值观的相关性中显露出来。  相似文献   

7.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主体是农民。“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实现持续农业、生态农业、数字化农业、工厂化农业的战略目标,需要高素质的新型农民承载。农民素质决定建设新农村的速度和质量,“国以才立,政以才治,业以才兴”。提高农民素质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必然选择、必由之路.而且时不我待、刻不容缓。“成天下之才者在教化”,提高农民素质的根本出路在于教育、培训、引导、示范和农民自我修养、自我提高。唯有如此,才能夯实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基础,  相似文献   

8.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是我国教育事业的一场深刻变革 ,是一项事关全局、影响深远的巨大的系统工程 ,它涉及社会的各个层面。要全面推行素质教育 ,真正有效提高青年一代的素质 ,首先要提高广义上的教育者———全体成人的素质 ,尤其重要的是国民道德意识觉醒和道德水平提升  相似文献   

9.
信息化社会是一个新的社会结构和社会状态,文秘人员必须全面提高自身素质。随着计算机的网络化和智能化,从思想观念、思维方式到工具性知识和操作,都要全面更新;要提高专业化素质,使工作具有创新性;要提高人文素质,在思想、品格、道德的深层次上打下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10.
市民文明素质是民族文明素质的主导和标志,市民文明素质的提高是民族文明素质提升中的一大难题。本文以对国内外有关人的素质研究的借鉴为基础,在市民文明素质研究的视域中揭示市民素质“文明”的本质:即市民的文明素质不仅是市民个体的道德观和道德修养,而且是市民在城市“公共领域”活动和交往时所体现的自身所具有的公共意识、公共素养。本文在探讨市民文明素质本质的基础上,进一步阐释了构建市民文明素质评价指标体系的原则、方法以及评价体系模型,并运用该评价指标体系对北京东城区市民文明素质开展评价,创新了市民文明素质研究的理论与实践。  相似文献   

11.
长期以来,不少人对精神文明的内涵及其形成的途径理解肤浅,对科学的本质及其社会功能认识片面。科学作用于人们的精神生活大体有两种途径:一是科学通过技术与生产相结合而发展生产、变革社会,从而转变人们的思想观念和精神状态;二是科学作为一种思想和观念,直接介入人们的精神生活,净化和升华人们的精神世界。因此,全方位普及科学,以科学知识、科学方法、科学思想、科学精神来塑造和提高我们的民族素质,是我国当今精神文明建设的一项基础性工程。  相似文献   

12.
主体性教育理念与大学生心理素质培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主体性教育旨在承认、尊重受教育者的主体地位 ,弘扬受教育者主体性 ,使他们具有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和自我完善的能力。长期以来 ,由于缺乏主体性教育理念 ,已严重影响了大学生心理素质的健康发展。如何运用主体性教育 ,建构学生在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主体地位 ,激发学生主体意识 ,缓解大学生心理危机 ,探寻培养大学生良好心理素质的有效途径 ,已成为高校学生工作的一个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3.
关于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我国当代大学生文化素质状况和现代社会对大学生的具体要求 ,应加强大学生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教育、人生观和价值观教育、世界观和方法论教育、文学观和艺术观教育、思维方式和处事方法的教育 ,以培养和提高当代大学生的精神文化素质  相似文献   

14.
人文素质教育对于医学生的培养不容忽视。由于我国现行医学生选拔和培养模式、独立院校校园文化薄弱和“三本”学生自身特点等因素影响,独立院校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有待加强。独立医学院校应从深化教学改革、提高师资力量、建设校园文化、增强临床教学等四方面入手,努力提高医学生人文素养,不仅有利于医学生的成长成才,也有利于缓和当前的医患矛盾,更有助于推动医疗卫生事业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5.
第二课堂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图书馆作为大学生的第二课堂,是提高学生信息素质的前沿阵地;是学生学会学习的重要场所;是提高学生科学文化素质和心理素质的主要课堂。它在素质教育中所发挥的综合优势是第一课堂和任何课外活动都无法替代的。  相似文献   

16.
医学生法律素质教育的途径与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本科医学教育标准》要求医学生不仅具有较高的医学专业知识和能力,而且还要具有厚重的人文素养。提升医学生法律素质是当前医学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因此,在医学教育中必须渗透法律教育,促进医法结合。要转变传统的医学教育观念,建设医法结合的师资队伍,利用医学教学的主渠道,发挥临床教学优势,从多方面入手加强医学生医事法律教育。  相似文献   

17.
邓小平指出 :体育是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一个重要方面。体育在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中的作用主要是 :增强体质 ,为人民健康服务 ;勇攀高峰 ,为国争光振奋民族精神 ;美化生活、陶冶情操 ,建立良好的社会风气 ;发扬运动员精神 ,树立良好体育道德  相似文献   

18.
论加强大学生社会公德教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分析了当前大学生社会公德现状及大学生社会公德失范的原因 ,提出了加强大学生社会公德教育的对策  相似文献   

19.
创新精神、创新知识、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四个要素的相互关联组成了创新素质的整体结构 ;激发创新精神、培养创新能力、磨砺创新个性、训练创新思维是创新素质结构形成的四个重要环节 ;教学、科研、育人与校园文化创新是构成高校创新教育系统工程的四个子系统  相似文献   

20.
大学生心理素质教育亟需加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现代化进程的加快 ,必然对当代大学生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当代大学生心理素质上普遍存在适应能力差、情绪波动大、意志力脆弱、自我调节能力弱等问题 ,远远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为此 ,高校、家庭、社会必须对当代大学生的心理素质教育高度重视 ,多方位、多渠道加强大学生的心理素质教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