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第一届国家杜马解散后,斯托雷平出任总理大臣。与筹备第一届国家杜马的维特不同,斯托雷平在第二届国家杜马开幕前就积极对杜马展开活动。在与第二届国家杜马的接触中,合作成为双方的共识。但是,双方的合作是短暂的。经过农业改革问题、祖拉波夫事件、奥佐尔事件,斯托雷平对第二届国家杜马的策略由寻求合作转向变更选举法,其目的是寻求务实的合作。  相似文献   

2.
20世纪初,随着俄国国家杜马的建立,原本存在近百年的国务会议也发生了重大变化。它从沙皇的法律咨议机关变成享有一定立法权的议会上院。本文拟研究1905-1906年国务会议改革的过程,指出改革的目的是使国务会议成为沙皇与国家杜马之间的缓冲器,其实质是沙皇以此抑制国家杜马的立法冲动,维护自己的专制统治。  相似文献   

3.
自20世纪以来,俄国代议制机构经历了从国家杜马到苏维埃,再从苏维埃到国家杜马的两度更替。与旧国家杜马和苏维埃相比,重建的国家杜马虽然具有一定的历史进步性,但俄罗斯仍没有因此而建立起真正的民主制度。在代议制机构的嬗变过程中,影响变革的因素很多,其中,前代议机构地位和功能的衰微、领导者政治理念的不同和俄国特殊的国情特征是促使嬗变发生的主要原因。苏维埃取代国家杜马后又被国家杜马所取代的历史启示我们,代议制机构的有效运作有赖于制度建设的加强、政治文化的培育,以及借鉴吸收人类政治文明成果基础上的改革与创新。  相似文献   

4.
土地问题是任何一个国家革命和建设中的主要问题和基本问题 ,1 91 7年后的俄国也不例外。列宁在革命胜利后、战时共产主义和新经济政策时期详细阐释了俄国土地制度的变迁路径 ,分析说明了研究土地所有权的法律意义不仅仅在于从法的角度去认识所有权问题的完整性 ,不仅仅在于从土地所有权的角度去剖析社会经济关系、所有权、法律之间的内在运动、变化和发展的关系 ,还在于要从这种种变化和发展过程中 ,找出法律同土地所有权之间的连接点 ,认清法律究竟在其中能起到什么作用 ,为什么能起到这样的作用 ,从而不仅能够更深刻地说明和分析现实中的法律 ,而且能推动和促进土地制度的合理变迁  相似文献   

5.
1911年12月,外蒙古上层王公贵族利用中国南方辛亥革命之机在俄国的支持下脱离满清王朝。这为俄国改变在外蒙古地区的贸易地位创造了有利条件。由此,俄国在短期内主导了外蒙古地区的贸易。但在俄国卷入第一次世界大战和中国内地商人的有力竞争等诸多因素影响下,俄国在外蒙古地区的贸易影响迅速弱化。至1917年十月革命爆发之时,俄国工业品几乎停止输入外蒙古地区。总之,从1911—1917年,俄国在外蒙古地区的贸易经历了一个畸形发展的过程。  相似文献   

6.
俄国汉语教育有着独特的发展轨迹,从18世纪初至20世纪初两百年左右的时间里,俄国汉语教育在教学、实践和科研等方面进行了有益的尝试,从最初规模小、条件差的满汉语班,逐渐走向了以圣彼得堡大学东方语系和符拉迪沃斯托克东方学院为中心的汉语教育基地。俄国汉语教育的发展为俄国汉学的形成与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7.
五四新文化时期的新知识分子在重新解读民主的时代语境下,为俄国革命(二月革命、十月革命)能够快速进入知识界的舆论场域搭建起了舞台;借助报章杂志的舆论空间频繁刊载有关俄国革命的新闻通讯、观察游记和专著文论。各种报道、议论和评价无不彰显出中国知识界对俄国的态度与反应的变化;知识界眼中的俄国由“革命”到“俄乱”再到“革命”的形象转变,隐约透着一种国人“自我想象”的逻辑思绪。随着对俄国革命认知的不断深化,知识界逐渐凝聚出“联俄”、“友俄”的讨论主题,以及“学俄”的思想倾向。与此同时,知识界内部亦因对俄问题而渐显群体分化的迹象。  相似文献   

8.
1905年革令中产生的“布里根杜马”一直被定性为“咨询性机构”,但从其《章程》可看出,亡与“10月17日宣言”后的新《章程》的法律精神相通,绝非是咨询性的,而是准立法性机关,是10月后国家杜马的基础,其《章程》为俄国改行二元制君主立宪设计了初步框架,在俄国历史上具有一定的地位。  相似文献   

9.
《阅读与作文》2010,(5):49-50
2003年8月31日,俄罗斯《真理报》刊登了一条令人震惊的消息:圣彼得堡遗产博物馆于目前撤下了该馆的镇馆之宝——历史名画《春天里的耶稣》。因为这幅油画是历史名画,也是一位神秘杀手,它让一个个生命倒在了它的手下……  相似文献   

10.
1905年革命爆发后,列宁意识到之前高估了俄国农业资本主义发展的程度,对农民的支持由要求地主“归还割地”转向要求没收地主全部土地;随之而来的斯托雷平土地改革,使列宁对俄国资本主义关注的重心由论证其发展的必然性和进步性转向探讨其发展的具体方式.基于无产阶级的立场和人文关怀的价值取向,列宁反对斯托雷平式的改革,支持农民(代表)的“土地国有化”要求,力求建立无产阶级领导的反对沙皇专制制度的工农联盟.  相似文献   

11.
针对中国各高校教学督导制度多样性,特色学校的发展情况、历史背景等原因往往存在较大的差异,给教学管理带来不便,采用对俄罗斯与美国教学督导制度的机构、职能、特点相互比较分析的方法,得出各自教学督导制度特征,从而引发对中国教学督导制度的思考,为中国教学督导制度提供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12.
苏联解体后,分布在独联体境内的2500万俄罗斯人,面临民族认同的重新选择现象,新的认同形塑是一个重要问题,“祖国”的消失,心里上的“多元认同”和实体上的“复合身份”,以及该族群的居住国政策和俄罗斯联邦的同胞政策都对其造成影响,多样的认同的存在,不只单是平行的现象,而是一种同一的多层次结构,彼此并不必然会在认同选择的过程中出现冲突。本文试图通过分析这种影响的多重因子,探寻族群属性是否是一种复合体,寻求民族认同的多元复合性。  相似文献   

13.
俄共在其成立以来的十几年间,走过了被禁、重建、转型、分裂等不同寻常的发展道路。目前已陷入生存和发展危机之中。俄共陷入危机是外部因素和内部问题共同作用的结果。当前,无论从俄共自身,还是从普京政权来看,俄共依然存在摆脱危机、实现复苏的条件和机会。但俄共能否在俄罗斯政坛继续发挥作用,关键取决于其自身的努力。  相似文献   

14.
俄罗斯环境损害赔偿法律制度探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环境损害赔偿方面,俄罗斯有着十分完整的立法体系,其在环境损害的结果认定、责任承担和归属、构成要件等方面规定得较为详细,这集中体现在一系列法律规定之中,包括程序的和实体的两种类型。对中国立法而言,俄罗斯的环境损害赔偿法律制度理论和实践,具有较大的借鉴价值和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5.
中俄、中苏文学关系的历史省思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俄、中苏文学关系是一个历史的演进过程。历史已进入21世纪,我们应调整认识这一关系的路径和视角,重新认识70年来苏联文学的历史遗产,正确看待世纪之交的“当下俄国文学”,正确认识20世纪末中国兴起的俄国文学热。  相似文献   

16.
十月革命与世界和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十月革命后,新生的苏维埃俄国面临严峻的形势。面对德国百万大军的进攻和西方帝国主义国家的破坏和颠覆,苏维埃俄国需要和平的环境,以保障苏维埃政权的生存。在这种情况下,苏俄颁布了《和平法令》,实行了和平外交政策。《和平法令》及和平外交政策的成功实施,加速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结束。在制定《和平法令》和实施和平外交的过程中,列宁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世界和平学说,创新了世界和平的理念,提出了奠定世界和平基础的原则,为人类的持久和平做出了伟大贡献。  相似文献   

17.
综述和分析俄语修辞学由结构到功能、由单一学科到多学科交叉融合、由传统到现代的发展态势,指出目前俄语修辞学已经渗透于其他相关学科,在整个人文科学中起着重要作用,具有极大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8.
随着科学技术、社会生活的迅猛发展,能反映这一变化的日语新语也不断涌现。从日语词义的变化着手来研究日语新语,不但能达到研究日语词汇的目的,而且也能进一步加深对日本社会的理解。  相似文献   

19.
在认知语言学的理论框架内,对介词in的语义进行了深入研究,确立了in的核心语义为其方位义,并通过进一步分析in的义项扩展过程证实in的核心方位语义通过隐喻及意象图示的转换等方式扩展到其他领域中而形成了in的众多的其他语义项.整个in的语义结构呈现出以方位语义为核心向外拓展的辐射语义网络结构.  相似文献   

20.
法制近代化,是指法律及其制度脱离古代传统,迈向近代文明的转型与发展过程。孙中山的法律思想及法治实践,涉及了与法制近代化相关的一系列核心问题,诸如提出了系统完整的民主共和宪政主张,进行了建立民国、民主立宪、保障民权等伟大宪政实践;提出了法律至上的法治主义主张,以此否定人治主义和法律工具主义;提出了"五权分立",主张并推行司法独立;反对等级特权,主张并实践平等自由人权;从理论与实践上改变"诸法合体"的传统;反对重刑酷罚,主张并实践刑罚人道主义等。因此,孙中山对中国法制近代化乃至现代化进程的影响都是深远的,其历史贡献也是巨大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