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当今时代正处于从反思和超越现代工业文明、走向生态文明形态的历史新时期,这应该成为中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深层价值参照和理论依据。中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应在尊重历史文化传统、创造生态文明形态的过程中,扬弃消极差异,保留和发展积极差异,增强农民的文化自觉,依托农村潜在的自然资源和生态优势,发展生态经济,逐步提升农村文化的社会定位,全面提高农民的生活质量,构建中国的和谐社会。中国新农村建设道路或模式的选择,适于采取不同于过去那种“一刀切”、抹煞一切差别的“差异趋同”模式。  相似文献   

2.
发展农民合作经济组织是世界上一些农业发达国家和国内一些先进地区发展农业的成功经验。山东省宁阳县把农民合作经济组织作为新农村建设的切入点和突破口,把农民合作经济组织理念引入农村经济领域和引入社会事业领域。实践证明:农民合作经济组织促进了农村经济发展,部分的解决了农民“增产不增收”的问题;有力推动了农村社会事业发展,促进了社会和谐稳定;创新了农村基层管理模式,强化了新农村建设的组织基础。  相似文献   

3.
我国新农村生态文明建设中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农村生态文明建设包括了在生态文明理念下建设新农村和农村生态文明建设两个方面.新农村建设中将人与自然的关系纳入到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中来统一考虑,将资源的接续能力和生态环境的容量作为经济建设的重要依据,推动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与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相互推动、相互协调.建设农村生态文明,就是要生态文明的观念落实到农村的企业、家庭和个人,建立现代农业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消费方式,走出一务中国特色的农业现代化道路和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道路.  相似文献   

4.
当代中国农民区际流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农民发生区际流动是由人口、经济等多方面原因造成的。这种流动是应中国社会的变革发生的,它对国家经济的发展、城乡社区的繁荣和农民致富都有极为重要的社会价值。但由于种种原因,进城农民的边缘化问题十分突出,其主要表现是就业机会不均等、歧视行为严重、生活条件差、拖欠工资等。为了消解此问题,必须创造农民流动的社会环境、制定土地流转政策、建立农村劳动力市场、加快小城镇建设速度、发展农民教育和农村社会保障事业。  相似文献   

5.
以人为本:新农村建设必须关注农民视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新农村建设必须关注农民视觉,了解农民的感受与体验,把握农民的需要及期望。如增强农村经济自我发展的内生动力,破除二元结构的体制障碍,充分利用农村现有资源,从而形成政府、社会与农民三者合力,达到新农村建设的目的和要求。  相似文献   

6.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必然内容和重要动力,对于培育新型农民,推动农村社会管理民主化,形成文明、和谐的乡风,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加强农村文化建设,充分发挥先进文化的引领作用,应该以先进的思想理论武装农民,先进的科学文化教育农民,先进的政治文化培育农民,以农村文化的产业化增富农民.在推动农村精神文明、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及生态文明协调发展的基础上,全面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社会和谐与繁荣昌盛.  相似文献   

7.
促进农民民间组织能力的提升,是为培育新型农民,促进农村经济的持续发展的需要,同时也有利于转变农村治理模式,推进基层民主的实现,并在建设农村精神文明和维护社会稳定的过程中发挥积极作用。在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过程中,必须把提升农村民间组织的能力水平摆在突出位置上。  相似文献   

8.
农民素质的高低,不仅影响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稳定,而且制约着新农村建设的进程。由于受历史、经济、社会、文化、教育等多种因素的影响,目前我国多数农民的文化科技、思想道德和法律意识以及健康水平等,还处于较低的水平。因此,加快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步伐,就必然要求各级党委和政府把提高农民的综合素质放在突出的位置。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加强农村教育为重点,通过采取开展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促进城乡交流、改善农村环境等措施,切实提高农民素质,调动广大农民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其真正成为新农村建设的主力军。  相似文献   

9.
经济欠发达地区农村基于其现实条件,不可能很快实现工业化、城镇化,在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还有相当数量的农民在农村生活。经济收入的提高也不会很快。从社会、文化、环境等方面改善农民的福利水平,在农村建立一种有价值的生活,是经济欠发达地区新农村建设的路径选择,具体包括:从文艺、文化活动入手,提高农民社会文化水平;组建农村老年协会,增强农村凝聚力;减少农民支出,增加农民福利;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建设生态家园。  相似文献   

10.
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对整个中国经济的快速健康发展都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繁荣农村经济,提高农村生产力水平,是建设新农村的首要任务。发展农村社会事业,是建设新农村重要的组成部分。建设新农村尤其要处理好统筹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相似文献   

11.
论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政治文化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中国现代化进程中一个不可回避的世纪难题.当前社会主义新农村理念的提出旨在探索一种全新的建设模式.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是一个系统的工程,它绝不仅仅是一个经济问题,一个单纯的农村经济每年发展多少、农民生活提高多少的问题,也不仅仅局限于各种制度的建设,农民具备现代的政治文化观念至关重要.它是农村发展的政治文化基础,直接影响着农村未来政治发展道路的选择.培育和引导合理的新农村政治文化是中国政治文明建设中极为重要的一环.  相似文献   

12.
生态文明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亮点,生态文明关乎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特色;一站式生态家园的构建需要社会经济的长足发展和国家政策的战略性配套。生态文明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将极大推进中国的城乡一体化和整个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3.
农民是我国新农村建设的主力军,但随着打工经济的兴起,农村劳动力大规模转移至城市,农村空心化、农业劳动力老龄化等问题制约着新农村的建设。通过分析新生代农民的优势、劣势及对新农村建设的作用,提出新生代农民是新农村建设的主要力量,引导新生代农民参与新农村建设,推进新农村建设进程。  相似文献   

14.
生态意识是把环境保护化为每个人自觉行动的前提.新农村建设中的生态文明、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建设都需农民作为生态主体参与.作为一种社会意识,生态意识受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影响.当前,农民总体呈现生态主体意识淡薄,参与度不高,这既与农村生产力发展水平有关,也与环保基础设施不完善、土地产权制度不健全有关.要在发展生态经济的同时创新、完善相关制度,为农民生态意识培养创造良好制度环境.  相似文献   

15.
新农村文化建设的现状及其路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村文化是农民在农村社会实践活动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是农民的文化水平、思想观念以及在漫长的农耕实践中形成并积淀下来的认知方式、思维模式、价值观念、情感状态、处世态度、人生追求、生活方式等反映,也是农村社会进步的标志。农村文化具有乡土性、归属性、直观性、季节性和多样性的特征。当前,中国农村文化发展不平衡,农村文化设施落后。因此,新农村文化建设要树立新农村文化与城市文化和谐共生的理念,提高农民思想道德素质,强化科学文化素质教育,要充分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开展形式多样的、健康的农村文化活动。  相似文献   

16.
培育新型农民是新农村建设的重中之重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急需培育造就千千万万高素质的新型农民,这是新农村建设最为迫切的要求。新型农民是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社会主义农民。新型农民应该具备一定的文化素养、较高的技能素质、较强的经营能力。培育新型农民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前提,是将农村人口压力转化为人力资源优势的必然要求,是农民增收、农业增效的重要途径,是构建和谐农村的主要内容。培育新型农民要注重先进知识与技术的传播,注重农村先进生产经营方式的发展,注重民主法制意识的树立,注重制度体系的创新。培育造就千千万万高素质的新型农民,可以更充分地发挥新时期农民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的主体作用。  相似文献   

17.
农民道德建设是推动新农村建设的内在动力,是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和现代化发展的重要内容,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良性发展的内在需要。加强农民道德建设,创造稳定的社会秩序和良好的社会环境,对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培养新农民是新农村建设的根本目的,也是新农村建设的必然要求与迫切需要。培养当代新农民的标准与目标是,具有新观念,具备新本领,具有新素质。培养新农民重在推进农村教育,建设农村文化,发展农村经济,引进新型农民。  相似文献   

19.
从建设"新农村"视角讨论农村劳动力转移研究中若干有分歧的问题。从本质上看,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对象是传统农村劳动者,而不是农村剩余劳动力。所谓农村劳动力转移,不仅指向城镇的转移,也包括向现代化农村的转移;不仅指向第二、三产业转移,也包括向现代化农业转移;不仅指农民向市民的转变,也包括传统农民向现代化农民的转变。农村劳动力转移是一个不断随着工农业现代化以及农民现代化的渐进过程。大力推进城镇化和工业化的同时,大力推进农业现代化,加强新农村建设,保证"物的新农村"和"人的新农村"协同并进,是推动农村劳动力有序、稳步转移的根本途径。  相似文献   

20.
江苏省苏北的新农村建设是一个惠及1 730多万农民的系统工程。建设苏北新农村关键是要把握六个着力点:促进农民增收,不断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加大对苏北的扶贫开发力度,改善基本生产生活条件;加快农村经济结构调整,抓产业化发展,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加快苏北农村的基础设施建设;深入实施农村千万劳动力培训工程,用先进文化塑造新型农民,提高农民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主体性和积极性;重视苏北农村的和谐社会建设。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推动苏北新农村建设的步伐,切实把握住确保江苏“两个率先目标”顺利实现的问题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