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近年来,人们利用氯甲基化苯乙烯-二乙烯苯树脂的化学反应,合成了各种有用的聚合物。我们曾用氯甲基化交联聚苯乙烯树脂经一系列反应,合成了两种新型螯合树脂。其中以溴代氰甲基化交联聚苯乙烯树脂(简称溴代氰甲基化树脂)为原料。本文报告该树脂的合成,介绍我们如何通过化学反应合成了两种具有ESR信号的交联共轭树脂。  相似文献   

2.
利用氯甲基化苯乙烯—二乙烯苯树脂的化学反应,合成了各种有用的聚合物。作者曾用氯甲基化交联聚苯乙烯树脂经一系列反应,合成了两种新型螯合树脂。本文报告用氯甲基化交联聚苯乙烯树脂合成新的稳定碳自由基树脂。对稳定自由基聚合物的研究,引起人们很大兴趣。Braun曾对这类聚合物作过总结。刘有成等报导过2.3二苯基—2.3—二氰基丁二酸二乙酯具有引发单体的性能。作者利用交联聚苯乙烯管能团之间不易进行反应的特性,采用大孔氯甲基化苯乙烯—二乙烯苯共聚物为原料,通过下列反应,合成了一种新的较稳定的载有α—氰基α—乙酯基苄基自由基的聚合物。  相似文献   

3.
用交联聚苯乙烯-异氰尿酸树脂催化乳酸与正丁醇的酯化反应,发现虽然该树脂的酸性与羧酸相近,但能有效地催化酯化反应,并由此提出了氢键促进催化的反应机理.  相似文献   

4.
以氯甲基化聚苯乙烯为原料,合成了在聚苯乙烯基体和杂环功能基2-巯基苯并噻唑(MBZ)之间引入聚氧乙烯亲水性悬臂的新型螯合树脂,对所合成的树脂进行了元素分析、红外光谱和扫描电镜表征,对比研究了引入悬臂前后树脂对Hg2 等5种金属离子的静态吸附性能.实验结果表明:经过多步反应,引入亲水性悬臂之后,树脂的表面形貌没有变化,仍保留大孔结构,吸附选择性和功能基的利用率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5.
采用直接缩聚反应合成了一种新型二胺交联螯合树脂,测试了树脂的溶胀性能和对金属离子的静态吸附容量.实验结果表明,树脂在20℃的水和甲酸中溶胀系数分别达到3.07和7.75;25℃时,对Hg2+,Cu2+,Ni2+的吸附容量分别达1.16,0.93和1.68mmol/g.  相似文献   

6.
以四甘醇为起始剂,合成了多胺交联树脂.用树脂代替浓硫酸作催化剂制备乙酸乙酯,避免了大量硫酸对设备的腐蚀,简化了产物精制步骤,反应产率达到72.0%,树脂可再生、重复使用3—4次.  相似文献   

7.
在铈盐引发下用淀粉与丙烯酰胺共聚并进行部分交联得接技共聚物(CS-g-PAM),继之与多聚甲醛和偏重亚硫酸钠反应制备交联淀粉-磺甲基化聚丙烯酰胺(CS-g-SPAM).该树脂具有高吸水性,其吸水性受反应条件、单体配比、交联度、磺化程度等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以2-巯基苯并噻唑(MBT)、2-巯基苯并咪唑(MBM)、2-氨基苯并噻唑(ABT)、氨基噻唑(AT)及苯基硫脲(PTU)与环氧酚醛树脂(F46)反应合成了五种含氮、硫杂原子功能基的螯合树脂;分别测定了各种树脂对多种金属离子的吸附性能.结果表明,树脂对不同金属离子的吸附能力不同,对Ag+的吸附符合Freundlish等温方程.  相似文献   

9.
通过测定纤维临界溶解时间和差示扫描量热法(DSC)等试验测试,探讨了有机氟树脂耐久性拒水拒油整理的机理。表明交联剂存在时,与有机氟树脂形成三维网状树脂,沉积在涤纶维表面、纤维之间及纤维的非结晶区部分,或者与涤纶分子羟基之间发生交联反应,从而提高了耐久性。  相似文献   

10.
以硫脲和甲醛为原料 ,合成了一种新型的螯合树脂 .测定了树脂对 1 1种金属离子的吸附容量和对某些金属离子的吸附率 .实验发现 ,树脂对某些贵金属离子有较高的吸附容量和吸附率  相似文献   

11.
将一系列不同的金属离子分别载于D151树脂上,制备成基体相同而负载离子不同的一系列吸附树脂,考察各种负载金属离子树脂在水中对异麦芽三糖的吸附性能,从中筛选出吸附和洗脱性能较好的D151Ca2+型树脂.该Ca2+型树脂对异麦芽三糖的吸附等温线符合Langmuir吸附方程,静态饱和吸附量为57.8mg/g.动态泄漏吸附量为19.6mg/g.以稀氨水溶液洗脱,洗脱率达到90%以上.  相似文献   

12.
以铜离子为模板,用F44与多乙烯多胺反应制备了氨基交联铜模板螯合树脂,并测定了其对金属离子Cu2+,Ni2+,Zn2+,Cd2+,Pb2+,尤其对Hg2+的吸附性能.研究了pH值、温度、吸附时间等因素对吸附容量的影响,对吸附机理的初步探讨表明,吸附符合Boyd液膜扩散控制,Hg2+的液膜扩散系数为0 0085.  相似文献   

13.
在D avankov后交联方法的基础上,改变后交联剂的分子结构,使后交联反应过程中发生再次交联,合成了一类孔径小而均匀的新型孔结构吸附树脂。该树脂比表面积大、吸附容量大,具备小尺寸精确筛分的能力,可将模拟样品中分子尺寸不同的苯酚与槲皮素分离,苯酚去除率达到97.6%,而槲皮素基本不损失。将其用于银杏叶提取物的纯化,去除其中小分子杂质,可使得银杏黄酮的纯度由25.2%提高到50.8%。  相似文献   

14.
以水杨酸、甲醛和硫脲为原料,在盐酸催化下经Mannich反应合成了水杨酸硫脲螯合树脂(SFT),测定了该树脂对金属离子Ni2 ,Cu2 ,Pb2 ,Zn2 ,Cd2 ,Ag 及对贵金属离子Au3 ,Pd2 ,Pt4 的吸附性能.研究了吸附时间、贵金属离子浓度对吸附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该树脂对贵金属离子具有较好的吸附能力和较快的吸附速率,吸附符合Freundlich等温式,液膜扩散是吸附的主控步骤.  相似文献   

15.
以偶氮二异丁腈(AIBN)为引发剂,聚乙烯基毗咯烷酮(PYP)为稳定剂,二乙烯基苯(DVB)为交联剂,在乙醇(EtOH)/水中通过交联剂后滴加分散聚合法制备了单分散交联聚苯乙烯微球,并对分散聚合反应动力学和反应机理进行了探讨.交联剂后滴加是指在聚合反应开始后将交联剂溶液以一定的速度逐滴加入到反应体系中.通过扫描电镜、激光粒度仪对所制微球进行了表征.系统讨论了后滴加配方、后滴加开始时间、后滴加速率、搅拌速率等因素对微球粒径、粒径分布及表面形貌的影响.分散聚合的初期聚合速率和反应最终转化率随交联剂和引发剂浓度的增加而升高.交联剂后滴加分散聚合过程可分为微球增长期、成球期和均相成核期三个阶段.当DVB/EtOH(体积比)为1.99/4.01,后滴加开始时间为2.0h,持续时间为2.5h,交联剂用量为12.0%,搅拌速率为120r/min条件下,制备了粒径为1.0μm的单分散交联聚苯乙烯微球.  相似文献   

16.
该文主要就性能优异的邻苯二甲腈聚合物的高强度、高模量、高热稳定性及其特种功能化技术进行探讨,重点开展聚合物合成结构的化学反应功能化设计,获得了较好加工、方便交联固化反应的热固性树脂体系,为先进复合材料的RTM或RIM加工技术的应用提供了高性能基体树脂。通过分子结构的设计将二茂铁结构引入双邻苯二甲腈树脂结构中,获得具有居里温度大于300℃的有机磁性材料。利用邻苯二甲腈与金属或金属盐的反应特点,获得了无机-有机杂化磁性功能复合材料。通过碳纳米管表面-CN化获得了反应功能一体化的CNT/邻苯二甲腈纳米功能复合材料,通过化学控制合成技术制备了高介电常数的超支化酞菁铜,得到了高强度的聚芳醚腈介电薄膜。探讨了电场、磁场以及剪切应力场等加工方式对聚合物微结构的影响。这些功能化技术途径的探索对邻苯二甲腈聚合物的研究开发与应用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本工作用N,N-二乙氨基环氧丙烷和N,N-二乙氨基环硫丙烷分别与含仲氨基的高分子载体进行反应,合成得到两类分别含羟基和巯基的叔胺型螯合树脂;用静态法测定了树脂对Au(Ⅲ),Pd(Ⅱ),Pt(Ⅳ),Ag(Ⅰ),Hg(Ⅱ),Cu(Ⅱ),Zn(Ⅱ)的吸附特性,结果发现树脂对于贵金属离子有较好的吸附性能。  相似文献   

18.
以丁二酸酐(SA)为交联剂研究了端羟基超支化聚(胺-酯)(HPAE)的交联反应和交联膜的制备。结果表明:SA与HPAE的交联反应分为两个阶段,可以采用溶液法低温涂膜及高温交联得到HPAE/SA交联膜;改变SA的用量可控制膜的交联度,HPAE/SA交联膜的拉伸强度随SA用量的增大而提高,最高可达59.60 M Pa,膜表面的水接触角小于74.3°。  相似文献   

19.
通过研究聚苯乙烯吡啶树脂对二茂铁合成的影响发现 ,催化剂用量对二茂铁的收率有很大影响 ,催化剂重复使用 5次后 ,其催化活性未明显下降 ,产品的最高收率达 90 % .  相似文献   

20.
用线型环氧酚醛树脂(F44)与苯基硫脲合成了酚醛型苯基硫脲螯合树脂(F44 PTU),研究了该树脂对Au(Ⅲ)的静态及动态吸附性能.结果表明,该树脂对Au(Ⅲ)具有较快的吸附速率,其表观吸附速率常数为0 0055s-1,树脂的吸附为吸热过程,在有其他金属离子共存时,树脂对Au(Ⅲ)具有较好的吸附选择性.一定条件下,树脂可以洗脱再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