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亚里士多德以及其后的传统叙事学认为,一系列因果相接的事件构成了叙事文本中一根笔直的叙事线条,它从开始到中部再到结尾,做简单的线性运动.米勒解构了亚氏的叙事线条,指出文本中的线条不是自足单一的,而是显示出迷宫般的关系.本文通过个案,从操作层面和思考层面,分析了线条解构以后对文学批评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传统的经典叙事学认为,文学的开头是组成叙事线条的有机部分,无他物相承而又自然引起下文.解构主义者米勒则对其质疑,认为开头存在一个悖论.本文将这两种思路进行了辨析、整合,并综合个案分析来论证这种整合后的理论对文学批评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传统的经典叙事学认为 ,文学的开头是组成叙事线条的有机部分 ,无他物相承而又自然引起下文。解构主义者米勒则对其质疑 ,认为开头存在一个悖论。本文将这两种思路进行了辨析、整合 ,并综合个案分析来论证这种整合后的理论对文学批评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从经典叙事学到当代叙事新理论,叙事中的时间范式一直是人们关注思考的焦点.托多罗夫、热奈特、巴尔是本文章重点讨论的经典叙事学家,他们对叙事文本时间范式的思考代表了经典叙事学在这个问题上的成就.上世纪九十年代叙事学在西方重新兴盛,后结构主义叙事学家们在继承经典叙事理论的同时,对其与历史、文体、社会等的关系进行思考和讨论,突破了经典叙事学结构起来的整体的、内在的、纯形式主义的藩篱,再次把叙事文本与社会、历史等语境结合起来.后现代叙事学家华莱士·马丁、马克·柯里等人通过他们的著述探讨叙事学中的时间范式在新背景下的发展状态.  相似文献   

5.
《江西社会科学》2015,(6):160-168
在后经典叙事学的第二阶段,对不同派别的后经典叙事学之间相互关系的探讨成为叙事学界的一个重要话题。以四种具有代表性的后经典叙事学——修辞叙事学、女性主义叙事学、认知叙事学和非自然叙事学为分析个案,重点考察后经典叙事学在第二阶段的理论争鸣与批评对话,审视后经典叙事学派之间的重叠性与差异性。主要探讨了三个方面的论题:其一,不同后经典叙事学派之间开展对话的必要性与可能性;其二,不同后经典叙事学派的主导原则和核心概念;其三,不同后经典叙事学派之间的当下对话与争鸣。在此基础上,对后经典叙事学派之间的未来对话提出建议,希冀进一步拓展后经典叙事学的发展空间。  相似文献   

6.
叙事学研究的空间转向   总被引:23,自引:6,他引:23  
叙事学研究既存在一个时间维度,也存在一个空间维度。但在传统的叙事学研究中(无论是经典叙事学,还是后经典叙事学),人们都有意无意地忽视了后者。现在,叙事学是到了该重视空间维度上的研究的时候了。本文指出叙事学在今天面临一个“空间转向”问题,并从理论和创作实践两方面,分析了“空间转向”的知识和文化背景。最后,文章还从叙事活动、叙事作品、阅读活动等三个方面,分析了空间叙事学的问题域,认为空间叙事学的研究领域是非常宽广的。  相似文献   

7.
主持人语     
在以结构主义为理论基础的经典叙事学中,叙事学研究基本上局限于文本之中;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开始兴起的后经典叙事学,研究的视野更为开阔,研究的领域也更为宽广。然而,后经典叙事学似乎热衷于跨学科、跨媒介叙事问题的探讨,对于如何打通文本结构与创作者、阅读者之间的内在关系反而有所忽视。事实上,如何把经典叙事学在"结构"方面所取得的重大成就与创作心理、阅读反映结  相似文献   

8.
叙事学自创始以来便以争议、分歧与变革为标志,历经经典和后经典两个发展阶段。经典叙事学是一门由科学推动、受结构主义激发的对叙事进行研究的学科;后经典叙事学则是经典叙事学的延伸和扩展。叙事学家未来面临着众多任务,其中,最重要的四大任务是:评估叙事本质问题并达成共识;重新考察叙事特征、种类和框架;理解叙事;研究"为什么"的问题。不论叙事学家采取经典的抑或后经典的立场,都应该通过经验或实验(跨文化和跨媒介)研究来努力巩固叙事学。  相似文献   

9.
韩德星 《中州学刊》2005,(5):227-229
作为解构主义叙事理论的代表作,米勒的<解读叙事>不仅给我们展示了一个返观经典叙事学的新的理论视角,更重要的是还为当下的批评实践提供了方法论意义上的省思.米勒在宣讲叙事的"未定性"的同时也悬置了批评的"确定性".本文从互文性批评、认知型批评(以文化研究为代表)与文本阐释的断定性问题等三个方面为切入点对此作了阐明.  相似文献   

10.
倪爱珍 《学术界》2013,(7):105-112,308
叙事学是一门人文学科。从这个视阈下观察它的发展趋向,有如下特点:第一,从叙事语法到叙事语用。经典叙事学阶段的叙事语法研究旨在建立一套叙事的普遍规则和符号系统,所以它关注叙事文本的普遍性,而悬置差异性、个别性。这与人文学科致力于"具体化""个别化"的研究方向有相悖之势。叙事学的研究必须将普遍性与个别性结合起来。后经典叙事学正是在这个意义上对经典叙事学的研究领域进行了开疆拓土的工作,那就是从叙事语法走向叙事语用。第二,从"解释"到"理解"。叙事学从注重解释叙事是如何表达意义,到注重理解叙事表达了什么意义,体现了从偏重科学方法到偏重人文方法的转向。第三,价值判断从悬置到回归。价值判断是人文学科的重要特点,而价值判断的前提是意义阐释。因此后经典阶段叙事学呈现出以下特点:将形式研究和意义阐释、价值判断联系起来;从偏重叙事诗学到叙事诗学与叙事批评并重。  相似文献   

11.
由"主体线条"以整一性的存在和规律性的出现为特征的"主题叙述"的确立,是战国时期楚国器物图案在构图上所呈现的一个重要特点.以此为基础,又呈现出两个方面的表现:其一为"主体线条"遭到遮蔽和干扰的"主题叙述";其二为"主体线条"被强调和突出的"主题叙述".而后者再呈现出由多个"主体线条"相互衔接的连续的"主题叙述".上述"主题叙述"形式至迟在战国早、中期的楚国器物图案构图中就已经出现,并在战国中、晚获得成熟和发展,进而成为体现着某种"叙事风格"的图案构图艺术表现形式.图案构图意义上的图像叙事艺术表现能力,是与人类叙事意义上的艺术表现能力联系在一起的,并成为人类艺术表现能力的基础而带来广义的叙事艺术的繁荣和发展,上述认识能够为战国时期楚国叙事艺术异于域外叙事艺术的异乎寻常的艺术表现,追溯到叙事意义上的根源.  相似文献   

12.
形式与情感/行为:性别对叙述以及叙述对性别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女性主义叙事学通常注重分析性别与叙述的关系,研究特定文化、历史语境中关于性别的假设对叙事形式的影响,不过,最近的女性主义叙事学研究开始关注叙事形式如何通过阅读行为影响读者本人的性别行为.这是女性主义叙事学研究探索性别意识展现方面进行的努力.本文将"行为"概念引入叙事文本的分析和阅读层面,揭示阅读某种具有明显性别倾向的叙事文本如何影响读者本人对于性别文化、性别身份的认同或拒绝.  相似文献   

13.
王委艳 《兰州学刊》2011,(9):142-147,193
后经典叙事学与经典叙事学的重要区别之一就是对作者的重新发现。从后经典叙事学各种理论对作者的描述中可以看到打破结构主义叙事学文本框范的努力。而这种对于作者的关注必然引起对作者行为与写作目的及效果的研究,把言语行为理论引入叙事学研究成为一种自然的选择,而这种选择直接引起对于语境、规约的研究,这就为叙事理论研究的文化视野打开了大门,这使在文化研究的背景下建构交流叙事理论成为了一种可能。  相似文献   

14.
形式主义-结构主义传统中的经典叙事学就分析对象进行了这样的"分工":一方面特别关注展示技巧的先锋派小说,这样可得到对叙事概念和叙事结构的新鲜洞见;另一方面十分重视大众型的"公式化"小说,譬如侦探故事和惊险小说,这类作品看上去结构简单、规约性强,是很好的分析实例.然而,这种分工至少不适用于科幻小说,因为这种公式化的小说文类像先锋派小说一样地"展示技巧".叙事学家可从科幻小说学到很多东西.科幻小说通过把叙事理论的概念字面化,使我们得以思考叙事概念有何种功能,它们表达或遮掩了叙事的何种运作,它们可能会无意中产生哪些含义和后果.科幻小说是具有强烈自我反省性质的文类,可以帮助叙事学进行反思,给叙事学带来启示.  相似文献   

15.
数字叙事作为一种在线叙事,具有人机交互的性质,超文本小说、互动影视作品和人工智能写作等是目前数字叙事的主要类型。数字技术进入叙事领域,不仅使叙事文本的呈现方式发生改变,而且导致叙事要素和结构的变化,构成了对经典叙事学中视角、叙述者、叙事时间、叙事结构等一系列核心概念和基本理论的挑战。数字叙事呼唤新的视野、新的理论,"交互"成为叙事的核心概念,"碎片化"催生了空间思维,"快感"跃为数字叙事的新体验,这些新的理念和因素促使经典叙事学的重构和再生。数字叙事的未来还有待时间检验,但数字叙事的探索为叙事学的发展创造了更多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6.
萨特伦理叙事中的"审美距离"理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萨特早期的自由主义伦理叙事中,他强调叙述者要与作品中的人物保持一定距离.这形成了他的"审美距离"理论.本文从"叙事距离"和"情感距离"两个方面分析这一理论:在叙事距离上,萨特指出叙述者要与作品人物保持稳定、一致的距离;在情感距离上,叙述者要对人物情感立场保持静观态度,采取一种不置可否的道德悬置立场.萨特的"审美距离"理论,对后来经典叙事学的研究有所启发.同时,对其作品中道德悬置之后的情感立场缺失,也有不少争论.  相似文献   

17.
本文依托现代叙事学关于虚构叙事在于特定语言成规的思想,分析了唐传奇建构的两种叙事成规:"个人化观点"和"情节化修辞".前者是对史书全知观点的蜕变,后者是对史传编年实录和六朝小说粗陈梗概的飞跃.唐传奇叙事成规的形成,在中国叙事史和文化史上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文化研究语境下后经典叙事学的现状与走向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后经典叙事学对结构主义叙事学的反拨和超越是全面而深刻的,前者对后者的反拨和超越主要体现在研究领域的扩展与延伸、研究方法的更新与丰富、交流手段的多元化、对经典文学之外的非主流文学和文化叙事的关注以及关注叙事形式结构与意识形态的隐秘关联等诸多方面.然而,在当下文化研究的语境下,后经典叙事学理论应该如何引导文学葆有一个叙事探索的空间,使叙事回归语言、回归精神审美,继续拓展经典叙事学具有生命力的部分,是值得关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比较叙事学:"中国叙事学"研究之一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叙事学研究已得到长足发展,并成为国际学术领域中的显学之一。如何使中国的叙事学研究在已有的基础上形成自己的特色,在国际叙事学领域占有一席之地,比较叙事学研究或许是中国叙事学研究与中国叙事学者可以承担的任务。比较叙事学将在沟通中外叙事理论与实践、挖掘中国丰富的叙事理论资源、扩展与深化叙事学研究中显现出自己的优势,并对叙事学研究产生积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王瑛 《北方论丛》2010,(4):47-51
从经典叙事学到后经典叙事学,读者从叙事诗学的边缘走向了中心.这一变化的原因,首先是叙事学学科自身发展的需要,其次是受当代文化思潮的影响,尤其是读者反应美学的影响.读者叙事地位的提升,一方面反映了叙事学理论探索的变化轨迹,修正了经典叙事学理论上的一个缺陷,充实和丰富了叙事学的内容,反映出叙事学学科的开放性和包容性;另一方面也值得人们反思,读者叙事地位的过度强调,对叙事学甚至文学理论的其他学科的发展也是一种伤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