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贝多芬是一位享誉世界的音乐家。在他的钢琴文献中的32首钢琴奏鸣曲是世界钢琴艺术史上高峰,理论界把贝多芬一生的创作分为三个时期,即早期、中期和晚期。贝多芬晚期钢琴奏鸣曲中广泛采用了赋格的创作手法。而其赋格的采用既延续前人的风格又有贝多芬的创新。  相似文献   

2.
贝多芬晚期作品风格浅谈高宗仁习惯上人们将贝多芬的作品划分为三个创作时期。第一创作时期截止1802年左右,第二创作时期截止1812年左右(从1802年起),以后直到1827年贝多芬离世,则为他的第三创作时期。这一划分法最早是由一个名叫舒劳瑟(Schlo...  相似文献   

3.
路德维希·范·贝多芬(Ludwing van Beethoven,1770-1827),德国作曲家,维也纳古典乐派代表人物。贝多芬一生的创作大致可分为三个时期:  相似文献   

4.
论贝多芬钢琴奏鸣曲的分期风格特征唐艺贝多芬(L.Beethoven1770—1827)是世界上伟大的天才音乐家,他的许多作品早已作为音乐艺术珍品在世界各地演奏。人们一谈起贝多芬,立即就会想到他的不朽作品──九部交响曲,而他在钢琴奏鸣曲创作方面的辉煌成...  相似文献   

5.
<正> 贝多芬一生共写了32首钢琴奏鸣曲,然而只有《告别》奏鸣曲三个乐章的标题“告别”、“别后”、“重逢”是贝多芬亲笔所提,该奏鸣曲,作于1809年至1810年,是为呈献给鲁道夫大公而写的。鲁道夫大公是支持贝多芬的许多王公贵胄中最有力的一位。他是贝多芬的学生,同时也是贝多芬的保护者。他和贝多芬之间,没有身份与地位的特殊等顾忌,一直是推心置腹的至友。  相似文献   

6.
解救之途的追寻--论海明威创作的潜在主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海明威创作的潜在主题是为奴役中的人类寻找一条解救之途 ,他一生都在寻找战胜异化的生存世界和达成理想的自由世界的方法与途径 ,在经历了漫长的迷惘与追寻之后 ,他将超越的精神信仰拯救当作通往自由之途。超越的精神拯救既具有积极意义 ,又有其局限性  相似文献   

7.
海明威的生命意识 ,是他人生观的核心和作品诗意所在 ,构成其全部小说的基本主题和精神底蕴。海明威的一生 ,是深刻体验生命悲剧性的一生 ,也是致力于对生命悲剧性的克服、反抗的一生。海明威的生命意识包括人生悲剧观和英雄主义两个方面 ,体现他对人类生存状态的理解和生存方式的探求。他的心灵承载了人类理想与现实的永恒冲突和根本悖论。他以自己的生命和创作 ,验证了人类的超越精神和自由意志 ,为现代西方人在理想缺位、精神空虚的时代 ,指示一条不背弃崇高的生命之路  相似文献   

8.
W·S毛姆在创作和生活上一直都在不懈地进行精神探索,一生都希图通过奋斗和创作探索出一条通往自由的道路—获取物质和精神的自由。他借艺术完成了探求自由的精神历程。大自然成了毛姆及其笔下人物精神的避难所。他既渴慕、追求金钱,又蔑视、摒弃金钱。他逃离给他束缚的女性的同时,又期待出现不让他承担任何责任和义务的女性。脱俗与从俗,成为毛姆精神探求之路上的双重选择。  相似文献   

9.
贝多芬所创作的钢琴奏鸣曲是对音乐艺术的巨大贡献。他一直努力致力于突破古典奏鸣曲的形式的约束,以形成他的奏鸣曲在风格和形式的独特之处。他的创作历程分为早期、中期、晚期,三个时期都呈现了不同的创作风格。  相似文献   

10.
贝多芬一生创作了有大量充满时代气息的优秀作品,《C大调回旋曲》无论从体裁结构还是创作技法上都充分体现了贝多芬的音乐创作思想。本文拟从该部作品思想性与艺术性的完美呈现、典型的回旋曲式结构特征、以及把德奥民族传统音乐与高度的专业创作技巧很好的融合等方面,进行系统而全面的分析,归纳总结出该曲的艺术特点。  相似文献   

11.
具有“里程碑”意义的贝多芬三十二首钢琴奏鸣曲与他的交响曲一样,不仅贯穿着辩证思维的创作方法,而且体现着十八世纪末时代精神的精华,反映着当时进步的资产阶级的革命理想和人民大众为争取自由和解放而斗争的革命热情  相似文献   

12.
贝多芬是世界音乐史上一位杰出的人物。他的作品素以结构严谨、宏大辉煌、富有哲理性而著称。有人认为他的作品英雄性因素占主要成份,但贝多芬是个有血有肉的人,他的作品也有博爱光亮的一面。《庄严弥撒曲》就是反映和表现了这方面内容。本文试图从分析作品的创作思想入手,给读者留下一个完整的、全面的贝多芬。  相似文献   

13.
本文将试图从他的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的创作特点,乐曲结构以及表现形式等方面来阐述贝多芬在创作中的交响性思维.作为一位承前启后的音乐家,贝多芬在这首乐曲的创作上承袭了他的前人对奏鸣曲式的贡献,同时又追求最有效的方法来承载他的思想和感情.而在表现形式上又非常注重独奏乐器的音乐性与思想性.乐曲无论在形象的生动丰富方面,规模的宏伟以及构思的严谨集中方面都可以和他的交响乐相媲美.  相似文献   

14.
贝多芬G大调随想回旋曲,又名:Rageovgrthelostpenny,翻译过来名为:丢失一分钱的愤怒,是贝多芬早期创作的作品。这首作品所体现的音乐内容与以往贝多芬作品所体现的英雄性和交响性不同,它体现了这位跨世纪伟大作曲家生活化和人性化的一面。G大调随想回旋曲是一首幽默风趣、富有活力的钢琴作品,通过对这部作品的分析和研究,可以使我们了解贝多芬的早期创作风格,以及弹奏古典主义时期风格乐曲的演奏方法和风格,能够更好地表现出乐曲所要表达的内容,也为喜欢和演奏这首作品的朋友提供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15.
彼此相伴     
《阅读与作文》2009,(4):18-19
路德维希&#183;范&#183;贝多芬是世界上最伟大的作曲家之一,他写了许多交响乐、前奏曲以及为钢琴和其他乐器所创作的曲子。他从4岁起就开始学习钢琴和小提琴。身为歌手的父亲是他的启蒙老师,但不是一位好老师,他打他的儿子而且把他锁在一个地下室练习。有时候当他的父亲喝醉了酒很晚回家时。他会叫醒贝多芬让他一直练到次日清晨。  相似文献   

16.
贝多芬晚期5首钢琴奏鸣曲是32首钢琴奏鸣曲中的经典之作,它是音乐发展史上里程碑式的代表。尤其是晚期5首奏鸣曲对赋格的大量采用使得晚期作品显出与前两个时期不同的最重要的特征。贝多芬对古老的赋格手法不仅继承其精华更将赋格这样的创作技术进行的了变革与延伸,他的创新为后来的作曲家开拓了在赋格创作上的新路。  相似文献   

17.
贝多芬第八钢琴奏呜曲(“悲怆”)第一乐章的主体性艺术特征主要体现在以下四方面:奋发向上且不乏活泼气息的主题构思;充满推动力的调式、调性设计;乐曲中扣人心弦的和声织体、效果音乐创作;独特新颖的音乐结构布局设计。贝多芬作为一个为自由而战的精神化身,他的每一个音符、每一个乐句都令人感受到伟大、雄浑和抗争的精神力量,并将人从美的境界带入崇高的境界。  相似文献   

18.
十八世纪上半叶德国意识形态的发展,经历着一场新的变化。在这样的时代里,出现了德国音乐古典大师,人道主义者J·S·巴赫。巴赫一生的艺术创作生涯中,吸收融合了当时欧洲各流派的艺术成就,他的音乐完美地表述了德国人民的思想感情。受到人民的爱戴和音乐家的赞誉。十九世纪俄国天才诗人普希金曾说:“巴赫可以作为一件献给阿波罗的神圣祭品”。对于他的乐思和音乐语言,伟大的乐父贝多芬赞叹说:“巴赫不足小溪(BACH),而是大海。”这些评价是毫不过份的。巴赫的作品繁多,下面仅以他的钢琴音乐略加论述。约翰·塞巴斯蒂安·巴赫 (1685——1750)创作了大量的、丰富的钢琴文献。这些作品,一直被学习钢琴的人作为必修的课本。巴赫的钢琴作品是学习钢琴人的基础,基础不搞清楚,后来的莫扎特、贝多芬、勃  相似文献   

19.
本文简要阐述了20世纪美国杰出的女剧作家莉莲·赫尔曼爱憎分明、立场坚定、坚贞不屈地为和平、正义、自由和人类尊严不懈斗争的一生;着重分析了她继承现实主义传统,创作的优秀剧作。  相似文献   

20.
贝多芬在不同的时期分别创作出了九部不同风格和意义的交响乐作品,他的音乐中充满着英雄主义的气概.本文主要从英雄的诞生、英雄的成长和英雄的涅槃三个方面来阐述贝多芬交响乐作品中的英雄主义精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