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7 毫秒
1.
马克思哲学中的"实践"是说明人的存在方式和发展基础的核心概念,在马克思哲学传播过程中出现的"人学空场"是对马克思实践观的误读。只有以整个西方哲学为背景,从马克思创立新世界观即实践唯物主义的历史进程出发,才能充分揭示马克思哲学实践观的本真内涵,凸显马克思哲学实践观的人文关怀及其当代价值。  相似文献   

2.
方以启 《兰州学刊》2008,40(5):43-45
马克思的哲学是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因为马克思在分析问题时处理了思维和存在、精神和物质关系并肯定了后者的根源性作用;马克思的哲学是新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因为马克思的唯物主义和包括费尔巴哈在内的一切旧唯物主义根本不同之处在于意识对象观上发生了变革,确立了新的出发点——实践,形成了自己新唯物主义的哲学路线。  相似文献   

3.
作者认为,马克思的哲学革命在于建立了一个新世界观即实践世界观,马克思多方面地表明了这一世界观的性质。这个实践世界观把人对世界的关系理解为实践关系,其主要环节有:实践的人,人的实践,人的实践所1.2.3.面对所开辟的对象世界。从这一关系出发,不仅可把“两唯”哲学的合理内容包括在内,而且可概括我国年来马克思20主义哲学的重要发展,从而形成实践世界观的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4.
任何一种真正的哲学,本质上都是以人与世界及其基本关系、人在世界上的地位、作用和使命为研究主题的关于世界图景的理论。严格地说,不同派别、不同时代哲学之间的分野,主要不在于研究对象本身,而在于怎样理解和把握对象。马克思哲学同一切旧哲学的本质区别,也主要不在于被研究的对象,而在于马克思运用新的哲学思路和哲学方法把握对象。我们认为,马克思哲学的诞生所以在人类哲学发展史上催发了一场新的革命性变革,关键在于它的哲学世界观和方法论是以科学的实践观为其内在灵魂的。怎样看待马克思哲学的实践观,直接涉及到对马克思哲学的基本性质和基本特点的理解,也直接涉及到对马克思哲学的评价。因而深入研讨马克思哲学实践观,意义实在重大。  相似文献   

5.
马克思的哲学把伟大的认识工具给了人类,特别是给了工人阶级。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是实践的观点。马克思的实践观不仅对于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形成、对于马克思所实现的哲学上的伟大变革具有重大的意义,而且对于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对于科学共产主义学说的形成和发展也具有重大的意义。马克思的实践观是在同各种非科学的共产主义学说的斗争中产生的,马克思的科学的实践观的产生与科学共产主义学说的创立是一个统一不可分割的过程。只有这样来认识,我们才能全面地、深刻地理解马克思创立科学实践观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6.
20世纪 80年代在我国哲学界开展的实践问题的讨论 ,提出了“实践本体论”、“实践唯物主义”、“实践超越论”等不同的观点。这些观点虽不乏深刻与睿智 ,但也不难看出以往对实践问题的研究还存在着缺陷与不足 ,因为这些观点基本上还是局限在传统实践观的基础上 ,将马克思的实践观仅仅归结为生产实践 ,而没有进一步研究马克思实践观变革的内容 ,没有说明马克思实践观同传统实践观的原则区别。马克思的实践观是以人的解放和自由全面发展为核心的实践观 ,是对道德实践观与生产实践观的超越。  相似文献   

7.
李键 《学术论坛》2007,1(1):5-8
马克思哲学的实践本性不是体现在实践本体论或实践唯物主义上,而是体现在其哲学视域、逻辑起点、哲学基础以及由此形成的实践观立场上。由于实践本体论和实践唯物主义对马克思实践观的诠释的不到位和不彻底性,影响了实践的观点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核心和基础地位的确立。因此,要彰显马克思哲学的本性,不仅要从物质本体论立场转变到实践观立场上来,而且还要对实践本体论和实践唯物主义进行反思。  相似文献   

8.
如何理解马克思哲学本性以及实践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中的地位问题,成为"重新理解马克思"的一个重要问题。面对当前哲学研究中被悬置掉的马克思哲学视域的讨论。应当重新在学界深入讨论三个问题:马克思哲学的视域是整个世界还是人的世界,物质本体论与实践观之间的关系如何定位,马克思哲学的本性到底如何理解?"物质本体论"者坚持认为马克思哲学视域是整个世界,"物质本体论"没有否认实践观。从实践理解与强调的唯物主义只不过是内含于"辩证唯物主义"的一种面向人的生活的世界观。  相似文献   

9.
《黑格尔法哲学批判》是马克思早期的重要著作,它标志着马克思对黑格尔国家观从怀疑转向批判,标志着马克思在世界观上同黑格尔决裂,它是马克思创立唯物史观历程中的一块重要路标。 《黑格尔法哲学批判》是马克思在赫尔纳茨时期研究、批判黑格尔法哲学的伟大成果,那么,为什么马克思在此时期确定批判黑格尔的法哲学呢?这是为了解决《莱茵报》时期现实所提出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马克思主义的创始人马克思和恩格斯,并不从来就是马克思主义者,也不是一下子变成马克思主义者的,他们都经历了从唯心主义到唯物主义,革命民主主义到共产主义的转变过程。这个转变是由多方面的因素造成的,其中起决定作用的是什么?马克思世界观发生飞跃的基础和动力何在?重温这个问题,对我们树立辩证唯物主义的思想路线,是有理论意义的。对于西方泛起的“回到青年马克思”的思潮,也是一个针砭。这种思潮歪曲青年马克思同中年、老年马克思的关系,打着“恢复”马克思本来面目的旗号,宣扬世界观转变前的青年马克思的思想才是“真正的马克思主义”,竭力否定世界观转变后的成熟的马克思的科学思想体系。  相似文献   

11.
本文梳理了马克思实践哲学形成发展的路径,并进一步阐释了其基本内涵包括实践的价值观、实践的世界观、实践的发展观、实践的创新观等。其当代意义在于发展以人为本价值观,发扬实践哲学的主体论思想,丰富实践发展观,推进实践操作的规范研究,追求实践创新的带动效果。  相似文献   

12.
在《18 4 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 (以下简称《手稿》)中 ,马克思的劳动观是否已经形成 ?如果已经形成 ,则我们应该如何评价它 ?这是判断马克思唯物主义世界观何时形成以及正确评价马克思《手稿》的一个关键问题。学术界对这一问题的研究目前还没有一致的结论。有一种观点认为 ,《手稿》中马克思的劳动观尚未形成 ,其基本出发点仍然是费尔巴哈人本主义的。如果有所谓劳动观的话 ,那也是理想化的、不成熟的劳动观。这种观点在学术界的影响较大。最近笔者重读《手稿》 ,认为这种观点是值得商榷的。  相似文献   

13.
对世界观与实践观的关系问题 ,存在着两种观点不同的理解。一种是世界观哲学的理解 ,另一种是实践观哲学的理解 :世界观哲学把哲学看作是世界观的学问 ,因此认为所有理论包括实践观的哲学意义都主要源于同一个基本事实 ,即它们都是世界观理论的组成部分 ;而实践观哲学把哲学看作是实践观的学问 ,因此所有理论问题的哲学意义 ,当然也包括世界观问题的哲学意义 ,从根本上来说都主要源于同一个原始事实 ,即它们都是实践观理论的有机组成部分。以往人们习惯于从世界观哲学的立场上理解问题 ,而本文则尝试从实践观哲学的立场上 ,重新阐释世界观与实践观的相互关系。  相似文献   

14.
本文梳理了马克思实践哲学形成发展的路径,并进一步阐释了其基本内涵包括实践的价值观、实践的世界观、实践的发展观、实践的创新观等.其当代意义在于发展以人为本价值观,发扬实践哲学的主体论思想,丰富实践发展观,推进实践操作的规范研究,追求实践创新的带动效果.  相似文献   

15.
从列宁、邓小平和马克思本人的论述来看,马克思的哲学是辩证唯物主义或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马克思的新世界观是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马克思通过两次批判,将黑格尔的唯心主义的神秘辩证法和费尔巴哈的旧唯物主义改造为辩证唯物主义。在改造旧唯物主义的过程中马克思创立了科学的实践观和唯物史观,所以辩证唯物主义包含历史唯物主义和实践唯物主义。马克思的《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充分体现了辩证唯物主义思想。对马克思《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和实践唯物主义的理解,必须以辩证唯物主义为指导。离开辩证唯物主义去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变革的实质,必然产生混乱。  相似文献   

16.
马克思主义哲学如何走进当代的追问与理解马克思哲学本性以及实践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中的地位问题紧密相连.在"重新理解马克思"学术研究现象背后,哲学研究中存在着将马克思哲学视域"整体性"强行分割的现状.为此必须追问三个问题:马克思哲学的视域是整个世界还是人的世界?物质本体论与实践观之间的关系如何定位?马克思哲学的本性到底如何理解?"物质本体论"者坚持认为马克思哲学视域是整个世界,"物质本体论"没有否认实践观.从实践理解与强调的唯物主义只不过是内含干辩证唯物主义的一种面向人的生活的世界观,这才是马克思哲学视域"整体性"的合理理解.  相似文献   

17.
马克思大学毕业时的博士论文——《论德谟克里特的自然哲学与伊壁鸠鲁的自然哲学的差别》,完整地体现了马克思当时的世界观,也是他的政治、哲学思想进一步发展的起点。因此,认真研究《博士论文》,对于探讨马克思的早期思想和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形成,有重大的意义。 纵观以往对《博士论文》的探讨,我以为有两种观点是错误的:一是把此时马克思的世界观完全等同于黑格尔的世界观,例如普列汉诺夫和德波林就持这种观点。二是捷·伊·奥伊则尔曼的观  相似文献   

18.
从恩格斯对马克思一生所作的理论贡献的评价看,《关于费尔巴的提纲》中所提及的“新世界观”是指“唯物史观”,而不可能是指辩证唯物主义的实践观。从马克思思想发展的历程看,《提纲》是唯物史观萌芽的第一个文件。从实践与唯物史观的关系来看,“新世界观”是指历史唯物主义  相似文献   

19.
曹淑芹 《阴山学刊》2003,16(6):92-96
马克思在1845年春写的《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以下简称《提纲》),被恩格斯誉为“包含着新世界观天才萌芽的第一个文件”。在《提纲》中马克思确立了自己科学的实践观,而在此之前的(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以下简称《手稿》)中,马克思提出了异化劳动学说,并在此基础上阐述了关于实践概念和实践的特征。《手稿》与《提纲》中实践现有明显的差别,同时《手稿》中实践观的雏形与《提纲》中的科学实践观是一脉相承的。  相似文献   

20.
按照列宁的说法,马克思《莱茵报》时期的世界观,正处在向唯物主义和共产主义转变的过渡阶段。如果说宗教观的形成和发展必然要受到世界观转型的制约,那么毋庸置疑,马克思这一时期的宗教观也必然呈现出过渡阶段的思想特质。对天国的批判转向对尘世的批判,是青年马克思宗教观实现唯物主义转变的一个重要契机。因此,围绕着政治状况、社会生活和世俗基础研究宗教问题,就构成马克思《莱茵报》时期宗教观的主要内容和基本特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